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犹太人那么聪明的原因(犹太人为什么民族命运悲惨)

犹太人那么聪明的原因(犹太人为什么民族命运悲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16 更新时间:2024/3/15 3:50:48

犹太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有钱、聪明。

要解释为什么犹太人总显得比其他族群的人口精明,更善于赚钱,那些诸如重视家庭教育、团结意识、动脑能力强等等烂大街的说辞,就不多赘述了。这里只从历史传统优生学的角度,说说犹太人是如做到的种族质量的自我提升。

先看犹太人对自身族群的定义。

1.主动皈依犹太教,成为犹太人。

典型的就是前美国“第一女儿”伊万卡,嫁给犹太精英库什纳后,改信了犹太教,就成了这种意义上的犹太人,顺便把“懂”的外孙辈们,都“归化”成了犹太人。

第一女儿在耶路撒的哭墙前小声啜泣,很是入戏

当然,这样的操作,并不见,也就是最近这半个世纪,才偶尔出现过几例。具体原因,大家都懂的,就不多赘述了。

咱们重点看犹太人的通用界定模式~2.母系传承制。

千年以来,犹太人一直坚持奉行《密西拿法典》规定的母系身份传承制度——只追溯妈妈、姥姥这边的血统,母系一方是犹太人,才能被划分成犹太民族,跟他/她爸、爷爷是什么来头没关系。

所以,这么看的话,其实很多人仅能算是“犹太血统”,并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犹太人。

但对于其他族群的人们而言,他们往往会认为,“犹太血统”=犹太人。

比如,1935年纳粹搞的那个臭名昭著的《纽伦堡法案》,就曾经对德国境内的犹太人做过强制身份认定。

《纽伦堡法案》中规定,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中有超过三人(含三个人)为犹太人的,这个人就是法律意义上的犹太人;有一个是的,是混血犹太人。

哪怕他早就改信了基督教,天天吃火腿,也必须归入“犹太人”的大类(当年很多欧洲犹太人早就融入了所在国家,并不见得都会传承犹太教和相关习俗),不可享有完全的公民身份和权力,以便同“高贵的雅利安人”做出区分。

《纽伦堡法案》强行规定的鉴定犹太人血统图谱,它的起草者之一,汉斯·格罗布克战后还担任过西德国务秘书

联邦德国国务秘书时代的汉斯·格罗布克,他还促成了西德和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

现代以色列建国后,面全球招募国民的《回归法》,同样也主要参考了传统法典中,对于犹太人身份的界定方式——母系方面是犹太人的,其子女都会被以色列承认为犹太人,有权移民以色列。如果你的犹太血统来源于老爸这边,那就很费周折了,申请“回归”的成功率相对要低很多。

典型的,就是“河南犹太人”这一支。

犹太人最早定居中原,大约是在北初期。

犹太教的教义认为,只有犹太人才是上帝的选民,所以,跟其他强调只要入教,皆可受到保佑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比,犹太教在传教方面,很难吸引其他族裔,只能在内部流传。

同期的欧洲,犹太人被看作贱民,不能拥有土地,不能从军从政等歧视,干什么都被限制;而中国北宋的天子,不但允许他们保持自己的信仰,还给这支犹太人的首领,赐姓为赵这个“国姓”。后来,其他人也陆续选择了汉族姓氏,比方犹太姓氏“列维”演化为“”姓;“示巴”演化为“石”姓等等,形成了犹太十七姓.....

就这样,渐渐地,河南的那些犹太人后裔,由于斋戒、饮食等生活习惯跟穆斯林较为接近,竟然被稀里糊涂地也认作了回民,相对于穆斯林的“白帽回回”,犹太族群被人们称为“蓝帽回回”。

他们的宗教信仰则被实用主义的中国本土居民叫成了“挑筋教”。

在古代的中国,这些定居开封的犹太人后裔,开始欣然接受汉化教育,不但经商有道,还积极投身于中国科举。

而一旦投身科举和中国官场,儒学和孔孟价值观则必然会伴随和影响他们的一生。他们和其后代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情趣、操守无疑都会带有浓重的正统汉文化色彩。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开封的犹太后裔们的身份传承,早就是父系相传的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他们了解到现代以色列国的《回归法》,其中的一些犹太人后裔开始准备“回归”。

