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杨业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杨业的死和潘仁美有关系吗

杨业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杨业的死和潘仁美有关系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49 更新时间:2023/12/26 17:00:3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潘仁美和杨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朝代的更迭不可避免。陈桥驿兵变结束了一个混乱的时代,作为北宋名将的杨业自是追随宋太宗南征北战,哪怕有人给宋太宗上书说杨业的不好,宋太宗连看都不看,直接转手给杨业,杨业对宋太宗也是忠心耿耿。但是历史上对于杨业的死因却是众说纷纭,有说是死于潘仁美之手,有说是死于王侁之手,但是杨业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今天就来探究一下。

雍熙北伐竟命丧于此

986年,一支训练有素的北宋军队正向着雁门关前进,走在队伍前方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虽已年近五十,但仍然精神矍铄,这就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将领杨业。即将到达朔州的杨业此时并不知道辽军主帅耶律斜轸早已知晓了这个消息,命令副将在朔州布下了天罗地网,辽军主力虎视眈眈,就等着杨业的到来。

杨业还是带领军队到达了朔州,与辽军展开了殊死搏斗。耶律斜轸佯装败走,吸引杨业上钩,又在沿途设下埋伏,三面夹击。杨业没有办法,且战且退,被逼至狼牙村。这场战斗从早晨已经持续到中午,杨业所带人马俱疲。按照战前的约定,援军应该就在离此处不远的陈家谷口接应,就算这场仗败了,也还有机会。

令杨业感到痛心的是,原本应该带领援军在此处接应的王侁,此刻早已经带兵后撤。当杨业拼死带着剩余的人马赶到陈家谷口的时候,这里丝毫不见人影。此时,杨业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宿命了,恐怕命不久矣。但是身为军人的尊严不允许他向辽军低头,哪怕是战死在战场上,也绝不能降。被四面围困,断水断粮三天的杨业终于坚持不住了,仰天悲叹一声,从容赴死,留下一世美名。

受人赏识后投降归宋

杨业出生在北汉的一个官宦家庭里,父亲杨弘信是北汉麟州刺史。杨业从小就善骑射,和同龄人出去打猎,杨业往往打到比别人多一倍的猎物。喜好侠客的杨业长大后毅然选择了从军,跟随北汉世祖刘崇南征北战,屡战奇功,也由保卫指挥使升为建雄军节度使。甚至被皇帝赐予国姓,赐名刘继业,所以后人也称杨业为杨继业。

976年,北汉皇帝刘继元不敌北伐的宋军,为宋太宗所降。宋太宗早就听闻杨业骁勇善战的大名,对杨业十分赏识,爱才心切,希望杨业能够归降。刘继元也派亲信劝说杨业,跟着宋太宗能有更大的成就。杨业知晓后汉的败局已经无力回天,对北跪地遥拜,痛哭不已,归降宋太宗。

宋太宗见到杨业十分高兴,还未回朝就赐予杨业大将军的职位,并且恢复了杨业原本的“杨”姓。因杨业对边境布防事务十分熟悉,宋太宗又让他改任代州知州兼任兵马部署。980年,雁门关一战大破辽军,使杨业在军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3月,辽国皇帝辽景宗令十万辽军逼近雁门关,杨业率领仅数千骑兵,轻装上阵,从西面悄悄绕到北面,也就是辽军的背后,趁其不备,与潘仁美两面合力攻之,最终大破辽军,杀死辽国驸马,生擒指挥使。

这一战,使杨业名声大噪,在辽军之中听到杨业的名号就瑟瑟发抖,不敢与之一战。杨业英勇多谋,在军事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善用兵法,对于战场的时机把握十分精准。杨业的妻子也为人们所熟知,就是人称佘老太君的佘赛花。虎父无犬子,杨家将的名号至今仍流传。

杨业之死的深层原因

杨业看似是被辽军围困,拒不投降绝食而死。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呢?这与本应前去接应的王侁有没有关系呢?那为何又有人说是潘仁美之故呢?又或者这与上位者宋太宗有没有关系呢?这些问题都有待商议。

电视剧《杨家将》是以杨业之死作为开头的,身为杨业政敌的潘仁美处处针对杨家,仿佛杨业一死杨家将无人能与潘仁美分庭抗礼。

潘仁美也就能顺利地把控朝堂,没有人再与他作对。这样看来,潘仁美确实有很大的动机。还有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宋太宗下令北伐抗辽,收复燕云十六州,命潘仁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将,王侁为护军。

