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11 更新时间:2023/12/25 6:38:23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

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末年,起家东莱郡吏。魏文帝时,举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别驾,迁秘书郎。得到尚书仆射司马懿推荐,迁中书侍郎。谏止大兴土木,迁安平太守,坐罪免职。大将军曹爽执政时,授从事中郎,出任安丰太守、河南尹,颇有政绩。司马师执政时,授尚书、荆州刺史,跟随征南将军王昶大败孙吴,赐爵关内侯。参与平定淮南三叛(毌丘俭、文钦、诸葛诞),出谋划策,颇有功勋。善于军事,先后都督豫州、扬州 、荆州军事,受封东武县侯。 魏元帝景元二年(261年),王基去世,时年七十二,获赠司空,谥号为景。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基是东莱曲城人,少年时父亲王豹去世,便与叔父王翁住在一起。王翁悉心抚养他,王基也非常孝顺。

王基十七岁时,担任东莱郡府吏,因非其所好而辞职。曹魏黄初(220年—226年)年间,各地举荐孝廉,王基被任命为郎中。青州刺史王凌特意上表推荐王基出任别驾。后来,朝廷征召王基为秘书郎,王凌又请求把他召回。司徒王朗要求征召王基,王凌却因为贪图利用王基的治理能力而赖着不放人,因此遭到王朗的弹劾。大将军司马懿后征召王基,尚未到任,又被提升为中书侍郎。

上书止奢

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期,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使得百姓劳苦,王基上疏说:“我听说古人把百姓比作水,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因此,居于民上的天子,不能不随时戒惧。百姓安乐,逸静,一切事情都好办;如果他们生活很苦,他们就会想到作难。因此,先王的居处都很简朴,为的是防止祸患发生。从前颜渊说,东野子驾御马匹,马精疲力竭,但他仍驱赶不止,因此知道他将失败。而今劳役繁重,男女分离,人们怨声载道,希望陛下能深思东野子之弊,仔细揣摩舟和水的比喻,让那些精疲力竭的马匹休息一下,让那些疲惫不堪的百姓省些劳役。从前汉代打天下,到汉文帝时,只有同姓的诸侯。因此,贾谊深感忧虑地说:‘下边是堆积着的柴禾,点着火,而在上面睡觉,还自以为很安全。’而今敌人并未消灭,猛将拥兵,集聚起来难以应敌,长久下去,帝位难以传给后代。在此盛明之世,不专心致志地消除祸患,如果子孙再不争气,国家就危险了。如果让贾谊再生,一定会更加忧虑。”

散骑常待王肃撰著诸经传解,又论述、制定朝廷礼仪,常常修改郑玄的旧观点。王基则依据郑玄的学说与王肃争论,并撰写批评王肃学说的《毛诗驳》。其后出任安平太守,因公事被免职。

出任地方

正始(240年—249年)年间,大将军曹爽奏请王基担任从事中郎,后来出任安丰太守。因为治理州郡严谨,而且防备森严,所以孙吴不敢进犯,加升讨寇将军。孙吴在建业集中大军,扬言进攻扬州。扬州刺史诸葛诞与王基谋划,王基说:“以前孙权屡次进犯合肥,到了江夏。这之后全琮出击庐江,朱然进犯襄阳,但都未得逞,只得退回。而今陆逊等老将已死,孙权也年老,内部没有能臣贤嗣,军中又缺乏英明军师。孙权想要亲自率兵出击,又怕内部生乱,各种矛盾一齐爆发,导致崩溃;若派将领率兵,老将差不多死光了。新将他又不信任。他不过是想借此安排好亲信,以攻为守而已。”后来,孙权果然没有领兵出击。当时国内由曹爽专权,风气大坏。王基撰《时要论》来讥讽时事。

后因病被征回朝廷,正始十年(249年),王基起复为河南尹。后因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被诛杀,他被按例免官。

