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一衣带水里面的水指的是什么河(一衣带水的水是湘江吗)

一衣带水里面的水指的是什么河(一衣带水的水是湘江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11 更新时间:2024/1/2 3:48:02

“一衣带水”作为汉语成语,意思是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出自《南史·陈纪下》。

如今常用来形容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地域相近仅隔一衣带宽,不足以限制交往。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条水。

以上意思已经从最初的原意扩大了,如果真正读懂“一衣带水”的原本出处,

就会觉得,“一衣带水”的背后,有一种“志在天下一统”的霸气,有一种“拯救天下苍生”的悲悯。

一、“一衣带水”典故出处

“一衣带水”最早出自《南史·陈后主本纪下》:“隋文帝仆射高颎(jiǒng)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隋文帝杨坚与陈后主陈叔宝。还有就是文中与隋文帝对话的仆射高颎

隋文帝与仆射高颎(jiǒng)对话的背景:南北分治,隋尚未统一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隋文帝有统一南北之志,建“隋”之后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

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致使朝政败坏,民不聊生。并且,陈后主对隋朝欲统一江南的举动,不以为意,依恃长江天险,认为隋军过不了长江。

隋文帝欲一统天下而灭陈,对担任尚书左仆射的高颎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意思是说,

隋朝与陈朝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长江之水”不过“一衣带”宽而已,面对陈朝朝政败坏、民不聊生的局面,我身为天下之主、百姓父母,岂能不管?理当拯救百姓苍生于水火。

这里“一衣带水”“水”,最早指的就是“长江”这条河流。

二、“一衣带水”的字面之意

“一衣带水”很容易想当然第一反应断句读为“一衣”、“带水”。

而单纯从字面上来说,“一衣带水”可断句为“一衣带”、“水”——

这里的“一衣带”,指一条衣带宽;而“水”,指水域。

连在一起,“一衣带水”就是指“一衣带”宽之“水”域宽。

“一条衣带宽的江河水面”将两者阻隔分开,以此来形容两者之间只隔着“一条衣带宽的水”,其距离当然近啦。

撇开“一衣带水”最早出处,如果按照字面之义来理解,是很容易用成如今所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条水”之义。

三、“一衣带水”的统一寓意

如果将“一衣带水”典故,置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中国历史背景下,置于几百年“南北两立”的背景下,置于一代雄主隋文帝“志在天下一统”之心的背景下,就有了没说出来的此寓意——

“长江”,不过只是“一衣带水”而已,岂可成“一统天下”的阻隔。

“一衣带水”,对于志在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来说——

“一衣”,天下归于一统之版图,“衣带”为一衣腰带,岂可让“腰带”将“一衣”分作两半。衣带,衣带——“衣”必有“带”,衣带本是一衣整体,岂可让“带”将“一衣”分成两截。

“长江”,作为统一中国疆域版图的“腰带”,南北本就一体,“长江”岂可如“腰带”一般将中国统一“一衣”版图分为二。本就是“一衣带水”之统一地,岂可是“一带水”所能阻隔分离?

隋文帝“一衣带水”的语气透着——“长江”不过只是“一衣带”宽之水而已,雄主自然霸气!

就好比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欲划江而治一样,就如毛主席所写“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样,百万雄师过大江。

四、“一衣带水”原文记录

隋文帝“志在天下一统”“一衣带水”的霸气在《南史·陈本纪下》中记录的原文记录表露无遗——

《南史·陈本纪下》中原文记录:

1、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隋文帝说了此话之后,怎么做的——

2、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文帝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杮于江,若彼能改,吾又何求。”

意思是——

隋文帝下令大造战船,(这是准备渡江伐陈)。有人建议秘密行事,不要让陈知道,

隋文帝却说:我将替天行使诛灭南陈(显行天诛,霸气!),有何秘密可言,

让人将建木战船的碎木片投掷长江中(明着告诉你,造战船就是替天讨伐灭你陈!行使天诛

这里的“杮”:指木杮,指的是“从木头上削下的碎木片”。

3、及纳梁萧瓛、萧岩,隋文愈忿,以晋王广为元帅,督八十总管致讨。

意思是——

这里的西梁“萧瓛、萧岩”造反被南陈后主接纳,南陈后主是“逆天而行”,隋文帝更加恼火,以杨广为元帅,统讨陈之事。

4、乃送玺书,暴后主二十恶。又散写诏书,书三十万纸,遍喻江外。

意思是——

先是“用送盖有玉玺大印的书简,直接指明暴晒后主二十恶行(显行直接,丝毫不遮遮掩掩);接着“又书写三十万纸诏书布告,告喻长江以外之遍地”。(布告天下陈后主之逆行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五、高颎献灭陈之策

开皇七年(587年),萧瓛、萧岩背叛隋时,南陈后主却接纳了他们,隋文帝对此非常恼火。同年十一月,杨坚问平陈之策于将相。高颎献策说:

“江北气候寒冷,水田收割较晚;江南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

估量陈国收获季节,我们略略征集点人马,

声言要掩袭陈国,他们必定会屯兵防御,这足以废其农时。

他们屯兵,我们就解甲,如此再三,贼人以为常。

以后再集兵,他必不信,在他们犹豫的时候,

我们就过江,登陆而战,士气倍增。

另外,江南地湿,房屋多为茅草竹子,

所有的积蓄,都没贮藏到地窖里。

我们可以偷偷派人去,就风放火,等他修好后,再去放火。

不过几年,自可使陈国财力俱尽。”

