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皇帝必须要除掉贾家的理由是什么?

《红楼梦》皇帝必须要除掉贾家的理由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069 更新时间:2024/1/7 0:17:02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红楼梦》皇帝必须要除掉贾家的理由是什么?他为什么那么狠心无情,不顾及贾府之前的功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贾家裁员已经晚了,等到贾政王夫人幡然醒悟要裁员时,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够了。反而算是做了一件功德,放出去的那些家人,不属于贾家就不会受到抄家连累。而那些留在贾家的人,都将被清算,抄家后一无所有树倒猢狲散。

关于贾家裁员,林之孝在第七十二回建议贾琏向贾政王夫人提议。

(第七十二回)因又说起家道艰难,便趁势又说:“人口太重了。不如拣个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爷,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一则他们各有营运,二则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粮月钱。再者里头的姑娘也太多。俗语说:‘一时比不得一时。’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便使两个。若各房算起来,一年也可以省得许多月米月钱。况且里头的女孩子们一半都太大了,也该配人的配人。成了房,岂不又孳生出人来。”

裁员贾家势在必行。毕竟养着三四百丁,一两千口人,实在是耗资巨大。

庞大的人口开销,以前鼎盛时都是大负担,如今穷了更应该大力裁员,节约工支。

不过林之孝讲的是“出过力”的人家,其实是暗示赖大这些人。赖尚荣已经是官,赖家还有钱,实在没必要还“赖在”贾家吃红利。赖家走了林家才有出头之日。

不提林之孝心中的小九九,只说贾家裁员为时已晚。如果能够早裁员缩减开支,又不修建大观园迎接贾元春省亲,就不会因为财政危机铤而走险导致被抄家。这些都是一以贯之的连锁反应。

贾琏暗示贾元春省亲花费了二三百万之巨,如果节约开支再缩减人员,贾家消停得再挺个两三代不成问题。如果经营好了,开源节流,再木石姻缘成功,子孙争气崛起,贾家又是一条好汉。

只可惜,财政危机导致贾家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与皇帝离心离德被抄家。

其实贾家最后已是空架子,就算抄家也没有多少钱。皇帝还要抄了他们,就是像贾家裁员一样,不得不求断臂重生。

皇帝当时的朝政并不乐观。他初登基不久,以贾家为代表的四王八公老臣集团们,占据了一多半的朝廷势力和资源。

以贾家为例,门下有大司马参赞军机的贾雨村是兵部尚书,九省都检点的王子腾是边防重臣。傅试这种只会更多。四大家族更把持庞大的社会资源。

另外长安节度使、平安节度使、粤海将军,以及“京营”之中被贾家深耕数十年的潜在势力,这些实力被整合在一起就够皇帝睡不着觉了。

贾家还不过是四王八公其中一家,尽管底蕴名列前茅,但其他的十家或相差无几或更强。尤其北静王的不安分是司马昭之心,又与贾家明确结党,皇帝势必担心四王八公对他产生严重威胁,不得不除!

四王八公这伙人除了权力之外,还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已经严重危害朝廷的治理,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比如贾政举重若轻地就安排了比他官还大的贾雨村复职应天府知府。只为派他去处理薛蟠的葫芦案。应天府和顺天府的知府,要比其他州府的知府高一级,为从三品。贾家就能随意影响吏部的安排,就问皇帝头疼不?

皇帝对贾家不放心,又轻易动他们不得。只能找寻机会“裁员”。

这就与贾家要裁员类似。其实光裁丫头和普通人家没用。真正的“大老虎”是赖大家,林之孝家,吴新登家,钱华家,戴良家等大管事。

甚至贾家如果将这些人财产没收“抄家”,让他们净身出户,都能有钱支撑一阵。就算不为了钱财,少去这些人的贪污腐化,贾家开源节流通常了,家境自然会越来越好。

贾家裁员就相当于皇帝裁撤“四王八公”,都是必须的。

但是,奴才们并不想被裁员。就像四王八公不希望利益受损,更不用说抄家了。

贾家日后裁员相对温和,也只会拿那些没有势力的奴才们动手,治标不治本。

但皇帝要坐稳皇位,必须拿四王八公这些手里有兵有权的老臣动手则不同。要动他们势必要与皇帝对立,难免形成“削藩”的冲突。

最终,要么是康熙皇帝平三藩。要么是明初的靖难之役,朱允炆削藩不成反被叔叔朱棣取而代之。不成功便成仁了。

曹雪芹通过贾家的财政危机,暗示“抄家”那些大管家是解决之道。如果将赖家、林家这伙人抄家就能解决贾府沉疴,缓解财政危机。

贾家做不到,在于道义上站不住脚。他们并没有收集这些奴才们的罪行。

但皇帝要抄贾家则不会,他会极力寻找贾家的罪行甚至一般罪行不行,必须要让贾家走上谋逆大罪,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又能站在道德制高点。