潘仁美作为主帅,在东路节节败退的情况下真的没有察觉到辽军的动向吗?宋太宗命令军队掩护四洲百姓迁徙到内地,杨业提出可让一队军队开路,百姓先行走大石路,自己殿后。

“辽军听闻动静肯定会有所行动,现在辽军打了胜仗,士气正盛,我们不可与之交战,等部队和百姓进入石碣谷就在谷口设下埋伏,这里易守难攻,定能大挫辽军锐气。也是最保险的策略,陛下的命令是要保护好百姓迁徙”。

潘仁美为什么没有阻止王侁的反对呢?杨业提出的明明才是最好的计划,不仅能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也能保证军队的安全,更能打击辽军,一举三得的好事,是潘仁美阻止不了还是根本就不想阻止呢?如果杨业一死,还有谁能够与自己比肩?到时候陛下肯定会更加倚重自己。从潘仁美的种种行为和动机分析来看,笔者认为,潘仁美要对杨业的死负很大的责任。

王侁又是何许人也?他又与杨业的死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潘仁美是一个旁观者和推波助澜者的话,那么王侁在这件事里又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王侁出身于后周的官宦之家,原是后周的东头供奉官。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原后周的大将军,即使兵变灭周建宋,也仍对同属官僚多有优待。王侁跟随宋太祖征战多年,立了不少功,调任阁门祗候,后又陆续升迁。

宋太宗继位后,下令北伐,王侁被任命为护军,跟随潘仁美、杨业等将领一同北伐。当杨业提出作战计划后,王侁立马起身反驳,“你如今率领数千精兵,却如此懦弱畏缩不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大将军吗?要我来说,应该直接到雁门北川,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前行,让辽军看看我们的气势,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现在面对辽军避而不战,难不成是有异心?”

杨业自知寡不敌众,此战怕是凶多吉少,临行前痛哭流涕地说:“这一仗必定不会顺利,我本就是归降的将领,得陛下赏识,不仅不杀我,还授予我官职,我死不足惜。如今我将以死报君恩”。

按照新的作战计划,杨业领兵前往雁门北川吸引辽军主力,王侁带领援军在陈家谷口接应。从寅时到巳时,王侁等了许久也不见动静,终于,传来了消息,辽军大败。王侁急急忙忙地赶往交战之地,打算抢功劳,不能功劳都让杨业占了。

但是当王侁行进没多久,就发现这根本就是个骗局,辽军没有败,是引诱杨业上当的诱饵。王侁又急忙后撤数十里,躲到战火烧不到的地方。当杨业赶到陈家谷口的时候,哪还有人?无奈之下只好殊死抵抗,最终绝食而亡,二子杨延玉也战死沙场。

王侁是导致杨业之死的直接原因,是王侁一意孤行激怒杨业,执意让杨业正面迎敌,才导致杨业节节败退,陷入困境。最后更是没有按照原计划前去接应杨业,最终使杨业身死。王侁才是杀害杨业的重要凶手。

究竟是什么导致杨业被害?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多数人生在乱世无非为了钱权势,古人当然也不例外。

潘仁美作为杨业的政敌处处针对杨业是不争的事实,潘仁美为了自己在朝中的势力,杀害杨业也在情理之中。况且,战场变化瞬息万变,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就算杨业死在战场上,也不会被过多苛责。只要杨业一死,杨家没了顶梁柱,这朝中谁还能与之抗衡,杨家还不是任人拿捏。

王侁为人刚愎自用,在这件事中更是展露无遗,他虽是护军,但在这之前所任职的也多是监军,督军之类偏文官的官职,在领兵打仗上根本不敌杨业,此番杨业之死,王侁需要负主要责任。

还有一个疑问,宋太宗有没有参与其中。之所以有这个猜测,源于北宋本就重文轻武,赵家的江山是如何得来的,相信宋太宗并不陌生,宋朝对武将始终多有忌惮,生怕哪个武将功高震主,这江山就改朝换代了。

