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宋时期虽然基本遵循六礼,但还是有着哪些不同的地方?

唐宋时期虽然基本遵循六礼,但还是有着哪些不同的地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82 更新时间:2024/1/21 21:45:59

《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共为六道程序。到了唐宋时期,虽然基本遵循六礼,但还是有不同的地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婚礼程序简化

古代六礼所规定的婚礼仪式是相当繁琐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上层阶级中才能顺利进行,在普通阶层中一般难以全部实现,往往因为条件难以具备,导致部分婚礼程序逐渐被简化,甚至鲜有人知。

唐睿宗太极元年,左司郎中唐绍上疏:“士庶亲迎之礼,备诸六礼,所以承宗庙,事舅姑,当须昏以为期,诘朝谒见,往者,下里庸鄙,时有障车,邀其酒食,以为戏乐,近日此风转盛。上及王公,乃广奏音乐,多集徒侣,遮拥道路,留滞淹时,邀致财物,动讱万计,遂使障车礼贶,过于聘财,歌舞喧哗,殊非助感,既亏名教,又蠹风猷,违紊礼经,须加节制。望请敕令禁断”。

唐绍建议唐睿宗革除不当的婚礼仪式,反对婚礼中的浪费现象,睿宗采纳了建议并下敕令禁止。由于民间进行婚礼时并没有统一的规范,会昌元年,唐武宗下令:“婚娶家音乐、并公私局会花烛,并宜禁断”,可见,唐武宗也希望规范婚仪。

北宋政府为了整饬礼仪,敦厚风俗,曾多次组织力量编修礼书。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制定婚娶仪制,规定诸王品官婚礼需具备六礼。

对于士庶人的婚礼,依行唐制:并问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成,减六礼为四礼,去繁就简,希望婚礼制度在下层民众中更容易推广。

但是,由于各地婚礼习俗差异较大,导致新典的推行效果不是很好,雍熙初年就有岭峤地区婚嫁不遵守教义,宋太宗发布诏令,令该郡官员整治,史载:

岭峤之外,封域且殊,盖久隔于华风,乃染成于污俗。朕博览传记,备知其土风。饮食男女之仪,婚姻丧葬之制,不循教义,有亏礼法。

昔汉之任延,理九真郡,遂变遐陋之地,而成礼让之俗,是知时无古今,人无远近,但问化之如何耳,岂有弗率者乎。应邕容桂广诸州,婚姻丧葬衣服制度,并杀人以祭鬼,疾病不求医药。及僧置妻孥等事,并委本处长吏多方化导,渐以治之,无峻治法,以致烦扰。

宋徽宗还令郑居中等人编纂《政和五礼新仪》,制定了从皇室宗亲到各级品官以及士庶人的婚礼仪范,并对士庶阶层的婚礼进行了简化,合并问名于纳采,合并请期与纳成,简化为四道程序,即纳采、纳吉、纳成、亲迎四礼。

《宋史》载:“《五礼新仪》成,增置礼直官,许士庶就问新仪,而诏开封尹王革编类通行者,刊本给天下,使悉知礼意,其不奉行者论罪。宣和初,有言其烦扰者,遂罢之”。宋代新增“礼直官”负责解释、推广“新仪”,对婚礼程序进行简化,目的在于希望借助新典融合礼俗之间的差异,更容易让社会大众接受,从而加以推广。

宋朝政府重定婚礼仪范并大力推行的原因,宋徽宗曾两下御笔。

第一次是大观二年十一月,徽宗御笔道:“礼因时而制,故三代之王皆不相袭,非礼不同,时异故也。去古既远,其宫车衣服之制,祭祀婚聘币帛之用,循沿千载,名殊制异。或古有今无,或古无今有,不可考合,希奇胶古,不惟骇听,亦无补于事”。

第二次是大观四年四月,徽宗御笔道:“礼总人情,因情立制,古有今无,不必胶古,古无今有,则自我作,惟当而已” 。从宋徽宗两次御笔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古今礼仪的规定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来制定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礼仪。礼仪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产物,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不必一味遵循古礼。

