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靖有灭国之功,为何李世民还责罚他?

李靖有灭国之功,为何李世民还责罚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35 更新时间:2024/2/3 0:27:35

李靖有灭国之功,为何李世民还责罚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古之帝王权谋,韩非子一语道尽,“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赏罚公平,皇帝才能驾驭群臣,成为真正的英明之君。然而,作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驾驭群臣手腕高明,那么在李靖平定东突厥,立下灭国之功后,为何不是重赏李靖,而是重罚李靖?

与历史上的卫青霍去病相比,李靖名声有所不如,但卫霍征战多年,却未能消灭匈奴,而李靖却一战就灭了多次叫嚣的东突厥。因此,李靖名声不如卫霍,大概是因为李靖把仗打的太简单了,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公元618年,李渊建唐之后,唐朝版图很小,大约秦国故地加上山西一带,南方还有众多割据势力。公元620年开始,跟随秦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之后,李靖奉命平定南方,先后击败萧铣、冯盎、辅公祏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唐朝基本统一华夏。

在此期间,李渊十分佩服李靖的军事才能,赞曰:“李靖乃萧铣、辅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

南方平定之后,北方又起狼烟,唐朝迎来了第一个外敌东突厥。

隋末唐初,东突厥实力非常强大,李渊晋阳起兵之时,曾向东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之后,东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分化瓦解中原,一方面不时南下侵略。

但唐朝之初,唐朝实力相对弱小,加之内部还未统一,所以对嚣张的东突厥主要采取战略防守,实际就是“忍气吞声”。直到江南平定之后,李渊才将李靖调到北方,以反击突厥。

公元625年,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李渊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迎击敌人。但突厥兵马实力强大,又来势凶猛,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全军覆没,唯独李靖全军得以保全。

公元626年,唐朝爆发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李世民称帝,颉利可汗利用唐朝内部混乱,率领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并长驱直入,兵临渭水便桥之北,几乎就是兵临长安城下,而长安城内仅有万余兵力,李世民迎来称帝之后最大的一次危机。在此情况下,李世民亲临渭水桥,与颉利可汗结盟,突厥退兵。不久之后,李世民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做反击东突厥的准备。

唐朝与东突厥结盟之后不久,东突厥发生内乱,所属的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相继叛离,屋漏偏逢连夜雨,东突厥又遭遇风雪,羊马死亡甚多,内部发生了饥荒。所谓趁你病、要你命,代州都督张公瑾建议北伐东突厥。

公元629年,唐太宗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率领十万大军出击东突厥。与此同时,命令并州都督李世绩、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东突厥仍然有足足三十万的精兵强将,唐朝兵力不如东突厥,而且中原文明征战游牧民族,必须速战速决,否则要么逮不到突厥主力,要么粮草用尽反而被动。因此,大唐开国对外的第一战,可谓步步惊心。

但李靖之所以被称为军神,就是充分扬长避短,不给突厥一丝机会。公元630年正月,塞外寒风如刀,李靖突然率领3000精骑如从天降,突然逼近颉利可汗营地,颉利可汗根本没有想到唐军会在此时出兵,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乃至“一日数惊”。颉利可汗认为,如果不是唐军倾巢而出,李靖不敢只率3000兵马孤军深入。李靖获悉这一情报之后,立即命令间谍离间,劝降了颉利可汗心腹康苏密,东突厥内部更是混乱不堪。于是,李靖趁机连夜进击突厥老巢定襄,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及原炀帝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西南)。

李靖这一用兵看似简单,实则无比凶险,稍有不慎3000兵马就会被突厥大军围困。一旦颉利可汗稍微坚定抵抗之心,那么李靖或许只能退兵,甚至有被围剿的危险。但李靖却仅以微弱兵力,找准突厥弱点,攻克东突厥老巢,以至李世民都感慨不已,称赞这是“古今所未有”的功绩。

颉利可汗出逃之后,李勣、柴绍、薛万彻等一起出兵,东突厥陷入绝境,此时颉利可汗立即派人入朝请罪,向李世民请求举国归附唐朝。

这一年二月,李世民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可汗,商讨归附的事情。唐俭与颉利可汗谈判时,李靖与李世绩回师,李世绩认为颉利可汗只是缓兵之计,如今颉利可汗手下还有数万人,如果放任他们离去,未来后患无穷,于是建议“今诏使唐俭至彼,其必弛备,我等随后袭之,此不战而平贼矣。”李靖听完之后高兴的说,“公之此言,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同意了李世绩建议,随后又劝说副总管张公瑾如今正是灭东突厥良机,而“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

所谓“韩信灭田横之策”,即刘邦派遣郦食其游说齐王田横,本来已经说服田横降汉,但韩信认为机不可失,郦食其游说正好会让田横放松警惕,于是一举破齐。郦食其的命运很惨,田横认为郦食其欺骗了他,一怒之下将郦食其烹杀。

唐俭与颉利可汗攀谈时,李靖率军突袭东突厥,必然将唐俭等置于死地,而李靖却认为“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随后,李靖亲自率领一万精骑,携带二十天的军粮,突袭了颉利可汗。这一战前锋是苏定方,他率领200骑乘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距颉利可汗大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发现,但为时已晚,颉利可汗已成惊弓之鸟,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也四散而逃,唐俭见势不妙躲了起来逃过一命。

最终,唐军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头),东突厥大酋长皆率众投降,颉利可汗被李道宗擒获,并送往长安献俘。至此,东突厥宣告灭亡。

