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四·鬼二十九的原文是什么?

《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四·鬼二十九的原文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744 更新时间:2023/12/22 19:24:14

裔老张弘让寇鄘呼延冀安凤成叔弁襄阳选人祖价

王裔老

华州下邽县东南三十余里,曰延年里,里西南有故兰若,而无僧居。唐元和八年,翰林学士白居易丁母忧,退居下邽县。七月,其从祖兄曰皞,自华州来访居易,途出于兰若前。及门,见妇女十许人,衣黄绫衣,少长杂坐,会语于佛屋下,声闻于门。皞热行方渴,将就憩,且求饮。望其从者萧士清未至,因下马,系缰于门柱。举首,忽不见,自意其退藏于窗闼之间。从之不见,又意其退藏于屋壁之后。从之,又不见。周视其四旁,则堵墙环然无隙缺。复视其聚谈之所,尘埃幂然,无足迹。由是知(知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其非人,悸然大异之。上马急驱,来告居易。且闻其所言,云云甚多,不能殚记。大抵多云王裔老如此,观其词意,若相与数其过者。厥所去居易舍八九里,因同往访焉。其地果有王裔者,即其里人也。方徙居於兰若之东北百余步,葺墙屋,筑场艺树仅毕,明日而入。既入。不浃旬而裔死,不越月而妻死,不逾时而裔之二子二妇及一孙亦死。止余一子,曰明进,大恐惧,不知所为。意新居不祥,乃撒屋拔树。夜徙去,遂免。(出《白居易集》)

张弘让

元和十二年,寿州小将张弘让,娶兵马使王暹女。淮西用兵方急,令狐通为刺史。弘让妻重疾累月,每思食,弘让与具。后不食,如此自夏及秋,乍进乍退,弘让心终不怠。冬十月,其妻忽思汤饼,弘让与具之。工未竟,遇军中给冬衣,弘让遂请同志王士征妻为馔。弘让乃去。士征妻馔熟,就床欲进,忽然弘让妻自额鼻中分半,一手一股在床,流血殷席。士征妻惊呼,告营中。军人妻诸邻来,共观之,竞问莫知其由。俄而吏报通,使人检视。其日又非昏暝,二妇素无嫌怨,遂为吏所录。弘让奔归,及丧所,忽闻空中妇悲泣云:某被大家唤将看儿去。烦君多时,某不得已,君终不见弃。大家索君恳求耳。先是弘让营居后小圃中,有一李树,妇云:君今速为某造四分食,置李树下。君则树下哀祈,某必得再履人世也。弘让依其言,陈馔,恳祈拜之。忽闻空中云:还汝新妇。便闻王氏云:接我以力。弘让如其言接之,俄觉赫然半尸薄下,弘让抱之。遽闻王氏云:速合床上半尸。比弘让拳曲持半尸到床,王氏声声云:勘其剖处,无所参差。弘让尽力与合之,令等其旧。王氏云:覆之以衾,无我问三日。弘让如其教。三日后,闻呻吟,乃云:思少饘粥。弘让以饮灌其喉,尽一杯。又云:具无相问。七日则泯如旧,但自项及脊彻尻,有痕如刀伤。前额及鼻,贯胸腹亦然。一年,平复如故。生数子。此故友庞子肃亲见其事。(出《乾鐉子》)

