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俾斯麦经典语录:德意志第一次统一的呼声

俾斯麦经典语录:德意志第一次统一的呼声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28 更新时间:2023/12/7 14:13:38

1 如果一种明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保护,那么这种文明是脆弱的,迟早会被野蛮所征服。

2 如果文明没有对野蛮进行排斥、打压,那么这种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

3 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

4 社会事业的不易完成,它的症结所在,不在施行小惠,而在恢复民众的权利。

5 胜者为,败者为寇。我知道明天全世界的人都会因为我战败而责备我, 但那又有什么呢?

6 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灭亡。

7 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

8 我们已经设定了一个目标,并将为之努力奋斗,直到死亡!

9 你们必须跟着我庄严的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于我们的事业。

10 我来到世界不是为了使人们更强,而是去利用他们的短处。

11 我们的斗争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敌人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要么我们踏着敌人的尸体过去。

12 我们必须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否则,我们将一事无成。

14 世界上变革的最强推动力不是统治群众的科学认识,而是赋群众以力量的狂热,有时甚至是驱赶民众前的歇斯底里。

15 国家的安全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上,历史总是在军刀上前进,这个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要生存、要尊严,就需要有强大的军备。

16 人类的整个生命离不开三个论点:斗争产生一切,美德寓于流血之中,领袖是首要的、决定性的。

17 社会事业的不易完成,它的症结所在,不在施行小惠,而在恢复民众的权利。一个人的责任并不在于默然的去工作,而是在公然的铲除罪恶,力谋补救。

18 我们也许会毁灭,但当我们毁灭时将会把整个世界捆在一起,一同跳入火坑。

俾斯麦(1815―1898)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出版他的政治讲演录。从1892年到1905年出齐,洋洋洒洒总共14卷(《俾斯麦侯爵政治讲演录》,主编:霍尔斯特科尔,斯图加特,1892―1905)。他最广为人知的名言,当然就是差不多在每本谈到他的历史书中都要摘引的,称他为“铁血宰相”出处的那段话。那段话我在《俾斯麦在1866》一文中也提到了,还写到了他另一段亦相当出名的“政治非科学,政治即艺术”的名言。

现再将俾斯麦有代表性的另外几段话,按内容分述如下。

“我最遭人恨”

在俾斯麦掀起的针对天主教会的所谓“文化斗争”(1871―1878)中,反对他的声浪曾经一浪高过一浪。一次他在普鲁士省议会中曾经激动地高喊:“我可以颇为骄傲地宣称自己是整个德意志帝国里最遭人恨的人。”摆出一副“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的架势——一意孤行,即使遭群起而攻之也在所不惜的态度跃然纸上!

1881年还是在议会中,当有议员呼吁要俾斯麦下台时,俾斯麦对应道:“好马将带着马鞍死去。”表示他要忠于职守,坚持到底。

鲤鱼与梭子鱼

1888年2月6日,俾斯麦在分析德、俄、法三国关系时,说了一句“在欧洲鲤鱼池中的梭子鱼,阻止我们成为鲤鱼。”在自然界,横冲直撞的食肉鱼梭子鱼进入鲤鱼池中就会扰得食草而好静的鲤鱼不得安宁。俾斯麦以此作比喻,指出,俄国、法国是处处挑衅、侵略成性的梭子鱼。至于德国,他则将其说成是“想当鲤鱼而不成”即使德国也成为梭子鱼,那就是完全被逼无奈。其实,不说别的,挑起普法战争、赢得割地赔款的德国还是一个“想当鲤鱼”的国家吗?

