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41 更新时间:2024/2/8 20:34:40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开国元勋。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

俗话有云“厚德载物”,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说的是一人一生行善,必定在众人心中留有厚德,而使全家获利或享有荣光。

然而在历史当中,也有例外,曾经有一个贤明的文臣,他一生与人为善,上不顶撞君王,下不得罪百官同僚,两个弟弟居然都在敌国身居高位,其中一人还被后世视若神明,而他生有三个儿子,一人过继于亲弟,其他二人,一个生性俭朴却野心膨胀,一个放纵不羁却又奢靡难抑,最后竟全遭屠灭,幸得还有一子过继他人才得以保留一丝血脉。

如此离奇“剧情”,看官必定会问这位“贤相”究竟是何人?其实此人也并未真正做过宰相,不过是位极人臣近四十年,竟与“手握相印”无异。这位“贤相”大名其实许多人都非常熟悉。

他就是真正的“千古名相”诸葛亮的亲大哥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郡人,东汉末年为了躲避战祸跑到了江东。当时江东大王孙策暴卒,孙策之弟孙权继承了孙策的权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认为他是一个异才,于是将他举荐给了孙权。

诸葛瑾居然得到像孙策、孙权俩兄弟最信赖的部下鲁肃一下的优待,在江东简直就像上宾一样,不久之后,他就做了孙权的长史,过了一段时间,又晋升为中军司马。

到建安二十年,即赤壁之战打完的第七个年头,孙权派遣诸葛瑾前往西蜀刘备处修和通好,因而见到了他的亲二弟,也就是刘备帐下第一军师诸葛亮,可诸葛瑾却摆出一副完全不认识的姿态与之会见,就算与刘备当面议事完毕,从公府退出,也没有和弟弟诸葛亮私见一面。

后来孙权得知之后,惊愕不已,却对诸葛瑾愈加敬重。诸葛瑾辅佐孙权,和他弟弟辅佐刘备的方式很不一样,诸葛亮在刘备面前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敢说敢骂,刘备对诸葛亮也是言必听,计必从,二人因此堪称千古君臣模范,有如鱼得水之称。

当孙权在理政治军方面有过失,诸葛瑾却没有像他弟弟那样喋喋不休去劝谏主公,而是巧妙地打起比喻慢慢说服,从来也没有让孙权急眼发脾气,要是孙权冥顽不灵,不肯开窍,诸葛瑾也不会直指其弊,而是暂时舍下这个话题,说其他的事情,然后绕个大弯,以其他的事件为托儿再寻求机会陈述他对之前话题的看法,更多的是将曾经类似发生过的事情,进行对比来讲给孙权听,于是孙权往往因此而理解诸葛瑾的意见,并明白他的苦心而接纳他的建议。

当时吴郡太守朱治,是孙权亲自任命为将军,并对他寄予厚望,平时也对他非常礼敬,可朱治因此变得骄横跋扈,孙权却怕给自己打脸,不好意思对他进行责难,所以朱治常常犯事,而孙权只有忍气吞声,忿忿不解。

诸葛瑾揣知孙权这块心病之后,也没有当面进行劝谏,而是找个机会在孙权面前乞求让自己来猜一猜主公的心思,在得到孙权的同意之后,诸葛瑾又请求在孙权的书案上取笔纸,只将所思所想写下来。

孙权点头之后,诸葛瑾把想法写了下来,他也没有直说孙权碍于面子,不敢责骂自己私荐的亲信不法,而是拿春秋时吴王夫差重用伯嚭,以致丧师辱国,却因过分亲信从来没有责怪过他为类比,将自己的心思“遥往忖度之”。

没想到孙权看了之后,一面惭愧无地,一面非常高兴诸葛瑾能对他如此知心贴心,于是笑道:“子瑜知我也!寡人就是这块心病啊!你的美德就像孔子的首徒颜回一样,从来不会让老师孔老夫子难堪,使人不得不对你亲近啊!”

后来校尉殷模犯法,他的罪行到了不可饶恕的地步,孙权大为震怒,可东吴的百官大多数都为殷模说好话求情,孙权见群臣和他的心意完全相左,更加恼怒,只有诸葛瑾一人默然不语,孙权便对他说道:“诸葛子瑜为何独不发言啊?”