寇鄘

元和十二年,上都永平里西南隅,有一小宅,悬榜云:但有人敢居,即传元契奉赠,及奉其初价。大历年,安太清始用二百千买得,后卖与王姁。传受凡十七主,皆丧长。布施与罗汉寺,寺家赁之,悉无人敢入。有日者寇鄘,出入于公卿门,诣寺求买,因送四十千与寺家。寺家极喜,乃传契付之。有堂屋三间,甚庳,东西厢共五间,地约三亩,榆楮数百株。门有崇屏,高八尺,基厚一尺,皆炭灰泥焉。鄘又与崇贤里法明寺僧普照为门徒。其夜,扫堂独止,一宿无事。月明,至四更,微雨,鄘忽身体拘急,发如碟,心恐不安。闻一人哭声,如出九泉。乃卑听之,又若在中天。其乍东乍西,无所定。欲至曙,声遂绝。鄘乃告照曰:宅既如此,应可居焉。命照公与作道场。至三更,又闻哭声。满七日,鄘乃作斋设僧,方欲众僧行食次,照忽起,于庭如有所见,遽厉声逐之,喝云:这贼杀如许人。绕庭一转,复坐曰:见矣见矣。遂命鄘求七家粉水解秽。俄至门崇屏,洒水一杯,以柳枝扑焉。屏之下四尺开,土忽颓圯,中有一女人,衣青罗裙红袴锦履绯衫子。其衣皆是纸灰,风拂,尽飞于庭,即枯骨籍焉。乃命织一竹笼子,又命鄘作三两事女衣盛之。送葬渭水之沙州,仍命勿回头,亦与设洒馔。自后小大更无恐惧。初郭汾阳有堂妹,出家永平里宣化寺,汾阳王夫人之顶谒其姑,从人颇多。后买此宅,往来安置。或闻有青衣不谨,遂失青衣。夫人令高筑崇屏,此宅因有是焉。亦云,青衣不谨,洩漏游处,由是生葬此地焉。(出《乾鐉子》)

呼延冀

咸和中,呼延冀者,授忠州司户,携其妻之官。至泗水,遇盗。尽夺其财物,乃至裸衫。冀遂与其妻於路旁访人烟。俄逢一翁,问其故,冀告之。老翁曰:南行之数里,即我家,可与家属暂宿也。冀乃与老翁同至其家。入林中,得一大宅,老翁安存一室内,设食遗衣。至深夜,亲就冀谈话。复具酒肴,曰:我家唯有老母。君若未能携妻去,欲且留之,伺到官再来迎,亦可。我见君贫,必不易相携也。冀思之良久,遂谢而言曰:丈人既悯我如是,我即以心素托丈人。我妻本出官人也,能歌,仍薄有艺。然好酒,多放荡。留之后,幸丈人拘束之。老翁曰:无忧,但自赴官。明日,冀乃留妻而去。临别,妻执冀手而言曰:我本与尔远涉川陆,赴一薄官,今不期又留我于此。君若不来迎我,我必奔出,必有纳我之人也。泣泪而别。冀到官,方谋远迎其妻。忽一日,有达一书者,受之,是其妻书也。其书曰:妾今自裁此书,以达心绪,唯君少览焉。妾本歌妓之女也,幼入宫禁,以清歌妙舞为称。固无妇德妇容。及宫中有命,掖庭选人,妾得放归焉。是时也,君方年少,酒狂诗逸,在妾之邻。妾即不拘,君亦放荡。君不以妾不可奉苹蘩,遂以礼娶妾。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每念花间同步,月下相对,红楼戏谑,锦闱言誓。即不期今日之事也。悲夫!一何义绝。君以妾身,弃之如屣,留于荒郊,不念孤独。自君之官,泪流莫遏。思量薄情,妾又奚守贞洁哉。老父家有一少年子,深慕妾,妾已归之矣。君其知之。冀览书掷书,不胜愤怒,遂抛官至泗水。本欲见老翁及其妻,皆杀之。访寻不得,但见一大塚,林木森然。冀毁其塚,见其妻已死在塚中,乃取尸祭,别葬之而去。(出《潇湘录》)。

