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是如何描写黛玉葬花这一情节的?

红楼梦中是如何描写黛玉葬花这一情节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41 更新时间:2023/12/19 9:00:55

红楼梦中女主人公林黛玉不仅心灵善良,而且还最怜惜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第三十回的“龄官划蔷痴及局外”,百无聊赖的贾宝玉到处闲逛,撩拨金钏儿惹怒了王夫人后,他跑到大观园的蔷薇花架旁,看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

这个场景,让他非常主观地以为这个女孩是在学黛玉葬花,这里有个细节描述他的心理活动:

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

这个细节,暴露了宝玉对黛玉葬花的真实看法,同时也暴露了宝玉完全不了解黛玉。

黛玉葬花,既是她价值观的体现,又寄寓了她的情感。

关于黛玉葬花,书中有两处直接的描述:

第一处在第二十三回,宝玉独自在桃花树下看《会真记》,一阵风吹来,“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于是宝玉把花兜着抖落在水池里。恰好这里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她告诉宝玉:

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这便是她葬花的目的,不忍干净美丽的花被污染。

第二处在第二十七回,黛玉被晴雯关在怡红院外,误以为宝玉变了心,于是在哭了一夜之后,悲悲戚戚地去葬花,并吟唱了抒发强烈情绪的《葬花词》。

此次葬花,黛玉是以落花自喻,担心自己无人怜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由这两次葬花可知,黛玉葬花并非一时兴起,葬花的行为,既是她价值观的体现,又寄寓了她的情感。她爱花怜花,希望以一己之力保护落花不受污染,这是她的价值观,无关对错。她以花自喻,由落花想到自己孤苦无依,想到自己病弱可能早夭的结局,想到自己无人怜爱,这是她情绪的表达,情感的寄托,同样无关对错。

在宝玉看来,黛玉葬花的行为,不过是新奇的行为艺术。

作为和黛玉最亲近的人,被黛玉认定为知己的宝玉,如果真正懂得了黛玉葬花的目的和情绪,就会对她的这种行为给予肯定,从此对黛玉更加怜爱。

然而,从第三十回的这个心理活动可知,在宝玉看来,黛玉葬花的行为,不过是新奇的行为艺术。

黛玉葬花是爱花怜花,不忍看着干净漂亮的落花被世间的脏臭所污染,如果宝玉认同这种行为,应该巴不得大家都行动起来,

然而,当他以为龄官也如黛玉一样在葬花时,他却认为这是“东施效颦”,觉得“可厌”。

好的行为,从来不怕被人模仿,反而希望更多人效仿并推广。曾经,黛玉葬花之时,宝玉是附和的。书中描述,第二十三回,当黛玉说出葬花的理由时,宝玉的表现是“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这便让黛玉和读者都以为宝玉喜欢这样的行为。

但是,第三十回的这个细节,作者通过宝玉的心理描写,告诉读者他对葬花的真实看法:“新特。”

什么是“新特”?就是新奇独特,所以别人再做,就是“东施效颦”,“更可厌了”。

由此可见,在宝玉看来,黛玉葬花的行为,不过是一种新奇独特的行为艺术。

我就是被这个结论吓了一跳,同时为黛玉悲哀。

黛玉以宝玉为知己,宝玉何曾真正了解过黛玉?怪不得作者在《西江月》里批宝玉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宝玉的表面功夫做得很好,他也只是用表面功夫去迷惑人,包括迷惑黛玉。实际上,他根本不会用心去对待别人,就连与他青梅竹马的黛玉,他都不愿意用心去了解,甚至把黛玉寄予颇多情感的葬花行为,视为“新特”的行为艺术。

这才是黛玉人生悲剧的根源:所托非人。她视宝玉为知己,将整个人生都依赖于宝玉。但在宝玉心里,她只不过是一个会玩“新特”艺术的人,满足了宝玉对新鲜感的追求。

标签: 黛玉葬花清朝

更多文章

  • 红楼梦贾府最后的命运与贾敬贾赦二人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贾府,清朝

    都说富不过三代,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贾家衰落和抄家是一脉相承,也要分开看待。抄家是结果,可能只需要一个契机。但衰落是一个长久过程。贾家的衰落在《红楼梦》开始之前已经发生。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起贾家是“大不如前”。刘姥姥也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贾探春更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形

  • 《女仙外史》第六十九回:三如公子献雄郡 二松道人缚渠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女仙外史》,第六十九回

    《女仙外史》是清代吕熊著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又名《石头魂》《大明女仙传》,成书于清康熙年间。《女仙外史》以明朝初年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集中描写了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同燕王朱棣统辖的军队进行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表彰正义,抨击邪恶,宣扬了“褒忠殛叛”的主旨,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可调和的

  • 红楼梦中,贾府是如何惩罚下人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薛宝钗明知贾宝玉不喜欢自己,为何执意嫁给他?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薛宝钗,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白牡丹》第二十一回:假梦雄大寨款舅 真桂金高山遇仇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牡丹》,第二十一回

    《白牡丹》是清代洪琮所撰的一部小说。它的主要内容是描述正德皇帝为访求所梦美女白牡丹、红芍药,特意微服巡游江南,由此生发出奸监谋反、忠臣受屈、强盗打劫、平民遭困、天子风流穷形极相、男女有情终成眷属等一系列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社会生活故事。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二十一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

  • 世说新语·德行篇·第二则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世说新语,南北朝

    众所周知《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德行篇·第二则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世说新语德行第二篇原文周子居①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③已复生矣。”世说新语德行第二篇注释①周子居(生卒年不详):周乘,字子居,汝南安城人。是前文

  • 世说新语·德行篇·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世说新语,南北朝

    众所周知《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那么其世说新语·德行篇·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世说新语德行第三篇原文郭林宗①至汝南②,造③袁奉高,车不停轨④,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⑤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⑥,澄之不清,扰之不浊。

  • 《绣云阁》第八十一回:梦觉园舌擒淫妇 金花库言破财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绣云阁》,第八十一回

    《绣云阁》是清代魏文中创作的白话长篇神魔小说。一名《绣云仙阁》。八卷一百四十三回,成书于清同治八年(1869)。小说叙紫霞真人弟子虚无子受命下凡,投生尘世为李三缄,云游天下,除恶布善,教导世人,以复大道本体;紫霞另一门人虚心子因妒忌虚无子,亦投生尘世,是为常七窍;情节沿着两条线索发展,至结尾时,李三

  • 世说新语·德行篇·第三十三则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世说新语,南北朝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那么其中德行篇·第三十三则表达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原文谢奕①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

  • 红楼梦送宫花时,黛玉对周瑞家的态度为何不好?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送宫花,清朝

    周瑞家的送宫花是小说《红楼梦》中一个主要的矛盾集中点。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红楼梦》第六回,周瑞家的受薛姨妈的嘱托,给贾府众人送宫花。作为王夫人的陪房,在贾府之中,她一向是一个体面的人物,这从薛宝钗以及惜春对她的态度上,我们便能体会出。只是,为何当她将宫花送给林黛玉时,不但没有得到林妹妹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