诸葛瑾从坐席上起身,上前向江东之主吴侯孙权行礼之后,答道:“殷校尉和我一样,都是无家可归,背井离乡之人,亲人因战祸殆尽,自己遗弃了祖宗坟墓,携带着仅剩的老弱,披着蓑衣草帽,归附在圣德感天的吴侯殿下帐中,就这样不再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而得到了吴侯赐予的再生之福,我们也总是相互督促和勉励,希望能报吴侯之恩于万一,如今殷校尉辜负了吴侯的大恩,自陷罪戾,臣也深深感到平时许多工作没有做好,而万分自责,哪里还有闲暇和资格去评论别人,因此臣是真正不敢多说一句话!”

孙权听了这话,顿时对麾下这班为他一直拼命的臣子们倍感怜惜,于是怆然言道:“寡人今为诸葛子瑜特赫殷某之罪!”后来诸葛瑾跟随孙权前往夺取刘备占据的荆州,最后将威震华夏的关羽击败,并擒杀了关某父子,孙权对有功将谋士和将领们论功行赏,诸葛瑾被封为了宣城侯,又加授绥南将军代替了军中第一猛将吕蒙兼任南郡太守,这个南郡太守此前也只有周瑜和吕蒙曾经担任过,可见孙权对诸葛瑾的器重。

诸葛瑾掌管南郡之后,带兵驻扎在荆州公安县,当时在西蜀已称帝的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几乎是倾全国的精兵猛将顺江东下伐吴,已受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的孙权吓得屁滚尿流,非常想和刘备讲和,于是让诸葛瑾写信给刘备说道:“突然听说陛下大张旗鼓已到了吴蜀边境的白帝城,或许有蜀汉大臣议论说是吴王孙某为夺取荆州,而杀害了陛下爱将关羽,吴蜀两国从此怨深仇大,他们必定劝陛下不许东吴讲和,这样的用心实在是太狭隘了,而没有放眼于陛下远大的宏图。

臣试为陛下论天下之轻重与大小,陛下如果愿损忿抑怒,暂息天威,好好思虑一下我的忠言,圣明独断,必定能立马做出正确的决策,也不再需要向无知的群臣反复咨询大计了!

陛下认为关羽能与被曹氏篡位的汉孝愍先帝(即汉献帝,当时吴蜀都认定献帝被害)相比吗?陛下作为汉室宗亲,不应该先报孝愍皇帝之仇吗?另外荆州不过九州一隅之地,能与四海八荒全天下相比吗?同为不共戴天之仇,谁当先后?只要陛下动念一想,及时审时度势,就知道正确的决策都在陛下反掌之间耳!”

当时也有人向孙权进谗言,说诸葛瑾见蜀汉大军汹涌而来,他必定派亲信之心前往蜀国与其弟诸葛亮打好招呼,准备作为内应投降刘备,孙权瞪眼大怒,对那人说道:“寡人与诸葛子瑜是生死不易之交,子瑜不会辜负寡人,就像他弟弟诸葛孔明不会背叛刘玄德一样,因此寡人也不会有负于子瑜也!”后来东吴大将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吴蜀两国休战,诸葛瑾依旧是孙权身边最得宠信的大臣。

东吴黄武元年,天下三国鼎足之势已定,孙权晋升诸葛瑾为左将军,命他在公安县总督西线诸路兵马,防患蜀汉,并授予“假节钺”之权,可代吴王节制江东诸军,又进爵为宛陵侯。

东吴名士虞翻是个狂妄不羁之徒,他一向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唯独对诸葛瑾表示过尊重,并在公众场合多次罕见地赞赏诸葛瑾。虞翻甚至在亲笔书信中评价诸葛瑾道:“诸葛子瑜敦厚仁义,像上天的厚德一样对人慈善,而我受到自诩清流官吏们的非议,都是依赖诸葛瑾的保奏才得以存活下来,我也自知恶积罪深,不容于物,又被众人所忌恨,虽有贤人相救,奈何我却没有贤人的德行,如此只能是辜负诸葛瑾的一番好意,难以冀望能得解救了!”后来虞翻果然被流放到了偏远的交州去了。

