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风雨》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风雨》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39 更新时间:2024/1/22 3:54:22

风雨

李商隐 〔唐代〕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译文

我虽有《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枯败的黄叶仍旧被风雨摧残,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

新交的朋友遭到浅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心中失意绝望,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注释

这首诗取第三句诗中“风雨”二字为题,实为无题。

宝剑篇:为唐初郭震(字元振)所作诗篇名。《新唐书·郭震传》载,武则天召他谈话,索其诗文,郭即呈上《宝剑篇》,中有句云:“非直接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捐弃,零落飘沦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看后大加称赏,立即加以重用。

羁泊:即羁旅飘泊。穷年:终生。

黄叶:用以自喻。仍:仍旧,依然。

青楼:青色的高楼。此泛指精美的楼房,即富贵人家。

新知:新的知交。遭薄俗:遇到轻薄的世俗。

旧好:旧日的好友。隔:阻隔,断绝。

心断:失意绝望。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古时以产美酒闻名。《新唐书·马周传》载,马周不得意时,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便要了一斗八升酒独酌。后得常何推荐,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授监察御史。

几千:指酒价,美酒价格昂贵。 ▲

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以风雨比喻自己境遇的咏怀诗。这首诗首联借《宝剑篇》的典故发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凄凉的身世。颔联通过对比抒发自己对不平境遇的怨愤。颈联直接写明由于陷入党争,致使新知,旧友都已疏远冷落,更具体表现了自己孤凄寂寞的身世。尾联写自己本欲断酒,但由于忧愁,又不断饮酒消愁。全诗意境悲凉,表现诗人沉沦孤独的感情和遭遇,真切感人。

首句中的“宝剑篇”,系借指自己抒发不遇之感的诗作,故用“凄凉”来形容。从字面看,两句中“凄凉”、“羁泊”连用,再加上用“欲穷年”来突出凄凉羁泊生涯的无穷无已,似乎满纸悲酸凄苦。但由于“宝剑篇”这个典故本身所包含的壮怀激烈的意蕴和郭元振这位富于才略的历史人物在读者脑海中引起的联想,它给人们的实际感受,却是在羁旅飘泊的凄凉中蕴积着一股金剑沉的郁勃不平之气。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承上,进一步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前句触物兴感,实中寓虚,用风雨中飘零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后句实写青楼管弦正形成一喧一寂的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

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两句中“仍”、“自”二字,开合相应,极富神味。“仍”是更、兼之意。黄叶本已凋衰,再加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更令人触目神伤。它不仅用加倍法写出风雨之无情和不幸之重沓,而且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既有转折意味,又含“自顾”之意,画出青楼豪贵得意纵恣、自顾享乐、根本无视人间另有忧苦的意态。它与“仍”字对应,正显示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那样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间关系,而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激不平,也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在羁泊异乡的凄凉孤孑境况中,友谊的温暖往往是对寂寞心灵的一种慰藉,颈联因此自然引出对“新知”、“旧好”的忆念。但思忆的结果却反而给心灵带来更深的痛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由于无意中触犯了朋党间的戒律,诗人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终身,而且人格也遭到种种诋毁,被加上“放利偷合”、诡薄无行”(《新唐书·李商隐传》)一类罪名。在这种情况下,“旧好”关系疏远,“新知”遭受非难便是必然的了。两句中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从“青楼自管弦”到“旧好隔良缘”,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深一层描写,也是对人生感受的深一层抒发。凄冷的人间风雨,已经渗透到知交的领域,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凉的雨帘,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温暖的角落了。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和首联的“宝剑篇”一样,这里的“新丰酒”也暗用典故。初唐的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住新丰旅舍。受到冷遇,遂取酒独酌,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和性格。后来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遇,所以只能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然而羁泊异乡,远离京华,即使想如马周失意时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得,所以说“心断”。通过层层回旋曲折,终于将诗人内心的郁积苦闷发抒到极致。末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正给人留下苦闷无法排遣、心绪茫然无着的印象。

诗题“风雨”,具有象征意蕴。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扼杀贤才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但品味全诗,便会体会到作者在批判揭露阴暗现实的同时又表现一种积极用世的生活热情。首、尾两联用郭元振、马周之典也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时济世的强烈要求。这正是一切正直的有事业心而又不遇于时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心境,故此诗具有典型性和深广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李商隐早年受知于牛僧孺党的令狐楚,登进士及第后又娶了李德裕党人王茂元的女儿。牛李党争激烈,李党失势,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期执政,排抑李商隐,使他成为了党争中的牺牲品。一生四处漂泊寄迹幕府,穷愁潦倒。这首诗就抒写他凄酸的生活境遇,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标签: 唐朝李商隐

更多文章

  • 《蝉》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商隐

    蝉李商隐 〔唐代〕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译文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

  • 《过故人庄》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 《岁暮归南山》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唐代〕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译文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心怀愁绪万千使

  •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原文是什么?该怎样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许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唐代〕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随山 一作:随关)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译文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明日里就要抵达都

  • 《没蕃故人》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张籍

    没蕃故人张籍 〔唐代〕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译文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

  • 《饯别王十一南游》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唐代〕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译文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谁能见我伫立汀

  • 《送李中丞之襄州》原文是什么?该怎样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刘长卿

    送李中丞之襄州刘长卿 〔唐代〕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译文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唐代〕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

  •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李商隐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李商隐 〔唐代〕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译文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曾因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唐代〕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译文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暴雨来袭,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