东突厥灭亡之后,李渊与李世民乐疯了,两人在李渊宫殿举行盛大宴会,李渊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翩翩起舞,群臣举杯祝贺,其乐融融,一直玩到深夜。

李世民: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

李世民这一段话并非无的放矢,指出李渊在位期间,称臣于突厥,而李世民在位时,一支偏师就灭掉了突厥,暗指玄武门之变的正确性,他做皇帝才能雪耻。

长安城内高兴了,但李靖却有麻烦了。

宴会第二天,御史大夫萧瑀劾奏李靖治军无方,士兵抢掠财宝,请求司法部门予以审查。按理说,李靖灭国之功,而且灭的还是带来李渊、李世民无数耻辱的死敌,士兵抢掠一些财宝根本不算什么大事,但偏偏李世民却重罚了李靖,史书记载“太宗大加责让,靖顿首谢”。

唐太宗重罚李靖,笔者认为至少有三层含义。

一,除了陷唐俭等使团于死境,此战李靖没有什么违背军令之处,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李世民不好用陷唐俭于死境来批判李靖,只能找一些鸡毛蒜皮小事重罚李靖,给唐俭一个交代。

二,李靖功劳太大,又私下违背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和谈的命令,虽然最终取得灭国之功,但还是需要敲打一下,防止李靖将来过于膨胀。

三,李靖灭国之功,已经可以封为“国公”,但李世民才32多岁,未来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仗要打,李靖也还有很多立功机会,因此要给李靖找茬,等以后再封李靖为国公。

事实上,等到李靖攻灭吐谷浑之后的637年,李世民才封李靖为卫国公。但被封卫国公之后,李靖阖门自守,此后再也没有领兵出征,包括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之战。

=

但李世民重罚李靖之后,又对李靖说“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至隋朝灭亡。朕则不然,当赦免你治军无方的罪,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勋”,于是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加封地连同以前的达到五百户,但李世民还是指出李靖有“治军无方之罪”。

又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才对李靖说,“以前有人诽谤你治军无方,如今我已经明白了真相,你千万不要把这事放在心里”,于是又赐给李靖绢二千匹,提升他为尚书右仆射。

打一巴掌,又给一枣,这就是帝王心术。李靖被李世民搓揉捏扁,最终竟然是“每与时宰参议,恂恂然似不能言”,每次与群臣一起参议国事时,李靖像是不会说话一样。

标签: 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丁得孙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九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丁得孙,梁山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丁得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丁得孙,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面颊及全身都有疤痕,人称中箭虎,原来是东昌府将领

  • 苏秦为何主动要求将自己五马分尸?他有何考量?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苏秦,战国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战国历史上,苏秦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天下格局。从性格来看,他更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秦惠王

  • 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相比 两朝皇帝身材差距为何那么大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清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何明代皇帝普遍偏胖,而清代皇帝普遍偏瘦?不知各位读者平时注没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古人流传到后世的皇帝肖像画中,明代的皇帝看上去总是普遍较胖,相当富态,而清代的皇帝看起来一个个都是面容清瘦,身材苗条。为

  • 作为西汉名将的周亚夫,是如何统治全军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亚夫,汉朝

    俗话说将在外,钧命有所不受。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周亚夫是西汉名将,官至丞相,是一位出将入相的人物,他是周勃的次子,以善于统兵、治军闻名,一生的主要功劳是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拯救了西汉江山。周亚夫带兵打仗很厉害,治军也是很出名的。在周亚夫的军营,没有

  • 朱楧: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楧,明朝

    朱楧(1376年10月10日—1420年1月5日),明朝宗室,明朝第一任肃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母为郜妃,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洪武九年(1376年)九月二十七日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初一日,受封汉王;洪武二十五年(1

  • 李祖娥21岁成皇后,后来的人生有多坎坷?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南北朝

    李祖娥21岁成皇后,后来的人生有多坎坷?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风云动荡的南北朝时期,北齐由高洋建立,而北齐的前身是东魏,由高洋之父高欢建立,高欢是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及政治天才,在位时无意中看中了手下将领李希宗的女儿李祖娥,将其许配给自己的儿子高洋。高欢有许多儿子,高洋为

  • 他是李世民的四舅姥爷,不早死可能会改写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唐朝

    他是李世民的四舅姥爷,不早死可能会改写历史,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公元589年,隋朝灭南陈,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隋文帝杨坚完成了统一。历史进入了隋唐时期,隋唐两个王朝,都是历史上强大的王朝。但是,可能有人并不知道,在隋文帝之前,曾经有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完全有能力

  • 历史上苏逢吉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是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逢吉,五代

    苏逢吉,京兆长安人,身处五代十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从中国古代五千年历史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英明的帝王若得贤达的宰相辅佐,总能“顺天应人”,得民心而得天下,最终开创一片宏伟基业,打造一代太平盛世,留得一段千古美谈,收获一世颂赞英

  • 为什么说权臣霍光最后栽在女人手里?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汉朝

    为什么说权臣“霍光”最后栽在女人手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霍光是西汉历史上的一位名声赫赫的人物,他先后辅佐过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代帝王,为西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霍氏家族本可以显赫百年,可惜的是,在霍光去世不久,整个家族就迅速衰败,乃至最后家破人亡!而造成霍氏家族衰

  • 朱元璋的两个儿媳被秘密处死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儿媳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儿媳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和两个儿媳之间发生了什么,为何被朱元璋下令秘密处死?元代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内各路势力欲动,朝廷外民众不满元代的压迫统治,引发民众起义。那时,全世界人民都在为生计而苦苦挣扎。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样一个乱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