诸葛瑾为人宽容有分寸,当时的士人们都钦服他的宽宏雅量。孙权更是极为敬重他,每逢大事都要向他咨询,有一次他对诸葛瑾说道:“近来陆伯言(陆逊)对寡人上书说,如今魏国曹丕已死,北方中原被他荼毒的百姓,都在盼望我们东吴的王师高举旌旗北上将魏国暴政瓦解,然而新帝曹叡执政之后,却变得非常沉默静然,听说他所选官吏都是忠良之辈,施政所用刑罚也非常宽松,又对百姓广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以至于如今对我们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寡人却不以为然,曹丕老爸曹操在的时候,老曹最喜欢杀伐屠戮,离间他人骨肉,堪称残酷至极,而老曹御将征伐,确实自古少有,我绝对承认他是用兵高手。而后来的曹丕比不了他爸老曹万分之一的才能,而现在曹丕的嗣君曹叡又不如曹丕,只会对自家人施些小恩小惠,他必定是认为自己父亲英年早逝,自度自己衰微无力掌国,因此害怕中原困苦之民一旦群起造反,他们魏国顷刻间就要崩盘,故而强行压低自己的身段,委曲以求取民心,想这样来保全社稷,并安住自己脆弱的心脏,这样哪是兴隆之气象呢?

寡人又听说曹叡所重用的陈群、曹真等辈,不是软弱迂腐的文人,就是自己家的宗室亲戚,这样用人怎能御雄才虎将以制伏天下呢?他身为大魏天子,帝权威柄又没有集中在自己手中,任由这些无能之臣败坏朝纲,就像楚汉之际的张耳陈馀那样,只会相互倾轧,如此不敦睦齐心,还能将国势推向极盛吗?

曹真原本是个守国能臣,曹操曾收他为养子,并用造箭的竹竿敲打过他的脑袋,以此来警示他要为曹家尽忠效力,曹真也畏惧曹操的威严,对曹操父子尽心竭力,不敢胡作非为,后来曹丕继位,曹真为了报答曹操恩情,对成年老道的曹丕也能忠诚无二。

如今曹叡年幼孱弱,其意志也多受左右之人摇摆,正是主少国疑,曹真等勋贵也趁此结党私营,魏国再无起初那样强劲的凝聚力,如此奸谗之言必定日夜并起,朝臣诸将相互怼骂构陷,哪还有一心向主的之臣?

这样群下争利,主幼不御的局面,国祚岂能久乎?自古至今,历朝历代哪有四五个人争夺权柄,而天下不大乱的呢?这就是国政败亡之道啊!子瑜,你要好好听寡人的话,陆伯言长于用兵打仗,然而论及国政,恐怕这就是他的短板了!”后来孙权一直都在做北伐中原的准备,也使得魏国淮南一带一度相当紧张。

后来孙权见他平生可怕的对手刘备、曹丕都已久不在人世,便诏告天下称帝,并授予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没多久,大奸臣吕壹被诛,孙权又把诸葛瑾召入宫中秘商国政。诸葛瑾则有问必答,并且说的都是孙权爱听的“正理”。

诸葛瑾有三子一女,长子诸葛恪少年有才,在当时负有盛名,孙权也非常器重他,而诸葛瑾却很讨厌这个儿子,认为他不是保家护族之子,经常感到十分忧虑。他的次子诸葛乔,在他弟弟诸葛亮尚无子嗣的时候,被送到蜀汉成都过继给了诸葛亮做儿子,诸葛亮将侄子诸葛乔视为己出,后来还做了蜀汉的驸马都尉,在诸葛亮的安排下,成为了汉中的押粮官,为诸葛亮北伐中原的事业尽心尽力,甚至经常和士兵一起推车负粮,翻山越岭,在诸葛亮的熏陶和栽培下,为人又十分谦和在蜀汉颇有贤名。

而诸葛瑾第三子诸葛融却与他老爸和两个哥哥大不一样,他的父兄生活上都非常简朴,就算在军中,也不会去穿著华丽的衣甲去彰显自己尊贵的身份,而诸葛融却偏偏喜欢锦衣玉冠,诸葛氏一家唯独他穷奢极欲。

孙权驾崩之后,诸葛恪成为了东吴第一权臣,诸葛融也被晋升为奋威大将军,跟随大哥一道北征魏国淮南,诸葛融还获得了“假节钺”的特权,他奉命带兵沿沔水河北上,专门阻挡魏国西线前来驰援东面淮南的兵马。当时诸葛恪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了独自的侯爵,因此三弟诸葛融承袭了诸葛瑾的世袭爵位。