善于军事

嘉平二年(250年),担任尚书。不久后出任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跟随征南将军王昶讨伐孙吴。王基在夷陵率领一路兵马袭击步协,吴将步协紧闭城门固守。王基假装摆出进攻的架式,其实则分兵袭取雄父粮仓,缴获粮食三十余万斛,擒获孙吴安北将军谭正,接收降民数千口,他把这些降民安置到夷陵县。战后,王基因功被赐关内侯爵。王基又上表劝王昶将江夏作为首脑之地,紧逼夏口。从此,吴军就不敢轻言渡江了。他申明礼仪制度,整顿军队秩序,恢复学校教学,南方士人无不称赞。当时朝廷商议准备大举伐吴,下诏命王基商量如何进攻。

王基说:“如果出兵而不能打胜,不仅威风丧尽,而且还耗费财用,因此出兵必须准备充分才行。如果不准备开通河道,聚积粮食,修建战船,即使陈兵江北,也不会形成必渡之势。今江陵有沮水、漳水,灌溉良田数以千亩。安陆左右,也有沃野良田。如果水陆并以农业为主,准备充分的储备,然后率大军攻向江陵、夷陵,分别占据夏口,沿沮水、漳水运输粮食。敌人知道我有坚锐的装备和充足的储备,能长久占据优势则依据天险顽固坚守的信念必然变得沮丧,弃暗投明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时再联合东吴的蛮夷从其内部攻击。大军再分部征讨,则夏口以上各据点一定可以攻下来,长江之外的州郡也都守不住了。这样一来,吴、蜀的交通断绝,两国无法联合,东吴也就成为瓮中之鳖了。否则的话,这时出兵未必有利。”于是朝廷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出谋划策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执掌朝政,王基上书劝戒说:“天下很大,政事很杂,您就不能不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如果志尚淳正,就不会滋生各种邪念;如果心地纯静,就不会感到众事嘈杂。深思熟虑,教令就不会繁杂;重用贤能、优良之士,远近都会臣服。因此,要使远方各族团结协同一心,全在于阁下如何行动;要使民众平定,也全在于您如何用心。许允、傅嘏、袁侃、崔赞等都是正直之士,有端直的品质,没有流变的坏心,可以任用他们。”司马师采纳了他的意见。与州泰、邓艾、石苞分别主管州郡事务。

正元元年(254年),高贵乡公曹髦登基,进封王基为常乐亭侯。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起兵反对司马氏,朝廷任命王基为行监军、假节,统领许昌军队,正好与司马师的军队在许昌会合。司马师问王基:“您看毌丘俭等会怎么样呢?”王基说:“淮南叛乱,不是当地吏民作乱,而是受到毌丘俭的威胁,怕眼前被杀,所以随大流罢了。如果大兵压境,他们必然土崩瓦解。毌丘俭、文钦的尸首不久就会悬在军门。”司马师说:“说得好!”于是派王基打先锋。很多人认为,毌丘俭、文钦勇猛无敌,很难与他们争胜。朝廷下诏让王基停止进军。

王基认为:“毌丘俭等军队完全可以长驱直入,但其仍不进军,说明已露出诈伪的马脚,民众之心有所疑。我们这时候不赶紧声张威势,满足百姓的愿望,反而停军不前,修筑高垒,无异于显示我们的怯懦,这决不合用兵的道理。如果他们抢劫民众,并把各州郡兵士家属也抓来,则我们更丧失民心。为毌丘俭所威胁的人,觉得自己罪责深重,不敢再逃出。这里是乌合之众聚集之地,士兵并无战斗力,却可能成为奸宄之辈得势的温床。如果东吴军队趁机出兵,那淮南大片国土就该被敌人占据了。此后,谯、沛、汝、豫等地就日益危险,这是最大的失策。应快速占据南顿,南顿有大粮仓,足够军队吃上四十天的。驻守南顿坚城,借助大粮仓供应,造成先声夺人的气势,这是平定叛贼的首要措施。”王基反复请战,朝廷才让他占据濦水。抵达后,王基又上书说:“兵贵神速,不能拖延。而今外有强敌,内有叛臣,如果再不当机立断,将来后果就难以预知了。很多人认为指挥军队应持重一些。持重当然应该,但是停军不进就错了。持重决不是指按兵不动呵!如果能进军,就不可战胜。而今占据城关,壁垒森严,那边积蓄的粮食提供给敌人,而我们却要远道运粮,这是大错的呵!”

