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隋朝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没有王朝可以比肩?

隋朝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没有王朝可以比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78 更新时间:2024/2/4 8:19:50

《通典·食货典》上曾这样描述过隋朝的富有,那就是"隋代储资遍天下",大概意思就是隋代的时候,各地的储备物资都有非大量的储备,即使发生什么灾祸,这样大量的储备物资也可以减少百姓的伤亡。

如此看,隋朝确实是很富有的,但是隋朝一共才经历了三位皇帝的统治,这其中的统治者不乏暴政,那隋朝到底是如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就富有到几乎没有朝可以比肩的呢?将从财政制度的继承创新方面,浅析隋朝为何能够出现"国计之富"。

1、承前朝先进均田制,稳国家财政之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土地就是国家财产的基础,稳固了土地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国家的财政,隋朝的皇帝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选择了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先进土地制度,那就是均田制。

因此,我认为隋朝均田制的彻底施行,是隋朝能够拥有这么大量财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均田制虽然是魏晋南北朝的产物,但是基于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分裂,均田制施行的并不彻底,因此也就不能把均田制的优势给表现出来,而在统一的隋朝里就可以将均田制彻底实施。

在开皇元年,隋帝就颁布了均田令,其内容在《隋书》中有所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每一个成年男性都会得到国家分配的八十亩田地来种植庄稼,而每一个妇女则会得到四十亩的田地来种植庄稼。

当然隋文帝还考虑到家里没有年轻壮劳力的情况,就以一头耕牛风雷六十亩的田地来算,四头耕牛就达到了上限,但是这些土地的所有权仍然是归国家所有,百姓们只有使用权,所以到达一定年限后会被国家收回。

有收回的土地就有不收回的土地,国家会给每个成年男性分配二十亩的桑树田,这二十亩就不需要归还了。

有了明确的土地分配数量规定,并且统一的环境让这种措施可以彻底施行,就保证了每个农民都有土地可以耕种,既然能够耕种,就可以有金钱,就能交上国家规定的赋税,这种现状越稳定,国家的赋税收入就会越多。

除了百姓的土地得到了规定数量,官员所拥有的的土地数量也有了规定,隋文帝将官员所授的土地数量规定为最低为四十顷,最高为一百顷,这样就有效地遏制了官员土地兼并的现象,让更多的土地可以分配给农民耕种。

有了土地,就有了收入,所以说隋朝均田制的彻底施行,是稳固了国家财政基础。

隋朝继承了前朝先进的均田制,并且在隋朝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将均田制彻底实施完成,均田制的优点自然就显现出来,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农民都有了生活来源,就可以交上国家规定的赋税,国家的财政收入就有了源头,因而隋朝均田制的实施,是隋朝能够实现历史之最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2、创新人口普查方式,增加纳税人口数量

国家要想得到的财政收入越多,就必须在赋税上下功夫,而增加赋税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除了要给百姓们分配适量的土地,也就是生活来源,政府还要进行人口普查,以便增加可以纳税的人口数量。

所以我认为隋朝创新的人口普查方式,大大地增加了可以纳税的人口数量,可以纳税的人口基数大,即使赋税标准有所降低,国家的财政收入还是有增不减的,这是隋朝能够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财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增加可以纳税的人口数量,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在开皇三年的时候,隋文帝就进行了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并且还创新地采纳了两种新的人口普查方式,那就是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大索貌阅就是各地官员再对人口进行查验的时候,要将每家每户的人的长相特定,年龄等等记录下来,以便下次查验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判定这些人有没有说谎。

通过此次核查,就发展了大量被漏报、少报的人口,数量之多可以参考历史上的这段记载:"大功已下,兼令折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足以见从前漏报、少报的有多少人,这些人上了国家的户籍,就得为国家纳税,如此大的人口基数,税收增加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输籍定样是在大索貌阅之后,针对各户的等级写成一个定簿,在根据等级给各户规定赋役的数量,这样既不会给百姓造成巨大的赋税负担,也不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并且这样的政策,使得很多百姓都大量地离开地主,政府来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纳税对象,所这样一来,又可以增加很多可以纳税的人口,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会不断增加。

