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励志读书的故事有很多,张灿的故事你知道吗?

古代励志读书的故事有很多,张灿的故事你知道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4 更新时间:2023/12/22 2:07:33

张灿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01

五代后唐时期,有一家农户,姓张,名叫张灿。

30多岁,还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一同乡的一个亲戚路过他们家。

这个亲戚不仅是一个读书人,还中了举,是一名举人,这在古代来说,那就是很有地位的一个乡绅。

张灿很羡慕他,就问他,我也想和你一样学习,中举人,可以吗?

那亲戚鄙视地看看他,嗤笑道:“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30多岁的农民,一个字都不认识,还能去上学的,更不要说中举了。”

张灿的脸色一下子红到耳根,只恨没有地缝可钻,灰溜溜回屋了。

02

但是,他的心里却种下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要读书。

他们家临着官路,很热闹,没多远就有旅店,经常有路过的官人经过,住店。

一次,有一个儒生暂时在一个旅店休息。

他就打量了那个儒生很久,慢慢走过去,给人家作揖行礼,那儒生一愣,也很客气,赶紧回礼,然后就问他有什么事情吗?

他就说:我想读书,您看我今年30多岁了,会不会太晚了,没人收我当弟子。

那儒生说:不会,我看你不是懒惰笨拙的人,而且很有志气,假设现在开始向学,苦读10年,必有大成。而那个时候,你也不过40多岁。

张灿说:“那我要是晚上也不休息,日夜不停地学习,5年可以吗?”

那儒生惊叹道:“只要有这样的志向,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我曾教过很多学生,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坚定而急迫的人,我相信你一定会超过那些人。”

张灿很高兴,就请那个儒生到自己家小住几天,也不用住旅社了。

他每日请教问题,晚上促膝长谈。

几天之后,他去拜见父母,跪地哭泣,请求父母给自己5年的假期,去学习。

父母虽是农民,但是都很忠厚善良,也不是没见识的人,很支持他的想法,就同意了。

次日,张灿跟着儒生,辞别父母,这一走,就是5年。

这5年里,父亲在家常常惦记他,念叨他。

乡亲们也都经常说起这个消失的张灿,不知道他能变成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那个举人亲戚也经常来看,嘲笑着对乡邻说,这家伙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

5年之后,张灿回来了,穿着一身儒生的衣服。

此时的张灿,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尤其擅长诗词歌赋,书法也漂亮.

没多久,文人墨客出入其门,吟诗作赋、谈论时局。

俨然一代大儒。

03

当时正值乱世,绛州一带吏治腐败。

穷人经常被诬陷入狱,打官司就看谁钱多,那些富人就故意制造官司,贿赂官府,吞没穷人耕地和财产,民怨沸腾。

当时的绛州牧也知道这个问题,但是,腐败官员互相勾结,根深蒂固,他也无法治理。

后来,朝廷要派遣官员下各地考察吏治,这个绛州牧害怕了,就和门客商量对策。

门客说,如今之计,不如请一个正直骨鲠之人,管理治安和司法,严惩贪污官员。

绛州牧连声说好,就立即着手选拔合适人选。

结果,大家都提出:此职务非张灿不可。

绛州牧很惊讶,说:我也早就听说过这个奇人,那就赶紧办手续吧。

次日,绛州牧就派人带着金银财物、任命文书以及官服前去拜访,恭敬地请张灿就任。

不料,张灿却拒绝了,理由是近一段时间身体不好,正在养病,等病好了再去。

这眼看就是托词,绛州牧很奇怪,问手下人,我早就听说这个姓张的家徒四壁,不过却很有才华,现在正是他施展抱负,发家致富的机会,他为什么拒绝呢?

04

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眼看火烧眉毛,最合适的人选人家不来,谁也没有办法。

门客就托一个相熟的儒生,这个儒生也经常和张灿诗歌往来,就让他私下里询问张灿,为什么拒绝绛州牧的高薪聘请呢?

张灿说:绛州牧这个人,品行非常好,我是知道的,只是太软弱,他身边这些人都是贪赃枉法之徒,我去了,就等于进了大染缸,一下子就染黑了,所以我坚决不能去。

那朋友说,你去了,才可以解救这些绛州的百姓啊。

张灿说,我去了,必然被这一帮人左右,我道不能行,反为所害。

这个儒生原话学给门客,门客原话学给绛州牧。

绛州牧大声喝彩,说,此官职必须此人。

次日绛州牧亲自去拜访,当面许愿说,一切都按你的命令行事,只要你肯出来做这个官。

05

得到保证,张灿终于同意出来做官,绛州牧立即任命他为绛州防御推官,管理绛州的官员吏治。

张灿一上任,就列出了各种奖罚措施,严禁贪污贿赂行为。

惩治和驱逐了大批作恶的官员,杜绝请托,狱讼无私。

一年之后,绛州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当时已经是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代,宰相是冯道

