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嘉庆到底忍受和珅多久 嘉庆上位为何着急弄死和珅

嘉庆到底忍受和珅多久 嘉庆上位为何着急弄死和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674 更新时间:2024/2/3 0:32:1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嘉庆和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和珅是我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贪官,他的贪腐,是清朝乾隆年间官风的一个体现。

在乾隆皇帝的信任下,和珅作威作福,中饱私囊,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如此种种,即便是已经登基的嘉庆皇帝,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嘉庆皇帝登基后,和珅仍然在乾隆皇帝的护佑下耀武扬威。嘉庆皇帝虽然早已对和珅的贪腐深痛欲绝,可时机尚未成熟,只能伺机而动。乾隆皇帝驾崩后,嘉庆皇帝终于按捺不住压抑已久的怒火,赐和珅自尽。据说,嘉庆皇帝铲除和珅只用了十五天。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嘉庆元年(1796年),经过隆重的禅位仪式,乾隆皇帝将皇位传给了儿子嘉庆,然后,自己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与那些有名无权的太上皇不同,乾隆皇帝仍然将大权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嘉庆虽然正式登基,可国家大事、如用人都要听从乾隆皇帝的安排。

和珅久经官场,心中明白,乾隆皇帝年事已高,改朝换代只是早晚的问题。为了长保富贵,和珅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

首先,和珅对即将掌握大权的嘉庆皇帝实行各种限制,防止嘉庆皇帝的势力坐大。朱珪曾经当过嘉庆皇帝的老师,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嘉庆即位后,朱珪曾经朝廷进过颂册。新皇即位,臣子进颂册本来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

但是,和珅却硬要在乾隆皇帝面前搬弄是非,对朱珪大加指责。乾隆皇帝听了之后,并没有放在心上,还准备将朱珪升官。和珅听说后,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就继续向乾隆皇帝进谗言,说:嘉庆皇帝刚刚登基就想向自己的师傅报恩。乾隆皇帝掌权多年,对这种事情一向很敏感。

所以,和珅的话令他心生疑虑,难道新皇想暗中夺权吗?于是,乾隆向自己身边的军机大臣董诰询问,嘉庆皇帝这样的做法在大清律中属于什么行为。董诰对和珅的小把戏心知肚明,所以跪着向皇帝劝谏:“圣主无过言。”乾隆皇帝听后,感觉有些道理,于是就不再追究此事了。

没有料到的是,和珅竟然还留有后手。看到乾隆皇帝并没有阻碍朱珪的意思,和珅决定自己出手干涉。他将朱珪调为安徽巡抚,阻碍他的升迁。还将自己的人派到嘉庆皇帝身边,以监视皇帝的一言一行。嘉庆皇帝一直眼旁观,他明白,和珅现在有着太上皇的护佑,并不能动强。

而且,如果早早露出杀机的话,倘若和珅假传圣旨,后果就不堪设想。于是,嘉庆皇帝处处唯唯诺诺,一切遵从太上皇的旨意。为了进一步麻痹和珅,嘉庆皇帝甚至还批评了那些反对和珅的人。和珅见嘉庆如此怯懦,便认为:新皇不足为虑,便逐渐对其放松了警惕。

嘉庆二年(1797),和珅的权力再次扩大,成为了军机处的领班。此时,乾隆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很难独立处理政务了。这样一来,和珅大权独揽,成为了实际上了帝国决策者。当时,和珅气焰嚣张,将一切都不放在眼里,他口中说出的话,下面立即当做圣旨来执行。

但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和珅在权势滔天之时,危急也在慢慢向他逼近。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驾崩了。失去了太上皇的庇佑,和珅马上成为了众矢之的。嘉庆皇帝心中的怒火,也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此时,之前与和珅称兄道弟,无比亲密的朝臣们,慢慢揣测嘉庆皇帝的心意,开始与和珅疏远起来。很快,在嘉庆皇帝的授意下,朝臣纷纷弹劾和珅。开始还只是要免去和珅的官职,到了后来,弹劾的人越来越多,竟然都要将和珅处死泄愤。

