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义庆所做的《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赞扬了荀巨伯舍生取义的义举

刘义庆所做的《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赞扬了荀巨伯舍生取义的义举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98 更新时间:2023/12/4 14:30:23

刘义庆,字季伯,南北朝时期学家,武帝刘裕的侄子,著有《幽明录》《宣验记》等,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义庆所做的《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吧。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刘义庆 〔南北朝〕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 胡人军队已经来到,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注释

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荀:发音:xún)。

远:从远方。

值:恰逢,赶上。

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

语:动词,对......说,告诉。

子可去:您可以离开这里。子,第二人称代词“您”的尊称。去,离开。

令:使,让。

吾:第一人称,我。

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

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

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

获全:得到保全。

赏析

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在生死关头还能不忘圣贤书所言,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行为,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从中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尊敬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标签: 刘义庆南朝宋

更多文章

  • 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哀乐对比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

  •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此词于艳丽处忽生清淡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

  • 欧阳修《黄溪夜泊》:作者于无可奈何下,自我解嘲,故作旷达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欧阳修,《黄溪夜泊》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

  • 欧阳修《渔家傲·与赵康靖公》:艺术上虽略嫌粗疏,内容却很充实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欧阳修,《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

  • 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原有文集,今已散

  • 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处处透出词人对木芙蓉的喜爱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原有文集,今已散

  • 范成大《霜天晓角·梅》: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

  • 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作者泛起一种怅惘、失落之感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

  •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这首诗借看菊讽刺世人的“势利”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

  • 范成大《早发竹下》:这首纪游诗是“情与景会”的佳作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成大,《早发竹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