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知府在明清两代是做什么的?又相当于是现在的什么职位?

知府在明清两代是做什么的?又相当于是现在的什么职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11 更新时间:2024/1/9 16:24:06

喜爱文学的人在看到有关明清两代书籍之时,经常会看到一些有关知县,知州,知府等名词。这是独属于明清两代的官僚体系,最高的行政单位则为知府。那么在明清两代,这些个官职到底是做什么的,又相当于是现在的什么职位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实际上,“知府”这一官职是由“知”和“府”两个词结合而来的。府是古代一种介于省、县之间的一种行政机构。而“知府”就是“权知府事”的意思,也就是这一行政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清朝属从四品官职,相当于我国现在的市委书记。

知府在隋以前又有一名,为太守。这是在隋之前对于相同行政阶位的称呼,同样也是掌一府之事。这类官职我们可以在《三国演义》中也经常见到。书中十八路诸侯讨伐乱贼董卓的一回之中,可以看到各路人马之中各郡太守出现的极多。

但至隋初之时,存州废郡,太守已经不再是正式官职了,而是以州刺史这样的官名代称。后到北宋期间,太守以及州刺史等官名又改为府尹一名,任文臣上任,专掌一府之事。如著名的包青天包拯就是开封府的府尹,”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词就是这样记的:“老夫姓包名拯,字希文......官拜龙图阁待制,正授南衙开封府尹之职。”

但是在宋朝时期,实际上就有关于知府的称谓了。崇宁三年(1104)年之时,一代权臣蔡京就有上奏:“乞罢权知府,置牧一员、尹一员,专总府事。”

这时候就已经是正式设立州府级的地方长官为“知府事”了,只不过是没有正式命名而已。一直到明朝,才有了正式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但由于好古,实际上“太守”、“府尹”以及“州刺史”等名也一直都没有自封建朝消失,一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这样的称谓才正式从中国人的耳边淡去。

至于清朝年间,“府尹”这一名称也是正式的正三品官职,比知府的官阶还高,但是其所管辖的事宜与知府是没有任何不同的。之所以说其官阶要比知府高的原因,不过是因为只有奉天府以及顺天府的知府才称府尹罢了。

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是国都,另一个则是陪都,其地位自然要特殊一点。而另一种普通的知府,官阶为从四品。这是乾隆帝在乾隆十八年(1751)年定下的,在乾隆帝之前,知府的官阶一直都为正四品。

而虽说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但实际上在古代知府的权利可比现在的市委书记要大一些。他们属于朝廷外放官阶,处理的事务皆为地方事务。负责安抚教化当地的百姓,维护所在辖区内的治安,有着统辖府内各州县,以及稽查的大权。

当然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接受中央朝廷所摊派下来的事务,并征缴赋税,亦或者是征劳役等等,都是知府所需要管辖的事情,繁杂不已。因此朝廷也会另设同知,通判等官职帮助知府处理事务,而另一方面也有着监管之意,防止知府做大,成为“土皇帝”。毕竟在历史上,自拥一郡之地起兵的太守也不少见。

标签: 知府明清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安庆保卫战:太平天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战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战史风云

    安庆保卫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安庆,位于八百里皖江的源头,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美誉。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曾经在这里登盛唐山观长江,感慨了一句“此地宜城”,故而安庆城别名“宜城”。不过,这座充满人文底蕴的小城,还曾有过一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清咸丰十年,湘军

  • 秦昭襄王做了41年的秦王N为何不敢夺取宣太后的权力?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据史料记载,秦昭襄王早年的时候,被迫前往燕国去做人质,在燕国,他受尽了屈辱,到处忍让,对人十分热情,生怕得罪别人。正是因为长时间这样,最终使得秦昭襄王养成了隐忍和谨慎的性格,其实这也为以后夺权,埋下了伏笔。大家都知道,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不幸被砸死,此时秦国王位空出来了,秦惠文王的王后希望立公子壮

  • 三国最惨的一位将军,妻子因太漂亮被无数人觊觎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宜禄,三国,野史秘闻

    要说起三国最惨的一位将军,小编觉得应该就是秦宜禄了,为什么说他惨呢?因为说起来他也是头顶一片绿油油大草原的人,老婆被很多人觊觎,最后他老婆被人抢走了,儿子也成了别人的儿子,自己的下场也不好。其实这个人本来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士兵,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成为了一个县令,然后就跟着吕布混了。吕布可以说是三国里面

  • 苏州的来历是什么?跟吴王阖闾真的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阖闾,春秋,风云人物

    苏杭自古就是中国最美的地方,特别是苏州,历史文化深厚。那么,苏州的名字咋来的呢?为什么说和吴王阖闾有关系?我们先说说吴王阖闾的祖先。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季历有个儿子很聪明,叫做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知道

  • 糜竺为何被刘备封为安汉将军,地位还在任何人之上?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豪。很精辟。而不管是那个年代,只要是朝代更替,都会影响格局。一弄不好,乱世就来临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时期。说到三国大家都不陌生了,三国鼎立曹操、孙权、刘备。而要说其他们的区别,最吸引人的可能是曹操,而最不费力气的应该孙权,但最励志的应该就是刘备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 太原保卫战中双方兵力如何?这场战役造成了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原保卫战,近代,战史风云

    中国军队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兼任太原守备司令,指挥第35军的第211旅、第218旅、独立第1旅、第213旅、新编第3团、第8团、第9团、炮兵第23团并附炮兵第21团、炮兵第22团(欠第2营及第3、第6两连)、炮兵第25团第1营、炮垒大队(统由炮22团团长刘倚衡指挥)。由忻口后撤的第71师,独立第7

  • 李善长告老还乡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难道种地也有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李善长,历史解密

    在武侠的世界里,有一句话形容武林人士非常的贴切,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有时候想要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这句话其实还适用于官场,一辈子仕途的坎坷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自己不想看到的局面,但是很多时候诠释下人都是要做选择的,一旦做

  • 郭璞:东晋最牛风水大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璞,东晋,野史秘闻

    东晋人郭璞是风水界不可多得的牛人,史载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能看风水,擅测吉凶。在郭璞还没有名气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郭璞选了一块很平常的地安葬母亲。这块地一到夏天雨水增多时就会被大水淹没,当时许多风水师都说这块地不好,郭璞没有理会,仍旧坚持自己的判断。几年之后,沙土上覆,大水不但没有涨上来,反

  • 曹魏的第四任皇帝曹髦:三国历史上死得最有气节的一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曹髦,三国,风云人物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发现这么一个现象:皇权一旦衰弱,那么皇帝往往就会成为权臣手中的傀儡,被玩弄于股掌之间。而成为傀儡后的皇帝基本上都丢失了帝王的尊严,一味的受辱含屈,根本不敢反抗,窝囊的过完一生,可以说完全丧失了帝王应该有的气节。不过在三国历史之中,却有这么一位傀儡皇帝,敢于直面面对权臣,和权臣硬

  • 杨广在当太子时非常安分,怎么能在杨坚快去世就犯糊涂?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广,杨坚,文史百科

    对隋炀帝弑父的事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两任皇帝交替之时,总会有腥风血雨的事情发生,这也让许多皇帝的死带有了神秘色彩,隋文帝杨坚也不例外。他的死无非是两种说法,一是自然死亡,二是非自然死亡。非自然死亡《隋书》中说杨坚刚到仁寿宫就发病了,此前术士章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