司马师想等各路军队到齐后再发兵,还是不听王基的劝谏。王基又说:“将军在外,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敌人得城,敌人得利。我得城,对我有利。这才叫争城,进军南顿城!”于是挥师占据南顿。毌丘俭等从项地发兵也想争夺南顿,走了十来里,听说王基已捷足先登,只好退回项地,当时兖州刺史邓艾屯兵乐嘉,毌丘俭派文钦率兵袭击邓艾。王基知道他们已分散了兵力,就率兵攻项地,毌丘俭失败。淮南二叛平定后,王基任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晋封安乐乡侯。他上疏要求分自己的封邑二百户给叔父王翁的儿子王乔,并求赐王乔关内侯,用来报答王翁的养育之恩。朝廷特许。

甘露二年(257年),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氏。王基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军事。当时大军在项地,认为淮南军精良,让王基驻军修垒。王基反复上书请求讨伐。

这时,孙吴派大将朱异来援救诸葛诞,驻军安城。王基奉诏要他率军转移占据北山。王基对诸位将领说:“而今城垒已经很坚固了,兵马也都聚集在此,只须精修守备,等待敌人就是了,如果再移兵戍守险地,会使兵马处于涣散状态。再聪明的人也不能收拾这个局面了。”于是在适当的时候又上疏说:“今天我们与敌人对峙,应岿然不动,如果转移坚守险要之地则人心动摇,破坏既成的局势。各路军队各自据守深沟高垒,人心安定,不能动摇,这是统领军队的基本要领。”朝廷同意。

大将军司马昭屯兵丘头,分部围守,各有所统。王基都督城东城南二十六军,司马昭命军吏深入镇南将军部界,传令不得出兵。城中粮食吃尽,敌人昼夜攻垒,王基据城死守。进而择机反击,大破淮南军。

甘露三年(258年),魏军攻下寿春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当初议者云云,要求移兵的人极多。当时我没有临阵,也听信他们的议论。将军阁下深算利害,意志坚定,奋力顶住众将压力,以至上违诏命;终于战胜敌人。古人所叙述的战事,也没有超过这次战事的。”司马昭想派将领率精锐部队深入战区,招迎唐咨子弟,乘此机会可以造成颠覆东吴的局势。王基劝谏说:“以前诸葛恪乘着东关的胜利,调动江左的兵力,包围新城。城没有攻下来,自己却死伤过半。姜维借洮上胜利之势,轻兵深入,军粮供应不上,结果大军在上络覆没。每当取胜之后,官兵上上下下轻敌。轻敌则考虑困难不深入。而今敌人刚刚在外吃了败仗。内患又未平息。因此,目前他们正戒备森严。再说,连年作战,人有归家之志。今俘获十万降兵,又杀了诸葛诞这个罪人,自从汉末有战事以来,还没有如今天这样大获全胜的局面呢!武皇帝(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自以为创下的收获已多,不再追剿,是怕受挫败。”司马昭听后于是罢兵。因为淮南地区刚刚平定,朝廷命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晋封东武侯。王基上疏辞让,把功劳归给参谋和辅佐的下属。于是长史、司马等七人都得以封侯。

同年,王基的母亲去世。朝廷下诏对丧事保密,把王基的父亲王豹的遗骨迁到洛阳与王基的母亲合葬,追赠王豹为北海太守。

识破阴谋

甘露四年(259年),王基调任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景元元年(260年),常贵乡公曹奂即位,为王基增加食邑千户,加上以前的一共五千七百户。

