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景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汉景帝是昏君还是明君

汉景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汉景帝是昏君还是明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35 更新时间:2024/2/3 4:46:20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景帝,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汉景帝作为一个皇帝,杀功臣,杀外戚,杀权臣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有人挡在皇权的路上,那么皇帝就有一万个理由杀了他。更何况当臣子做了一些特别犯忌讳的事时,他就非死不可了,文帝时期周勃不也发出了“吾今始知狱吏之贵”的感慨,更何况,你们所谓景帝的“寡恩刻薄”也大多针对的是勋贵官僚,圣天子垂拱而治,官场上“众正盈朝”,地方上乡绅士大夫其乐融融,所有既得利益者们一团和气,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盛世?

你们难道不知道一个国家稳定真正依靠的还是中层人民的力量,中国古代多指中小地主和自耕农,就是所谓的“良家子”,相比之下,景帝时期百姓的生活压力还是比较轻松的,至少比武帝时期轻松,武帝晚期国家经济已经濒临崩溃了(告缗、白鹿币),各地都出现了叛乱的情况,景帝时期国力也大有提升,没有文景这么多年的积蓄,且内部诸侯王势力大有削弱,武帝怎么能安心的征伐四方,说到武帝,人们大多夸耀他的功绩而将他神话。客观来说,武帝朝人才济济,君臣携手,洗雪了汉朝开国以来的平城之耻、吕后之辱,帅师伐国,北擒单于问罪于前,其文治武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人能够与之媲美。

但其实关于武帝的庙号,是宣帝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需要而上的庙号,夸耀祖先的功绩而巩固自身权力的合法性,武帝在位时,一纸告缗令使国家商业停滞倒退,发行白鹿币使国家公信力受损,寻仙求丹,大建宫殿使国库空虚,文景两代积蓄都被挥霍一空,有人或许会说国库空虚是因为武帝征伐匈奴、三越、朝鲜所致,但是通过资料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如果不是他的奢侈和好大喜功,汉朝当时的经济也不至于近乎崩溃。

不可否认的是,文帝景帝给武帝留下丰富的帝国根基,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综上所述,我认为,评价一个皇帝在位的得失并不在于他私德如何,而在于他在位时所推行的政策是否有利于国家实力的提升,他治下的百姓生活是否安康,我们不能以现在普世的价值观来要求当时的主流思想,更不能以一群腐儒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皇帝。

翻阅史记的十二本纪,你会发现孝景本纪和孝武本纪的文风和其他十本纪截然不同,而且和其他的世家,列传的文笔也大相径庭。像战国秦朝离武帝朝那么久远的年代,司马迁手中掌握的可靠性史料更少,却能让读者读到这些前代风云人物时觉得身临其境如见真人,每个历史人物描写得如现代武侠小说中一样情节扣人心弦,这主要归功于太史公高超的文笔,尤其是你读孝文本纪,你会被汉文帝一句句上谕中透露出来的德治仁政深深地打动。

但是一翻到孝景本纪,就只有聊乏味的记录历史事件,到最后太史公曰按例要给评价了,他也只是称赞孝文大德,七国之乱的错更是推在了晁错身上。孝景只是带过一笔,这已经很能说明态度了,司马迁对汉景帝汉武帝父子两代的态度都相当不认可,但你不敢也不能当面指责当朝天子,所以干脆不予任何评价,只是简单的罗列客观史实,更何况,孝景本纪和上本纪是被汉武帝看过后要求删改的,骂晁错,上司不好骂当然只好让手底下办事的人背锅啦,司马迁是一个典型的黄老信徒,崇尚无为而治的理念,从他对吕后和汉文帝的高评价就看得出来,吕后作为当朝反动派,他却敢对吕太后的治国政绩不惜笔墨大加赞扬。

汉景帝虽然也沿袭了他父亲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但很明显他身上没有像他父亲一样贯彻了完美的老子思想,七国之乱的确是场完全可以避免的兵灾。因为汉文帝时贾谊就提出了众建诸侯寡其力,这是后来主父偃推恩令的原型,这招分封土地给诸王庶子的效果等于肉烂在锅里,时间会帮你解决很多问题,假以时日,最多两三代人的功夫,诸侯王尾大不掉的局面就会自动土崩瓦解,如果说这招温水煮青蛙是上策,那晁错给汉景帝出的削藩纯粹就是下策了,同样是贬抑功臣,汉文帝只是让周勃下狱受苦最后还保他侯爵安享晚年,汉景帝是直接让周亚夫饿死在牢狱。在最后,我想说,汉景帝是明君还是昏君,都是见仁见智的的看法了。

标签: 汉朝汉景帝

更多文章

  • 同样是蜀汉集团的谋士,法正到底是哪里吸引了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法正,刘备

    法正是蜀汉集团最重要的谋士,其军事才能远非诸葛亮可以比拟。法正在世时,蜀汉集团才正式进入了扩张期,也让刘备的职业生涯进入了巅峰时期,所以刘备就对法正过度的喜爱和信任?众所周知法正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虽然有才能,但作为集团首脑的刘备也不至于如此偏爱法正。那么法正到底在哪里吸引了刘备呢?下面中国历史故

  • 法正究竟有多厉害?竟可比拟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法正,曹操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

  • 雍正登基后疏远老十四,亲近老十三的真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为何把亲兄弟十四阿哥囚禁了,反而把十三阿哥,给捧上了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提康熙和雍正,必然会想起“九子夺嫡”。虽这事几乎被认定为是康熙晚年的悲哀。但若换个角度去思考,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一下子拥有这么多优秀的候选人,比之后来,就算想“进行比较,伤

  • 敦肃皇贵妃:雍正朝第一位皇贵妃,深受雍正的宠爱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敦肃皇贵妃,清朝

    对敦肃皇贵妃年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康熙、乾隆比起来,夹在中间的雍正不仅执政时间没有他们长,子女嫔妃也没有他们多。雍正有过十个儿子,活下来能长大的,也只有五人,女儿中活到嫁人年纪的仅一个,他倒是有不少养子,却和后宫的女子扯不上什么关系了。有趣的是,如此少

  • 关羽为何能被称为武圣?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 ,东汉末年名将。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见称于后世。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之所以能够成为后世传颂的武圣,自然

  • 孝庄太后生前到底留下了什么遗愿?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孝庄,清朝

    孝庄临死前留下了一句遗言,所以雍正一直就没给孝庄正式下葬,知道他破解了孝庄的遗言,这才将孝庄入土为安。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孝庄作为大清朝前期必不可少的女儿,辅佐了两代明君,对康熙有很深的影响力,而康熙咋孝庄生前也是十分的孝顺自己的祖母,没事的时候就去看望她,康熙二十六年,孝

  • 唐玄宗为什么放弃了才貌双全的梅妃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梅妃,唐朝

    梅妃江采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写得一首好文。作为颇具才情的唐玄宗,最后为什么选择杨玉环而放弃了堪称谢道韫再世的江采苹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并且,江采苹有才,正因为有才,于是就有了一份文人的清高自诩。虽然女人矜持一些很好,显得优雅,让男人一下子就抓住的女人,也最容易让男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宋光宗赵惇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光宗,赵惇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宋孝宗赵昚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孝宗,赵昚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赵俨的真实实力怎么样?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俨,三国

    三国时代,群雄争霸,逐鹿天下,战争成为那段历史的主流常态。而曹操最终能成为最大赢家并且实现他的霸业离不开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颍川集团”。在曹操早年起家创业的过程中,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集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来自士族集团的赵俨。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