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国时期将大秦压制数十年,魏文侯到底有多厉害?

战国时期将大秦压制数十年,魏文侯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344 更新时间:2023/12/27 16:07:06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魏文侯为姬姓魏氏,名斯,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国百年大业的奠基人,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魏文侯在位期间,正值多事之秋,先有“三家分晋”之后带来的一系列内忧,后有“春秋四大国”之一的秦国虎视眈眈,魏国的前身不过是晋国的一卿,在魏文侯的带领下,通过各种军事打击与文化渗透,竟然将秦国驱逐出中原之外数十年,秦国也因此被山东诸国鄙夷为“虎狼”。为何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泱泱大秦竟不如晋国一个氏族?魏文侯又是如何将秦国死死遏制于中原之外的呢?

一、继业独立,谋求自强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魏、韩被赵氏家臣张孟谈说服,三家联手攻陷同为晋国仅剩的四卿之一智氏,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领地,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但魏氏的处境并没有好过多少,因为赵氏出力最多,所以三家分智时赵氏获利最多,而所分的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此外魏氏被大山大河所围,在其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则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地势易守难攻,但还与高速发展的韩氏、秦国相望,若策略不当地利优势很可能变成压迫封锁魏国的铜墙铁壁。在这样的背景下,魏文侯从爷爷魏桓子那里继承了魏氏家主之位。

魏文侯深知,若想不被列强所灭,只能先想办法自强,再谋向外发展,正是内忧外患的处境和自身的勃勃雄心,使得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其中,李悝认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他还以“尽地力”、“平籴法”等振兴魏国经济,“行之魏国,国以富强”;李悝还在魏国大力推行变法,编订《法经》,秦国的商鞅变法正是参考了这部经典,秦朝又将商鞅变法具体为秦律,西汉则“汉承秦制”,汉律承袭秦律,可以说都由《法经》脱胎而成,可见李悝地位之重要。翟璜则向魏文侯推荐大量栋梁之才,吴起、乐羊、李悝、西门豹都是他在魏文侯最需要的时候推荐的。正是在李悝、翟璜的尽心辅佐下,魏文侯实现了第一步——自强。

二、和赵联韩,打压西秦

就在魏文侯打算“闷声发大财”时,曾经一起“革命”的赵、韩来使者了。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韩武子也有此意,但都被魏文侯否决了。在魏文侯看来,“三晋”中赵氏最大,韩魏就算联手抗赵最多也只能斗个两败俱伤,而赵魏联合灭韩也无异于与虎谋皮,韩被灭了那下一个肯定是魏。于是魏文侯灵机一动,他劝说赵献侯与韩武子一起联合起来向外扩张,虽然在往何处发展、怎么发展上,三家没有达成共识,但通过和赵联韩,三家放弃了内斗,朝着各自的方向前进,魏国也因此少了几分后顾之忧。

与“三家分晋”后蒸蒸日上的魏国相比,处在西方的秦国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秦穆公的逝世,秦国的霸业难以维继,穆公之子秦康公、孙秦共公,在位期间继父祖之余烈,继续向当时仍然存在的晋国发起挑战,但难以打开东出的局面,此后秦国局势动荡,国君换了一个又一个,秦国上下人心惶惶。就这样,秦国被魏国盯上了。魏文侯用吴起为将,选练合适的魏人为武卒,要求达到“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而秦国的军队根本不是这样的精锐的对手。

为夺秦国的河西之地,在魏文侯二十七年(前419),魏军西渡黄河并建造了作为先攻据点的少梁城。魏文侯三十三年(前413),吴起为魏国主将,开始向秦国发难,他率领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并向秦国境地进军。之后,在吴起的出色指挥下,魏军连连得胜,并在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8)完全占据了西河地区,一举封锁了秦与中原间的联系,魏国则在其中牟取暴利,使得秦越来越弱而魏则越来越富。

