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始皇灭六国抓到的俘虏肯定不少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的

秦始皇灭六国抓到的俘虏肯定不少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60 更新时间:2023/12/30 17:10:0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始皇扫灭六国时,抓来的俘虏怎么处置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始皇扫灭六国,前后十余年,出动兵力总计百余万人次,大小数百战,当然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既然胜利,就会抓不少俘虏,那么,这些俘虏,秦始皇以及秦国最后都怎么处置了呢?

事实上,关于俘虏,历来无非三种处置方法,杀、放、用。

秦始皇

杀,将抓来的俘虏全部杀掉,毋庸讳言,秦昭襄王时,秦国还有这样的传统,长平之战,白起坑杀降卒四十万,便是最好的明证,但到了秦始皇时期,人们都说秦始皇是暴君,然而奇怪的是,十余年的灭国之战,史书上并没有杀俘、屠城的记录。

事实上,秦始皇是个好皇帝,关于他的认识,秦始皇陵博物馆的官方出品的《邂逅秦始皇》讲的非常客观。

但后世儒家之于秦始皇,都是极尽诋毁之能事的,甚至为此不惜造出吕不韦私生子的谣言,借以诋毁秦始皇高贵的血统以及王位的合法性,在这样的风气下,假若秦始皇杀俘、屠城,史官能不大书特书吗?因此,可以肯定,一统六国之战,秦始皇是没有杀俘的。倒是刘邦,《史记》、《汉书》都有他屠城的记录,所谓“梁使羽与沛公别攻城阳,屠之”以及“击陈豨,屠马邑”等。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暂且不说,总之,秦始皇没有杀俘是肯定的,既然没有杀,那就有可能放掉?

抛开史书,单从形势上分析,每一场战争下来,抓到的俘虏成千上万,都是些有战斗经验的军人,上古,还没有思想改造工作,列国对秦的仇恨也不能轻易化解,这种情况,倘若抓了就放,秦始皇就不怕这些俘虏回去后再拿起武器,继续英勇的同秦国大军对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小规模的放或者有,形成制度,大规模的放,则绝无可能。

既不是杀,也不是放,那就只有用了?

事实上,这种说法比较靠谱,古代当兵,十七到五十岁之间,基本上大部分都是精壮劳力。古代皇帝有没有什么人道主义的觉悟,对这些俘虏,既不杀也不放,那肯定不会白白养起来浪费粮食,用则是肯定的,至于怎么用?

《宦官史·宦官的主要来源》中提出一种说法,表面上看非常荒唐,但根据史料分析,应该是很有道理的,宦官史,不用多说,肯定是讲宦官的书。

宦官,隋唐以后,专指受过宫刑的太监,也就是说,宦官史中的宦官,是一种比较好听的说法,事实上呢,就是讲太监的由来,然而问题是?

秦始皇扫灭六国时抓获的俘虏,跟太监又有什么关系呢?

1975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揭示了许多秦国的隐秘,其中很有趣的提到一个“隐宫工”,什么意思?

太监

“隐宮”本意是一种病,专指那方面不行的人,那方面不行的人,不就是“太监”的一种很含蓄的说法吗?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尤其是秦始皇时期的“隐宫工”,数量还相当庞大,到底能庞大到多少?

《汉书·刘向传》当中介绍:生藐工匠计以万数,保守估计,有数万人之多,

那么,这个数字确切吗?

秦始皇13岁登基,登基之后,就开始修建骊山陵,骊山陵到秦始皇驾崩还没修完,自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很多工人,这些工人到底有多少?

《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说:隐宮、徒、刑者七十余万人。

合计七十万,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隐宮、徒、刑者,隐宮排在首位,即便按三分之一计算,《汉书》当中所说的数万都有点少,二三十万应该比较靠谱。

可问题是,这二三十万哪方面不行的隐宮工时怎么来人?

甲骨文

《宦官史》当中记载,夏朝就有将战俘处以宫刑的做法,商朝,就出土了记载宫刑的甲骨文,而且将这部分战俘专门用于宫廷。

很显然,这种野蛮的做法被秦国继承下来,修建骊山陵工程浩大,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力,这些个劳力从哪儿来呢?

至少二三十万的隐宮工就这么来了。

所以,秦始皇扫灭六国时,抓来的俘虏怎么处置了?