杨业死后的最终结局

宋军班师回朝,由于杨业之死,王侁被剥夺一切官职,贬为庶人,主帅潘仁美功过不相抵,官职连降三级。有罪之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宋太宗赵光义对杨业之死十分愧疚,追封杨业为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赵光义评价杨业:“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杨业有勇有谋,与部下同甘共苦,为人忠义有气节,死而不降。为官公正廉洁,得到部下与民众的爱戴,值得后世敬仰。

参考文献:《宋书》《杨家将》

标签: 潘仁美杨业

更多文章

  • 在孝贤皇后死后的51年中,乾隆皇帝又是如何放不下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孝贤皇后,乾隆

    众人皆知,乾隆是位“风流天子”,殊不知他还是个有情怀的“风流天子”,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功绩称得上是大清皇帝之最,在乾隆统治期间,在编辑典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除了典籍外,乾隆皇帝一生还留下达四万多首诗词,其中有一百多首全是与同一个女人有关。那么到底是哪个女人这么有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攻打蜀汉 司马懿在忌惮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懿,蜀汉

    对司马懿不攻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三国时期的龙争虎斗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的龙争虎斗,既是整个三国时期的最后华彩,也是《三国演义》中,最激动人心的。可以说在许多人心目中,诸葛亮一死,三国也就意味着完结,没啥可看的了!勉强能提起人们兴趣的,也就只有姜维九

  • 诸葛亮和司马懿作为势均力敌的对手 诸葛亮能赢过司马懿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对诸葛亮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因为战乱频繁,这个时代是谋臣和武将的时代,他们可以拿天下作为棋盘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比如人称"毒士"的贾诩,是他掀开了乱世的序幕。还有周瑜,世家子弟出身却不浮夸,精通音律也晓畅军事,一场赤壁之战奠定了他名将的历史

  • 刘伯温的仕途之路有多坎坷?他为何会预测朱元璋能成为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伯温,明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提起刘伯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和诸葛亮有并称美名的不可多得的能人,三分天下诸葛亮,而一统天下的就是刘伯温。三分天下相信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吴蜀魏三国争霸,而一统天下是指哪个国家呢?答案也显而易见,就是朱元璋所创建的明朝。说起刘伯温此人

  • 吕布三国第一猛将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因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吕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吕布是世人眼中的三国第一猛将,当年天下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时,吕布一人一马挡在虎牢关前,并几乎以一人之力击退了当时袁绍派来的八路诸侯,后来即便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力战吕布,也没能将吕布诛杀,当

  • 为岳飞平反的韩侂胄,最后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侂胄,南宋

    古代历史上有很多权倾朝野的权臣,他们往往会被后世认为是奸臣,虽不是皇帝,但却能够行废立之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可实际上权臣并不等于是奸臣,古代同样有个词叫忠奸难辨,特别是对于古代的权臣来说,有时并不能单纯以忠臣或者奸臣来概括他们。例如东汉末年的曹操,他一直以来都被世人认

  • 揭秘:清朝官员上班究竟有多累?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清朝

    古人的生活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哪怕是皇帝也要每天打卡上班按时早朝。至于古代的大臣们,伴君如伴虎,他们的工作压力也不小,来看看他们上班有多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末期有个大臣叫恽毓鼎,他是光绪十五年进士,历任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国史馆总纂,文渊阁校理等职务,

  • 后人称为明朝的“苏武”的汪河,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汪河,明朝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 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1421年朱棣迁都至北京 ,以南京为陪都。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朱元璋打天下时,辅佐他的文臣有李善长、刘伯温、朱升、陶安等人。但有一位文臣,虽然名气不够响亮,但却被

  • 战国七雄打了几百年都没有缺粮 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缺粮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缺粮,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赏识。战国时期个诸侯几百年打仗都没有出现粮食问题,诸葛亮打仗那么厉害,为何总是缺粮?差距为什么那么大?在之前的很多战争中,他们也处于非常混乱的朝代,但是从来没有人在粮草供应上出现过任何问题,但是为什么偏偏只有他总是不够呢?然而,事实上,他们并

  • 夷陵之战如此重要 刘备为什么不带上马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马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和马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马超打仗厉害,又位居五虎上将之一,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为何不带上马超?前言马超何许人也?蜀国五虎上将之一,曾为西凉一霸,在羌人心中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能征善战的马超,曾大败魏国大将,断绝了曹操向西南进军的希望,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