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光宗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宋光宗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62 更新时间:2024/1/23 20:19:05

赵惇,即宋光宗,宋孝宗赵昚第三子,生母是成穆皇后郭氏,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共5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宋孝宗禅位,登基为帝,改元绍熙。绍熙五年(1194年)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赵惇继位之初,确有革故鼎新之意,能听取臣下谏言,也裁汰了一些不肖者。但他“宫闱妒悍”,惧内心理严重,以致后期荒废朝政;又听信谗言疏离太上皇赵昚,引起南宋的政治危机,使“乾淳之治”的成果渐消,南宋开始由盛转衰。庆元六年八月辛卯日(1200年9月17日),驾崩于寿康宫,享年五十四岁,谥号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葬于永崇陵。嘉泰三年(1203年),加谥号为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日(1147年9月30日),赵惇生于孝宗藩邸。是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亲是成穆皇后郭氏。绍兴二十年(1150年),赐名赵惇,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宋孝宗即位后,赵惇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

庄文太子逝世后,孝宗认为赵惇的英武才能像自己,想立为太子,但因为按长次轮不到他,所以迟迟没有决定。这时,虞允文为相,请求趁早确立皇太子。乾道七年(1171年),赵惇被立为皇太子。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去世。孝宗悲痛欲绝,欲为高宗守孝三年。再加上此时的孝宗对政事心生倦怠,于是打算禅位给儿子赵惇。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赵惇受父宋孝宗禅位登基,以次年为绍熙元年,是为宋光宗。

李后干政

宋光宗皇后李凤娘,是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次女,由术士皇甫坦推荐给高宗,聘为恭王妃。她生性嫉妒,经常向高宗、孝宗诉说太子身边人的不是,遭到两宫的训斥。

光宗即位后病情时好时坏,无法正常处理朝政,这正中皇后李氏下怀。从绍熙三年开始,“政事多决于后”,大权旁落李氏之手。然而,她既无兴趣也无能力参决朝廷大政,权力对她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为娘家大捞好处。她封娘家三代为王,侄子孝友、孝纯官拜节度使,一次归谒家庙就推恩亲属26人,172人授为使臣,下至李家门客,都奏补得官。李氏外戚恩荫之滥,是南宋建立以来所没有的。李氏家庙也明目张胆地僭越规制,守护的卫兵居然比太庙还多。李后一门获得的显赫权势、巨额财富,无疑都是其患病的丈夫光宗所赐。

立储分歧

宋光宗皇后李氏只生有嘉王赵扩一人,立为太子,本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却受到孝宗的阻挠。可能是因为嘉王天性懦弱,孝宗认为其不适宜继承皇位,相比之下,魏王赵恺的儿子嘉国公赵抦生性聪慧,深得孝宗喜爱。当初光宗取代了二哥赵恺,成为太子,如今孝宗却宠爱赵恺之子,不同意将嘉王立为储君,无形中加深了光宗心中对孝宗本就存在的猜忌,让光宗时时感到恐惧和不安。在他看来,父亲似乎不仅对嘉王的太子地位,甚至对自己的皇位,都是潜在的巨大威胁。

在别有用心的李后和宦官们不断离间挑拨下,这种恐惧感逐渐成为光宗挥之不去的阴影,其心理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导致了无端猜疑和极度偏执的症状。他视重华宫为畏途,不再定期前去问安,尽可能躲避着孝宗。天子孝行有亏,臣子劝谏责无旁贷,而臣僚们的这些言行更激起光宗的固执与疑惧,终于引发历时数年的过宫风波。

光宗病情不断加重,皇后李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生性妒悍,又有着强烈的权力欲。一方面,她独霸后宫,不允许任何女人与她争宠,光宗对此只有忍气吞声,抑郁不乐;另一方面,她视孝宗夫妇为她皇后地位的最大威胁,想方设法离间孝宗、光宗父子,从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光宗的病态心理。

绍熙内禅

在过宫问题上,有些大臣对光宗的进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光宗有时也似乎被打动,当时答应了过宫,但一入后宫,就会在李后操控下改变主意,最终也未能成行。一次,光宗在谢深甫等大臣的苦谏下传旨过宫,即将出发之时,李后从屏风后走出来,挽他回去,中书舍人陈傅良出班拉住光宗衣襟,一直跟随至屏后。不料却遭到李后的呵斥,陈傅良只得大哭而出。宗室赵汝愚是光宗较为信任的大臣,对于他的劝说,光宗也是反复无常。