三、文化渗透,魏国称霸

魏文侯知道,光是武力是无法让河西的秦人屈服的,因此在实施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政策后,魏文侯抓住秦人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发动了一次文化渗透,“西河学派”孕育而生。魏文侯请来当时的大儒子夏并拜其为师,子夏是孔子的徒弟,这个时候他本是百岁老人了,由于老年丧子之痛,还哭瞎了眼睛,因此在魏文侯邀请他时,子夏还是很犹豫的。但魏文侯不仅亲自拜子夏为师,还对子夏异常尊重,打动了子夏,给国君做老师是儒的最高荣誉,即所谓的帝王师,这是连老师孔子都没有得到的荣誉,子夏被魏文侯的诚意所打动,决定亲自到西河坐镇,华夏文化的重点就转到了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而秦人本就向往中原文化,甘愿舍弃秦人的身份并自诩为魏人,楚国、赵国这些诸侯国也都积极向魏国靠拢,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

正因为有魏文侯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攻占河西之地、发展西河学派,魏国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尴尬局面,走上一条文武并重的称霸之路,不仅压制秦国东出八十年,还为魏国成为战国“首霸”奠定基础。可惜的是,其子魏武侯、其孙魏惠王并没有壮大魏国,而是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将先辈的积蓄消耗殆尽,最终被曾经压制的秦国彻底亡国,令人唏嘘。

标签: 魏文侯战国

更多文章

  • 樊於期为何会与嬴政结仇?他为何自刎?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樊於期,战国

    樊於期,战国末期将领,他本是秦国将军,为什么会跟嬴政结仇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影视剧《大秦赋》中,赵姬男宠嫪毐起兵造反,樊於期奉命留守咸阳,他拼死守卫章台宫,救下秦始皇嬴政的长子扶苏。但是当嫪毐之乱平定,嬴政从雍城返回咸阳后,樊於期却不见了踪影。因为他担心嬴

  • 司马徽是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有两人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司马徽

    还不了解:刘备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为什么失败了?中国有句古话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了足够的帮手,才能够开创一番事业。尤其对于打天下的皇帝,身边更是聚集了文臣武将。三国时期,蜀汉开创者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

  • 李自成进入皇宫后都做了哪些事情?为何只当了一天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小字硙生,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这个男人是历史上登基最迅速,退位最仓促的皇帝,只做了一天的皇帝,过了一把皇帝瘾。他从进入北京到被迫撤退,只有四十二天。他就是倾覆了大明的“闯王”李自成。在占领北京后,他究竟做了什么,为何刚

  • 楚悼王执政期间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悼王,楚国

    楚悼王,芈姓,熊氏,名疑(一作类),楚声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21年。楚声王六年(前402年),楚声王被“盗”所杀后,熊疑继承王位,为楚悼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主要成就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前后不过八年左右的光景,却使楚国从一个贫弱挨打的大国,变成了

  • 韩废王执政期间,有那些成就与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安,韩国

    韩安,即韩废王,姬姓韩氏,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时期韩国第11任君主,韩桓惠王之子,在位共9年,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要成就发展经济韩王安时期的韩国,铁制农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铁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国后考古发现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铁铧,

  • 汉献帝的皇后为什么敢骂曹丕?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汉朝

    汉献帝的皇后为什么敢骂曹丕?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汉献帝是东汉的末代皇帝,他的第二任皇后是曹操的女儿曹节。她痛骂曹丕原因很简单,主要是曹丕篡汉,他还派人向曹节索求玺绶,结果挨了骂。要说历史上的末代皇帝,汉献帝恐怕是最让人觉得悲情的了。本来他不用当皇帝去承担这一切的

  • 萧瑀对唐朝有何功绩?为何能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萧瑀,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萧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萧瑀

  • 乾隆继后死后被葬在哪?与纯惠皇贵妃合葬是为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继后,清朝

    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是清朝历史上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独特的皇后,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这个事情与纯惠皇贵妃并无关系,问题主要出在了乾隆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身上,辉发那拉氏因“擅自断发”而触怒乾隆,最终被不废而废,其去世后虽名义上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上规格极低,甚至连普

  • 欧阳询的一生有哪些成就?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欧阳询,唐朝

    欧阳询(约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

  • 朱棣造反时兄弟们态度截然不同 最后为何只有宁王肯帮忙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朱棣,宁王

    对朱棣和宁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态度迥异,为啥只有宁王帮他若要说明代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事,不得不提的,便是朱棣起兵造反,发动靖难之役。靖难之役过后建文帝被赶出南京,下落不明。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免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