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巴尔扎克像雕塑赏析(《巴尔扎克像》的艺术概论和启示)

巴尔扎克像雕塑赏析(《巴尔扎克像》的艺术概论和启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35 更新时间:2023/12/21 9:56:45

《巴尔扎克像》,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1840-1917)最重要的雕塑作品之一,作于1891--1897年,共花费了6年的时间。作品高3米,现存于法国巴黎市。

该作品全称为《巴尔扎克纪念肖像》,是为纪念法国大豪巴尔扎克而作的肖像。在这个作品中,巴尔扎克身披睡衣,仿佛正忙于夜间写作,他的两眼炯炯有神,闪现着智慧的光芒。

这件作品在19世纪末叶完成时,由于不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习惯,一度引起极大的争议。罗丹以艺术家的胆略气魄,克服重重压力坚持下来。最终这个作品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成为欧洲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

现实主义雕塑大师罗丹,堪称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雕塑艺术家。如果说,西方雕塑艺术史上先后有四个辉煌时期,即古希腊罗马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法国雕塑时期。

以及20世纪西方雕塑多元化时期,那么,19世纪法国雕塑则是以现实主义大师罗丹和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吕德等人的作品为标志。

罗丹的前半生十分坎坷,经三次投考美术学院均落榜,只能自己四处拜师学习,为了维持生活甚至还到巴黎圣母院去做过修补工作。直到30多岁时,罗丹仍然默默无闻。

罗丹的成名作,也是当时引起激烈争论一件作品,是1877年完成的《青铜时代》,这件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立即遭到学院派的猛烈攻击。

罗丹的不朽杰作,则是他1880年开始为巴黎装是艺术馆大门而创作的-组规模宏大的青铜雕塑作品《地狱之门》,题材来自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诗人但丁的名著《神曲.地狱篇》。

罗丹为创作这个大型青铜雕塑作品,前后竟然花费了37年时间,直到去世时仍未全部完成。

《地狱之门》这个大型雕塑作品共塑造了186个人物,其中大门上方主要的一个人物后来成为一件独立的作品,即举世闻名的《思想者》。

这个《思想者》作品原来是为了纪念《神曲》的作者但于,但在罗丹本人去世后,人们将这座雕像安置在罗丹墓前,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雕塑家。

但是,罗丹自己最看重的还是《巴尔扎克像》。1891年法国文学家协会为纪念已故大文豪巴尔扎克,委托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一尊雕像。罗丹抱着崇敬的心情,决心用全部心血来塑造这尊雕像。

为此,罗丹收集和阅读了有关巴尔扎克的大量资料,还专程去巴尔扎克的故乡体验生活,专门找了巴尔扎克的许多亲友了解情况甚至还费尽心机找到当年为巴尔扎克缝制衣服的一位老裁缝。

了解到巴尔扎克身材的高矮,胖瘦和比例尺寸,并且找了几个外貌体型与巴东扎克相似的模特儿,在将近6年的时间里,罗丹先后易稿多达40次均不满意。

据说有一次罗丹制作出一个小时后,就让他的学生们来评价,学生们看见老师的作品当然赞不绝口。

罗丹故意问学生们:“你们觉得这座雕像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们?"其中一个学生回答道:“老师,你把巴尔扎克这双手雕塑得真好,仿佛真手一样活灵活现。”

谁知罗丹听后十分生气,拿起斧子就把这座雕像的双手砍去了,周围的学生们全部惊呆了,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罗丹告诉学生们,如果一座雕像只让人们注意到它的细枝末节,那么这座雕像就是失败的作品。

此后,罗丹又经过认真的思索和艰苦的探索,最终选取了大文豪巴尔扎克习惯夜间写作的典型情景。

在这个作品中,巴尔扎克的全身,包括他的双手,都被一件宽大的睡袍包裹起来,一切细枝末节都被置于长袍之中,这样就突出了巴尔扎克硕大智慧的头颅,使观众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头部。

尤其是巴尔扎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蓬松浓密的头发,充分体现出巴尔扎克愤世嫉俗的性格。

这个情景也反映出这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如在20余年贫困生活中勤奋写作,尤其是在创作多达90余部作品的《人间喜剧》系列小说时,如何昼夜写作、笔耕不懈的感人形象。

这件雕塑作品不重形似,而重神似,真正传达出了巴尔扎克这位大文豪鲜明生动的个性形象与独特感人的精神魅力。

但是,正如任何新生事物在诞生时都会遭遇挫折一样,罗丹这件富于创新的雕塑作品问世之时遭遇一片责难,以致有人将其讥讽为“这是个麻袋片包裹的癞蛤蟆”。

甚至就连原来预订这件作品的法国文学家协会也表示强烈不满,拒绝接受,并且要求罗丹修改作品,否则就不付酬金,在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前,罗丹以一位艺术家的勇气和胆识坚持自己的立场。

罗丹认为,自己这件雕塑作品才是真正体现出了巴尔扎克这位大作家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罗丹为此严正声明,宁可不要任何报酬,也坚决不对作品做任何修改。

因此,这件作品被封存起来,直到罗丹逝世20年后,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法国政府才最终决定将这件作品安放在巴黎市区。

