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景帝在位时期爆发七国之乱 对此事负责的人是谁

汉景帝在位时期爆发七国之乱 对此事负责的人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484 更新时间:2024/1/10 3:30:0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朝七国之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景帝时期为何会爆发七国之乱?第一责任人是刘邦吗?

“吴楚七年之变”,汉景帝在汉文帝面前连骂十八次:“都怪你,害得我丢了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然后骂了他的祖父汉高祖一百次:“都怪你!”

他终于将晁错连斥一千八百次:“都是你自作主张,如今只能用你的人头来平定天下之愤了。”

汉景帝明显有些手忙脚乱,其实这件事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他,当年他登基不过一年,背负的都是以前的旧帐。

01.刘邦亲自栽种的灾难

刘邦登上皇位后,无视朝堂上的大臣们的抗议,将自己的封地制度从垃圾场中拉了出来,册封了自己的七个儿子,封了自己的亲哥哥刘交,封了自己的刘濞

也就是这种行为,才导致了“七国之乱”。

刘邦活着的时候,君臣之间的血脉很亲近,刘邦也能控制局面,但是汉景帝登基后,一切都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让人失去美,刘可以当上帝王,但我们都是刘的人。

更要命的是,刘邦的册子都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他们拥有了极大的权利,他们拥有自己的财务,可以自己指定自己的臣子,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国家,在这样的局面下,他们会臣服于谁?

就拿刘邦的亲外甥刘濞来说,吴国出产大量的铜钱,能自己出钱,还能用海水烹制食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过着比帝王还惬意的生活。

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现这样的局面只有两个,一个是诸侯渐渐与中央分离,另一个则是在战争的压力下,诸侯叛乱。

从刘邦被册封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他们和各大诸侯国的矛盾!

但汉景帝却将“七国之乱”归咎于刘邦,这本身就不公平。

刘邦在建立自己的时候,也遇到了和秦始皇同样的问题,那就是郡县制度和分封制。

秦统一六年之后,一帮文人墨客为了郡县与爵位之争,争的不可开交,秦始皇终于陈词说:“周王室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封邑制度,大秦不可再故步自封,郡县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

没想到郡县制度并不完善,秦帝国第二次灭亡的时候,就有人尖锐地说:“秦朝二代灭亡,就是没有诸侯支持,所以,分封制更好。”

分封制度是不是很好?刘邦却不这样想,项羽麾下十八位王爷中,有哪些人对他忠心耿耿?就算是英布,也背叛了他。

实行分封制后,刘邦对他的忠诚有所顾忌;实行郡县制度,刘邦最担心的就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这可如何是好?

这是一种“混业经营”,郡县与封地并存,各得其所。刘邦还做了一个“除异族王爷,自此之后,刘不王不再是他的了。”

这简直太好了,所有的诸侯都是刘姓子弟,郡县归皇上管辖,封地归刘姓子弟管辖,肥沃的土地不会被外人染指,甚至可以说是群星环绕。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郡县和封地都有好处,从长期来看,郡县是最好的选择,但在汉朝刚刚建国的时候,割让土地对新的国家更加有利,也是一种方便,所以刘邦被册封也是一个错误。

02.汉文皇帝刘恒的残害

汉文帝在当政的时候,就察觉到了这些国家的强大,所以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只是没有将这些国家连根拔起,反而把自己的责任推到了景帝的身上。

当时,贾谊和晁错等人都曾建议《削藩策》。汉文皇帝并不急于削藩,反而采纳了贾谊所说的“以天下之力,以天下之势”。

“群雄逐鹿”是怎么回事?简单的说,就是将各大贵族分割为一个个小贵族,扩大自己的领地,而不扩大自己的领地,导致各大势力被瓜分,最终再无反抗的力量。

“推恩令”在汉代是由贾谊“以众立诸侯,以其人之力”为基础形成的。

或者说,贾谊这一招“阳谋”看似高明,无声无息地让诸位君王都能轻松地死去,但问题在于,这些诸位王爷又不是蠢货,能看出朝堂的“险恶用心”,难免会有一些抵抗。

既然这样,为什么汉文帝会选择贾谊的钝刀子,而不选择晁错的那一剑?因为汉文帝有两个顾虑。

第一,汉文皇帝登基之时,当时的国家实力尚弱,无法与各大势力相抗衡。

吕后时期,尽管国家的财政情况很好,但楚汉之战留下的伤口却很难愈合,朝廷用钱对付吴国都很吃力,如果群起而攻之呢?

因此,汉文皇帝现在要做的,就是全力发展自己的国家,对于那些贵族,他只能用比较柔和的手段来打压,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不会发生战争。

第二,汉文皇帝从庶族“转正”,引发了各诸侯王法义上的反对。

若非汉惠帝在“平定诸吕”之战中,所有的皇子都死了,汉文帝根本没有登基的机会,更别说他还没有为齐王系做出什么贡献。

齐王系的人最不满,齐王刘襄的宝座被夺,刘章也从赵王改为了城阳王,这一切都是他哥哥的功劳。到了汉文帝,更是将齐国分为八个国家,齐国的势力也被大大的削减。

就是淮南王刘长,也对“大兄”不屑一顾,最后直接发动叛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文帝若是将怒火发泄到其他诸侯身上,无疑是自寻死路,所以他选择了更加柔和的手段。

03.刘启对汉朝政策失策的影响

“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汉景帝,他当时做的太过分了,在一次的争斗中杀死了吴国的王子,导致了吴王刘濞谋反。其次,他拒绝了晁错的“削藩之计”,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张。

这两个原因都很合理,只是有些极端。

私人的仇恨对大局的作用微不足道,哪怕是刘濞,也不会以此为借口。汉景帝杀死晁错以讨群臣欢心,并不代表他就真以为晁错的削藩计划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他太过慌张,所以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晁错说的很明白:“各大诸侯会造反,各大势力迟早会造反,与其这样,还不如现在就开始。”

看得出来,晁错对于削藩的后果,是相当清楚的,而且一针见血。在这场政变中,他的错误并不在削藩上,他只是知道后果严重,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抱着一种希望,所以他才会如此茫然。

04.“七国之乱”的实质:全因“月亮”而起

这样,“七国之乱”就不用由刘邦负责了,汉文皇帝刘恒也不愿意背锅,甚至晁错和汉景帝都没有做错什么,这件事情到底应该由谁负责?