下面两句话则表现出铁血宰相的决心、信心和野心:“让我们把德国扶上马鞍!”(1867年3月11日在北德意志联邦议会上的演讲)“在这世界上,我们德国人畏惧上帝,此外,什么也不畏惧。”(1888年2月在帝国议会的讲演)

卡提利纳分子与爬行动物

卡提利纳是古罗马政治活动家,反对贵族共和国的密谋策划者。俾斯麦在许多场合把他的政治上的反对者说成是卡提利纳分子——唯恐天下不乱的密谋策划者。他在1862年9月30日普鲁士议会预算委员会的会上说:“在国内有大批卡提利纳分子,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还有一次,在1878年俾斯麦针对自由派反对派则说得更为粗暴:“要按着撞墙,让他们疼得哇哇叫!”

对于不顺耳的言论,他有时斥之为“政治上的井中投毒”(1882年1月的说法);有时又有“报刊——印在纸上的胡扯”(1888年在帝国议会的演说)这样的惊人之言。

俾斯麦还把跟他制造麻烦的人称为“爬行动物”。1869年,俾斯麦为了对付他的政敌,建立了一个他称之为与“爬行动物作斗争的”秘密基金,这个秘密基金就被俾斯麦叫做“反爬行动物基金”。与当时的许多政府一样,俾斯麦拥有大笔预算外的秘密支配的基金,此后这些秘密基金就被称为“反爬行动物基金”。在政治、外交上,俾斯麦是使用秘密基金贿赂、收买相关人员的高手。在1870年末,为了使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同意普鲁士国王当统一德国的皇帝,俾斯麦从“反爬行动物基金”即秘密基金中给路德维希二世拨出很大一笔钱。收到钱后,巴伐利亚国王在俾斯麦起草的“劝进书”上签了名:请求威廉二世接受德意志皇帝的头衔。

作为政治活动家的俾斯麦也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和卓有成就的着作家,他的回忆录《思考与回忆》除了历史价值外,还表现出极高的文学价值。言为心声,俾斯麦的语录反映出这位政治上保守的现实主义政治家坚强的意志和专横的权力欲;他忠于他的使命、国家和国王;他有着高度的智慧——能将政治上的判断和务实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语录体现出他的特色:许多时候是坦率、直截了当、粗野的,有时候则是云谲波诡、指鹿为马的……在造句遣词上,他很会使用民间的谚语熟语,即使非粗鄙的习语也照用不误。他作为容克大地主曾经有好多年卓有成效地亲自管理农庄,对农民的语言是颇为熟悉的。有的时候,他又掉起了书袋,把他在哥廷根大学当学生,在俄国、法国当使节时所学到的东西全用上了。上面提到了他在1869年骂政治上的反对派为“心怀不轨的爬行动物”。这个Reptilien在德语中是来自法语的外来词,而法语又来自拉丁语,这样的用法为俾斯麦所首创。俾斯麦就是这样一个人:对政治对手毫不容情,即使对他的属下也是如此——骂人也要骂出他的鲜明特色、他的风格、他的水平。

标签: 俾斯麦普鲁士威廉一世

更多文章

  • 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究竟有何深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熙凤,判词,红楼梦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时,看到影射王熙凤的“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那么,凤姐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至今尚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和结论。有一种说法“一从二

  • 智能儿的结局是什么?红楼梦智能儿最后怎样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红楼梦,智能儿

    智能儿的结局是什么?红楼梦智能儿最后怎样了?智能儿,水月庵的小尼姑。净虚的徒弟,自幼在贾府走动,无人不识,也常和宝玉、秦钟玩笑。长大后渐知风情,看上秦钟人物风流,秦钟也爱她妍媚。两人情投意合,在馒头庵时幽会数次,秦钟返回家后,她从水月庵私逃出来找秦钟,不意被秦钟父亲秦邦业知觉,将她逐出,后不知去向。

  • 红楼梦中的柳五儿是谁?柳五儿简介及身份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红楼梦,柳五儿

    红楼梦中的柳五儿是谁?柳五儿简介柳五儿,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柳嫂子之女,生得一副好模样。五儿和宝玉的丫鬟芳官是好朋友,芳官把宝玉喝剩的玫瑰露给了她,因母亲不慎得罪了司棋等人,被冠以贼名。幸亏平儿相助,她们母女的冤情得以洗清。后成了宝玉的丫环。考证:看柳五儿之未死近十数年,许多红学家们一直认为

