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桃花源记是桩大阴谋(为什么说桃花源记的背后故事很恐怖)

桃花源记是桩大阴谋(为什么说桃花源记的背后故事很恐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238 更新时间:2024/1/26 1:20:27

关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一种声音显得比较奇特,那就是这篇文章里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实际上是一个透露着诡异的所在,甚至有人将其认为是一处“亡灵”的空间。

不否认,如果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桃花源记》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可理解”的地方,以至于细思之下,竟会有些微的“诡异”之感。

这种令人产生“诡异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桃花源”诡异在何方?真正的诡异实为臆想

有人认为,渔人所到的“桃花源”其实并不是现实世界,而是因躲避战乱的人枉死之后,所形成的一处“亡灵”空间。

或者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一座大墓,渔人在其中的所见所闻不过是因为中毒而出现的幻觉而已。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渔人即使“处处志之”,最终也没能找到重回“桃花源”的路径。

这个说法确实有很强的迷惑性,因为乍一听起来足够新奇,青少年时期学习这篇文章所产生的诸多困惑也确实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既然无论是桃花林还是古村落都是渔人的幻觉,那么即使沿着之前的记号前进,肯定也无法见到渔人口中的“桃花源”了。

但是,这种说法却透露着浓浓的“现代气息”,更像是以“今人”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古人”的所作所为。

总结来说,认为“桃花源”处处透露着“诡异”的观点,其依据也无非是以下几种:

  • 渔人于此打渔为业,为何之前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片桃林?

  • 古村落的出入口非常明显,为什么既没有人出去,也很长时间没有人进来?

  • 渔人明明已经做了记号,为什么最后还会迷路?

  • 渔人到底什么身份?为何能轻易地见到太守?

  • ……

    所以,为此安上一个“亡灵世界”或者中毒后产生的幻觉,这个理由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桃花源记》并不是孤单成篇的,陶渊明还写了一首《桃花源诗》,甚至这首诗才是关于“桃花源”最主要的描述,《桃花源记》只不过是起到了一篇“序言”的作用,交代了渔人发现此地的前因和后果。

    在这首《桃花源诗》中,陶渊明先是讲述了桃花源的背景: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诗中说的和《桃花源记》中大同小异,是说桃花源中的人是因为躲避秦时的战乱,由一些“贤者”率领,来此避世的。因为年代久远,路径荒废,就逐渐与外界断了联系。

    在古代社会中,家园观念非常浓重,在一个地方世代生活的现象也很常见,直到近代都是如此。

    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不愿意外出,到了《桃花源记》中所说的“不知有汉”的地步也是正常现象,并没有多么奇怪。

    因为,这里真的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在《桃花源诗》中对于日常生活的描述更为详尽。

    这里的人们遵循着古老的传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家家户户的生活都非常有规律。

    因为人口较少,也没有官府的管控,这里的人似乎过着一种非常安闲自在的日子,没有欲望,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争端。

    显然,这是对古代“大同”社会的一种描述,即人们认为真正美好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人民勤劳耕作,生活富足安逸。

    无欲无求,所以,无忧无虑。

    在这首《桃花源诗》中,丝毫看不出有何“诡异”的地方,前因后果,生活细节,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并没有《桃花源记》中的神秘色彩。

    陶渊明在这首《桃花源诗》当中,对于“桃花源”给出了“神界”的称呼,认为这就是世外神仙也向往的居所。

    渔人、太守、刘子骥等人之所以无法找到,是因为“尘心”作祟,无法得到真正的清宁。这明显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玄谈”风尚的一种延续而已。

    到了唐代,维根据这个故事创作《桃源行》的时候,也说桃花源里的人们是“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

    与外界的交游之所以被中断,还是因为生活在红尘中的人们欲念太多,无法真正融入这般清净的生活里,就像那个误入此地的“渔人”一样,“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如果看过更多类似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桃花源记》中所谓的“诡异”,在古典文学当中可以说非常普遍。

    读者应该如何来看待这篇《桃花源记》?