随着宋光宗病情的恶化,政局也开始动荡不安,群臣再也无法容忍这个疯子皇帝。绍熙五年(1194)七月,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宋宁宗登基后,尊光宗为太上皇,皇后为寿仁太上皇后,移驾泰安宫。

宋光宗此时对政权交接尚蒙在鼓里。当他知道后,长期拒绝接受宁宗的朝见,依然住在皇宫之中,不肯搬到为太上皇预备的寝宫里。他对于失去皇位的担心终于应验,病情因此又加重了。与他一同失势的李氏一反常态,对光宗不再像以前一样咄咄相逼,反而有同病相怜之心。她惟恐触动光宗脆弱的神经,常以杯中之物来宽解光宗心中的郁结,还反复叮嘱内侍、宫女,不要在光宗面前提起“太上皇”和“内禅”等敏感字眼。

患疾去世

庆元六年八月庚寅日(1200年9月16日),光宗患病,八月辛卯日(9月17日),光宗在寿康宫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葬于永崇陵。十一月丙寅日,上谥号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

嘉泰三年(1203年)十一月壬申日,加谥号为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标签: 赵惇南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杜宇建立蜀国后,却选择要退位是为何?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宇,周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是一个国家最尊贵的存在,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因此,倘若能够当上皇帝,几乎就是无法无天的存在。但是在某些时候,皇帝也有一些苦衷,需要做迫不得

  • 鸿门宴上项伯可以说是吃里扒外 项羽死后这个亲叔叔下场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项伯

    还不了解:项伯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项羽亲叔叔项伯后来的结局是什么?刘邦是怎么对待他的?一提及项伯这个人物,一个吃里扒外的人物形象便会立刻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亲叔叔,在亲侄子争夺天下的时候,帮不上忙就算了,竟然还屡次帮助侄子的敌人刘邦,

  • 打赢开封保卫战的李纲为何不受赵构重视?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纲,宋朝

    打赢开封保卫战的李纲为何不受赵构重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纲是两宋之际的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他和岳飞一样是主战派,是主张坚决对抗金人和投降派的。宋高宗登基后,一度启用李纲为相,而他也力图革新内政,颇有成效。但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而宋高宗之所以没有依靠李纲主要原因在于宋高

  • 永穆公主身份尊贵,为什么还要忍气吞声?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永穆公主,李隆基

    永穆公主身份尊贵,为什么还要忍气吞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玄宗李隆基,总共有二十九个女儿,其中最宠爱的是长女永穆公主。生母是柳婕妤,同母弟是延王李玢[bīn]。当年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受制于姑母太平公主,柳婕妤怀了孕,怕

  • 南宋宰相陈俊卿简介:有遗文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佚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宋,陈俊卿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陆逊和孙权实力并不差 东吴为什么没有进行北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逊,孙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陆逊和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陆逊和孙权都不差,东吴不进行北伐,原来还有一个缺点被限制?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了解,自从刘备离世之后,孔明便带着人开始进行北伐,每次过程中,都吃了不少的苦头,经历了不少的磨难。那么有的人则开始辩论,其实

  • 清朝康熙皇帝是怎么平定三藩之乱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康熙

    想知道清朝康熙皇帝是怎么平定三藩之乱的吗?面对三藩之变乱,康熙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是在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以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在吴三桂举起叛旗之后,康熙立即在全国范围之内公布其罪状,处死其在京之子,并且停撤尚、耿二藩,对于精

  • 宋仁宗的后妃中,有几位十分长寿的?其中一人竟然以93岁高龄寿终正寝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仁宗,北宋

    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后妃更是有几位福泽绵长的。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这位中国历史上敦厚、仁善的天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与了解。除了仁宗本人,《清平乐》中也演绎了仁宗与后宫

  •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渊就退位 李渊是心甘情愿禅让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李渊

    还不了解:李渊让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是心甘情愿把皇位禅让给李世民吗?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屠兄杀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但也正因为如此,成就了李世民千古一帝的美名!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一天,对于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刘据作为汉武帝的长子 最后为什么是幼子刘弗陵继承皇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据,刘弗陵

    对刘据和刘弗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据作为长子,为何最后是幼子刘弗陵当皇帝,刘据输在哪里?说起汉朝的皇帝,大家更多想到的是草莽出身的汉高祖刘邦,开创文景盛世的刘恒和刘启,征伐四方的汉武帝刘彻,和他们相比,汉昭帝刘弗陵显得就没那么出色了,但他也在历史上留下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