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相比 她们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相比 她们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68 更新时间:2023/12/31 0:57:51

上官婉儿与韦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被李隆基处死,为何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结局大不相同?

现代众多影视剧中,上官婉儿除了是武则天身边得力女官的形象外,后期还被归纳为韦后安乐公主一派的党羽。这些人普遍认为,她与韦后等人淫乱弄权,属于同一阵营,所以最后在唐隆政变中一同被李隆基处死。

但这一观点是否有可靠依据,还是存疑的。因为根据现有的史料来看,虽然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等人一同被李隆基在政变后处死,但死后她们的待遇却截然不同。

唐隆政变结束后,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一同殒命。韦后和安乐公主是比较惨的,她们不仅被斩首,而且头颅还被悬挂在东市,到了第二天才得以收尸,以相应的降级礼数下葬后,并追贬为悖逆庶人。这种“死法”对于皇家权势竞争的失败者来说,不可谓不残忍。

然而,上官婉儿的结局却要好很多。待她死后,朝廷按照礼制进行安葬,表示极深的哀悼。正如史料所记载的,“皇鉴昭临,圣慈轸悼,爰造制命,礼葬赠官。”在对待上官婉儿的死这件事上,朝廷以足够的礼制表达了对她的尊重和哀悼。

除此之外,史料还记载:“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 500 匹,遣使吊祭,词旨稠缪。”依照太平公主对上官婉儿之死的哀伤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两个人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甚至可以推测她俩才是同一阵营。

那么,假如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不是同一阵营的,为什么会被许多史料记载下来她和韦后安乐公主淫乱弄权等种种负面事迹呢?

这无疑与“成王败寇”后,最后胜利者的“恶意抹黑”脱不开关系。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上官婉儿的墓志。墓志中对上官婉儿的评价是非常正面的,认为她德才兼备,忠心奉上,无辜受难,而且墓志的评价与唐中宗时期《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是基本一致的。而后期的《新唐书》与《旧唐书》所记载对上官婉儿形象的评价,则是完全相反,多以批判为主。

有许多史学家猜测,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上官婉儿与李旦、太平公主属于同一阵线的,他们共同反对韦后和安乐公主。因此唐隆政变之后,李旦登上皇位,他并没有因此忘记这位昔日的“才女”盟友,一定程度上对她怀有感激之心,礼葬婉儿,并作出较高评价。另一方面,多方史料记载都不断证实,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私交甚密且有着相同的政见,对婉儿的礼葬,亦有太平公主的游说之功。

此外,史料记载:“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亦有许多史学家解读为,上官婉儿曾以死劝谏唐中宗除掉韦后,极力与韦后安乐公主划清界限,甚至不惜请求饮鸩而死,结果中宗并没有采纳。在景龙之后,上官婉儿由昭容被降为婕妤,离开了“政治中枢”。从这一观点来看,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不仅不是同党,反而有着非常激烈的矛盾斗争。但这样的解读并不是来源于传世的史料文献,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认为上官婉儿与韦后同党的传统认知。

由此,上官婉儿“忠心奉上”的形象也就此形成。在笔者看来,这和李隆基这方势力集团的动机有着很大相似之处。因为唐隆政变的主要对象是韦后和安乐公主,而韦后与安乐公主又是当时先帝李显的“直系亲属”,借助上官婉儿与韦后集团的激励矛盾,进而树立上官婉儿“忠心奉上”的形象,则是大大增强了李旦李隆基一脉即位合理性的。

如此,问题又来了,既然在这种程度上,上官婉儿与李隆基集团是同一阵线的,那为什么李隆基还要处死她呢?

史料记载的上官婉儿死因是不明确的,她的墓志铭这样记载:“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 遽冒铦锋,亡身于仓卒之际。”虽然说明她的死是无辜的,但也有意忌讳了她被李隆基处死的真正死因。

其实,李隆基想要处死上官婉儿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上官婉儿从小到大以政治才能出色而为名,是武则天身边的得力助手,更有着“巾帼宰相”之称。“巾帼宰相”的名号不仅给她带来荣光,也给她招来了杀机。因为一般新皇帝登基后,都会选择亲自培养自己的“心腹”,重新用先帝重用之人的,少之又少。

上官婉儿的死因,除了她曾经为武则天效力之外,还有她身为女性,却掌握权力、左右朝政这个重要原因,上官婉儿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才能的人,是不容易被别人轻易驾驭的。李隆基在唐隆政变时只是将她作为盟友,共同抵抗韦后集团,目的达成之后,以李隆基的性格必定是“先除之而后快”,排除掉上官婉儿可能带来的潜在危机。

