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代方干所作的《君不来》,展现了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

唐代方干所作的《君不来》,展现了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90 更新时间:2024/1/17 12:53:32

方干,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唐朝诗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方干所作的《君不来》吧。

陪伴是世间最好的长情,所谓的“伴侣”便是能够相伴终生的人,不离不弃,相敬如宾。荣华,得之幸;富贵,失之运;唯有感情,才是真命。那些被侮辱的,被欺凌的,被抛弃的,被出卖的……统统不配称之为感情,只能是与生俱来的情欲罢了。

生命短暂,情感珍贵,与其蝇营狗苟于功名利禄,不如用心追求可以守望一生一世之人。不要喧嚣世间没有了真情,那只是你的内心迷失在了俗世灯红酒绿的欲望森林,双眼再也看不清面前的一切。只有放下,才能把握。

《君不来》

【唐】方干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

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

这首《君不来》的作者方干,仕途不顺,便放下种种纠缠,避世于鉴湖,啸傲烟云,求得内心大自在,好不舒畅,好不欢欣。其内心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本诗之中被显露无遗,与流传下来的诸多《自君之出矣》,非类似。

“远路东西欲问谁”,此处需要注意“东西”之意,并非方位东或西,而是指近旁、旁侧,与“远路”相对。两者结合,包含无论远近的意思。具体来讲就是,由于挂念之人长时间没有消息,只好不管是远方的人,还是近处的人,只要能够沾边,就去找人打探,想要得到哪怕一点儿相关的有用讯息。

居家者这种急切的神情,都被诗人灌注在了这简单的“欲问谁”之中,哪怕是捕风捉影,也要前去寻问一番。而最可使人感动之处,则是“远路东西”四字背后潜藏着的深情厚意,那种每日每夜都在牵挂着的焦灼感,无时无刻都在惦记着的期待感,被诗人给表现得淋漓尽致,惹人赞叹。

“寒来无处寄寒衣”,以季节之无情,渲染想念之悲苦。如果说前方不断询问各路人马的举动令人十分感动,那么紧接着而来的具体行为,则愈加让人体会到居家者内心的彷徨无助。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可是因为已经与远行的亲人隔绝了通信,缺乏了联络,想要给他邮寄御寒的棉衣,都没有地方可以邮寄。

思念是无影无形,而季节变换有迹可寻。此处一个“寒来”,把天意高难问的悲剧演绎得非常壮烈,衬托着人类自身的微小与渺茫。而“无处”二字的出现,彰显了红尘世人天各一方的困境,不仅是难以化解的,而且会伴随终身,从而进一步昭示了人生如寸步难行,忐忑内心永远难以安放的惨况。

“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物与人的对比,映衬出相思之苦的浓郁与沉重。你离开的时候,亲手种下的树木,茁壮成材,如今挺拔在庭院前面,树干粗大,枝繁叶茂,早已超过房屋的高度,可是时至今日,你却音讯全无,没有归来,徒然令人望树生叹,哀惋不已。树生长之丰茂,人失联之无踪,悲哀自然沁入内心。

诗人掉转笔触,由树及人,为日渐堆积起来的感情寻找一个排放出口。“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情感的脆弱性,常常令人想要寻找一种寄托,从而可以让人信服,使人解脱,更可以加强释放与求得宁静。睹物思人,并非空穴来风,是情感上另类的诠释,不免有一种“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喟叹。

或许,当诗人沉浸在自己的创作空间的时候,早就忘记了经学习过的那些技巧手法,一切都被莫名的情绪牵控,诗句似乎信手拈来,而诸般感觉也水到渠成。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可以渐入佳境,与写作过程中逐渐堆积起来的浓厚情感大有关联。毕竟,“境由心造”并非胡乱说说的。

全诗建立在“情意”之上,诗人善于谋篇布局,其间一切进程,都被诗人牢牢掌握,没有轻易脱离,几乎全在壶中。所以笔下的描述,反而没有一蹴而就,仿佛连续剧集,层层推进,频频渲染,不焦不躁,把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一点点地展现在众人的面前,抽丝剥茧,委婉感人。

标签: 方干唐代

更多文章

  • 王勃《麻平晚行》:怀土和倦游情是典型的羁旅思乡象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勃,《麻平晚行》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其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

  • 王勃《春日还郊》: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不胜欣羡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勃,《春日还郊》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其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

  • 温庭筠《赠少年》: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温庭筠,《赠少年》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

  • 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开篇不给人平板呆滞之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

  • 骆宾王所作的 《夕次蒲类津》,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与思乡情结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骆宾王,初唐

    骆宾王,字观光,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一生有颇多著作,为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做出贡献。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骆宾王所作的《夕次蒲类津》吧。此诗通过对征战生活与战地风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与思乡情结。夕次蒲类津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

  • 骆宾王所作的 《送别》,抒发了对友人的离别和怀念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骆宾王,初唐

    骆宾王,字观光,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一生有颇多著作,为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做出贡献。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骆宾王所作的《送别》吧。送别骆宾王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注释(1)寒更:指寒冷夜晚的敲更声。(2)承:接续。此句指寒夜漫漫。(3)凉夕:清凉的晚上。

  • 温庭筠《南歌子·转眄如波眼》:此词跌宕多姿,别具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温庭筠,《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

  • 温庭筠《酒泉子·罗带惹香》:此诗写得清新可喜,文意流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温庭筠,《酒泉子·罗带惹香》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

  • 温庭筠《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温庭筠,《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

  • 温庭筠《宿云际寺》:在作者的一生中,喜与禅僧来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温庭筠,《宿云际寺》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