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有哪些政治成就?

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有哪些政治成就?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558 更新时间:2023/12/31 22:19:28

李忱,即唐宣宗,初名李怡,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共12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他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且能恭谨节俭,使局势稍安,是晚唐皇帝中声誉较高的一位。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庙号宣宗,葬于贞陵。

主要成就——政治成就

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仍受到人们的称颂,时称为“小太宗”。

加强皇权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先是用极短的时间将唐武宗时重臣李德裕清除出庙堂,这样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李忱大加起用重视科举出身的牛党成员(李忱本人极其重视科举),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

武宗在位时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大举灭佛,李忱在位时,纠正武宗时期矫枉过正的灭佛弊端,使其得到了适当的恢复。他以牺牲政府夺取寺院经济之利,争取信仰佛教的朝臣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从而建立他的政治基础,对加强皇权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厚实的政治基础,使他得以用自己的意志,来刷新政治。

李忱任用宰相,皆由自己亲自选定。一次,李忱命萧邺为相,遣枢密使询问是否留其史职,李忱惧有朋党,遽换崔慎由为相。

重视人才

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于是,李忱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

对比之下,李忱对缺乏才能的皇亲国戚却不徇私情。其舅郑光为节度使,李忱与郑光讨论为政之道;郑光应对鄙浅,李忱不悦,郑光终不复任民官。

兵部侍郎蒋伸曾向李忱上言,认为官位易得,其中多有心存侥幸的人,可能止卵。李忱对其言论倍加称叹,并再三留住他,说:“别的时间就不再能单独与你谈论政事了。”不久后,李忱就拜蒋伸为相。

整肃吏治

李忱即位后,鉴于前朝晋升高官太滥的弊端,他对高官的人数予以严格控制。官员各以品级授服色,自唐高宗上元年间以后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绿,九品服深青,流外官及庶人服黄。时以紫、绯为高官,所谓的赐紫赐绯即为升高官。李忱极为珍惜紫、绯,侍从官常备紫、绯二色服相随,但有时半年未赏出一件。他授官爵的原则是,不到规定时间的不授,没有政绩的不授,换言之,也就是不以个人好感相授,不以亲近相授。

李忱最重视的是地方最高长官刺史,他认为整个帝国由各个地方所拼而成,这些父母官的政绩,直接关系到民心向背。他规定刺史人选被确定后,不准直接去上任,必须到京师来接受他的当面考察,以定可否。他对此的解释是:“朕以刺史多不得其人,而为害百姓,故要一一面见,询问其如何施政,以此了解其优劣,再确定是否可以任命。”

严明法度

李忱虽然宽仁爱人,但用法极严格。尤其对于身边的人,李忱更是严禁他们干预朝政。他曾说:“违犯朕的法律,即使是我的子弟,一样不宽赦。”

《资治通鉴》及《唐语林》记载了李忱用法严格的两件故事:

优人祝汉贞,以滑稽著称,反应敏捷,能当场应景出语,且诙谐无比。李忱认为他能为自己解闷,很是宠信。有一日,祝汉贞说着说着,触及了政事。李忱立即板了脸,说:“朕养着你是为了娱乐,你怎么能干预朝政呢?”从此便疏远了他,并在其子贪赃事发后,杖死其子,将他处以流放。

还有一个乐工罗程,弹得一手好琵琶,也极得李忱宠爱。罗程倚恃宠,竟然因小事杀人,被关进大牢。乐工们为他求情,说他有绝艺,可为李忱游宴助兴,要求赦免他。可李忱却说:“你们怜惜的是他的才艺,而我怜惜的是祖宗的法度啊。”下令杖杀罗程。

从善如流

善于纳谏,是李忱有别于唐朝晚期其他君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曾想到唐玄宗所修的华清宫去放松一下,谏官纷纷上谏,谏得极为激烈,他便取消了行程。

李忱纳谏的程度,仅次于唐太宗,不论是谏官论事,还是门下省的封驳(将君主不合适的诏令退回),他大多能够顺从。此外,他十分尊重大臣的奏议,每每得了大臣的奏议,必洗手焚香再阅读。

唐太宗纳谏,得了魏徵;李忱纳谏,得了魏征的五世孙魏谟。魏谟是唐文宗读《贞观政要》后,思慕魏徵,而在魏征后裔中找来的。魏谟入仕后,再现了魏徵直言极谏之风。李忱登位后,遂拜魏谟为宰相。其他宰相进谏,唯恐君主不快,都委婉而谏,独他开门见山,无所忌讳。李忱常叹:“魏谟有他祖辈(魏徵)的风范,朕心极重他。”

智术治国

李忱临朝,对待群臣如待宾客,从未有倦容。宰相奏事,他威严不可仰视。奏毕,他脸上放出微笑,让群臣闲语,或问里坊琐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经一刻时辰,复严肃地告诫群臣:“卿等好自为之,朕常担心卿等负朕,日后难以相见!”说罢,起身回宫。大中年间最得圣眷的宰相令狐綯就曾说过:“我秉政十年,皇上对我非常信任,但是在延英殿奏事时,没有一次不是汗流浃背。”但是李忱极度礼遇大臣,施之以情待之以礼,非常的恭敬,如此一来,恩威并重,以威权驾驭大臣,被称之为智术治国。