景元二年(261年),襄阳太守上表说吴贼邓由要求投降。王基接受命令,要在此时出兵东吴。王基怀疑其中有诈,于是派驿使快速向朝廷陈述情状,又说:“嘉平以来,内乱不断。当务之急,是如何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宁,不应轻易兴师动众,向外族求取好处。”司马昭回信说:“和我共事的人,多是曲意逢迎,很少有人能与我明白地讲述事实真相。阁下诚感忠爱,常常有所规劝,就照着您所说的办理。”后来,邓由果然没有来投降。

逝于荆州

景元二年(261年)四月二十四日,王基逝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司空,谥号景侯。由其子王徽继承爵位,王徽早逝。

标签: 王基曹魏

更多文章

  • 杨侑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侑,隋朝

    杨侑——隋朝最后一位皇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义宁元年(617年),隋将李渊攻破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可过了不到一年,杨侑就于义宁二年(618年)被迫禅让,成为唐朝的酅(xi)国公。然而又过了不到一年,杨侑就于武德二年(619年)突然身亡。那杨侑为何未能挽救隋朝,又是如何死

  • 有哪些与是仪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是仪,东吴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

  • 胡综: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文采出众,为主分忧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胡综,东吴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擅作辞赋。少年避难江东,十四岁时在孙策属下做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之后陆续任职金曹从事、鄂长、书部。东吴将领晋宗弃吴降魏,胡综与贺齐生擒晋宗,加官建武中郎将。

  • 萧皇后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皇后,隋朝

    中国古代名女或是温柔婉约,或是刚烈坚强,关于她们有不少的传说与故事,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隋炀帝萧皇后是隋唐时期的一位传奇女性,历经北周、隋朝、唐朝三个朝代,很有才学,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美女。《隋唐演义》等小说中都说她十分妖媚,服侍过隋炀帝、宇文化及、

  • 刘邦为什么对妹夫樊哙下手 樊哙子孙后代又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樊哙

    刘邦为何要对樊哙动手,樊哙的后人结局如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邦和樊哙不仅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同时还是连襟,可以说刘邦和樊哙的关系,在所有西汉开国功臣中,都是最为特殊的了,要是仅仅按照关系的亲密程度来看,别说杀樊哙了,刘邦好好赏赐樊哙都来不及呢。可抛开关系

  • 武则天为什么能够独揽大权 李治真的无能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治,武则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独揽朝政,真的是李治无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唐高宗李治绝对是唐朝初期历史上身份较为“尴尬”的一位,平心而论,他的人品和能力都算不错的,最起码比唐朝大部分皇帝要强出不少,但后世人们在谈论他所处的那段历史时,总是会先提及他的父亲

  • 李善长号称明朝第一功臣 李善长躲了20年为何还没有躲掉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李善长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和李善长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李善长已经70多岁了,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全家?历史总有很多惊人的相似性,就比如说大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间,就有着非常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看他们都是白手起家,都是带着自己的一帮老乡,出来打天下,神奇的是自

  • 李世民坐上皇帝的位置后 李世民为何没有杀大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大臣

    对李世民和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上位之后,李世民为何没有杀害身边的大臣?汉朝皇帝刘邦在稳定国情后,杀死了曾经与他一起战斗的兄弟们。晚年,为了确保孙子能够抱住江山,明代的朱元璋不仅找遍理由杀功臣,甚至连后宫稍微有些势力的妃子都不放过。雍正担心大军可能

  • 王翁须:汉宣帝刘询的生母,她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翁须,西汉

    王悼后,名翁须,字不详,广望人王乃始之女,汉宣帝刘询的生母,史皇孙刘进之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约天汉(前100-前97年)间,王翁须以歌舞女入太子家为家人子。太始年间(前96-93年),王翁须得宠于刘进。征和二年(前91年)王翁须生下儿子刘病已,其身份升为皇

  • 历史上的李存勖建立后唐有何作为?为何会死于非命?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存勖,五代十国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存勖是后唐的开国皇帝,是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克用勇猛善战,但是,李存勖比他爹还猛,远远超过其父。李存勖十一岁时,跟随他父亲征战,唐昭宗看到李存勖,非常欣赏他,轻抚其背,说,此子将来肯定是国家栋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