可是,虽然他们拿出了很多犹太教堂的古老法器,但却捋不清自己母系一支的血脉传承。

这导致,申请的成功率非常低,截止到2016年,仅有十几位河南人成功加入了以色列国籍,其中大多是女性。

几位“幸运入籍”的河南姑娘站在哭墙前微笑

当然,男性也是有的,比如下图这位小伙子,就进入了以军的王牌部队“戈兰旅”——在以色列,服兵役,就是融入主流社会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操作。

好了,咱们再回到话题上来。

要说为什么犹太人经历了千年大流散和无数次种族灭绝式的屠杀,却仍旧能够保持着可观的族群规模和很高的民族质量,这就不得不提及“母系传承制度”的巧妙之处。

众所周知,全人类在择偶方面,都有这么个规律,那就是女性习惯于找更为优秀或者资源更丰富的男性作为伴侣。

像英国近代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大量老处女、印度盛行的高额嫁妆习俗,都生动诠释了这个规律。

那时候,英国中上层社会女性普遍不愿“下嫁”,而所谓的“高攀”,就得付出一定数额的嫁妆了。

结果,一些缺嫁妆的女子,宁可熬成“老处女”或者直接去修道院“嫁给”上帝,也不愿委身于“不如”自己的人。

英剧中常见的一些“讲究”的老处女们

再看印度,虽然男性人口远多于女性,但所谓的“优质男”数量少。

而按照传统,女性绝不可嫁给比自己种姓低的男人。所以女人出嫁男方,也总带着“高攀”性质,要支付巨额嫁妆。

还有咱们中国,大致也呈现这么个女人要“高嫁”的模式,只不过没像近代英国那么教条,现代印度这么荒谬罢了。

大家看看身边的熟人们,是不是男医生娶女护士;男导师娶女研究生;两口子总是女方硕士,男方博士;甚至,男博士只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找任何学历的女性,然后女博士呢,竟成了被孤立的群体。

在女博士被冷落的同时,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出现了令人同情的针对剩男们的“大龄青年暖被窝工程”。

很明显,对于犹太男女来说,他们的婚嫁,也遵循了这个人类的共同规律——女人会找比更优秀的男人。这样,他们的后代质量自然会不断的提升。

普通的犹太教婚礼

极端正统犹太人(哈西迪派犹太人)的婚礼,气氛感觉很压抑

而那些较差的犹太男性呢,一旦不够“优秀”,很容易就被“挑剩下”了,打一辈子光棍,自绝了后代;或者,即便他们最终在其他族群找到了不如自己的女人,但在母系传承的条件下,如果外族的妻子不去主动皈依犹太教,他们的子女自然也就不被视为血缘意义上的犹太人了。

尴尬的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除了中国,犹太人在全球各地,都属于被歧视和打压的对象。上述这类犹太男+外族女的结合模式中,很少有女性会主动皈依犹太教,冒着生命危险去当犹太人。

因此,第一类宗教意义上的犹太人,也很不好实现。

反之,犹太女人与更优秀的男子结合后,其后代无论父系血统和宗教信仰是什么,按照犹太传统法典,他们都属于犹太人。

就这样,犹太民族通过母系的传承模式,进行了族群内部的“自我筛选”和“质量升级”,使得犹太族群既能保质,又能保量。

这方面,大家细想想,无论哪个家族或者民族,如果按父系来算的话,可能早就消亡了;反过来,从母系这般捋一捋,随便追溯,都能统计出来一大摞。

再加上,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大流散中,犹太民族被视为“出卖耶稣的叛徒”,长期遭受仇视、排挤和严厉的限制,无法拥有完整的公民权力,除了经商,从政从军的难度都相当大。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塑造了一位阴险、变态、残忍的老犹太贼形象,真实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对犹太人的认知

在如此不友好的环境中,犹太人的职业选择更狭窄,生存环境更艰辛,苛刻的限制对族群的智力和能力水平构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就更需要他们有一颗精明的头脑,保持超强的工作热情,掌握不错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此外,读写和计算能力,也至关重要。

那么,更容易生存下来、并更好地繁衍后代的犹太人,自然是那些聪明好学、头脑精明的个体了。同时,按照母系的划分原则,聪明的男人在族群内部的择偶淘汰中,也总能留下更多后代。

所以,在与生俱来的危机感中,犹太男童从小就意识到——不读书、不够聪明就娶不上媳妇。

毕竟,对于流散时代的犹太人而言,不把自己折腾得足够“优秀”,别说是指望政府提供“大龄青年暖被窝工程”,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李思思的老公是谁(央视主持人李思思的丈夫到底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杂谈