安凤

安凤,寿春人,少与乡里徐侃友善,俱有才学。本约同游宦长安,侃性纯孝,别其母时,见母泣涕不止,乃不忍离。凤至长安,十年不达,耻不归。后忽逢侃,携手叙阔别,话乡里之事,悲喜俱不自胜。同寓旅舍数日,忽侃谓凤曰:我离乡一载,我母必念我,我当归。君离乡亦久,能同归乎?凤曰:我本不勤耕凿,而志切於名宦。今日远离乡国,索米於长安,无一公卿知。十年之漂荡,大丈夫之气概,焉能以面目回见故乡之人也?因泣谓侃曰:君自当宁亲,我誓不达不归矣!侃留诗曰:君寄长安久,耻不还故乡。我别长安去,切在慰高堂。不意与离恨,泉下亦难忘。凤亦以诗赠别曰: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凤犹客长安。因夜梦侃,遂寄一书达寿春。首叙长安再相见,话幽抱之事。侃母得凤书,泣谓附书之人曰:侃死已三年。却到长安,告凤,凤垂泣叹曰:我今日始悟侃别中'泉下亦难忘'之句。(出《潇泪录》)。

成叔弁

元和十三年,江陵编户成叔弁有女曰兴娘,年十七。忽有媒氏诣门云:有田家郎君,愿结姻媛,见在门。叔弁召其妻共窥之,人质颇不惬,即辞曰:兴娘年小,未办资装。门外闻之,即趋入曰:拟田郎参丈人丈母。叔弁不顾,遽与妻避之。田奴曰:田四郎上界香郎,索尔女不得耶?即笑一声,便有二人自空而下,曰:相呼何事?田曰:成家见有一女,某今商量,确然不可。二郎以为何如?二人曰:彼固不知,安有不可?幸容言议。况小郎娘子魂识已随足下,慕足下深矣。黎庶(庶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何知?不用苦怪。言讫,而兴娘大叫于房中曰:嫁与田四郎去。叔弁既觉非人,即下阶辞曰:贫家养女,不喜观瞩。四郎意旨,敢不从命。但且坐,与媒氏商量,无太匆匆也。四人相顾大笑曰:定矣。叔弁即令市果实,(实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备茶饼,就堂垂帘而坐。媒氏曰:田家意不美满,四郎亦太匆匆。今三郎君总是词人,请联句一篇然后定。众皆大笑乐曰:老妪但作媒,何必议他联句事。媒氏固请,田郎良久乃吟曰:一点红裳出翠微。秋天云静月离离。田请叔弁继之,叔弁素不知书,固辞,往复再四。食顷,忽闻堂上有人语曰:何不云:'天曹使者徒回首,何不从他九族卑?言讫,媒与三人绝倒大笑曰:向道魔语,今欲何如?四人一时趋出,不复更来。其女若醉人狂言,四人去后,亦遂醒矣。(出《河东记》)

襄阳选人

于頔镇襄阳时,选人刘某入京,逢一举人,年二十许,言语明朗,同行数里,意甚相得,因籍草。刘有酒,倾数杯。日暮,举人指歧径曰:某弊止从此数里,能左顾乎?刘辞以程期,举人因赋诗曰:流水涓涓长芹牙,织乌双飞客还家。荒村无人作寒食,殡宫空对棠梨花。至明,刘归襄阳州,因往寻访举人,惟有殡宫存焉。(出《酉阳杂俎》)。

祖价

进士祖价,詠之孙也。落第后,尝游商山中,行李危困。夕至一孤驿,去驿半里已来,有一空佛寺,无僧居,价与仆夫投之而宿。秋月甚明,价独玩月,来去而行。忽有一人,自寺殿后出,揖价共坐,语笑说经史,时时自吟。价烹茶待之,此人独吟不已。又云:夫人为诗,述怀讽物。若不精不切,即不能动人。今夕偶相遇,后会难期,辄赋三两篇,以述怀也。遂朗吟云:家住驿北路,百里无四邻。往来不相问,寂寂山家春。又吟:南冈夜萧萧,青松与白杨。家人应有梦,远客已无肠。又吟:白草寒路里,乱山明月中。是夕苦吟罢,寒烛与君同。诗讫,再三吟之。夜久,遂揖而退。至明日,问邻人,此前后数里,并无人居,但有书生客死者,葬在佛殿后南冈上。价度其诗,乃知是鬼。为文吊之而去。(出《会昌解颐录》)

