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长孙无忌三十多年宰相被誉为是凌烟阁功臣之首

长孙无忌三十多年宰相被誉为是凌烟阁功臣之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42 更新时间:2023/12/30 22:37:20

李世民为什么放心长孙无忌不怀疑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非常器重的一个大臣,他被誉为是凌烟阁功臣之首,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长孙无忌就一直跟着李世民了,玄武门之变他也是策划人之一。由此可见他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李世民也说他“善于避嫌,遇到事情能灵活应对,以前的人中没有人可以拿来和他做比较的”。可见李世民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当初太子李承乾起兵造反失败,李承乾被李世民贬为庶人。李世民提出立魏王做太子,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他叫了一帮大臣上书皇帝,表明立魏王为太子的缺点。

李世民只能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让李治当上了太子。当时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其实李世民也是担心,如果不立与长孙无忌有血缘关系的人为太子,自己死后长孙无忌可能会做出谋反的事。后来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吴王李恪非常能干,李世民说他是最像自己的一个儿子,他与长孙无忌商量,是否要将性格软弱、内向的太子李治换成跟能干的李恪。而长孙无忌以太子的人选,不宜经常更换为由反对这件事情。后来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不过李恪却被长孙无忌所怨恨。

李治登基之后,长孙无忌诬告李恪有谋反之心,最后逼的李恪自杀。由此可见,长孙无忌这个人私心很重,李世民和他相处了很久,应该也知道这一点。那为什么他死前还很放心的让长孙无忌辅政呢?

公元649年,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死前他将长孙无忌作为托孤大臣之首。李世民叮嘱他说你要学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为朝廷效力。同时他也叮嘱太子李治,登基之后要好好对待长孙无忌。李世民为防止长孙无忌大权独揽,最后谋权篡位,实际上是做了充足准备的。

第一个就是英国公李绩,李绩当年一直跟随着李世民开疆拓土,平定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李治当上太子之后,李绩就成为了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太子的老师,李世民一直想让李绩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后来李世民去世之前出人意料的将李绩贬出京城。其实这是李世民的计谋,他对太子说:“如果李绩对于被贬一事有怨言的话,那就将其杀害,如果李绩没有任何怨言,那你以后就将其召回,让他继续担任宰相。”这父子俩唱双簧,经过这么一折腾,李绩也就对李治忠心耿耿了。

唐朝开国战争之中涌现了一批批开国功臣,其中有不少是出生于寒门的,这其中以武士彠、程咬金、尉迟敬德为代表。李绩也是属于他们之中的一位,他是凌烟阁功臣的第二十二位,李绩是李世民的第一手准备,也是后来牵制长孙无忌最厉害的杀手锏。

李世民的第二个准备就是江南才子,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就大兴科举制度,让很多有才华、有抱负的江南才子得到了当官的机会,这就与朝中的两大势力:关陇集团和山东贵族产生了矛盾。为了抵抗关陇贵族的打压,江南才子们只好团结在一起以对抗关陇贵族。

最后一个准备自然就是,和关陇贵族素来有矛盾的山东贵族。虽然他们都是贵族,但是关陇贵族是由新士族组成,而山东贵族则是由旧士族组成。这样他们之间的矛盾自然就很多。李世民去世之前提拔了以李义府许敬宗为首的江南才子,同时设计让李绩对太子忠心耿耿。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防止自己死后,长孙无忌谋权篡位。当然只要长孙无忌忠心无二、一心一意得辅佐李治,就会天下太平。

但是如果长孙无忌有其他的坏心思的话。首先他就要扫除以李绩为首的寒门功臣,以许敬宗、李义府为代表的江南才子,最后还有山东贵族势力。三个打一个,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然而事实证明,长孙无忌还是禁不住诱惑。李治即位之后,长孙无忌首先是诬告李恪有谋反之心,逼的李恪自杀。之后又排挤许敬宗、李义府这些李世民提拔上来的江南才子。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李治感到不安,同时江南才子、山东贵族也都对长孙无忌感到不满、就在这个时候,李治想要废掉关陇贵族出生的王皇后,改立寒门功臣武士彠的女儿武则天为后。

对于这件事情江南才子是全力支持的,山东贵族属于一个中间状态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最后就只有关陇贵族和寒门功臣这两方了。不用说长孙无忌肯定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他反对也就表面了关陇贵族是反对的。于是李治特意去问了李绩的意见,李绩说:“这是陛下自己的家事,为什么要问其他人呢”