后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件雕塑作品的巨大价值,因为它开创了西方雕塑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为20世纪现代雕塑揭开了序幕。

标签: 巴尔扎克像概论赏析雕塑启示艺术

更多文章

  • 清明上河图在哪里(清明上河图在哪里可以看到者真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明上河图,真迹,看到,可以,哪里

    1125年的一天,画家张择端终于完成了他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这幅耗费了张择端14年时间创作而成的画作,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集中展现了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画中的人物、牲畜、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等惟妙惟肖,充满人间“烟火气息”,与以往文人绘画中士

  • 山海经是一本什么书(山海经内容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山海经,内容,神奇,哪里,什么

    《山海经》自古以来被称为“奇书”,人们爱读它那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爱看它那三头六臂,蛇首鸟身,形状奇特的怪物图像。《山海经》的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但由于司马迁认为它:“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从而不多做介绍,使这部书又成了一部“千古谜书”。《山海经》是怎样一部书?东汉班固作《汉书艺

  • 唐鹤德一生未娶吗(唐鹤德到现在有没有过结婚娶妻生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鹤德,结婚,一生,现在

    引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世间,多少人为“情”所困,为情误了终身。时隔17年,唐鹤德仍不忘张国荣,在2020年4月1日,也是张国荣逝世17周年时,零点一过,便在社交平台上写了一段情深意重的话。言语之间,传达出了他对张国荣的思念,并配了一张曾与张国荣的合影照,令人不由感触,时光荏苒,转

  • 文人骚客意思是什么(古代为何把文人称为“骚客”)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骚客,文人,意思,称为,古代,为何,什么

    有句老话说:自古文人多骚客,历来皇帝是孤家。在很早以前,古人就把那种满腹经纶喜欢吟诗作赋的人称为“文人骚客”,后来甚至只用“骚客”或者“骚人”来代指。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有“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句子,总之在古人的语言世界里,文人骚客就和文人墨客一样,是个比较文雅而且很显高大上的名词。文人骚客但

  • 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的故事(杀父娶母的命运情结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王弑父,狄浦斯,情结,命运,解释,故事

    (大地之母)地母盖娅在混沌中孕育出新的生命,第一代神乌拉诺斯由此诞世。按理说,乌拉诺斯是地母盖娅的孩子,但是之后乌拉诺斯和地母结合,生下了以克罗诺斯为代表的古希腊第二代神。第二代神又开始反对乌拉诺斯,夺去了世界的统治权。包括第三代神宙斯,亦是如此。俄狄浦斯,一个刚出生就被父母亲遗弃的孩子。1、俄狄浦

  • 古代廷尉是什么意思(廷尉这一官职的职责和属官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廷尉,属官,官职,职责,意思,介绍,古代,什么

    廷尉是秦汉时期中央最高司法长官,列位九卿,秩中二千石,和“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秩禄是一样的,可谓位高而权重。廷尉,卿一人,中二千石。《后汉书·百官二》廷尉一职,始设于了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后,强化“军政合一”、“兵刑合一”思想,廷尉一职,或源于此。因为在秦汉官制中,以“尉”命名者,多为统兵之将领

  • 苏联登月成功了吗(为什么苏联人首次没能登上月球)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联,登月,月球,成功,为什么

    苏联人用N1火箭向月球冲击——但没有成功。1969年7月3日,就在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德林登上月球表面的17天前,苏联第二次试射了自己的登月火箭——N1。关于这项秘密任务的苏联官方声明从未公布,但在随后对哈萨克斯坦秋拉塔姆的苏联试验场的侦察中,美国间谍卫星瞥见了两个已知的月球火箭发射台之一被彻

  • 张飞的老婆叫什么名字(历史上的张飞一共有几个孩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飞,历史,老婆,孩子,名字,一共,什么

    先说一下,历史上张飞字益德,而非演义中的翼德,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了。在现代由三国衍生的很多游戏中,人们创造了一个张星彩这样的角色,人物设定是张飞的闺女,刘禅的妻子。我们正好借此虚拟人物,拉开本文张飞、刘禅与夏侯家的血缘关系问题。在《三国志》夏侯渊部分末,裴松之将《魏略》的相关内容补注添加,有一句话

  • 赤壁之战的故事(周瑜是如何用谋略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赤壁,谋略,周瑜,胜利,故事,取得,如何

    公元208年,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浩荡东去的万里长江上同曹操的南下大军进行了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决定性战役——赤壁之战。指挥我国古代这场以弱胜强著名战役的孙刘联军统帅,就是年轻的杰出军事家周瑜,这年他才34岁。周瑜,表字公瑾,庐江舒县人,生于公元175年。周瑜从小勤奋好学,特别是善于汲取各个方面的知识

  • 历史上的庞德公是谁(三国演义中庞德公究竟是何许人也)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何许人也,中庞德公,历史,究竟,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直是大家最关注的人,喜欢诸葛亮的人很多,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鲁迅曾说:关羽之义近乎伪,诸葛之智近乎妖,民间也有谚语说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可见诸葛亮的智慧和传奇。随着网络的发达,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越来越多,而很多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会编造一些并不存在的历史,煞有介事的当做历史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