后来诸葛恪因为太于专权,被东吴宗室孙峻所杀,而诸葛融也因兄长被诛,惶恐之下,自饮毒酒而死,生活在东吴的诸葛氏子弟竟全遭夷灭。而诸葛瑾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东吴奋威将军张承为妻,而诸葛瑾也在东吴孙权赤乌四年病逝,终年六十八岁,他给儿子诸葛恪、诸葛融的遗命是素棺薄葬,一切从简。而诸葛瑾次子诸葛乔,在他大哥、三弟被诛之后,奉养父(二叔)诸葛亮之命又回到东吴,重新做了生父诸葛瑾的承爵后嗣,这才保住了江东诸葛氏一脉。

标签: 诸葛瑾三国

更多文章

  • 朱棣篡位分明叫做明太宗 明成祖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棣,嘉靖

    对朱棣和嘉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分明是明太宗,为何后世称呼为明成祖?封建王朝的几个太宗,得国不正是他们的硬伤。唐太宗李世民大家最熟悉了,这是个好皇帝,可是他是通过杀了兄弟、逼父亲退位得来的皇位。宋太宗赵光义,这家伙不地道,大概率害死了自己的哥哥赵匡胤,

  • 明代宗朱祁钰作为一代雄主 历史为何对他不公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朱祁钰,明朝

    还不了解:朱祁钰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宗朱祁钰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说历史对他很不公平?明代宗朱祁钰,是明代的一位雄主,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雄主,他却没有得到他应得的荣誉,甚至还要被明英宗朱祁镇赐以“戾”的谥号,实在是令人不忿。这才有了历史对明代宗很不公平这

  • 古代皇帝拥有无限的权力 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皇帝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真的拥有无限的权力,想杀谁就杀谁,想提拔谁就提拔谁?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无疑是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人。在很多人心目中,皇帝拥有无限的权力,似乎可以为所欲为。具体的情况,那就是可以掌握所有人的前途命运。对于他所

  • 古代皇帝也需要吃饭 皇帝的御膳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吃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吃的御膳,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在封建集权时代,皇帝代表着"九五"的荣誉,也是人民心目中的头号人物。因此,皇帝不仅会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皇帝的生活极其奢华。毕竟,一些神话的天子形象,在各个方面都不能被世人所

  • 刘兴弟:宋武帝刘裕嫡长女,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兴弟,南朝宋

    刘兴弟,会稽宣长公主,出生于约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前夕,卒于南朝宋太祖文皇帝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嫡长女,母武敬皇后臧爱亲。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丁督护歌徐逵之任振武将军、彭城、沛两郡太守。刘裕的

  • 历史上朱元璋的遗诏里写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明朝

    历史上朱元璋的遗诏里写了什么?作为开国帝王,他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身后事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正文“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 古代皇帝是如何选妃 里边流程到底有多复杂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皇帝

    对古代皇帝选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选妃的流程是怎样的?封建社会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数之不尽的财富。后宫佳丽、七十二嫔妃各个美若天仙,除了体现皇帝的尊贵,那更是为了保证江山社稷,龙脉不会断绝。关乎皇族血统、龙

  • 刘邦和朱元璋都白手起家 两人从南打到北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刘邦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刘邦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和朱元璋,为什么能白手起家,后者又为何能从南打到北?公元1367年,朱元璋决定正式北上伐元,当时的他还不了解,自己将创造一个奇迹。朱元璋早年出身于贫下中农,能取得当时的成就已经实属不易,中国古代史上,能和他并

  • 夏侯惇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能受到曹操加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夏侯惇,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后,魏、蜀、吴三足鼎立,曹、刘、孙三家各自拥兵数十万之众,麾下骁将谋臣也是不计其数,大家最为熟知的应该是蜀汉的五虎上将,偏安江东的孙氏亦有皆能独当一面的四大都督,而在历史上一直唱黑脸的曹家阵营也有非常厉害的五子

  • 三国时期姜维为何一直没有机会北伐?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维,三国

    姜维,三国蜀汉后期主将,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在魏国的天水郡冀县收服了智勇双全的青年魏将姜维,并将他作为兵法衣钵的传人来重点培养,姜维也深受诸葛亮的人格和智慧熏陶,加上一直跟随孔明老师战场历练,逐渐成为了蜀汉阵营中极具谋略,又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