《宦官史》当中认为是处以宫刑,送到骊山当隐宮工,这种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原因很简单,夏商时期就有将战俘处以宫刑的传统,秦国继承下来,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尤其为甚,秦国在一统六国的过程中,经常将战俘处以宫刑,然后送去服劳役,骊山陵工程庞大,自然是很好的去处,如此一来,十万或者数十万隐宫工就这么来了,但,这些隐宫工又跟秦国的“太监”军团有什么关系。

不然,陈胜麾下周文,率百万人马攻打咸阳,

秦始皇陵

所谓:秦令少府章邯免骊山徒、人奴产子,奚发以后加封为击楚大军。

把修建骊山的七十万骊山徒拉了出去,这些骊山徒当中,若非有二三十万职业军人,章邯能有多大的本事,几天之内就能将一群乌合之众变成精锐之师?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有趣。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宦官史》等

标签: 秦始皇六国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徐庶和庞统二人最后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徐庶,三国

    《三国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徐庶和庞统都曾为刘备麾下赫赫有名的谋士,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是结果却一息志一身亡.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空落了一身智谋,无限遗憾。庞统逝于落凤坡,功名未就,令人唏嘘。在《三国演义》中

  • 刘襄在诸吕行动过后没有如愿登上帝位,到底是为何?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襄,汉朝

    刘襄出身汉朝宗室,为齐王刘肥之长子,汉高祖刘邦长孙。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西汉“诛吕”行动发生后,最应该获得皇位的,其实就是刘襄。为什么这么说呢?本来,刘襄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虽然他是刘邦的长孙,不过是庶长孙。在“嫡长子制”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庶出的儿孙,就算居长,获得皇

  • 最早提出迎二圣的并非岳飞,而是宋高宗本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高宗,二圣

    很多人觉得岳飞是因为提出迎回二圣才死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最早提出迎回二圣的恰恰就是宋高宗自己,岳飞只是把这口号喊的最响而已,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二圣就是指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也就是宋高宗的父亲和大哥。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兵临城下的时候,宋徽宗害怕就急忙把皇位让给自己的皇太子赵

  • 马超投降刘备之后 马超为什么会变得郁郁寡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马超,刘备

    对马超归降刘备后,为何变得郁郁寡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难兄难弟都说《三国演义》美化了关羽和诸葛亮,但实则“美颜一开到底”是却是马超!正史中,马腾为何会被曹操杀掉?因为马超谋反,而且马超在造反之前,还对韩遂表示:如今我决定不要老爸了。而将军你的儿子,也是

  • 霍光为什么选择刘贺做皇帝 最后为什么又要废黜他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霍光,刘贺

    对霍光为什么选刘贺做皇帝,为什么在27天后又废了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因病崩世,年仅21岁。由于当时朝政实际上的决策者是霍光,所以为汉王朝选择下一任继承人的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肩上。选谁做皇帝呢?这是一个难题。首先,汉昭帝英年早逝

  • 汉隐帝刘承祐:后汉末代皇帝,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承祐,后汉

    刘承祐,即汉隐帝,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子,生母为李皇后,后汉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在位共3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948年―公元950年在位,后汉高祖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刘知远死后,刘承祐即位,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祐,在位时期大权旁落,后诛杀权臣,引发了

  • 愉贵妃是什么出身?能陪伴乾隆65年是如何做到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愉贵妃,清朝

    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 的帝皇一般都拥有后宫宠妃千万,“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封建王朝曾经存在的两千多年,为了延续后代子嗣,为了维系大臣关系,有的是为了保持国邦建交之谊,朝内朝外都会送来无数女子进入皇上的后宫之中。她们都是重臣的女儿,或者天生美貌,被皇

  • 历史上吴应熊与建宁公主之间的关系如何?他是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应熊,清朝

    吴应熊,明末清初将领吴周建立者吴三桂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不管是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还是在《鹿鼎记》相关的影视作品中,吴应熊都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吴应熊不仅没有得到建宁公主的真心,还被主人公韦小宝屡次戏耍,而且,在《鹿鼎记》中,吴应熊

  • 关于甄夫人有哪些轶事典故?她的身上有哪些争议?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昭甄皇后,曹魏

    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 (fú),实则无记载,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甄氏早慧,自幼博闻强识,初于袁绍次子袁熙成婚,居于邺城。曹操攻破邺城后,其子曹丕被甄氏美貌所吸引,遂迎娶回家。甄氏性情温婉,极

  • 廉颇的军功有多重?盘点廉颇的赫赫军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廉颇,秦军

    廉颇的军功有多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廉颇的赫赫军功,给大家一个参考。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76年),楼昌领兵进攻魏国几邑(今大名),未能夺取。之后廉颇再次进攻,将几成功占领。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