隋文帝采取了高颎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

隋文帝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并很快就攻下陈朝的都城建康,俘获陈后主,隋灭南陈统一中国。

标签: 一衣带水湘江里面什么

更多文章

  • 中国的楷书什么时候出现的(楷书最早起源形成于什么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楷书,起源,时期,形成,中国,时候,出现,什么

    汉字演变的顺序,我们一般对小篆、隶书和草书这三种字体的先后出现没有疑问。但是,关于行书和楷书到底是哪一个先出现的,书法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探究汉字演变的顺序,对于书法学习的先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所有的学书者不可不予以重视。关于是行书还是楷书哪个先出现的。历来就有两种说法:一、行书产生于

  • 小李杜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谁(唐代小李杜是哪两位诗人合称)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小李杜,合称,诗人,唐代,什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这句诗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念过,不管新不新鲜,都不能否认李杜在历史上的成就。在人才辈出的李唐时期,文人骚客留下了众多诗歌佳作和生平事迹,大小李杜分别都是指谁?他们又发生了哪些逸闻趣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大小李杜的世界。一般我们说到李杜,指的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诗仙”李白和

  • 庆余年陈萍萍是好还是坏(陈萍萍为什么总是帮助范闲)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余年,陈萍萍,范闲,帮助,为什么,还是,总是

    第一点:陈萍萍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于看过原着的朋友,这点就不用多说了,不过在剧版的制作中,对陈萍萍的心机也十分的深沉,对于他是站在庆帝这边,还是站在范闲这边都无法言说,毕竟剧版可能对于人物进行比较大的改动。至少从第一部中,陈萍萍做出的那些事情,看起来都没有站在范闲这边,因为大多数对于范闲不利,但让

  • 中国哪个省靠近俄罗斯(中国离俄罗斯最近的地方是哪)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俄罗斯,中国,靠近,地方,最近,哪个

    中国地域辽阔,边境线漫长。在这些边境城市中,有些边境城市代表着这一方文化和方位,今天我们来看下最靠近俄罗斯的边境省会城市,你去过吗?哈尔滨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带,是东三省最北的一个省份的省会,被誉为亚欧大陆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

  • 羌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羌族主要居住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地区,分布,居住,我国,哪里,主要,什么,羌族

    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州,人口30多万,与汉族、藏族混居,仍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服饰,节日、婚庆、祭祀、丧葬也有自己的民族习惯。从成都陆路去九寨沟,经过汶川、松潘,路边崖壁上可以看到古栈道遗迹,据说有些就是羌人开凿的,说明羌族在西南地区生活的久远。其实,现在的羌族源于古羌,确

  • 明朝朱棣的生母是谁(燕王朱棣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燕王,生母,马皇后,儿子,明朝,亲生

    明太祖朱元璋草根出身,但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虽然他一生因杀功臣而遭后人诟病,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原本按照朱元璋的计划,他用雷霆手段扫平朝野障碍,然后将国家交给仁慈的长子朱标治理。但朱标的突然离世,令他方寸大乱。他没有再立太子,而是将储君定为了朱标的

  • 奥斯维辛集中营有多恐怖(奥斯维辛集中营有幸存者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集中营,奥斯维辛,有幸存者,恐怖

    德国在发动二战之后,在希特勒的号召下推行种族主义,实施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在国内建立了许多集中营,来关押犹太人、战俘、少数民族等。集中营又被称作“死亡营”,被关进去的人就相当于被宣判了死刑。德国人利用这些手无寸铁的人进行人体解剖、毒气实验等。囚犯在里面完全没有自由,每天超负荷工作,饥饿、侮辱、虐待、

  • 陆抗和羊祜被称为什么之交(羊祜陆抗关系用哪个词形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羊祜陆,陆抗,形容,关系,称为,哪个,什么

    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史书《三国志》,都把三国时代的尔虞我诈描写的畅汗淋漓。这次我要给大家介绍三国中少有的一次君子之交,其中一位大家可能了解过,另一个可能大家对他可能没大有印象了,我来依次介绍一下吧。羊祜画像先说后者,也就是羊祜[hù]姓羊名祜[hù],字叔子。一个现在可能都消失的姓氏和一个我们

  • 夏朝是否真实存在(中国历史有上夏朝存在的学者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观点,学者,历史,夏朝,存在,真实,中国,是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真正有文献记载支持的“信史”,始于公元前841年。这一年是中国历史的端口年份,周厉王刚愎自用,最终酿成了国人暴动。然而,周朝之前的夏朝,我们了解很少,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也寥寥无几。2000年11月9日,我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历

  • 司马光砸缸是真的吗(历史上砸缸的主人公是司马光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光,主人公,历史

    司马光不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要作者,他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神童之一:自幼敏而好学,小小年纪就能把《左传》背下来,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当然,能够验证司马光“神童”光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必须是举石砸缸智救小伙伴。这一故事流传近千年,在中小学生鸡汤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