    如何来看待“桃花源”,这取决于读者是如何来看待这篇《桃花源记》的。

    历来主流的观点都认为,“桃花源”就是《桃花源记》中所描述出来的一处远离纷争的空间,是历来文人、百姓等所向往的一个理想社会。

    这就意味着,这个所谓的“世外桃源”实际上是虚构的,即《桃花源记》所描述的场景是假的。

    这是理解《桃花源记》的关键所在,如果将其当做一篇“纪实”的游记,显然就会感觉到处处存在着诡异。

    但如果将其看作是一篇作者虚构出来的散文呢?显然就不会有人质疑本就“虚假”的事物不真实了。

    六朝时期,恰恰是中国文学中“志怪”色彩极为浓厚的一个阶段,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奇异”甚至是“灵异”的故事,都是发源于这个时期的。

    比如说,《山海经》虽然最晚都能追溯到战国阶段,但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版本却是晋代人郭璞的《山海经传》。

    而这些“志怪”小说中,不仅有记叙鬼怪故事的《搜神记》、《神仙传》,还有诸如讲述各类奇特地理、人文风貌的《博物志》等等,《搜神后记》就托名陶渊明所著,可见当时这种文风的盛行。

    《桃花源记》实际上就是介于地理和鬼怪之间的虚构故事,通过一处奇特的环境,来写一处奇特的人文风貌,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手法。

    奇特的环境就是一大片“落英缤纷”的桃林和一处内部“豁然开朗”的山洞,奇特的人文风貌自然就是美丽的“桃花源”了。

    而这类故事中,主人公往往都是“不可考”的,也就杜绝了读者对于其真实性的“追溯”。

    “渔人”可以是任何人,写作“樵夫”、“猎户”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比如“烂柯”的故事里,入山中观棋一刻,人间竟倏忽百年,主人公不就是一位不可考的“樵夫”吗?

    即使真的存在姓名,往往也是一个代号而已,要么是死去已久的名人,要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只不过是讲故事的方式而已。

    所以,在“渔人”身份上大做文章,将其当做《桃花源记》“诡异”的一个表现,实在是无趣得很。

    《桃花源记》本质上就是为了《桃花源诗》而做的一个铺垫,引起读者对于“桃花源”的兴趣。

    而对于通俗小说、故事来说,通过讲述离奇的情节来增加可读性,勾起读者的“猎奇”心理,更是十分常见的。

    《桃花源记》具有虚构性,这是一件古今读者心照不宣的事情。

    所以,大可不必对“桃花源”的描述感到“诡异”,也不必对《桃花源记》做过度的解读和过多的臆测。

    《桃花源记》就是陶渊明给读者讲的一个故事而已,当不得真。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隋炀帝被谁杀死(在江都杀害隋炀帝的是不是宇文化及)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杂谈

      人们都说宇文化及杀死了杨广,实则不然。因为,杀死隋炀帝杨广的另有其人。此事发生于公元618年,此时天下已然混乱不堪,隋朝的关中根据地也已经落入了李渊之手。隋炀帝见中原已经大乱,各路枭雄竞相而起,便决定留在江都,试图割据一隅之地保全自己。但让隋炀帝没有料到的是,由于随王伴驾的禁卫军多是关中子弟,这些人

    • 朝云苏轼是什么关系(侍女朝云如何成为苏轼的知己)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熙宁七年(1074)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将王朝云赎买出籍,到了苏家做侍女。后人不少发挥说朝云乃杭州名妓,这可能是夸张了,她当时不过12岁。从苏轼自己写的文字上看,朝云是来苏家后才开始学习读写的,苏轼为她取字“子霞”。朝云应该很美丽,秦观就曾在词里夸赞她的容颜“美如春园,目似晨曦”,东坡写了一首词回应微

    • 毕加索是什么画派(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人生经历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杂谈