另一方面,韦后集团被连根拔起,还有太平公主也是李隆基的竞争对手,太平公主本身又是个对皇位虎视眈眈的野心政治家。

正如同唐隆政变期间,太平公主与李旦李隆基父子处于同一阵线,但结束“外争”之后,又面临着新的“内斗”。太平公主自幼受到母亲武则天的影响,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对权势的野心欲望,都不输于她的兄弟们。

当她的哥哥李旦登上皇位后,太平想做女皇的一颗心仍然没有熄灭,于是就有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那场“恶战”。太平公主失败后,李旦也曾向李隆基求情,希望他能顾念亲情,放过太平一命,可李隆基却并未心软。

亲姑姑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上官婉儿。更何况,如果不杀掉上官婉儿,依照她俩亲密良好的私交,万一与太平公主强强联手,岂不是又给自己的前路埋下隐患?

虽然清代的九子夺嫡尤其有名,但大唐盛世里,皇位与权势的争夺才是更加凶狠,容不下半点亲情。

只惋惜上官婉儿,这位昔日以才女闻名的“巾帼宰相”,最终也难以逃脱皇家权势之争,成为其中众多牺牲品之一。

参考资料:杨永康《唐朝政治斗争与上官婉儿形象之演变———从 “忠心奉上”到 “死有余辜”》

标签: 上官婉儿唐朝

更多文章

  • 年羹尧和雍正当初关系那么好 年羹尧最后为何会被清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年羹尧,雍正

    还不了解:年羹尧和雍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羹尧为什么会被雍正皇帝清算?杭州将军和原来的大将军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差太多了,相差的关键点在于雍正皇帝。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

  • 嘉庆抓住和珅之后 嘉庆为什么没有斩尽杀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嘉庆,和珅

    对嘉庆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珅被抓后,嘉庆皇帝为什么没有赶尽杀绝?说起和珅,你可能并不陌生。权利滔天的贪官干了无数坏事,但是正由于坏事做多了掌握套路,数次从追查中逃脱。从乾隆在位便不停做恶,那为什么到了嘉庆年间才被抓住?乾隆都收拾不了的人,嘉庆是如何抓

  • 夏侯惇势力比关羽还要厉害 夏侯惇为什么不害怕关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夏侯惇,关羽

    还不了解:夏侯惇和关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大将夏侯惇,为何会不惧武圣关羽?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的名将,为曹操立下过许多的战功,此人非常勇猛,在三国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虽然眼睛受过伤,但是还是不具怕任何人,尤其是关羽他老是想和关羽打架(很简单,因为不服他

  • 第一位逝后赐谥号的公主是谁?详解平阳公主的生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谥号,公主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大唐第一位逝后赐谥号的公主的故事。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她的母亲是李渊的嫡妻窦氏。她为大唐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李渊建唐后,封她为平阳公主。虽然她生前显赫、死后荣光,不过可惜的是,她的名字

  • 历史上长孙皇后与李世民之间的感情如何?有多传奇?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孙皇后,唐朝

    文德皇后,小字观音婢,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倘若说起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的话,李世民必定是其中之一,很多人都会觉得此人是唐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

  • 古代妃子在皇宫里边不愁吃喝的 妃子的工资到底有多高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妃子

    还不了解:古代妃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嫔妃工资有多高?所谓公务员,就是执行相关义务纳入编制的公职人员,这么一解释。古代后宫之中,对于环肥燕瘦的三千佳丽来说,侍奉好宫中唯一的男人,当今圣上旅行好,陪吃、陪喝、陪玩儿,给皇帝生儿育女,延续王朝国作的神圣使

  • 历史上刘邦登基之后,再也没有与吕雉育有子嗣是为何?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汉朝

    说到吕雉,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身为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与刘邦的两个孩子均出生于刘邦起事之前,而就在刘盈出生后的次年,刘邦先是因押送徒役去骊山而逃往,后来又在沛县起事,彭城之战后吕雉又被项羽所俘,直到鸿沟议和才被释放,之后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从刘邦起事到成

  • 三国最强五大军师之中 司马懿为什么不能进前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谋士

    还不了解:三国司马懿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最强五军队师:司马懿为何排不进前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 刘昶: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流亡北魏还不忘古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昶,南朝宋

    刘昶(436年-497年6月12日),字休道,南北朝时期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母为谢容华。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幼年封王刘昶是宋文帝第九子,生母为谢容华。他在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被封为义阳王,食邑二千户,时年仅十岁。历职内外元嘉二十七

  • 后世佮评价刘昶?刘昶有哪些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昶,南朝宋

    刘昶(436年-497年6月12日),字休道,南北朝时期宗室大臣,宋文帝刘义隆第九子,母为谢容华。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嘉十三年(436年)生于建康宫,受封义阳王,官至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镇彭城,因受前废帝刘子业的疑忌,惧祸叛逃北魏,被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