宋代民间也有不少名儒编修礼书,司马光撰有《司马氏书仪》,程颐著《婚礼》。

南宋时,朱熹撰《朱子家礼》一书,其中关于婚礼的内容吸收并发展了司马光和程颐的观点,《朱子家礼》中记载:“古礼有问名、纳吉,今不能尽用,止用纳采、纳征,以从简便”。合并后的结果只剩下纳采、纳币、亲迎这三项程序。纳采为婚礼的准备阶段,纳征也称纳币,俗称下聘,为婚礼的确立阶段,亲迎为婚礼当日男方迎娶新娘入门,为婚礼的进行阶段。

宋代民间受《司马氏书仪》与《朱子家礼》影响甚重,成为人们奉行的婚礼准则。

经过宋代官方及民间对六礼的重新编订和解释,六礼在宋代被进一步简化了。简化后的婚礼程序由于更易操作,所以成为宋代以及其后元、明、清三代近六百多年婚礼的基础。

唐宋统治者一方面是对古代六礼继承,希望维持传统礼制,通过这种手段达到约束和巩固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另一方面,现实的矛盾在于古礼难以推广和实施,所以古六礼的演变被更多地呈现出来。这种演变趋势“盖欲融合礼俗,使民易从也”。以至到南宋时,婚礼程序被进一步简化了,而这种变化符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婚礼中的六礼在唐宋两代虽然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但“礼虽简易,终不若俗之易行。至若边远地区,民间更不知婚礼为何物”,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唐代之后各民族混居越来越多,民风相融合,以至于在婚礼习俗上呈现了出了各自的特色。

民间婚礼世俗化

虽然封建礼制对社会各阶层有不同的规定和约束,但是实际上对民间婚礼活动并没有太强的约束力。唐宋时民间流行过各式各样的婚礼程序,这些婚礼程序对于传统礼制既有发展又有继承。唐宋民间多样化的婚礼程序开始出现,婚礼场面热闹,婚礼活动丰富多彩,使民间婚礼呈现出了世俗化的趋势。

封演在其《封氏闻见记》中写道:“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又有卜地、安帐、并拜堂之礼。上至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封演在大历七、八年间曾权邢州刺史,可知书中记载的“近代”,应为描述唐朝的婚俗风貌。唐代婚礼中除见于封演的记载之外,还有催妆、“下婿” 、“拜舅姑”、“ 躏新妇迹” 等婚礼程序。

宋代婚礼活动更为丰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的婚礼包括下“帖子”,“相媳妇”,“下定”,“铺房”,“起檐子”,“拦门”,“撒谷豆”,“坐虚帐”,“坐富贵”,“高坐”,“牵巾”,“撒帐”,“合卺”,“交杯酒” 等程序。《梦梁录》记载了南宋临安的婚礼,有下“草贴”,下“定贴”,“相亲”,“下财礼”,“铺房”、“暖房”,“撒谷豆”,“走送”,“合髻” 等程序。南宋较北宋不同的婚礼程序有“下财礼”,“暖房”,“走送”,“合髻”。

宋代婚礼中的婚俗部分继承了唐代的“胡风”,例如跨鞍、催妆、撒帐等,这些部分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婚姻文化也逐渐被中原地区所接受。同时,也有很多新创的婚礼程序开始流行于宋代,例如相媳妇(相亲)、障车、却扇等。当然,唐代也有部分的婚礼到了宋代就不再使用,例如却扇等。

总的来说,唐代的婚礼对六礼的要求较为严格,宋代婚礼对六礼的要求没有唐代那么严格,在宋代,士庶人阶层可以使用简化的六礼程序,官宦以上阶层还是被要求严格遵照六礼举行婚礼,这也是统治阶级用以显示官民等级的差别。

这一由繁到简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宋代民间婚礼中。六礼程序虽然被简化了,但是婚礼程序所呈现的礼仪却变得更加丰富,这一点在宋代民间婚礼中更为明显。宋代之后的元代、明代、清代对于士庶阶层婚礼六礼的规定也沿用了宋代的做法,仅严格要求品官严格遵循六礼而已,直到清末六礼逐渐衰落为止。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台儿庄大捷的战况如何?我军伤亡5万,你知道消灭多少日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台儿庄大捷,近代,战史风云

