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北征乌桓回京后,曹操都封赏了哪些人?

北征乌桓回京后,曹操都封赏了哪些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17 更新时间:2023/12/25 12:40:18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07年,为了彻底肃清袁氏残余势力,同时也为了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曹操北征乌桓,张辽镇斩蹋顿,大破乌桓。袁尚袁熙兄弟逃到辽东,公孙康斩袁氏兄弟,把首级送给曹操,至此曹操基本统一中国北方。

历来都以为,曹操北征乌桓是一场很轻松的胜利,其实翻阅史书不难发现,此战的凶险程度不低于官渡、赤壁等大战,所以曹操凯旋回师以后,做了一个很奇怪的举动——大赏并表扬了当初反对征乌桓的人。

北征乌桓的争论

公元200年,曹操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公元202年袁绍病死,曹操开始蚕食袁氏势力。袁尚、袁谭兄弟相争,曹操各个击破,204年占邺城,205年杀袁谭,袁尚、袁熙逃奔乌桓,公元206年杀高干,占据并州。至此,除了苟延残喘的袁尚、袁熙兄弟,袁家已经不能对曹操构成威胁。

曹操准备北征,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

郭嘉却说:“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这人就是刘表。”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

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杀马数千匹,掘地三十丈取水

虽然郭嘉对刘备、刘表的预料没错,刘表不肯让刘备偷袭许都,但郭嘉还是低估了远征乌桓的凶险。本来曹操做了充分准备,专门开凿平虏、泉州两条渠道,这既便于军粮运输,也利于农业生产,可惜天公不作美,给曹军制造了很大困扰。

曹军本来计划从无终走傍海道,取道今山海关进击乌桓。五月,曹操大军到达了右北平的无终县。无终一带乃是通往辽西的要冲所在,得知消息的乌丸军队也到达了这里,但时值盛夏,正赶上雨季,由于地势低下,通往辽西的道路被滂沱大雨冲得泥泞不通,尤其是近海的那段路,积水半深不浅,车马船只都无法通行。

这时,无终人田畴出场了,他建议曹操假装退兵,使乌丸军队放松警觉,然后趁机进入徐无山,再向北出卢龙塞,经平冈,从敌人防备空虚的地方进军,直逼柳城。

这个建议立即被曹操采纳,田畴作为向导,率领五百兵士在前面开道,曹操大军紧随其后。

虽然田畴为曹操指明了道路,但塞外小路太难走了,在郭嘉的建议下曹军舍弃辎重,堑山堙谷五百多里,进行着极为艰难的行军。最困难的时候,大军没有粮草供应,不得不杀了几千匹战马充作军粮,两百里内没有水源,掘地三十丈才去到水(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

八月,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两军相遇,曹军已是经过长途跋涉的疲兵,而且“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反观乌桓则是军军势甚盛,所以曹军非常恐惧,唯独张辽力劝曹操迎战。

死地后生,感慨万千

曹操登高瞭望,见乌桓军虽多,但阵势尚未摆好,遂命将自己的持麾授予张辽暂用。张辽指挥先锋部队,乘乌桓军阵稍动之机,向乌桓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败,死者被野,乌桓单于蹋顿也被临阵斩杀。曹军在白狼山之战中,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

靠着张辽的勇武,田畴的相助,曹操北征乌桓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不但彻底消灭了袁氏势力,也解决了乌桓寇边的问题。但曹操凯旋回师之后,依旧非常后怕,极力建议出征的郭嘉,受不了颠簸病死途中。

据《曹瞒传》记载,回到邺城后,曹操让人调查当初反对自己北征的臣属们,大家都以为曹操要治罪,没想到曹操却说:“这次出征虽说取得了胜利,但是全是因为天意,很是侥幸。你们的建议才是万全之策,所以我要重赏你们,以后有不同意见一定要说出来!”

曹操从柳城班师,回来走的是南线。当他经过渤海之滨,登上碣石山(今河北秦皇岛附近),俯瞰脚下奔腾彰湃的大海,迎着萧瑟的秋风,遥望远处时隐时显的岛屿,想起经过艰苦奋战得来的胜利,心情无比激动,写下了《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标签: 曹操汉朝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苗晋卿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苗晋卿,唐朝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省壶关县)人。唐朝宰相。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善于写作文章。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等职。一度因铨选官员失职而被外放

  •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延赏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延赏,唐朝

    张延赏(726年-787年),字宝符,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张嘉贞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河东张氏,以门荫入仕,起家太子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关内节度从事、太原少尹、给事中、御史中丞、中书舍人,迁河

  • 三国时期关平的表现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平,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关平是关羽的儿子,在演义中,是关羽的义子,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中,关平都是和关羽在丢失荆州后,败逃麦城时,被俘遇害的。在正史中,关于关平的记载很少,在演义中,有关关平的描写,特别精彩,这里只讨论演义。值得注意

  • 萧何认为韩信有将帅之才还推荐给刘邦 韩信究竟做了哪些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萧何

    对韩信和萧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究竟做了什么,让萧何坚定地推荐给刘邦,认为他有将帅之才?有些人天生就擅于统兵,或许他们没有读过多少兵书,或许他们也没有所谓的作战经验,而一旦他们走向战场,就会化身为所向无敌的战神。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有韩信、霍去病等人。即便

  • 卞夫人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卞夫人,三国

    曹操有十五位夫人,卞夫人是其中的一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今天咱们要说的是曹丕、曹植的妈妈,曹操的媳妇,有三国第一夫人、三国第一贤后之称的卞夫人。看看卞夫人的丈夫和儿子,就知道这肯定是一个贤妻良母,然而这位卞夫人的出身却有点低——“本倡家”,也就是歌舞伎。史书记载:“武宣卞

  • 历史上刘备托孤时,为何会对诸葛亮所君可自取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三国

    备兵败夷陵之后,退守白帝城,其生命也逐渐走向了尽头。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章武三年(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急召成都的丞相诸葛亮前来托孤。随后刘备嘱托诸葛亮,叫他好好辅佐皇太子刘禅;要是刘禅不才,他可自取。那刘备所说的“君可自取”到底是

  • 古代妃子如果出现婚外情被皇帝发现 皇帝是怎么处理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妃子

    对古代妃子出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妃子如果有婚外情,皇帝会如何处置?在中国封建迷信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也就造成了男人只要有资本,就可以被允许三妻四妾,这种现状在皇宫中更为直观的体现出来了。作为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存在,他的后宫美女可谓是让

  • 诸葛亮和张飞都只是乡候 关羽为何只是一个亭候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张飞

    对为什么诸葛亮和张飞都是乡侯,而关羽才是一个亭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别说诸葛亮、张飞是乡侯,超了关羽的亭侯。就是廖化,人家也是中乡侯,关羽上哪说理去?要怪只能怪关羽死得太早,没有赶上好时候。汉初经历了几个异姓王叛乱之后,朝廷立了一个规律,异姓不能封王。所

  • 刘备在入川时带上庞统 刘备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诸葛亮,庞统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入川,为何留下诸葛亮,而带庞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11年,刘备在张松的接应下,率领军师庞统,大将黄忠,魏延以及关平,刘封二小将入川。入川之战是刘备实力发展的跳跃性战役。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击败强大的曹操后,刘备迎来了

  •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卫,清朝

    对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是清代的一代名臣,经历了三朝皇帝,从康熙到乾隆,目睹了国家从不稳定到盛世的转变。之所以称呼其为名臣,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做官能力较强,而且因为他很是清廉,敢于和权贵较真,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