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始皇统一文字所颁布的“书同文”法令,把文字统一成了什么文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所颁布的“书同文”法令,把文字统一成了什么文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12 更新时间:2024/1/18 4:42:56

秦国统一六国后,便开始了“天下大同”思想的传播。首先颁布的便是“书同文”“车同轨”等政令,“书同文”也就是把其他诸侯国所用的文字,改成统一的“小篆”。

自周朝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后,社会进入了持续五百年之久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史上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在语言文字等方面,竟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当时“眉”的写法有104种,“宝”的写法竟多达194种。其中,有的字体疏密夸张,有的则温婉动人、结构奇特。这虽然对书法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对于当时人们的语言交流和思想理解带来了不便。

篆体本身就是小篆与大篆的合称,人们习惯把秦地的籀文称为大篆,把“篆文”称作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新字体,它产生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并且流行于秦代和西汉的前期,之后才被隶书所取代。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占一方,各国的文字并没有统一,并且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利用自己国家的篆体,进行一定地删改变动,加以规范,来实行“书同文”的政策,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各国的不同字形。

中国文字在发展到小篆的时候,轮廓、笔画逐渐地开始定型,象形的意味逐渐削弱,使得文字更加符合符号化,减少了书写者和读者的视觉混淆。这也是我国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规范文字的书写。秦王朝用整理后的小篆统一了全国文字,基本上根除了各地文字的差异,这使得中国文字在外形上产生很大的变化,较之以前“体异众多”的文字有了很大的改变,并且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笔。

秦朝小篆的由来跟一个“外来户”是脱不了关系的,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秦相李斯。这个“外来户”不但与小篆有着极大的渊源,而且还被世人称之为“小篆鼻祖”。文字方面的权威典籍《说文解字•叙》里面收录了一段李斯推行小篆的证据:“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李丞相奏请秦始皇把文字统一起来,让所有与秦国字不一样的文字都从“字典”里消失掉。

李斯写的《仓颉篇》,太监赵高写的《爱历篇》,太史令胡毋写的《博学篇》都是之前的大篆,李斯把这些文字去繁化简,就有了所谓的小篆,颇像新中国改革繁体字。

小篆的一个特点就是“身材好”,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的字体如美女一般,环肥燕瘦,各不相同。而李斯经过细致的对比以后,发现秦国的大篆除了笔画略有繁琐之外,在大小字形上都比较匀称,于是,过胖的字和过瘦的字就都被李斯大笔一挥否决掉了。这不仅仅方便了当时人们的书写和文字交流,还有利于后世楷书、隶书、行书的发展,李斯真可谓是统一文字的“祖师爷”了。

以往许多文字由于各种原因,都非常不易铸刻在度量衡器具、货币、诏板上,小篆凭借其简洁、匀称的特点迅速走红于大秦帝国的器物上。其中,流传后世的就有《泰山刻石》,这部作品出自李斯之手,非常值得称道。据记载,秦始皇28年,嬴政率百官东游泰山,李斯作为当时秦始皇手底下写字最漂亮的人,自然要出来露一手,写几句歌功颂德的话。李斯职责所在,不得不认真对待嬴政交待的事情,以李斯的笔法,所作之碑自然不是凡品,后世观之,不由赞叹:“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

唐朝李嗣真对《泰山石刻》给予了高度评价:“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贵宝。”大体意思是,李斯丞相的小篆,精妙无比,古往今来数他的作品最为妙绝。秦朝望诸山还有皇帝的玉玺,都是出自李斯之手,那些小篆犹如千万壮士发射强弩,堪比一万石重的大铜钟,怎么能单单是书法家的宗师可以形容的了呢?那也是万世传国的好宝贝啊!

李斯的文章能得到李嗣真这般评价,可以说是相当有成就了,唐朝的书法绘画成就非常高,作为先秦的书法家,能得到唐朝文艺大家的好评,足见李斯的小篆水平之高超了。

李斯创建小篆之后,他又和赵高、胡毋敬又用小篆编写了一些识字课本,比如《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等,都成为著名的识字教材,可以说秦朝的小孩很幸运,从小就读到了国家总理和内阁重臣们亲自编写的教材,如此“殊荣”,如今怕是无人再有了。