冯道听闻了张灿的事迹,非常敬佩,就让李嗣源将张灿提拔为防御判官。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这些年,皇帝轮流转,转到了后汉高祖刘知远时期。

张灿逐渐升职,做到了上党地区的戎判。

刘知远还在河东做节度使的时候,为了招兵买马,大肆囤积战略物资。

特别是牛皮,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就像现在的钢铁石油一样,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争储备,在战争年代决不能卖给敌方。

所以,刘知远在他的地盘里,规定河东所有的牛,牛死之后,牛皮都要卖给他,不得私自贩卖出去。

敢私自贩卖者,就等同于把战略物资卖给敌人,就会转化为打向自己的炮弹,有通敌卖国之罪,立即处死。

06

等刘知远当了皇帝,他的那帮手下都成了京官,担任着三司各个部门的要职,依然沿用河东时期的法律法规。

这帮人又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令行禁止,制度相当严酷。

地方法规突然变成了国家法律,好多地方的百姓都不知道,冤死的很多。

当时上党地区逮捕了20多个私自卖掉自家牛皮的农民,上面判决下来,全部都是处斩。

当时上党的判官就是张灿,他浏览了判决,连忙说:不行,这些人都是良善的农人,无辜处斩,太残忍了。

其他人都说,三司已经判下了,咱们只管执行就是,谁还敢阻挡,况且,咱们这小地方,也惹不起人家啊。

张灿的犟脾气上来了,说:我现在就写文书,报告三司部门,这样处斩不合适。

他在上奏文书中写道:

皇帝当年在河东的时候,需要牛皮等等战略物资,这个是正常的。

但是,现在皇帝已经拥有天下,无论牛皮卖到哪里,都是你自己的土地上,这个法律早已不合时宜,应该废除,因此而冤死大量的百姓,太残忍了,请废除这个法律,宽恕这些人的性命。

三司的官员们正准备执法立威呢,突然就有人撞枪口上,非常欣喜。

他们拿着奏折,对后汉高祖刘知远说,咱们刚执政,就有人来反对了,上党地区有个判官,竟然拒绝执行我们的命令,反而来劝说我们修改我们的法律,说我们执行了几十年的政策是错的。

刘知远一听,火往上撞,大怒道,我刚刚治理国家没几天,一个小小的判官就敢随意违抗我的命令,作死啊?

随即下诏,卖牛的20多个农民赶紧处斩,上党判官张灿诋毁朝廷,同样处斩。

07

当时的宰相依然是冯道。

诏书下来的时候他已经回家了,听下人说起这个事情,大惊失色,连忙返回,直奔刘知远的办公室。

刘知远也已经回去吃饭了。

冯道连忙报告有紧急情况,请皇帝刘知远出来商谈。

刘知远不知道什么事情,慌慌张张出来,问他怎么了?

冯道说:陛下在河东时,垄断牛皮可也;今既有天下,牛皮不合禁。

如今,天下百姓皆陛下赤子,这批百姓全部枉杀之,我为陛下可惜啊。

上党判官张灿以卑位食陛下禄,居陛下官,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地阻止,并上书纠错,只可以赏不可以杀。

倒是我冯道身为宰相,而不能详查里面的错误。

枉害天下人性命,臣,才是死罪啊。

刘知远看着冯道,半晌无语。

过了一会,才缓缓叹息说,大错铸成,诏书已经发出去了啊。

冯道说,我已经让他们先放在那里,暂停发出了。

刘知远说,那就饶了他吧。

冯道说,那些百姓呢,那个卖牛皮处斩的规定呢?

刘知远说,这个规定废除了吧,百姓也都放了吧。

牛皮风波过后,朝廷上所有官员都知道了张灿这个名字,也都了解了张灿的耿直脾气。

刘知远对他也印象深刻,便用他来中央,任命为监察御史。

当时的三司部门对张灿还是心有芥蒂,在他的任命书上写道:“前件官澄之不清,挠之不浊。”

送到宰相冯道那里,冯道很生气,改了一个“必”字,变成了:“前件官澄之必清,挠之不浊。”

然后召集百官说,此人非常清白,焉能污蔑他澄之不清?

由是清白之名,遍于朝野。

08

张灿后来就任殿中侍御史,一直在西京洛阳。

有一个官员名叫刘温叟,张灿得知这个刘温叟虽然在京做官,却把老娘放在老家,一直没有接过来,他很愤怒,认为这是不孝,便上奏章弹劾。

这时已经是后周的柴荣时代了,此时范质做着宰相。

范质和刘温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直很重用刘温叟,看到奏章,唯恐刘温叟受到打击,便把奏章拿给刘温叟看,问他怎么回事。

刘温叟大惊失色,哭道:我的母亲,其实不是亲生母亲,而是继母,但是,我依然很孝顺她,当初我进京做官的时候,就把她接来了,只是水土不服,来了之后一直身体不好,无奈,只得再接回老家,结果就好了。

从那之后,她就说什么也不来了,老家房子宽阔,安静祥和,他住的很愉快,我就不勉强她了。

如果张灿弹劾成功,我从此便是名教罪人了啊!