    抗战前期,中国在武器方面一直不如日本,所以中国在正面战场上接连失败,损失了大片土地,同时也助长了日本人的气焰,他们认为中国人根本打不过他们,所以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而且他们无视我国的军队,计划在三个月内占领中国。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中国人们奋起反抗,这场战役足足打了八年之久。台儿庄大捷,这个历史事件

  • 明朝著名采花大盗,最后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著名采花大盗,最后什么下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作案十余年无一失手,受害人竟主动配合,明朝臭名昭著采花大盗的作案手法究竟有多高明?这个采花大盗桑冲是什么来头呢?桑冲,原本是李姓,明朝时期山西地带的人,他们父母及他的儿时经历已经无从考证,现只知道他年幼时就被卖给别人当儿子了。桑冲的养

  • 宰相在外出差妻子居然怀孕,他为何还很高兴?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国忠,唐朝,野史秘闻

    今天我们不说杨国忠的政绩,谈一下他的家庭趣事。根据记载,杨国忠生性风流,身居宰相之位,却娶了一个青楼女子。不过唐朝风气比较开放,这点倒也不算什么。有一次唐玄宗派杨国忠外出公干,古代交通不便,此去花费的时间较长。杨国忠临行前,还警告妻子要恪守妇道,不得与人私通,在得到妻子的保证后,杨国忠放心的去办事情

  • 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上将 刘备为什么统一不了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刘备和三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请卧龙迎凤雏,坐拥五虎上将,可谓兵强马壮,为何难统三国?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个人性格“仁义”,实则存在“缺陷”我认为刘备的性格问题是他不能统一天下的最重要原因。大家都熟知刘备的性格生性善良、亲贤爱士、待人宽厚,是真正的“

  • 刘备建立蜀汉之后,为何不听赵云的谏言执意东征孙权?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建立蜀汉,在此之后,刘备决定东征孙权。当时孙权得知这件事后,立即派来了使者前来请和,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写来一封书信,希望刘备能考虑清楚谁才是蜀汉的敌人。而在朝堂上,不少大臣也并不支持东征,当时赵云就曾进谏,称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

  • 牧野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牧野之战,周朝,战史风云

    说到牧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以前读书的时候,说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标准答案选项里面一定会有项楚霸王的巨鹿之战和曹操的官渡之战,但要说史上第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那必须是周武王的牧野之战。周武王仅仅用5万人就干翻了商纣王的17万,有些史料说是70

  • 清朝师爷是个什么职位?地位低待遇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官场上活跃着一群“临时工”。客气一点,称他们为“幕僚”;刻薄一点,称他们为“师爷”。鲁迅先生就曾经被陈源、成仿吾等人骂为“绍兴师爷”。据周作人先生回忆,鲁迅甚至不肯承认自己是绍兴人,“人家问他籍贯,回答说是浙江。”师爷在官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清朝的官员,绝大多数出身科举考场,是读四书五

  • 刘备有四个儿子分别叫什么?这其中有什么含义?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刘备,野史秘闻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段时期,只不过这段历史时期并不太平,持续了长达上百年的乱世。从东汉末年开始算起,先是黄巾军起义,之后董卓专政,其后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形成了三个强大的诸侯国。这样一来无论是哪一位君主,都是想一统天下的。魏蜀吴三国中以曹魏的实力最强,曹操一直有一统天下的决心,雄

  • 汉武帝疑心病重到连儿子和老婆都杀 汉武帝为何还对霍光如此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风云人物

    对汉武帝和霍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是疑心很重的人,为何对霍光那么信任?汉武帝无疑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他一生因为疑心,杀人无数,连他的儿子刘据,都被他逼迫自杀。在那场大屠杀中,他先后杀掉了数万人。重孙子刘病已也差点被他杀掉。他之所以要杀刘病已,仅仅是因为望气的巫师

  • 旱船是什么活动?详解山西旱船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旱船是什么活动?旱船起源于唐代天宝年间,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旱船是用竹条、木条、彩绸编扎成彩舫,四周用绸缎围合,面用木条、绸缎搭篷。表演时以吹鼓乐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彩带系船驾于肩上,假脚盘坐“船”中,似乘船状而行走。另一人扮船夫,持桨在前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