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血战湘江历史事件简介及评价(血战湘江发生在哪一年)

血战湘江历史事件简介及评价(血战湘江发生在哪一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75 更新时间:2024/2/15 17:09:35

在广西兴安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这句读来略显悲伤的话,指的就是红军长征时的湘江战役,

长征历时一年,大小百战,惟湘江之战最为惨烈,

那片被鲜血染红的江水,至今仍深深印在年逾百岁的老红军们的记忆中。

1934年11月下旬,始自赣南的长征,已有40多天了,

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抵达了广西境内的湘江水畔,

此时,老蒋已调集40万大军,

在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过万的红军。

尽管形势被动,红军剽悍的战斗力仍然是一大优势,

可坏消息是,红军最擅长运动战,在湘江两岸,军队却无法灵活机动,

作为前锋的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只要稍有大动作,

湘江渡口就会失守。

而一旦固守,红军最大的优势就丧失了,

对手有飞机,有重武器,我们只会变成炸弹的固定靶。

11月27日夜里,红一军团抓住机会,迅速渡过湘江,

控制了三十多公里的渡河点,架起了浮桥,让中央纵队后续部队渡江,

可谁又知道,这绵延飘摇的浮桥,竟成了战士们血与肉的炼狱场。

第二天一早,老蒋就下令发起猛攻,

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为了保卫这个难能可贵的渡河点,

在江边依托临时搭起的工事展开血战。

在猛烈炮火和飞机轰炸下,

伤亡惨重的红军战士,又不得不与随后压上来的敌军贴身肉搏,

一位团政委负伤倒地,立刻要求警卫员放弃自己,带领剩下的弟兄们突围,

警卫员不肯,政委便夺过枪来,对准自己的脑袋就是决绝的一枪。

红三军团四师十团处于战场的最前沿,这是一片守无可守的开阔地,

团长沈叙清就牺牲在冲锋的路上,

听到了消息,军团长彭总马上冲出指挥所,当即任命四师参谋长杜中美为十团团长,

谁知后面跟着进来的人紧接着报告说,十团团长杜中美刚刚中弹牺牲了。

血战两昼夜之后,红一军团守地早已血流成河,但这只是开始,

敌军绕到背后两面夹击,危险之际,就连军团长和政委也不得不拔枪参战。

12月1日,由于阻击阵地官兵全部牺牲,

敌军从红一军团一师、二师阵地的接合部,直接冲进我方指挥部,

险些将我方几位高级将领全军覆没。

在他们的坚守下,后方部队正在艰难的渡过滚滚湘江,

看似前进缓慢,可战士们的血流得飞快……

此时我们的12个师中,只有4个师和军委纵队渡过了湘江,

西岸的8个师,随时面临被围歼的危险。

为了全力阻击进攻之敌,确保西进之路畅通,

全体官兵拿出鲜血和性命加入了这场你死我活的搏杀,

战士们的血染红了滔滔湘江水,许多天不曾散去,

猩红的水面上漂满了破碎的衣冠、

同志们的武器装备、印着苏维埃共和国徽章的货币,

还有密密麻麻的牺牲者遗体。

最为惨烈的是奉命殿后掩护的红五军团34师,

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已经陷入了敌军重重包围之中,

师政委、师参谋长及绝大多数士兵全部牺牲,

年仅29岁的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重伤昏迷被俘。

在敌人的担架上,他从弥留之际醒来,

毅然从腹部深深的伤口中剖出自己的肠子,用尽最后的力气绞断自杀,

宁死不为俘虏。

12月1日傍晚,红军主力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西进入桂北山区,

可这场血战的背后,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损失过半,

殿后的红五军团只剩下一个师,红八军团只剩下一千人。

从长征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只活下来三万多,

战损率超过百分之五十,

这是我们前所未有,也后所未有的。

据幸存下来的红军老兵回忆,

平生极少流泪的彭总,当时望着血色江水中大片灰色尸体,泪如泉涌。

牺牲了那么多人,后人总要去寻找他们的名字啊,

可那些战士们,肉体淹没在滚滚湘江里,名字也隐没在历史长河中,

后来寻访很久,找到了一些牺牲将士的名字,他们是:

赖老石头、陈三哩子、七子、四古佬……

我们从包围圈中杀出了一条凄惨的血路,

按照湘江这场血战的惨状,

当时有人预测我们会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但红军绝非败者,

大部分时候,战争的目标都不是赢,而是活下去。

老蒋消灭红军的目标并没有达到,

红军突破了最重要的一条封锁线,

连老蒋本人都叹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

在那之后,这支红色的部队如走过血路、浴火重生,

如今的湘江水畔,已不见浓浓血色,

只见门前花灯闹纷飞,海棠花又香,

谁人功劳,你我都知晓。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悯农李绅是个怎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李绅是好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杂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小学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名叫《悯农》,作者为李绅。但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的他最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李绅早年丧父,由母亲教以经义。青年时,他目睹了农民终日辛苦劳作,却还是吃不饱的现状,以愤慨和同情的心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悯农》。34岁那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

  • 黄子雄个人简历(香港经常演富豪的演员黄子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杂谈

    日前,香港艺人黄子雄接受了香港电台节目《安哥同学会》的访问,在访问中,黄子雄就与大家聊起了在过往的一些演艺经历。而在说起黄子雄的时候,相信一班经常收看TVB剧集的观众们对他是非常熟悉的,他经常在剧集中饰演一些上流社会、有钱人的角色,因此他还有着TVB“御用有钱人”的称号。因为黄子雄一直以来给观众们的

  • 古代宦官和太监有什么区别(古时候宦官和太监一样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杂谈

    宦官制度历史悠久,从先秦时期就有,《礼记》中早有相关的记载,就是指侍奉皇族的男性,一开始啊,也不全是阉人,到了汉光武帝,《后汉书·宦者传序》:“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这个职位就全部是阉人了。而“太监”出现得比较晚,原本的含义是指宦官中层次比较高的官员,他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是从品级

  • 乾隆的女儿顺序列表(乾隆皇帝几个女儿都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杂谈

    乾隆一生总共有十个公主,可是其中却有足足一半没活过十岁,只有五个人活到了嫁人的年纪。大公主,生母是富察氏皇后。这是皇后生的第一孩子,可惜早夭,只活了1岁。无名。事实上富察氏皇后前后生了四胎,三个未活到成年,只有一位公主活到老。二公主,生母是哲悯皇贵妃,依然早夭,只活了八个月,无名。三公主,固伦和敬公

  • 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不同点(唐朝两大盛世形成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序言: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就能很好的概括大唐帝国的两个盛世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是在隋末唐初社会衰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贞观之治”为唐朝走向兴盛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元盛世”承接了“贞观之治”的遗风,开创了大唐帝国最高光时刻,随后大唐帝国开始进入衰败之道,所以说

  •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性质和影响(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19世纪五十年代,英法为了遏制沙俄向巴尔干半岛扩张,于是联合奥斯曼帝国对抗俄军,加入了克里米亚战争。最后沙俄战败,被迫归还侵占的奥斯曼土地。沙俄由此认识到英法阻止其扩张的强大阻力,决定变直接侵略为间接侵略,通过泛斯拉夫主义鼓动奥斯曼境内的斯拉夫人进行反抗,扶持亲俄的傀儡政权,以此瓦解和分裂奥斯曼。1

  • 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特点(清明节日这天人们会做什么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杂谈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和祭祀节日。清明节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到6日之间,这段时间,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下面分享一下清明节的节日习俗,看看你知道几个。一、祭祖扫墓祭祖扫墓,这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很多种形式,扫墓是最早的一种习俗

  • 黄帝是谁是哪里的人(蚩尤黄帝炎帝是真实存在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杂谈

    黄帝,号轩辕氏,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称之为“帝鸿氏”。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

  • 鹤唳华亭是真实历史吗(鹤唳华亭历史原型背景是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杂谈

    最近电视剧《鹤唳华亭》非常火爆,但是鹤唳华亭的历史原型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陆抗之子,曾经让诸葛亮嚎啕大哭的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机。陆机先生是陆抗的第四子,和潘岳老兄不同,陆机虽然是正经的南方水乡汉子,但是却身高七尺,声如洪钟。陆抗先生去世之后,孙皓削弱陆家势力,实际上陆机的日子并不好过。吴国灭

  • 门捷列夫是哪国人(化学家门捷列夫的个人生平事迹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杂谈

    19世纪后半期,俄国自然科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提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就是这些科学家的杰出代表。1834年2月8日,门捷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市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因患眼疾双目失明,提前退休在家母亲聪明能干,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并通过科学管理,让一家濒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