标签: 宋朝太平广记

更多文章

  • 《清风闸》第二十章:八蛮聚集狂赌 皮五得彩而归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风闸,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代浦琳写的小说《清风闸》第二十章全部内容,该书借公案故事为框架,宣扬了因果报应思想,劝喻世人弃恶从善;而且通过皮五发迹,反映了市井平民希求改变自身穷困低贱的社会地位的普遍心理和美好愿望。诗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运退黄金多失色,时来顽铁有光辉。话言潘彩臣忙乱一天

  • 《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八·神魂一的原文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太平广记

    庞阿马势妇无名夫妇王宙郑齐婴柳少游苏莱郑生韦隐齐推女郑氏女裴珙舒州军史庞阿钜鹿有庞阿者,美容仪。同郡石氏有女,曾内睹阿,心悦之。未几,阿见此女来诣阿。阿(阿原作妻。据明抄本改。)妻极妒,闻之。使婢缚之,遂还石家。中路,遂化为烟气而灭。婢乃直诣石家,说此事,石氏之父大惊曰:我女都不出门,岂可毁谤如此。

  • 《太平广记》卷三百五十七·夜叉二中有哪些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太平广记

    东洛张生薛淙丘濡陈越石张融蕴都师东洛张生牛僧孺任伊阙县尉,有东洛客张生,应进士举,携文往谒。至中路,遇暴雨雷雹,日已昏黑,去店尚远,歇于树下。逡巡,雨定微月,遂解鞍放马。张生与僮仆宿于路侧,困倦甚,昏睡良久方觉。见一物如夜叉,长数丈,拿食张生之马。张生惧甚,伏于草中,不敢动。谗讫,又取其驴,驴将尽,

  • 明代读物《幼学琼林》:卷四·讼狱 全文及翻译注释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明代,《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程允升。《幼学琼林》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卷四·讼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

  • 《太平广记》卷四百·宝一中有哪些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太平广记

    金翁仲儒霍光陈爵苻坚雩都县人何文侯遹成弼玄金邹骆驼裴谈牛氏僮宇文进苏遏韦思玄李员虞乡道士赵怀正金蛇金西方日官之外,有山焉,其长十余里,广二三里,高百余丈。皆大黄之金,其色殊美,不杂土石,不生草木。上有金人,高五丈余,皆纯金,名曰金犀。入山下一丈,有银;又入一丈,有锡;又入一丈,有铅;又入一丈,有丹阳

  • 南宋文言志怪集《夷坚志》:夷坚乙志·卷六 全文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夷坚志》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创作的文言志怪集。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坚乙志·卷六的详细介绍,一

  • 南宋文言志怪集《夷坚志》:夷坚乙志·卷七 全文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夷坚志》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创作的文言志怪集。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坚乙志·卷七的详细介绍,一

  •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三的原文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太平广记

    长恨传无双传长恨传(陈鸿撰)唐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万数,无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焜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淡荡其间。上心

  • 红楼梦中慧紫鹃情词试忙玉后,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宝玉,清朝

    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慧紫鹃情词试忙玉,是紫鹃的一个惊天手笔,和鸳鸯拒婚贾赦的影响力差不多了,贾母的丫环,个顶个厉害,有其主必有其仆。鸳鸯可以给贾赦没脸,袭人可以投靠王夫人,换了主子。而紫鹃就敢拿宝玉当试验品,让大家知道,宝玉对黛玉的深情。(

  • 红楼梦中薛蟠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何叫他呆霸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薛蟠,清朝

    薛蟠,《红楼梦》中的人物,薛姨妈之子,薛宝钗之兄,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中描写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之所以称为伟大,就是它在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时候没有按照好人是好人,坏人是坏人的模式来写。在里面我们也看不出谁是纯粹的好人,谁是纯粹的坏人。每个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