    网上有传言表示“央视美女主持”李思思嫁给了60岁富豪,但其实这件事情只是传闻罢了,并不是真的。她的老公并非是富豪,而是一位80后的理工男,李思思和她的老公是大学同学,两人可以说是从校园走到了婚纱。李思思的成名之路李思思可以说是最年轻的春晚主持人。她进入央视时仅有18岁,登上春晚舞台才只有25岁,她的

  • 三国演义中的大意失荆州是指谁(大意失荆州典故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而“大意失荆州”也从此成为了一个成语典故,用来比喻因骄傲轻敌和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失败或损失。而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成了蜀汉国运的转折点。战前刘备刚刚拿下汉中和东三郡,实力达到有史以来的巅峰。战后不仅关羽战败被杀,荆州四郡也落入孙权之

  • 约翰拉贝怎么救了25万人(约翰拉贝为什么救中国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民国政府首都南京,至此,南京陷入人间地狱,在日军头目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对南京城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烧,杀,抢,夺和奸淫长达50天时间。大量无辜平民,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死于日军的魔掌下,致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日军公然违反人类基本道德准则,制造28起集

  • 张志忠将军个人资料简介(抗日名将张志忠的红色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杂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上,陕北的红军主力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那种危难时刻,八路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活跃在敌后地区,组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统战工作极其重要。客观来说,能在那种时期做统战工作的都是绝对优秀人才。说到统战工作,八

  • 杨幂旗下有哪些艺人(杨幂工作室旗下的13个艺人名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杨幂工作室(嘉行传媒)2014年正式成立,现陆续签约了13名全约艺人,有的艺人的人气甚至直逼杨幂本尊。艺人名单:1、知名艺人:迪丽热巴、高伟光、张彬彬、张云龙,这四位简直就是杨老板的心头肉,走红毯、走穴、上综艺基本都带着他们。这样一看,杨幂捧红的知名艺人中男明星占多数哦,但胖迪人气尤其在近两年都快赶

  • 2022年百家姓全部排名(中国百家姓2022最新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杂谈

    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李王张刘陈——中国五大姓人口近4亿,好庞大的数字啊!中国人口最多姓氏前十排名: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95,300,000人。2.王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41%=8

  • 12岁裴佳欣的身高多少(裴佳欣个人年龄、身高资料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杂谈

    高颜值的小童星不在少数,但裴佳欣绝对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她从小胆小怕生,为了锻炼她的胆子,父母才让她踏上演艺之路。结果却意外的成就了一位“小童星”。如今裴佳欣已成为各大影视剧中的“御用小童星”。因为长相甜美靓丽,连王思聪都是她的粉丝之一。其实,王思聪不过是裴佳欣诸多粉丝中的一员。裴佳欣常在社交平台分

  • 灵渠的作用和意义(秦朝灵渠的开凿发挥的主要功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杂谈

    大家都知道,我国从北至南有三条最主要的河流黄河、长江、珠江,它们在华夏历史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交通条件下,水运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因此连通三大河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京杭大运河和灵渠便应运而生。京杭大运河是隋朝时隋炀帝杨广的杰作,为南北方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灵渠也是非常著名,它是比京杭

  • 掌中之物讲的是什么内容(掌中之物故事剧情概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原著《掌中之物》不堪卒读?傅慎行一个让人恨到绝望的男人由于剧荒书荒翻出了一本曾经读过又放弃的小说《掌中之物》,相信看过的朋友可能能理解为什么会放弃看下去。小说的文笔很好,看得人心碎一地,原著小说《掌中之物》是一本不堪卒读的书,这本书里男女主没有爱情,却又被众多网友称为虐恋。而电视剧《阳光之下》就是对

  • 锤娜丽莎个人资料(95后女歌手锤娜丽莎经历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杂谈

    在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音乐类的综艺《谁是宝藏歌手》里,许多不为人知的歌手或者许久未谋面的歌手都出现在这档节目中,但其中还有一类“宝藏歌手”的类型是:许多人都不知道原来他还是歌手。除了湖南卫视主持人李莎旻子外,还有一位便是以“搞笑”、“模仿”著称的锤娜丽莎了。锤娜丽莎本名叫做嵇嘉禾,因为自幼对于唱歌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