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袁世海个人简历(袁世海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京剧大师的)

袁世海个人简历(袁世海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京剧大师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99 更新时间:2024/1/25 11:10:37

他是真正的德高望重的长者,是一生都献给舞台的令人尊敬的艺人,是京剧郝派艺术的最佳继承者之一,更是京剧袁派的创始人。他就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京剧大师——袁世海。

戏迷

袁世海1916年生于北京,家里兄弟姐妹五人,他是最小的一个,父母为他取名瑞麟,小名叫小三儿,因此他后来也被很多朋友叫一声“袁三爷”。

由于家里人口多,父亲劳累成疾,在袁世海还不满两岁时,就去世了,后来家里全靠母亲和大姐给人做针线活儿度日。

尽管日子过得苦,在母亲和哥哥姐姐的庇护下长大的袁世海,还是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除了帮妈妈送活儿取活儿,他最常做的就是去天桥戏园子听戏。

他看过歌舞台小马五的《纺棉花》,也看过魁华舞台蔡莲卿的《锯碗丁》《春阿氏》,无论是杨小楼、王又宸,还是余叔岩、陈德霖、荀慧生,只要是名角的演出,他都会看。

为了能听戏,袁世海可谓绞尽脑汁,要么跟着给梨园行拉马车的大爷去后台,要么跟着给“城南游艺园”京剧场里的包厢卖茶的邻居提前入场,变着法儿地听戏。

因为爱听戏,他还结识了著名花脸裘桂仙的二儿子大群子(裘盛戎),两个小戏迷一见如故,整天一块儿听蹭戏。

他们有时仗着岁数小从戏园子门口混进去,有时一起翻过城南游艺园的后墙,沿着水池边溜进戏园子,只要进了大栅栏,他们就会在几家戏园子里来回蹿,堪称听蹭戏的行家。

戏散后,同路回家,袁世海和裘盛戎还要边走边评论谁演得好,哪些地方演得最精彩,哪些地方演得不好。

就是到了家门前也舍不得停下评论,还要站在那里谈个“够”,约好明天看戏见面的时间、地点等等。

慢慢地,两个人不再满足于听戏和评戏,他们跑到兴胜寺医院的大槐树底下,裘盛戎拿来他父亲的旧髯口胡子,袁世海拿来大爷当年赶车的破鞭子,嘴里一念锣鼓点,两个人跑着圆场。

或是迈着四方步上场,东一句,西一句,招得大人孩子围一大圈。

每次演完,两个人脸上蒙上一层泥土不说,满头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流成一道道黑印,衣服扣子丢了,口袋扯破了,鞋头也磨坏了,浑身像个泥猴儿。

每每看到袁世海的狼狈样,母亲总要长叹一声:“唉!你这个孩子,唱戏都唱成了疯魔,看来非得送你去学戏不可喽。”

学艺

袁世海第一次拜师学戏,纯属误打误撞。

他去听戏,经常过樱桃斜街,路过梨园公会。有一天走到那儿,他听到里面有耍藤子棍儿的声音,进去一看,是著名武二花许德义在教把子,他就舍不得走了,站在那儿看。

从此,他天天到时候就来,越看越入迷,进去先一鞠躬,叫声“老师”,往旁边一站,目不转睛地瞧着。

许德义发现袁世海瞧得这么专心,就问他:“你愿意学吗?”袁世海赶紧回答说愿意,许德义就让他耍两下子给自己看。

袁世海仿照戏里演的,拿起枪舞耍了几下。许德义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就把他收下了。