嘉庆皇帝见时机成熟,就下达了圣旨,赐和珅自尽。嘉庆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赏赐”他白绫一条。此时的和珅一看到白绫,便知道自己死期已至。他对自己惨淡经营一生,家业富比皇室,到头来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不禁万分慨叹。

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和珅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家产,他处心积虑谋得的高位,在嘉庆皇帝的圣旨下,顷刻之间便化为乌有。

韬光养晦的嘉庆皇帝,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扳倒了不可一世的和珅。和珅也万万没有想到,他眼中怯懦柔弱的新皇,竟然有如此手段。也许,他还没有明白,他的权力都是乾隆皇帝赋予他的。没有乾隆皇帝,他就像一个没有牙齿的老虎一样,只能任人宰割。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嘉庆皇帝仅仅用了十五天便铲除了和珅,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夺权夺财计划。这其中的种种微妙之处,很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三百十九·列传一百六》、《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

标签: 清朝和珅嘉庆

更多文章

  • 刘襄有背景且实力雄厚,为什么没能登基称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襄,西汉

    刘襄的谥号是“哀”,史称齐哀王,“哀”字是对他一生的评价,同样也是在感叹他的不幸,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襄是齐悼惠王刘肥的长子、汉高祖刘邦的长孙,刘肥去世后,刘襄即齐王位。公元前180年,汉朝的实际统治者吕雉因病去世,当时吕雉立的小皇帝刘弘没有根基也没有能力,根本无法震慑群臣。朝廷因为继承权的交接问

  • 春秋五霸分别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他们活了多少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五霸,春秋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崛起并称霸一方的国家,它们分别是齐国、晋国、楚国、鲁国和秦国。这些国家在当时具有极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这五个国家的君主都活了多少岁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齐国的君主。据史书记载,齐国的第一位君主姜子牙活了80多岁,他曾经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后

  • 历史五子是哪五子?他们有着什么样的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孔子,韩愈

    历史五子是指哪五位历史人物呢?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但是只有少数人被后人称为“历史五子”。那么,这五位历史人物是谁呢?第一子: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说强调了人的道德修

  • 三国时期关羽和张辽是什么官职?谁的权力更大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关羽,三国

    三国演义中关羽与张辽是同乡,在早期两人又互相闻名,他们虽然是各自为政但很敬佩对方的武艺跟人品。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关羽与张辽,两人都是三国时期名噪一时的将星,都在那个混乱的时代里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杀出了自己的赫赫威名。关羽曾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而张辽也曾以

  • 辕门射戟时,张飞为何没有被吕布激怒?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飞,三国

    辕门射戟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熟读《三国演义》的读者诸君心中肯定有一个遗憾:被后世尊为武圣人的关羽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为什么不跟当时的天下第一高手吕布单挑?如果关羽跟吕布单挑

  • 司马昭执掌大权后为何会接纳先攻打东吴的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昭,三国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带)人。司马昭是三国

  • 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什么能成功 司马懿真的被诸葛亮骗到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司马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大家都非常的了解。它是以三国的历史为基础编写的一部小说。罗贯中老师也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书中的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片段——空城计。当初的司马懿真的是被诸葛亮骗到了么?先来说说司马懿这个人吧

  • 诸葛亮在安排自己后事的事情 姜维什么没有能“挑大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姜维

    还不了解:诸葛亮和姜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的历史非常的复杂,无数的英雄豪杰并起,一同争夺天下。仅仅在当初讨伐逆贼董卓的时候,就有十八路诸侯出兵,足以见天下局势之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厉害的君主慢慢的吞并了其他不够强大的人,局势也明朗了。了解

  • 咋北伐期间立下功劳冯胜,为何会被朱元璋问罪?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冯胜,明朝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为了彻底消除蒙古人对明朝的威胁,朱元璋多次派兵北伐。其中,徐达、李文忠

  • 蜀汉灭亡之后刘备的后代怎么样了 他们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刘备

    对刘备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灭亡之后,刘备子孙后代是什么下场?他们最后怎么样了?他们都去了什么地方?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围困成都,蜀汉后主刘禅听从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开城投降,蜀汉灭亡。蜀汉自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