李忱还极度平易近人,宫中一些低下的杂役,只要李忱见过一面就能记住对方的长相和名字以及所负责的工作,从来没有弄错过,这些宫人如果生病,李忱还会派御医去为其诊治,甚至还会亲自前往探视病情和赏赐物品,这在历代君王中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

李忱不但记性好,且心极细。度支部门上报污损的布帛,奏表中将“渍”误写成了“清”,主管官以为李忱不会注意,胡乱报了上去。岂知李忱一眼看破,处罚了与此事相关者。

经常外出游猎的李忱,其实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并且实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但是天下之大,李忱不可能全部走遍,为此他特意想了个办法,秘令翰林学士韦澳将天下各州的风土人情以及民生利弊编为一册,专门供他阅览。李忱将其命名为《处分语》,此事除了韦澳之外无人知晓。不久,邓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下殿后忍不住对韦澳说:“皇上对本州事务了解和熟悉的程度真是令人惊叹啊!”韦澳询问后,得知李忱掌握的资料正是出自《处分语》。

为解决宦官问题,他以论诗为名,召韦澳入内,屏退左右侍从,问:“近日外面舆论,对宦官的权势有何说法?” 韦澳答道:“陛下威断,宦官已大有收敛。”尽管大动作无法实施,但李忱还是尽力抑制了宦官。宦官内园使李敬实气焰嚣张,遇到宰相郑朗不下马,李忱立即剥了李敬实的官服,配给南衙当贱役。他又规定,凡是节度使有罪,监军(由宦官充任)连坐。

按旧例:每次罢免左护军时,继任者从右军挑选;罢免右护军时,则从左军挑选;以此来防微杜渐。李忱在位时,以法驭下,每次罢免左、右护军,常从本军中挑选继任者,众人都无法窥测他的想法。

李忱在位时,宦官问题虽未能全盘解决,但也有一定的成效,且他对吏治的整顿,亦赢得了民众的颂扬。

标签: 唐宣宗唐朝

更多文章

  • 唐宣宗登基后,在军事、经济、文化与外交方面有哪些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宣宗,唐朝

    李忱,即唐宣宗,初名李怡,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共12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

  • 郭璞:两晋时期的奇人,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郭璞,晋朝

    郭璞,字景纯,晋朝著名文学家、风水学者、训诂学家,在当时是十分出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我国两晋时期有一位奇人,他是正一道教徒,精通阴阳五行之术,他还是我国神话学研究鼻祖,是风水学鼻祖,还是我国游仙诗体的鼻祖,其诗

  • 太史慈作为东吴猛将中的姣姣者 张辽是怎么斩杀太史慈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张辽,太史慈

    还不了解:张辽和太史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张辽一战斩杀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他是如何做到的?三国演义中,说起猛将,大家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曹魏的许褚典韦和蜀汉的五虎上将,对于东吴,大家似乎直接就忽略了。实际上,东吴也有不少的猛将,其中太史慈更是能被

  • 历史上李信与李牧之间是何关系?有何瓜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信,战国

    李信,字有成,槐里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李信和李牧,前者是秦国大将,为秦始皇一统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者则是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最令人震惊

  • 她将亲妹妹献给皇帝,俩姐妹最后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汉朝

    她将亲妹妹献给皇帝,俩姐妹最后结局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但是飞上枝头做凤凰的大有人在,在历代王朝中,要数汉朝最为突出,很多皇后,都是贫民出身,最终执掌六宫,权倾天下,像是我们熟知的卫子夫,王娡等人,由此,汉朝也成为了历代以来最为特殊的一个王朝,对于女

  • 荆州失利之后 关羽为什么留在原地而不是退守蜀汉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荆州

    对关羽和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荆州失利为什么没有退守蜀国,而是留在原地,这是为什么!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最受欢迎的,光是网络、游戏、绘画,就有不少人喜欢做三国题材的作品。三国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将军关羽,关羽在历史上的名气是很大的。如此一位

  • 慈禧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为什么咸丰第一次见到她就喜欢她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咸丰,慈溪

    为何咸丰第一次见慈禧就喜欢她?是慈禧的容貌还是才能吸引了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其实从照片上来看老年的慈禧太后就能了解她年轻的时候长得并不算是倾国倾城,她不算是能靠美色吸引住老公咸丰的女人,但是慈禧却能靠另外一招留住老公咸丰的心从而获得专宠。慈

  • 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禅,诸葛亮

    刘禅的生母甘夫人是个怎么样的女人?历史上刘备因早年多次丧偶,甘夫人常代理主持家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时,生刘禅,后来去世,葬于南郡。刘备称帝后,追谥亡妾甘氏为“皇思夫人”。刘禅即位后追谥生母甘夫人为“昭烈皇后”。人物生平嫁于刘备194年(兴平元

  • 卫惠公:卫国第16任国君,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卫惠公,卫国

    卫惠公卫朔,姬姓卫氏,卫宣公之子。卫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99年—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88年—公元前669年在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立为太子卫惠公,姬姓,卫氏,名朔,卫庄公之孙,卫宣公之子,继位前称公子朔。当初,卫宣公和父亲卫庄公的姬妾

  • 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遂作《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