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人常常围炉叙谈,有哪些关于围炉的诗作?

古人常常围炉叙谈,有哪些关于围炉的诗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854 更新时间:2024/1/25 19:39:26

历朝历代有不少人墨客喜欢围炉,他们为此写下不少优美诗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最喜围炉,他写冬天的诗里,表达围炉火之情的俯首拾来。诗人记挂着青毡房里那红红炉火的温暖,赋诗一首:

《别毡帐火炉》

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

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

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复此红火炉,雪中相暖热。

他在一处幽静的竹楼里独居,相伴眠的就是炼丹炉里那团旺旺的火:

《竹楼宿》

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盏灯。

此处与谁相伴宿,烧丹道士坐禅僧。

寒风凛冽,围炉闲坐,这一灶炉火仿佛老朋友一般,总在温暖着他,呵护着他:

《重向火》

风寒忽再起,手冷重相亲。

却就红炉坐,心如逢故人。

不仅想念老友,他还要邀约老友前来,围炉赏雪品酒: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南宋诗人陆游对冬日围炉更是贪恋。他老来生活窘迫,每至冬日,寒气逼人,年老体衰的他,不得不生火炉取暖,“山路霜清叶正黄,地炉火暖夜偏长。”即使这样,也常常是“地炉火死冻脚硬,欲作薄粥愁空枪。”但陆游依然围炉夜读,品味其中妙处:

《新治暖室》

小堂稳暖纸窗明,低幌围炉亦已成。

日阅藏经忘岁月,时临阁帖杂真行。

诗才退後愁酣战,酒量衰来喜细倾。

从此过冬那复事,夜深时听雪来声。

新修筑了暖房,有了这一膛红红的炉火,诗人读书临帖,倦了就小酌听雪,倒也乐在其中。他还喜欢骑着小驴,随一伶俐小童,到山野之中与村翁围炉攀谈:

《宿村舍》

驴瘦童僵小作程,村翁也复解逢迎。

霜林已熟灯相馈,雪窖初开芋可羹。

土榻围炉豆楷暖,荻帘当户布机鸣。

解囊自取残编读,处人间无短檠。

这样简朴随性的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啊!读书读倦了,他索性掩卷出门:

《风雨夜坐》

松明对影谈玄客,筱火围炉采药翁。

君看龟堂新境界,固应难与俗人同。

在松明灯下向玄妙仙人请教,与采药老翁围炉夜谈,这样闲散安逸的日子多么快乐!

古人常与老友围炉叙谈,自是快意之事。或品酒论诗,或品茗问道,或抚琴下棋,其乐融融也。北宋诗人赵企向以长短句词得名,他有名句为:“青灯影冷棋三战,红火炉温酒一杯。”让后人对围炉之美品味不已。宋代理学家刘子翚赋诗云:

斯言拨弃勿复理,把酒论诗差可喜。

围炉夜语忘刻漏,吹灯晓色盈窗几。

把酒论诗,谈兴正浓,窗外忽现玫瑰色的曙光。南宋诗人杜耒与友人围炉“围”出了那么优美的意境: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炉火正红,酽茶添香,还有窗外月下的梅花芳香袭人,此情此景美得令人心动啊!明代杂剧家朱有炖来了久违的老朋友,自然兴高采烈,作诗记之:

何处难忘酒,寒窗一局棋。

新篘开竹叶,老树发梅枝。

拨火煨霜芋,围炉咏雪诗。

此时无一盏,虚度小春时。

古代的小女子们围炉更有情态,更有韵味。南宋初年的女词人朱淑贞冰雪聪颖,博通经史,能文善画。她曾写有一首《围炉》,诗云:

圜坐红炉唱小词,旋篘新酒赏新诗。

大家莫惜今宵醉,一别参差又几时。

诗中记述了小女子们围炉品酒、赋诗唱和的情景,那清朗之音、玲珑之声,环佩玎珰之韵,连同氤氲而起的幽香,犹如在耳,历历在目。

情人之间围炉更有旖旎之色。两厢围炉对坐,含情脉脉,软语呢哝,销魂当此际。南宋词人蔡伸吟道:

记红窗夜雪,促膝围炉,交杯劝酒。

如今顿孤欢偶。

尽管爱恋的日子是美好的,但“此情可待成追忆”,到头来只落得形单影只,“重衾寒透”。而在元代文学家周德清《赏雪偶成》一曲里,与爱妾的围炉共话却香艳无比:

共妾围炉说话,呼童扫雪烹茶,休说羊羔味偏佳。

凋情须酒兴,压逆索茶芽,酒和茶都俊煞!

温上团圆酒,阖家共围炉,更是亲情的象征。年终岁尾之际,阖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一起聚餐,唠收成、话年景、叙情意,人暖家暖心更暖。南宋词人处全写有一首《水调歌头·除夕》,上阙云:

今夕定何夕,今夕岁还除。

团栾儿女,尽情灯火照围炉。

但惜年从节换,便觉身随日老,踪迹尚沈浮。

万事古如此,聊作旧桃符。

这是描述阖家团聚、围炉吃年夜饭的情景,即使韶华易逝,踪迹沉浮,感慨万端,也将近“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新年。正如晚清名将陈嘉所言:

数九约围炉,先将窗纸糊。

该写春联、贴窗花、燃爆竹,迎迓新崭崭的年了。近代爱国诗人、现代作家许地山之父许南英诗云:

雪花酝酿入屠酥,准备迎年醉玉壶。

风信更番春在望,水魂浮动夜围炉。

品着雪花酿造的屠苏酒,聆听盛开的风信子传来春的讯息,围炉之中也让人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标签: 诗作围炉

更多文章

  • 关于画龙点睛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画龙点睛,历史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画龙点睛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出处

  • 欧阳炯所作的《清平乐·春来街砌》,有一种自然的旖旎的春情之美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欧阳炯,宋朝

    欧阳炯是五代十国后蜀至宋初年间的词人,是花间派重要作家。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欧阳炯所作的《清平乐·春来街砌》,和大家一起分享。“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宋朝欧阳炯《清平乐·春来街砌》这首小词是需要慢读的,不可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丝毫没有小女人式的委婉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

  • 李商隐《无题》:最能代表作者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

  •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此词可谓感人至深,独具匠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北宋婉约派词人。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

  • 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流露出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那么下面趣历

  • 大文豪苏轼的佳作赏析:《虞美人·琵琶》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苏轼,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苏轼的《虞美人·琵琶》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虞美人·琵琶(宋)苏轼定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小。试教弹作辊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注释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

  • 陈维崧的一首《虞美人·无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维崧,清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陈维崧的《虞美人·无聊》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虞美人·无聊(清)陈维崧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注释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捻(niǎn):用手指搓。鹃啼

  • 从浪荡子弟到著名诗人,韦应物经历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韦应物,唐朝

    今天,我们来说的这位诗人就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他早年放荡不羁,甚至品行不端,为害乡里,人人避而远之。就这样一位本是人人喊打的浪荡子弟,谁也没想到最终却性情大变,成为了伟大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他是谁呢?他是京兆万年人。祖上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

  • 唐诗发展道路上的关键人物:陈子昂怎么去世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子昂,唐朝

    唐代诗歌繁荣发展,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巅峰,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从“初唐四杰”到“沈宋”,从陈子昂到贺知章,从李白到杜甫,从白居易到“小李杜”。唐诗步履维艰地前进着,虽然唐诗成长之路遍布荆棘,但感谢我国唐代诗人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改革,是他们让我们至今能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