范质说,那你就给张灿写封信,解释一下详情,我这边就压下来了。

刘温叟非常惶恐,连忙给张灿写了一封信,解释了来龙去脉。

张灿的弹劾只得作罢。

他长叹一声,说道,宰相就可以私自把弹劾奏章拿给人看吗?然后当事人再给我写信,我能说什么呢。

我老了,不中用了。

次日就告病还乡。

众官员平日都忌惮他,如今他退休,大家都赞成,很快便批准了。

不料他第二年就得病去世了,死的时候,依然是家徒四壁。

他有两个儿子,都很上进,特别是二儿子张素,当时才十几岁,已经写得一手好文章。

09

张灿这一生,30岁之前还是一农民,30多岁才读书,却也作出了一番事业。

在绛州,解救黎民百姓倒悬之苦,在上党地区,仅废除私贩牛皮一件事,全国因此而活命的冤屈百姓,不计其数。

孔子说,仁者,爱人。

这是儒家精神的根本,孔子又专门解释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了仁,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张灿跟着那个儒生日夜苦读五年,可谓领会了儒家的本质。

这才是支撑中华五千年不灭的精髓。

标签: 五代十国张灿

更多文章

  • 怎么给孩子起好听的古风名字?女孩古风气质名字精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现代

    怎么给孩子起好听的古风名字?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孩子要怎么起名字呢?其实也比较简单了,那就是先要看是什么性别,如果是女孩的话,可以起一些比较有古风的味道的,下面小编也给大家收集了很多比较罕见的好听的古风女孩名字,有需要的可以看看,文章末尾还有专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涌泉跃鲤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姜诗

    原文: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诗赞: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译文:东汉四川广汉人姜诗,对待母亲非常孝敬。后娶妻庞氏,她对婆婆照顾的更加周到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怀桔遗亲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陆绩

    原文: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诗赞: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译文: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和历法,曾作《浑天图》,注《易经》、《太玄经

  • 中国寓言故事之各有所长,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各有所长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各有所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甘戊出使齐国,前去游说齐王,走了几天来到一条大河边,甘戊无法向前,他只好求助于船夫。船夫划着船靠近岸边,见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问:"你要过河去干什么?"甘戊说:"我要到齐国去,替我的国君游说齐王。"船夫满不在乎地指着河水说:

  • 中国智慧故事之扁鹊投石,这篇故事有什么哲理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扁鹊投石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扁鹊投石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武王颧骨上生了个毒瘤,痛苦不堪,便命人把神医扁鹊请来为他治疗。扁鹊仔细检查了一阵,然后说:“需要把瘤割除,大王才不会痛,明天我就带手术刀来为大王割除。”扁鹊走后,武王手下的大臣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

  • 探索豆腐的由来,豆腐究竟是谁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豆腐,刘安

    说到豆腐的由来,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豆腐,又称水豆腐,它既是中国最常见的豆制品,也是中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豆腐的制作,先是将黄豆(也有以黑豆、花生豆、绿豆、白豆、豌豆等豆类为制作原材)去壳,洗净,放入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将其磨制成生豆浆。

  • 矛和枪长得非常相似,两者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枪矛

    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种兵器,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种类花样非常多,不过很多人会发现他们往往区别很明显,但有两种兵器却没有这么明显的区别,那就是枪和矛。枪和矛看着非常相似,它们直接到底存在哪些根本的区别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首先矛的出现非常早,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长矛捕猎了,

  • 古代的铜钱是谁发明的?为何是外圆内方的造型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朝,铜钱

    说起古代的钱币,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铜钱。铜钱在我们漫长的封建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很多人可能对铜钱并不是很了解,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铜钱的那些事。铜钱最早在秦汉时期开始使用,此后一直沿用清末民初。秦始皇在统一了全国之后,他对很多方面都进行大统一,其中就包括货币。他把之前的如刀币、贝币等

  • 端午节有哪些起源?古人都是如何过端午节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战国,屈原

    还有两天就到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同时我们也将迎来一个小假期,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么事实是什么?古人又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首先端午节的时间为农历的五月初五,因为历史时期和来历的不同,端午节是所有节日中名字叫法最多的,数量有二十多

  • 上巳节是个怎样的节日?历朝历代是如何过上巳节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传统节日。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富贵唐天宝,风流晋永和。暮归车马闹,朱翠落平坡。”明朝杨基《上巳》节录3月是一个轻松美丽的月份。此时不担心天气的冷暖。春分之后,再多的风雨,也不影响春天整体的温暖。至少不用穿着厚厚的冬衣,裹在臃肿和沉闷里。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