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周和东周什么关系(历史上西周和东周基本并存吗)

西周和东周什么关系(历史上西周和东周基本并存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66 更新时间:2024/3/23 15:46:34

《大秦赋》热播,有两个人物堪称一对活宝,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西周君,一个是东周君。

两人年纪差不多大,性格特点也极其相似,都是:倚老卖老,无谋无略,不自量力又十分天真。

西周君的拙劣表演

剧中,西周君出现在嬴异人成功逃回秦国,立为嫡子不久。

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认为秦国到处征伐,破坏了当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于是举天子之旗,联络东方六国,集50万大军合纵攻秦。大军包围秦之伊阙,秦国形势危急。

然而,秦昭襄王举重若轻,他根本不救伊阙,也不理会西周君及六国联军,而是令嬴异人与嬴摎带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阳。

这个西周君,一大把年纪了,头发、胡子都白了,却犯了个这样愚蠢的错误,为征伐秦国,大军尽出,却将老巢丢在后方。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双拳打出,却将胸膛暴露给敌人,多危险啊!

当听到秦军杀向洛阳,西周君惊呆了,立即与六国联军回援洛阳,可是已经晚了,秦军已将洛阳重重围困,洛阳之命运,已全在秦军掌控之中。

于是,西周君只得与秦军谈判,希望秦军撤军了事。

他天真的以为,虽然他做了错事,但是看在"周天子"面上,秦国应该原谅他。

然而,秦军的要求却是:

西周君需献出他辖下的36座城池及土地人口,少一座城,一寸土,都不可,周天子仍可居住洛邑,但土地归大秦,若西周君不答应,就打到答应为止。

西周君这才知道,合纵攻秦,是要承担后果的。大错铸成,无可挽回。只好舍国保命,于是答应了秦军要求。

东周君步西周君后尘,结局更惨

公元前249年,东周君也想联合东方六国攻秦。吕不韦刚刚为相,听说东周君有攻秦之意,为树立自己在朝中威名,吕不韦亲自率兵讨伐东周君。

东周君实力弱,只能指望六国援军前来相助,他急派人前往六国搬救兵,很快盼来了韩、魏两国大军。

由于吕不韦只带了五万兵,韩、魏大军足可抵挡,东周君高兴坏了,要摆酒庆贺,并想里应外合,一举灭吕。

然而谁能想到,局势很快发生翻转,韩、魏两国居然打了起来,原来他们此次援周,名为救周,实则为抢夺周之城池。就在韩、魏内乱之际,秦将蒙骜大军杀到,韩、魏败走。

吕不韦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东周城,东周君口中含玉,赤裸上身,跪地请降,800年周朝自此灭亡,干干净净。

这里不说西周君与东周君如何滑稽可笑,单说时间已经到了春秋战国末期,为什么周朝会有两个君?

西周君与东周君由来

事情回放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大封诸侯,建立周朝。周朝辉煌约300年后衰落,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进入春秋、战国混乱时期。

春秋、战国之时,周天子、周王室一直存在,只不过,存在感很低。

它与它分封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发展轨迹相反,人家是改革求发展,方向朝上;它是守旧吃老本,方向朝下。

光守旧、吃老本也就罢了,周王室还自残自伤闹内讧。最著名的内讧是公元前441年,周贞王去世之后,四个儿子中的前三个轮番争抢天子之位,最后三儿子姬嵬胜出,是为周考王。

周考王虽得周天子之位,心有余悸,他看了看四弟姬揭,害怕姬揭重复昨日的故事,于是在洛阳之西找了块地,建了个西周公国,让姬揭去做国主。这相当于在周王室这个总公司之西,设了个分公司。

分公司西周公国也不太平,第二代时重现兄弟争位乱相,当时的西周公国周惠公只好在本国内又拿出一块土地,给了他的弟弟姬根,又成立了一个小国——东周公国。这相当于周王室的子公司又成立了一家孙公司。

于是,在原先周王室的都城洛阳之内,出现了三国:周国、西周公国、东周公国。从来源看,它们的关系是:父国——子囯——孙国;从政治上看,只有第一国国君是天子,后二者是诸侯级别。

此三国,面积都不大。因为周王室自从迁到洛阳后,土地不过六百里,后来几经分封,又损失三百里,只剩下三百里了。三百里地再分二国,可想而知有多小!

到了战国末期,周朝的最后一任天子为周赧王,周赧王把自己的朝堂搬到了西周公国,和西周君一起办公。可能是周王室那边太寂寞了吧。

秦国为什么要灭西周君和东周君?