      爱好当职业,乐趣无边界。1把热爱当职业。西班牙有个很厉害的画家,叫巴伯罗·毕加索。他的厉害之处,不仅仅是艺术造诣,更在于他善于“自我造势、自我营销”,让自己“名利双收”。在那个画家云集的年代,让自己名利双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画家生前藉藉无名,穷困潦倒;死后大红大紫,一画难求。比如梵高、莫奈、

    • 王皇后斗不过武则天的原因(历史上王皇后是否是好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杂谈

      在咱们常人的印象里,古代后宫地位最高权势最盛的女人会是谁呢?在大伙儿眼里,这个皇后作为六宫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帝,平日里锦衣玉食、养尊处优、一呼百应,生活美滋滋啊,不知道羡煞多少民间女子。可是皇后那也是个高危职业,说不定哪天就死于非命,别以为这是在危言耸听。比如有一个下场最惨的,唐高宗的发妻王皇后,那

    • 樊胜美的扮演者叫什么名字(演员蒋欣的个人资料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中,蒋欣的演技再一次征服了无数观众,她饰演的田雨岚,有一场哭戏直接看哭了无数观众,甚至登上了热搜。网友纷纷称赞蒋欣的演技实在太好了,代入感太强了。其实,蒋欣的演技一直是非常精湛的,尤其是哭戏,从她饰演的华妃和樊胜美这两个经典角色便足以见得。可有些可惜的是,这些年蒋欣虽然已

    • 万历晚年对张居正的态度如何(张居正死后女眷有多惨)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杂谈

      张居正,贯湖广荆州卫,军籍。荆州府学生,治《礼记》。字叔大,行二,年二十三,五月初五日生。曾祖诚,祖镇,父文明,母赵氏。张居正是中国十大名相之一,乃明朝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在其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改革颇具成效,让有着明显倾颓迹象的明王朝重新振作。但把明王朝拉出泥潭的张居正,在死后并没有受

    • 历史上真的有燕云十八骑吗(燕云十八骑真实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在看影视作品时,我们经常能看到东厂和锦衣卫,他们往往武功高强,神秘莫测。效忠于皇帝,由皇帝直接发号施令,和宫中的御林军相比,更像是一步暗棋。锦衣卫等是由明朝朱元璋开始设立,主要的任务是监督朝廷官员,整理案件以及缉捕等。在百姓眼中他们的存在无疑是一把恐怖的利刃,权势滔天,时时刻刻威胁到自己的安全。在隋

    • 林博洋是谋女郎吗(林博洋的颜值怎么样演过哪些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杂谈

      日前,五代谋女郎章子怡、景甜、倪妮、周冬雨与刘浩存的红毯秀史诗级同场比美让人惊艳,其实除了这五位谋女郎外,还有一位“最新谋女郎”林博洋也走上了红毯.作为北影18级学生,林博洋还未毕业就已有两部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待播了——《狙击手》和《坚如磐石》。其实日前走红毯时,这位谋女郎在剧组成员的衬托下,也完全被

    • 华人神探李昌钰80岁大婚(李昌钰的两段婚姻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杂谈

      在中国,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男婚女嫁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适龄的男女婚配十分正常,但是老夫少妻或者是老妻少夫都让人难以接受,并且是会收到别人诟病的,但是尽管不被世人看好,但是仍然有人为爱冲破牢笼和世俗的眼光。黄昏恋是大众认可并且给予祝福的,所以很多人愿意自己的父亲母亲或者身边的亲戚朋友在人到晚年

    • 窥探韩剧解析三个小孩(窥探中的真凶到底是哪个孩子)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不得不说,韩剧在制作浪漫、狗血这两种剧是一把好手,在悬疑题材上也是很厉害,出现了不少的悬疑好剧,近期由李昇基、李熙俊主演的《窥探》又是一部高能好剧。《窥探》集集狂发便当,画面血腥被列为19禁,开篇高能,一个喜欢把受害者人头砍掉的变态连环杀手猎人韩书竣,在他被抓时还怀疑过真的是他吗?但当韩书竣因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