  • 《红楼梦》之薛宝琴到底嫁给了谁?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薛宝琴,红楼梦

    薛宝琴到底嫁给了谁?关于薛宝琴的未来婚姻,原本是很明确的,就是嫁给了原本就定亲了的“梅翰林之子”。可是,经过刘心武先生对所谓“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解析之后,薛宝琴貌似是嫁给了柳湘莲。那么,薛宝琴到底是嫁给了谁呢?我以为,还是嫁给了梅家梅翰林之子。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判断呢?请看第五十回,就是仅仅在这一回

  • 《红楼梦》贾探春为什么盛赞薛宝琴?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贾探春,薛宝琴,红楼梦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第四十九回,贾宝玉、晴雯、袭人以及贾探春对于初到贾府的薛宝琴、邢岫烟、李绮李纹的评价,给予薛宝琴最高评价的是贾探春。袭人虽然因为与薛宝钗的关系,主观的觉得薛宝琴很出色,但她绝对不相信薛宝琴会比薛宝钗好。可是,贾探春就不一样了,与见过四位美女的贾宝玉和晴雯

  • 细说《西游记》菩萨爆料:佛祖也为属下报私仇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游记,菩萨,佛祖,报仇

    导读:在《西游记》第三十九回中,说唐僧团队一路西行到了乌鸡国。唐僧于梦中得知现在的乌鸡国国王原来是个山寨的。那个真的呢,早就在三年前被这个假的给谋杀了。真国王的魂魄着急了,便给唐僧托梦,请求帮他铲除妖魔报仇雪恨。唐僧是将信将疑呀。他以为,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团队就又该摊上事儿喽。当然啦,他的属下当中能

  • 《西游记》中孙悟空战红孩儿为何不告知牛魔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游记,孙悟空,红孩儿,牛魔王

    导读:虽说唐僧师徒西行取经之路九曲十八弯,与妖魔斗智斗勇,那是惊险不断啊。但对于那位大师兄孙悟空来说,也算是件好事,这使他很有成就感嘛。无论是他的师弟猪八戒,还是山野之中的大小妖怪,哪个不被他嘻唰唰地涮来涮去。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想到的是在途经“火云洞”时,他老孙却栽在了一个顽童,红孩儿的手上。

  • 为什么古代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古人很讲究礼仪,从春秋开始大国在儒家的游说下,都开始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学说,论语中“礼让”便可以说明当时大诸侯国所信奉的礼仪,即便是打过战小国,出于礼数,大国国君仍需派遣礼仪司甚至亲自接见对方的拜使。中国是礼仪之邦,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代,中国人都很注重表行礼仪。春秋时期诸侯派出的外交使节是不可侵犯

  • 探春为何时时想着讨好王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贾探春,红楼梦,王夫人

    贾探春在贾府中无疑是个极为优秀的女性,她不仅有着顾盼神飞、观之忘俗的容貌,还有着高瞻远瞩的长远眼光,她的很多话在《红楼梦》中堪称经典。她为什么能在错综复杂的贾府里以庶出的身份春光无限?这和她时时想靠近王夫人不无关系。首先我们先说说王夫人,王夫人嫡生的二子一女,长子贾珠早夭,长女贾元春嫁入深宫,难得一

  • 贾琏偷娶尤二姐为何要“六礼”俱全?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贾琏,尤二姐,贾琏偷娶尤二姐

    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里,贾琏“偷娶尤二姐”,又是找媒人、下聘礼、又是烧纸马、抬花轿,还煞有介事的亲去迎娶、拜天地,折腾完了才入洞房,所有正式娶妻的程序,该有的一个没少,“六礼”俱全。我们不禁要问,他到底是在纳妾呢,还是娶大老婆?如果娶大老婆,这套礼仪该走,可王熙凤还活得好好的;如果是纳妾,事实上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