秦始皇作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功绩斐然,在统一文字这件事上也是值得称道的,如果没有李斯,没有秦始皇,那么百姓之间生意往来和书面沟通得遇到多少困难?在秦朝,虽然没有推广“普通话”,不过“普通字”小篆的作用还是无可替代的,小篆流传到今天,虽然实用性差了,不过作为书法艺术来欣赏,还是一件妙事啊。

更多文章

  • 齐鲁长勺之战的起因是什么?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鲁,长勺之战,战史风云

    齐鲁长勺之战简介?长勺之战的背景是什么?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是什么?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齐鲁长勺之战简介长勺(sháo)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

  • 明朝寡妇李氏是怎么守寡50多年的 她晚上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寡妇,历史解密

    在古代,女人对自己的贞洁尤为看重,没有婚嫁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就算嫁出去以后,也只能待在家中,如果她们的丈夫不幸去世,也要为其守寡,想要再结婚是不可能的事情,清朝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它离我们是最近的一个时期,我们在之前的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可以看到周莹被沉塘的事情。吴聘死后

  • 成吉思汗下令屠城只杀男子,那剩下的女子怎么样了?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宋朝,野史秘闻

    铁木真统一蒙古部落后,他被草原上的诸王和群臣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国后,他的野心不仅限于蒙古草原,而是在外面的世界上,从前蒙古人还是活在女真金朝的统治之下,金国、辽国、西夏和宋朝这些是战争主力,蒙古人就是在他们的忽略之下,逐渐扩大势力。先是打得西夏投降,如此军队得以顺利南下攻金,金国虽然没有

  • 张亮深受李世民信任,他有什么特殊癖好让他命丧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亮,唐朝,风云人物

    中国古代,每逢改朝换代就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上演,这是由于皇权与开国功臣之间的利益冲突,侍奉帝王共患难时容易,同富贵却很难,谁也不知道何时会触碰到帝王的利益。历代开国皇帝很少有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其实就连千古一帝唐太宗也曾诛杀过曾经的开国功臣——张亮。张亮原本是一介农夫,隋末动荡之时投靠瓦岗

  • 周朝能绵延八百五十六年,其原因与孝悌的概念有何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周朝绵延八百五十六年,原因何在?孝和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周朝,孝悌的概念就有了相当扎实的基础。周武王的父亲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父亲是王季,周文王对他的父亲非常孝顺,确实做到「晨则省,昏则定」。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他都一定三次前去问候他的父亲,看看父亲睡得好不好?吃得好

  • 李自成退居西北后方寸大乱,他都做了哪些错误决定?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史风云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初九,摄政王多尔衮,率豫郡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等八旗王公将领与"三顺王"孔有德等离沈阳,大举进军明国。5月25日,吴三桂接受了多尔衮提出的条件,同意投降并为清军指路,使得清军非常顺利进入了山海关,染指关内。入关后的清军面临三大对手,明朝军队和李自成、张献忠的农

  • 揭秘: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汉宣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宣帝,汉朝,历史解密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汉宣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这一则记载出自汉书,说的是汉武帝在病重时期曾找人望气,发现在长安的监狱里有天子之气,所以打算将监狱里的犯人全部杀害。那么是什么能

  • 她是乾隆唯一的嫡公主,死后享受皇帝待遇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清朝,野史秘闻

    清朝发展至乾隆时期,汉化程度已经比较深,在宗法关系方面也比较看重嫡子与嫡女,所谓的嫡子与嫡女指的是皇后所生子女,他们会凭借“子以母贵”而享受到其他皇子女而没有的特殊待遇。乾隆是一个嫡庶观念比较严重的皇帝,他一心想要将皇位传给嫡子,然而,永琏、永琮却接连去世,后来继后那拉氏失宠,唯一的嫡子永璂也失去了

  • 明宪宗朱见深:为明朝延续一百多年,差点灭掉女真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见深,明朝,风云人物

    明朝是由汉朝建立起的一个大一统王朝,一共在世276年。这276年历经了16位皇帝。明朝的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葩的皇帝,真的是一个比一个奇葩。明朝的皇帝中有想要把自己叔叔和弟弟弄死的皇帝、有经常不上朝的皇帝、有从来不穿龙袍的皇帝、有整天都是玩弄木头的、还有自己从来不做什么事,就是一心想要让大臣

  • 资治通鉴是谁主修的?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此书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的故事。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赵曙同意司马光选聘助手成立书局编写历代君臣事迹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允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