就这样,袁世海没花钱,没烧香,磕了一个头,就拜了第一位名师。

从那天以后,他每天都跟着许德义老师练功,还认识了一起练功的朱桂芳(著名武旦)和吴彦衡(当时唱老生,后改武生)。

袁世海的第一次登台,也是机缘巧合。

有一次,尚小云、王又宸在“中和园”唱《汾河湾》,缺个孩子演薛丁山。青衣老演员吴彩霞(吴彦衡的父亲)便介绍了袁世海过去。

那年他还不满9岁,第一次亮相,便获得了一片彩声。演出结束之后,他还拿到了一块钱。

也是那次登台,让袁世海意识到,要想帮母亲减轻负担,只有学戏这一条出路。

1927年12月底,11岁的袁世海找了保人签了“关书”,进入富连成科班,主要学老生。13岁那年,他又改学花脸。

在科班,学生挨打是家常便饭,练功的时候,老师手中总拿着藤条或竹板,看哪个偷懒学走了样,举板就打几下。

袁世海每天早晨五点,先拿顶然后练毯子功、翻虎跳、毽子、小翻。

他们练完武的还要练文的,先学念词,口齿要清楚,念错了词,老师就拿一根筷子在学生嘴里搅,有时候搅到口腔流血。

即使这么苦,袁世海也从没想过放弃,因为只有学好戏,母亲才不会再受穷,债主不会再逼债,姐姐也不会因穷无法医治而病亡。

因为不是梨园世家出身,基础薄弱的袁世海还经常趁着夜里悄悄到后院练私功。

他白天看了老师教别人排的戏,晚上便偷偷照着练,三遍五遍,八遍十遍,不辞辛苦地一直练到熟悉。没人给他纠正身段动作,他就借着月光投下的影子,自己瞧着改。

三年后,袁世海在富连成科班里学习了近百出戏,能够扮演几十个不同年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仅仅14岁便成了科班里的骨干力量。

因为郝寿臣学得太像,他还被观众称为“小‘小桥红’”。

传承

1935年,袁世海出科。

在跟着李盛藻师哥演郝寿臣先生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袁世海一炮打响。郝先生听说后,就让儿子郝德元去看看袁世海演得如何。

郝德元回去后跟郝寿臣说:“这个徒弟您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太像了,一招一式,每一句念词都学得跟您一样。”

那时袁世海在社会上逐渐有了些名气,便由马福禄先生介绍,于1940年底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终于拜了郝寿臣先生为师。当时有三百余人参加拜师会,京剧界盛评一时。

郝寿辰兴奋地对袁世海说:

“我很高兴,年轻人应该好学、求上进,我老了,已退出舞台,这点艺术是我费了多半生心血才得来的,我愿意都掏给你,传下去,能不能接过去,就看你是不是真用心。‘功到自然成’,这也算是老师给你的见面礼吧!”

拜师后,袁世海一度将“还原”郝寿臣的表演当作最高准则。一次练习中,郝寿臣问袁世海:“你的腿有毛病了吗?”

袁世海回答:“没有。”老师又让他踢腿和“剁泥”,尽管袁世海不明白老师为何这样要求,还是老实照做。

平时很注重练习腿功的袁世海左右腿轮换着各踢了几下,轻轻松松便能踢到脑门。“剁泥”时,他也能轻盈灵活地高高跳起,悬空一条腿,用另一只脚稳稳地“跺”住。

“你的腿功不错,‘跺泥’也挺高、挺稳。为什么你刚才踢腿那么矮,‘跺泥’也跳不起来呢?”郝寿臣问道。“我是想……”袁世海没说出来,用笑容替代了话语。

郝寿臣笑着说:“你想说是学我,对吧?”袁世海点头承认。

“你学就学我的长处。我快60岁了,腿哪能一踢就到脑门呢?何况我的武功基础并不太好,只能踢到我这个样子。

你拜了我,当然要学我,可是,究竟学我什么,这是件大事,你必须清楚。你什么都学我,学得一分不差,一毫不差,你也永远学不像我。

你不是我嘛!切记,不能把你揉碎了变成我,而是要把我揉碎了变成你!再来!”

这几句话,影响了袁世海的整个艺术生涯。

在郝寿臣老师的培养下,袁世海的艺术进步令人刮目相看,三十几岁便红遍了大江南北,被人称为“活曹操”“活李逵”“活张飞”等。

不仅如此,袁世海还在多年的表演中,对郝派进行了发展和提高,丰富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嗓音浑厚圆润且感情表达浓郁,形成了袁派,并像恩师一样,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身本领教给了学生。

纵观中国京剧的发展,像袁世海先生这样,87岁高龄还能在台上演出的艺术家少之又少。

用他夫人的话说,袁世海一辈子没什么爱好,就研究在“豆腐块儿(戏台上的方毯)”上怎么唱戏、演戏。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莱昂内尔里奇(莱昂内尔里奇的演艺经历及主要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杂谈

