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政治方面,多尔衮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方面,多尔衮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95 更新时间:2024/1/25 5:56:50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要成就:政治

定都北京

清军到达北京后,在是否将首都由沈阳迁到北京的问题上,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论。以阿济格为首的反对派,主要以清兵入关太快、补给不足为理由,反对迁都。而多尔衮从统一和管辖整个中国的总战略出发,主张迁都北京。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终于统一诸王、贝勒、大臣的意见,决定迁都北京,派遣辅国公吞齐喀等携奏章迎驾。

创立制度

在政治体制上,多尔衮接受了明朝的现成制度,在中央机构中,仍以六部为最重要的国家权力机关,尚书皆由满人担任,但诸王贝勒亲理部事的制度却在入关前夕废除掉了。到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于六部实行满汉分任制度。多尔衮力图表现得比较开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了下来,并一再鼓励官员犯颜直谏。总的来说,中央机构中虽承明制,但也保留了某些满族特有的制度,还引进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理藩院等机构,其内院的权力比起明朝内阁要小得多,并对原明臣试图增大内院权力的努力加以压抑。

重用汉官

清朝入关,百废待举,多尔衮令戒饬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用汤若望议,厘正历法,定名曰时宪历 。

并且倚重汉官范文程、洪承畴、冯铨等人,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承袭了明代“票拟”制度,即内阁对内外大小臣工的题奏本章草拟出批复意见,供皇帝审阅定夺。

诛除异己

顺治初立,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怨多尔衮不拥立他为皇帝,有嫌隙。顺治元年(1644年)夏四月戊午朔,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固山额真何洛会等所讦。讦告肃亲王豪格怨望悖妄罪,多尔衮就以豪格“图谋不轨”,削去他的王爵,废豪格为庶人,其党俄莫克图等皆论死。大臣扬善等以谄附,坐死。十月,大封诸王,又恢复了他的王爵。

顺治三年(1646年),多尔衮派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兵往四川镇压张献忠大西军。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凯旋回京,没有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以豪格犯有包庇部属、冒领军功及提拔罪人扬善弟吉赛等罪名,将豪格囚禁于牢狱。三月,豪格死在狱中。多尔衮纳豪格福晋为妃。

入关弊政

多尔衮有“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抢掠汉人为奴隶)、逋逃(逃人法)以及屠城。

(1)剃发易服

清入关之初,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清廷明令清军所到之处,限全体汉族人十日之内尽废明朝衣冠,依从满族剃发垂辫、着马蹄箭袖的服饰习俗,违抗者处死,引起全国各地民众的强烈反抗,很多人为此献出生命。

(2)占房圈地

清兵入关后,以明末战乱造成大批无主土地为由,强行将京畿土地无偿分给八旗王公贵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离失所,社会更加动荡。

清朝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官民随同迁入关内,分布在北京及京畿地区。为了解决他们的生计,多尔衮下令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北京内城(又叫北城)的几十万汉民强迫迁往外城(南城),腾空内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汉人搬迁时虽然给一点搬家费,但根本不够买房或盖房。许多汉民倾家荡产,或流离失所。

另一件事,是在京畿地区跑马占地。清廷派出官员,骑在马上,拉开户部发给的绳索,纵马圈占百姓良田,俗称“跑马占地”。名义上是圈占无主荒田,分给王公贵族和八旗官兵,实际上是把农民的大量土地无偿占有了。

(3)投充逃人

清朝王公旗人富户并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在圈占的田地上设立农庄,因为缺少劳力,便实行逼民“投充”的政策,招收农民供其役使。许多汉人不愿离开故土,或经济破产,纷纷投充到八旗名下,充当奴仆。他们的处境非常悲惨,又引发大批逃亡问题。

多尔衮制定了严禁奴仆逃亡的法律,规定:抓获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者正法,家产没收;左邻右舍,各鞭一百,流放边远。这种肆意株连、刑罚过重的做法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恶果,与多尔衮“满汉一家”的思想当然也是南辕北辙。

标签: 多尔衮清朝

更多文章

  • 多尔衮在军事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多尔衮,清朝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

  • 历史上乾隆和令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乾隆真的很爱这个妃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令妃

    还不了解:乾隆和令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乾隆真的很爱令妃吗?不仅不爱,甚至可以说,乾隆压根儿就没拿令妃当回事。令妃这个人物,在不少影视剧中都出现过,比如最早的《还珠格格》,另外还有《延禧攻略》、《如懿传》等,都有关于令妃的演绎。也正是受了影视剧的影

  • 张辽和张郃都投降曹操 两人的官职为何相差那么大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辽,张郃

    对张辽和张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投降曹操,只被封为中郎将,张郃为何被封为偏将军?武将投降之后享受的待遇,跟武将投降前的名气,武将投降后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张辽和张郃在投降曹操之前,分别是吕布和袁绍帐下的大将,因此张辽和张郃在投降曹操之后,都受到了曹操的

  • 关羽身边的谋士是谁 他的能力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谋士

    对关羽谋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此人是关羽身边的谋士, 能力不输庞统郭嘉, 只惋惜关羽不重视他。关羽这个人却是神武,但是他傲慢自大,历来就看不起士大夫,所以说他身边的谋士很少能够得到他的重用。就比如说王甫,此人能力不输三国任何一位谋士,多次给关羽提意见,惋惜

  • 关羽死后大呼还我头来 最后为何只有高僧普净能听到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高僧

    关羽死后大呼:还我头来,为何只有这位高僧能听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公允说来,《三国演义》矮化了关羽。凡看过正史的人都清楚,关羽才是三国第一名将。而《三国演义》却为了神化吕布的武功,安排关羽、张飞和刘备,三人打他一个,却还让吕布全身而退了。

  • 太子朱标病逝之后 朱元璋为何要传位给朱允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朱允炆

    还不了解:朱元璋和朱允炆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标逝世后,朱元璋为何传位给朱允炆?在朱标病逝之后,为何朱元璋要将皇位传给朱允炆呢?在明代的历史当中,很多人都在疑惑为什么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这样就可以避免后来的两个致命问题——朱元璋杀开国功臣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 朱允炆削藩时五个亲叔叔为何束手就擒 朱棣为何有能力造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允炆,朱棣

    对朱允炆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允炆削藩之时,除了朱棣以外,其他五位亲王为何乖乖束手就擒?前言: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在祖父尸骨未寒之时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削藩行动。一年时间,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

  • 朱元璋就没有想到朱棣会造反吗 朱元璋有没有留下什么对策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元璋

    还不了解:明代皇帝朱元璋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有没有想到朱棣会反叛,为何没有留下对策?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之所以会大肆屠戮功臣,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为了确保皇太孙朱允炆能够顺利即位,并坐稳皇位。然而,最终的事实证明,大臣们的确

  • 李琨:吴王李恪第三子,获得赦免后进入仕途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琨,唐朝

    李琨 (?-703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第三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永徽四年(653年),因父获罪,流放岭南;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赦免,而入仕途,颇有才干,历任六州刺史,岭南招慰使。长安二年,卒于任,

  • 李祎:张掖郡王李琨之子,神武军的创建者,战功卓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祎,唐朝

    李祎(?-743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名将,神武军的创建者 。唐太宗李世民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少年有志,事母甚谨,历任诸州刺史,治理有方;进而执掌帅印,战功卓著,封信安郡王 。开元十七年(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