西周公国与东周公国实力很弱,七雄中任何一雄都可以灭掉他们,夺取他们土地。然而,由于他们是周武王姬发的嫡系后代,饮水思源,大家都不想先出头做这种"缺德"事。

但是秦国想法不同。

秦国并非姬姓子孙,与周武王及其后的周天子都无血缘关系。秦国的第一任国主秦非子是周天子属下的"弼马温",一个养马的,周孝王看秦非子做事勤恳,将"秦邑"封给了他,遂有秦国。

秦国经商鞅变法强大之后,早想东出消灭六国,一统天下。而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就必须灭掉周王室,因为周王室在来源上讲,仍是六国之主、六国之父,岂有消灭掉儿子而独留下父亲的。

而且,秦国强大后,东方六国屡次合纵攻秦。东方六国合纵攻秦时,都喜欢让周天子牵头,或者西周君、东周君牵头,这3个老头子也似乎特别乐意做牵头的事。

每次他们牵头攻秦,都给秦国带来诸多麻烦,这让秦国很讨厌。所以灭了他们最省事。

消灭西周公国与东周公国,还可以向天下表明秦国之志——一统天下之志,表明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这才有了公元前256年,秦军灭西周公国,夺其36城及人口土地,同时也逼死了在西周公国办公的周天子周赧王。也有了公元前249年,吕不韦灭东周公国之事实。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吴敬梓是一个怎样的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以自己为原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杂谈

    吴敬梓我们都知道,他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清朝小说家,生活在康熙时期,而康熙执政时期的清朝是一个盛世,吴敬梓应该感到很幸福稳定。而《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讽刺小说,那么吴敬梓为什么才会写出这样的小说呢?其原因有两点。1、个人经历吴敬梓虽然生活在一个盛世,但是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

  • 埃斯库罗斯的代表悲剧作品(埃斯库罗斯被称为什么之父)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杂谈

    古希腊历史上诞生了三位著名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这三位诗人也代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三个阶段:兴起、繁荣、衰落。今天我们与大家来聊聊被誉为“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埃斯库罗斯出生于公元前525年的希腊埃琉西斯的一个古老贵族家庭。和当时的所有古希腊男性公民一样,埃斯库罗斯在年轻

  • 刘德华的原名叫什么名字(刘德华的真实名字及个人资料 )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一个人的名字经常会被别人使用,这也是别人对你的初步印象,可见其重要性。古往今来,有多少伟人和名人都曾因改了一个吉祥的名字而受益终身,权威显达。今天给大家介绍曾经改过名字的娱乐圈大佬,看看谁的曾用名最令你吃惊。首先要说的是刘德华,刘德华集坚毅、认真、永不言败等正能量品质于一身,堪称娱乐圈艺人的典范。刘

  • 俄罗斯冬宫在哪个城市(俄罗斯最值得游览的地方冬宫景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杂谈

    如果问我俄罗斯哪里最值得游览,我一定毫不犹豫地说“冬宫”。在我看来俄罗斯旅游的精华在圣彼得堡,而圣彼得堡最大的看点就是“冬宫博物馆”,没有之一。冬宫全名“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它与法国巴黎的罗浮宫、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冬宫最早是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

  • 傣族和泰国有什么关系(中国傣族和泰国泰族是一个民族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杂谈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中国官方认证的民族一共有56个。这其中汉族人口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而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而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都是在我国与邻国之间跨境居住的民族:朝鲜族就是在我国与朝鲜、韩国境内跨境居住的民族;蒙古族在我国、蒙古国

  • 四川彝族是什么人种的后裔(大凉山彝族从什么时候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彝族,确实是一个民族。从而与藏族不同的是藏族属于种族。还有蒙古族也属于种族。民族是由种族分支出来的众多人群的一个称呼词。即,人种分支出种族;种族分支出民族;民族分支出氏族;氏族分支出姓族;姓族分支出家族;家族分支出家庭;家庭内有个个具体的家庭成员的人员。可以这样理解,人群的老祖是人种具有的,人群的第

  • 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有什么区别(五代十国可怕还是南北朝黑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明代作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开篇就说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演替的历史规律。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确实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常人思维里,乱世因为乱,存在的时间不会太长。然而,事情总有例外。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期,虽然它是乱世,却延

  • 孟德斯鸠的主要思想观点(孟德斯鸠主要哲学主张及其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法国思想启蒙时期,有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与伏尔泰、卢梭并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他便是伟大的孟德斯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孟德斯鸠笔下的十句格言,体会文字背后的哲理,读懂启迪人生。提起孟德斯鸠的家世,他可谓不愁吃不愁穿,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殷实的经济条件支撑着他的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历届获奖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杂谈

    盘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后十年其他的获奖者。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然而近期这件事情又被翻了出来,网上争论很多。一位叫做“萨特”的法国人,他曾经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且还宣称,诺贝尔文学奖是给予西方的作家和东方的叛逆者的。为了确认真伪,我尝试着搜集了一下网上公开的消息,我首先搜索到了

  • 盐城为什么叫盐城(盐城是因为当地盐产盐而得名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杂谈

    盐城只所以叫盐城,在我看来,主要还是因为当地产盐而得名的。它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中部,东临黄海,南与南通接壤,西南与扬州、泰州为邻,西北与淮安市相连,北隔灌河和连云港市相望。盐城全市土地总面积16931平方千米,其中沿海滩涂面积4553平方千米。属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不但拥有江苏唯一的世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