所以,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上。于是秦可卿死后,大明宫内相戴权卖给贾珍的那个五品龙禁尉就细思极恐了。更恐怖的还有那个“逗蜂轩”,暗示皇帝设下“蜂麻燕雀”骗局,只等贾珍和贾家“入瓮”,本文就不多赘述了。

标签: 红楼梦贾府

更多文章

  • 《商君书·战法》的原文是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君书,战国

    《商君书》也称《商子》,其中《商君书·战法》的原文是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其实主要解决了在当时条件下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了变法的几大原则,放在现在社会,依然具有参考意义。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则其民不争,不争则无以私意,以上为意。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见敌如

  • 武松杀玉兰除了出于安全考虑之外,还有着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松,玉兰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武松血溅鸳鸯楼为何要杀死玉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要说武松和玉兰没什么感情,估计大家也不大相信。好吧,直接上证据。武松三月初杀了西门庆、

  • 《肘后备急方》:卷七·第五十五 治卒毒及狐溺棘所毒方 全文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肘后备急方》,卷七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

  • 《肘后备急方》:卷七·第五十六 治卒青蛙蝮虺众蛇所螫方 全文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肘后备急方》,卷七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

  • 红楼梦中宝玉为何会被袭人换掉汗巾?隐藏了什么样的信息?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宝玉,清朝

    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袭人是《红楼梦》里贾宝玉的丫头,她和在第六回和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自此,宝、袭二人关系非同一般。贾宝玉和蒋玉菡一见如故,蒋玉菡要和袭人换汗巾,贾宝玉就解下自己的松花汗巾与蒋玉菡的大红汗巾交换了。这条松花汗

  • 七剑十三侠第一百四十回:自然建议请鸿儒,余七回山延师父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七剑十三侠,清朝

    《七剑十三侠》,一名《七子十三生》,清朝文学家唐芸洲所作的侠义小说,是晚清侠义小说的代表作品,在当时即被誉为“诚集历来剑侠之大观,稗官之翘楚”,开创了新式武侠的先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书分三集陆续刊行,各六十回,共一百八十回。初集六十回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

  • 红楼梦中贾母说的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指的是哪几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红楼梦,清朝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红楼梦》里,贾母说,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四个女孩到底指的是谁?众所周知,贾府有四位姑娘。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也许有人认为,这四个女孩就是指元迎探惜四位姑

  • 红楼梦林如海为何不将黛玉交给别人抚养?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黛玉,清朝

    纵观红楼全书,黛玉入府之时乃是通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登场之时,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林黛玉母亲贾敏死后,贾母得到消息第一时间派人来接林黛玉,摆明了态度要替女儿抚养外孙女。林黛玉是林如海唯一的骨肉,他身为巡盐御史,家里又有几房姬妾,完全有能力抚养林黛玉,大可以拒绝贾母要求。林如海之所以遵

  • 七剑十三侠第一百七十四回:雷大春诚心投表弟,洪广武设计绊奸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七剑十三侠,清朝

    《七剑十三侠》,一名《七子十三生》,清朝文学家唐芸洲所作的侠义小说,是晚清侠义小说的代表作品,在当时即被誉为“诚集历来剑侠之大观,稗官之翘楚”,开创了新式武侠的先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书分三集陆续刊行,各六十回,共一百八十回。初集六十回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

  • 七剑十三侠第一百七十五回:用反言喁喁试妾妇,明大义侃侃责夫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七剑十三侠,清朝

    《七剑十三侠》,一名《七子十三生》,清朝文学家唐芸洲所作的侠义小说,是晚清侠义小说的代表作品,在当时即被誉为“诚集历来剑侠之大观,稗官之翘楚”,开创了新式武侠的先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书分三集陆续刊行,各六十回,共一百八十回。初集六十回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