    LionelRichie究竟是谁?他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这位欧美乐坛的情歌王子以及他享誉世界的金曲《SayYou,SayMe》。莱昂纳尔·里奇(LionelRichie)是真正的歌者,他于1949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Alabama)。大学时代,在同学的鼓励下,他加入了一支合唱团,为新

  • 平仄和仄声是什么意思(平仄声怎么区别 )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仄声是第几声?这个问题,是诗词格律的最基础问题。字有四声,平上去入,仄声包括了上去入三声。今天普通话的四声分一二三四声,平声大致对应一和二声声,上声大致对应三声,去声大致对应四声。但是入声比较复杂,在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古入声字在今天的四声中都存在。古人研究声韵,源自于翻译佛经,在魏晋时期就有了研究声

  • 清西陵被盗过吗(为什么清西陵保存完好没有被盗过)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至今日,人人平等已无高低之分、贵贱之别。昔年王侯将相,也作世人谈笑之资,荣华富贵,权力滔天,皆敌不过光阴似箭,王朝更迭,改天换日,亦不过弹指之间。然,偏有冥顽不灵者,死守古旧封建之陋习,常怀故国春秋之旧梦,醉心昔年之风光,不知今夕是何年。便有一村一镇,尽是满清皇

  • 悬崖顾秋妍结局是什么(顾秋妍最后为什么非要留下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杂谈

    周乙准备和妻子孙悦剑、儿子家乔一起离开时,突然接到莎莎被高彬带走的消息。在周乙眼里,莎莎虽然不是他的亲生女儿。但这六年的相处里,他早已把莎莎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甚至比对家乔的感情还要深。那一刻,他脑海里有了一个计划。为了救出莎莎,周乙放弃了这次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他和顾秋妍商量后决定,让顾秋妍假装叛

  • 大本钟是哪个国家的的标志性建筑(为什么要建造大本钟)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在英国首都伦敦地区,矗立着一座标志性建筑——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它的名声享誉全球,也是英国王室权力的象征。可是您肯定想不到,超级巨大的大本钟在被调试时间时,居然要用到小小的便士硬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小小的便士又会有何妙用?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英国大本钟是联合王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

  • 娘子关战役简介(参战人数最多的娘子关之战为何失败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杂谈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准备一个月时间占领山西,一路从张家口西进大同,顺着同蒲路南下太原,没有想到在忻口地区,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为了使日军顺利南下,日方派出精锐部队,华北方面第一军第20师团,第二军第108师团,直辖第109师团和第31旅团,总指挥是川岸文三郎,沿着正太路向西,直逼娘子

  •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本意和寓意(这句诗来历及其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杂谈

    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桑”是什么意思?“沧桑”本意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就是巨变,翻天覆地的变化。主席作此诗,为何会在末句感叹人间正道是沧桑呢?理解一首诗,先了解时代背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定陵发掘的悲剧(专家发掘定陵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杂谈

    如果大家对考古有所了解,一定知道上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发掘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这是一座由官方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为研究明史提供了第一批实物资料。然而,定陵发掘的代价惨重,从此考古界形成一条铁律,不能轻易发掘帝王陵。定陵是一个替代品,当年考古人员准备发掘朱棣长陵,因试掘失败,

  • 达芬奇是什么家(达芬奇除了会画画之外还会干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意大利著名大师达芬奇,曾为后世留下一本手稿,手稿中记录了许多他生前很多发明的设计图。有趣的是,在众多神奇发明中,居然有一副设计图上绘制的是机器人。后世专家对该机器人进行了细致还原,而它的表现,却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被还原的机器人又会具备哪些功能?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如

  • 刘奕君个人资料(浅谈刘奕君的成名之路及婚姻生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最近一部新剧悄无声息地开播了,没有大肆宣传,也没有热搜轰炸,但是打开一看,都是一些实力派演员,剧情也很有意思。这就是黄磊的新剧《张卫国的夏天》。这部剧中,黄磊依旧是主角,海清也照例出现在了剧中,不过这次,他们不再演夫妻,海清的“丈夫”变成了叔圈当红炸子鸡刘奕君。刘奕君在我们的印象中总是出演一些或者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