我个人觉得这个“月亮”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缺陷,是一个历史上不可避免的命运。

这是什么意思?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区分。

郡县制度和分封制度实际上都是在谈论一个问题:国家的权利与收益怎么分配?分封制度是君权与君王共同分享的一种制度,即君王是公司的股东,同时也是权力的拥护者和制衡对象;郡县制度是皇帝专政,百姓皆为其打工。

郡县制度下,谁也不能瓜分皇上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皇上就不能支持自己的力量,如果这样的话,皇位就像是躺在海滩上一样。

因此,皇室在不接受那些威胁的贵族的时候,也要寻找自己的支持者。这种势力在西汉中期和晚期出现,而且逐步扩大,形成了士族阶层。

在西汉中叶以前?遗憾的是,士族并没有在历史上建立起一个阶层,也就是在它的雏形中。

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并不是专制,只是缺乏支持。刘邦也不是笨蛋,他也有自己的追随者,但是他要去哪里?不能再选了!

所以他不得不任命刘为诸侯,取代其他的王爷,培养吕氏的亲信,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的三角形。

我们清楚地看到,士族阶层的崛起,诸侯和外戚逐渐衰落,没有了崛起的机会,其中的疑点就在于此。

七国之变,与刘邦、汉文、汉景帝、晁错无关,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标签: 汉朝七国之乱

更多文章

  • 海兰珠和董鄂妃都是后宫中的女人 两人命运为何那么相似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海兰珠,董鄂妃

    还不知道:海兰珠和董鄂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太极的最爱海兰珠,顺治帝的最爱董鄂妃,为何说她们命运相似?清宫剧看多了的网友都知道,宸妃海兰珠是皇太极最爱的妃子,而董鄂妃是顺治皇帝最爱的妃子,这父子俩虽然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深情的种子却是一脉相承,都是倾心

  • 郑綮:唐昭宗时期宰相、诗人,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郑綮,唐朝

    郑綮(?-899年),字蕴武,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昭宗时期宰相、诗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荥阳郑氏。及第进士,累迁庐州刺史。召为右散骑常侍,改国子祭酒,议者不直,复还常侍,累迁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光化二年,以疾乞骸,拜太子少保致仕,卒于家。人

  • 曹丕重用贾诩 孙权知道后为何说曹魏要亡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贾诩,曹丕

    对孙权和贾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得知后为什么就能断言魏国要亡?曹丕继位为魏王后,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听说后,“笑之”。人家曹丕任命太尉,关你孙权什么事?你孙权有什么好笑的?这事,确实有点好笑。智计绝伦却有“硬伤”的贾诩单说智谋

  • 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刘䶮有哪些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䶮,南汉

    南汉高祖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 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郡望为彭城刘氏。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南汉开国皇帝。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刘䶮初掌军事之时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岭南,西与马楚争夺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

  • 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分别是在何时?结果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汉朝

    风雨飘摇的三国时代,群星闪耀,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桥段,也绝对算得上三国历史的分水岭,此后刘备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曹操和孙权则在长江两岸长期对峙,互相攻守。赤壁之战后,曹操3次南征孙权,动用大量军队,却只能望江兴叹、无

  • 宋徽宗被俘送到金国之后 他在金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徽宗,金国

    还不知道:宋徽宗和金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徽宗在金国的生活究竟如何?活的很滋润,还生下了14个孩子。众所周知,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宗被金人所俘,随之一起的还有宋朝大小官员、妃嫔、公主等等,已沦为阶下囚的他们,遭遇可想而知。然而即便在那种形势下,被俘的宋

  • 高干:汉末军阀袁绍的外甥,袁绍败走中山郡后出降于曹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干,东汉

    高干(?~206年),字元才,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外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干出身陈留高氏,才志弘邈,文武秀出。早年联合荀谌游说韩馥让出冀州牧。袁绍平定河北后,以为并州牧。官渡之战时,在西线配合作战

  • 历史上真实的二乔是什么样的?生平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二乔,三国

    “二乔”是东汉末年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两人以貌美出名。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孙策和周瑜都出生于公元175年,初平元年(190年),孙坚起兵讨董卓时,孙策一家住在寿春,在江淮一带很有名气。周瑜慕名前去拜访,劝孙策带母亲弟弟移居庐江舒县,孙策听从了他的意见 。周瑜让出路南的

  • 刘备为什么带百姓逃跑 刘备究竟出于什么目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逃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逃亡带着十万百姓,他真的是愚蠢吗?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起兵五十万,浩浩荡荡地南下荆襄,向病重之中的刘表发动了进攻。刘表一生与世无争,在三国的群雄中更是有名的“老好人”。其实,曹操如此兴师动众

  • 夏侯光姬:征西将军夏侯渊的曾孙女,晋元帝司马睿的生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夏侯光姬,魏晋

    夏侯光姬(?~307年),小字铜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征西将军夏侯渊的曾孙女,兖州刺史夏侯威的孙女,淮南太守夏侯庄之女,琅琊恭王司马觐的王妃,晋元帝司马睿的生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夏侯光姬年幼时便颇为聪慧,因而被聘娶为琅邪恭王司马觐的王妃,公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