看到李绩并没有反对让武则天当皇后一事,也就是说李绩是默认这件事的,所以寒门功臣们也就站在了李治的一方,李治看到时机到了,于是就废除了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同时这也是关陇贵族没落的开始,后来长孙无忌被人诬告谋反被杀,没有了长孙无忌,从此关陇贵族也就不足以在唐朝一家独大了。

那我们再来看李世民的安排,就知道身为皇帝的他考虑的有多全面了,总结李世民放心让长孙无忌辅政的三个因素就是:李绩这样的寒门功臣、山东贵族、江南才子。有了这三方势力,就防止了长孙无忌独揽大权。这样李治这个皇位也就坐的稳稳的了。

标签: 长孙无忌

更多文章

  • 乾隆一生当中有什么过错?细数乾隆之过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

    很多人都不了解历史上真正的乾隆,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其实人格是可以影响到民族性格的,性格同时也会影响国家的命运,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乾隆了。因为弘历皇帝性格是非常的傲慢、并且还自以为是,在一些花销方面也是十分的铺张浪费,热衷于交谈,在家中贪婪地享乐一些私有乐趣,并说他直接打破了清朝

  • 刘友:刘邦的第六个儿子,为了娶了吕雉的侄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汉朝

    公元前181年,当时的皇帝是汉后少帝刘弘,但是实际掌握汉王朝政权的则是吕太后。一天,吕太后的侄女突然来到宫中,向吕太后哭诉自己的丈夫刘友居然想杀我们吕氏家族。吕太后听到这话,顿时火冒三丈,立马就将刘友“请”到京城。这位刘友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这么仇恨吕氏呢?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

  • 陈霸先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了侄子陈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武帝陈霸先,南北朝

    陈武帝陈霸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据说他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手长过膝,有帝王之相。陈霸先一开始在乡为里司,后来到了建邺城做了油库吏。然后从担任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传令吏开始,受器重。一步步的,和王僧辩一起平定侯景之乱,随后又除去王僧辩,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

  • 揭秘:智勇双全的王僧辩最后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僧辩,南北朝

    王僧辩,是南朝梁的名将,王僧辩也是将门之子,他的父亲是南梁的右卫将军。王僧辩也是一步步的从军队的基层干起来的,一开始追随着湘东王萧绎,在湘东王萧绎军中先后任过湘东王府行参军、中兵参军、府司马等职,后任竟陵太守,号雄信将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 羊献容:从皇后之位跌落,最后归宿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羊献容,晋朝

    三国末年,魏国大权旁落,司马懿用计策打败夏侯曹家以后,将曹爽等人一尽诛杀,后拥立傀儡政权曹芳,但是他没有称帝。司马昭与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儿子,他们在夺权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也是第二代“掌权人”。到了司马昭儿子司马炎这里,终于自立称帝,再往后就是司马炎的之子司马哀,因智商不够,心智欠佳,彻底把王朝推翻

  • 独孤三姐妹:影响大唐近五十年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敬皇后,元贞皇后,文献皇后,隋朝

    提起宋氏三姐妹想必都不陌生,也就是19世纪末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文昌县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她们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花,随便一人拎出来那都是传奇人物,集钱权名于一家。宋霭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宋庆龄嫁孙中山被尊为国母,宋美龄嫁老蒋权势显赫。这三姐妹对二十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留下一个儿子 朱棣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朱允炆

    你真的了解朱棣和朱允炆儿子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创造一个安稳的朝政,几乎把朝中的开过大臣屠杀殆尽,等到孙子朱允炆登基之后,留下的大部分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所以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居然破天荒的成功了。影视剧朱允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朱允

  • 刘焉是如何成为益州刺史的?他为何选择刘璋继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焉,汉朝

    刘焉东汉末年宗室、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东汉末年,刘焉是割据益州的诸侯。当时,益州刺史郤俭贪婪成风,不得人心。于是,东汉末年以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被封为阳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俭,整饬吏治。因为道路不通,刘焉暂驻在荆州东界。

  • 钟繇:曹魏著名谋士,儿子还是灭蜀功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三国

    东汉末年,曹操的手下可谓人才济济,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光是武将来说,既有于禁、徐晃、张郃、张辽、乐进这五子良将,以及夏侯渊、夏侯惇、曹真、曹仁、曹休等曹魏宗室武将。就文臣谋士来说,则有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陈群等人。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钟繇,虽然也是曹操麾下

  • 刘备死后蜀汉发生叛乱 诸葛亮为什么等了两年才开始平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诸葛亮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和诸葛亮,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备死后,蜀汉地区发生叛乱,诸葛亮到底在做什么?诸葛亮为什么等了两年才平叛?“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决意北伐,上表后主刘禅,这篇表文被陈寿记载到了《三国志》,成为了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