创新的人口普查方式,大大增加了可以纳税的人口数量,总人口数量阶级攀升,并且新的方式还吸引了很多农民自觉申报户口,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可以给国家纳税的人多了,国家财政收入自然就多了,隋朝的富有是绝对离不开创新的人口普查方式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李香君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她在晚年是如何香消玉殒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谈到宋朝的历史,有一个亮点让后人引以为荣:经济繁荣。宋代的耕地面积是汉唐的两倍,亩产是战国时期的四至六倍。手工产业的发展更是井喷,全国从事丝绸行业的机关干部达十万人,远超古往今来的规模。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高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辉煌的史书上,临安、汴京、城邑的

  • 从哪些三国武将的战绩来看,名马对他们的武力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名马,文史百科

    古代将领们驰骋沙场,都是骑着自己最喜爱的坐骑,而在所有的牲口中,马匹的速度以及体型都是最符合选择的,和将领们一起出生入死,在冷漠无情的战场上,就是相互最亲切最值得信任的好伙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而往往若是主人们在战场上立下功绩,那么马匹也会得到同等的加封和赞誉,要是其遇到

  • 西汉皇帝刘弗陵的皇后是谁?刘弗陵一生到底有几个妃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是“孝昭上官皇后”,他的前面有汉武帝刘彻,还有戾太子刘据,刘弗陵的下一任皇帝就汉废帝刘贺了,还有汉宣帝刘询,所有很多人对汉昭帝刘弗陵还是挺陌生的,但是其实汉昭帝刘弗陵对话汉朝也还是挺有贡献的,所有还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个人了,最近不少人问刘弗陵的皇后是谁?刘弗陵到底有几个妃子呢?下面小

  • 新登基的皇帝为了显示合法性,往往会利用怎样的复杂礼仪?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皇位的交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改朝换代的交接,这个过程大多较为残酷。一种是皇帝主动退位。当然,这个退位,并非是皇帝主动愿意的,可能是出于某些因素的干扰,才被迫退位。一般被称为“禅让”。新登基的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合法性,往往会利用一套复杂的礼仪,来继承皇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锦衣卫到底是干什么的?臭名昭著的锦衣卫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锦衣卫到底是干什么的?锦衣卫为什么这么遭人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锦衣卫原先是军事建制。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了12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首领

  • 吴三桂是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为何看不上李自成而降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吴三桂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后人评价称:他能够认清社会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归顺清廷对于大清快速的统一中国是有一定贡献;康熙帝时期,举兵造反,违背历史发展造成生灵涂炭,后又高举“反清复明”旗帜建立“吴周”政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明末崇祯皇帝时期为辽东总兵、平西伯,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后又封为汉中王,济王

  • 吴三桂的儿子还在做着人质,他为何敢在康熙七年公然反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吴三桂,康熙,文史百科

    明末,吴三桂背叛了明王朝,归顺了大清。吴三桂作为清廷的开国功臣,被封为镇守边疆的藩王。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天高皇帝远,他自己居然当上了云南的土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云南,他公然的圈占公田,大兴土木,不仅如此,他还操纵市场,发行自己制造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就还不算,

  • 赵光义在继位皇位的时候,赵匡胤的儿子为何没有出来反对?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自封建王朝开始,一般情况下皇帝驾崩后,都是由儿子继位的,但兄终弟及的情况也是不少的,比如说朱厚照和光绪皇帝。兄终弟及一般来说都是皇帝本身没有儿子,赵匡胤为什么是一个例外?赵匡胤的皇位为什么由自己的弟弟继承?赵光义在继位皇位的时候,手里的大臣和赵匡胤的儿子为何没有站出来反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明末将领洪承畴被俘以后,最终为何却投降了皇太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据传洪承畴被俘以后,坚贞不屈,绝食相逼,然而最终却投降了皇太极,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许多野史记载的孝庄委身之事又能相信几分?小编将给大家带来洪承畴投降满清的三个版本,以供大家思索。1、一粒飘落的灰尘洪承畴被押解到盛京后,关在皇宫内的三官庙里。他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每天披头散发,光着脚,不吃不喝,对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