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廉颇的晚年发生了什么?赵国为何要弃用他这样的大功臣?

廉颇的晚年发生了什么?赵国为何要弃用他这样的大功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03 更新时间:2024/1/23 4:07:15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将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大部分朋友认识廉颇,可能都是通过“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了解到的,廉颇能有如此心胸,敢于承担过错,想必日后定能成才。而廉颇果然通过自己的才能,帮助赵国战胜齐国,并且夺取阳晋立下大功。只是廉颇晚年过得并不顺利,他被赵国逐渐弃用,最后郁郁而终。廉颇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赵国为何要这样对待他们的大功臣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廉颇,我们熟悉的是他和蔺相如之间的一段趣事——负荆请罪的故事,还有中学时候背过的辛弃疾一首词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所以,我们印象中的廉颇就成了一员老将。但以上两个故事之间至少相差了48年,所以廉颇根本不是晚年得志,我们被误导了两千多年。

由于史书上并未记载廉颇的生卒年月,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他一生所参与的战役来做一个合理的推测。

公元前283年,廉颇首次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之上,那次他带兵攻入齐国疆界之内,攻取了阳晋而威震四海。那时候战国各诸侯国中齐国最为强盛,引得其他诸侯国联合起来围攻齐国,廉颇就是在这样的战乱中出场了,而且由于此次战功赫赫,被封为了赵国的上卿。

著名的完璧归赵也发生在这一年,蔺相如帮助赵国在外交上获得了空前的胜利。第二年的渑池相会之后,蔺相如再立大功,由此也被封为上卿,成了廉颇的顶头上司,这也引发了廉颇的不满,最后廉颇上门负荆请罪。

而后,廉颇也逐渐成长为赵国的顶梁柱,打齐国、攻魏国、抗秦国,为赵国征战十多年,立下赫赫战功。

直到长平之战的爆发前夕的公元前262年,秦国因为韩国抛弃的上党归顺了赵国而大为不满,让秦将王龁率领大军直奔赵国而来,大兵压境之下,名将赵奢已死,赵孝成王便派廉颇出兵拒敌。然而廉颇在三次反击之下讨不到便宜,最终选择了固守阵地,与秦军长期对峙,企图消耗对方有生力量。

但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盛,而赵国却经不住这三年的消耗,而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自然不满廉颇的固守消耗,最终因秦国依照反间计,让年轻的赵括把廉颇替换下来。而这也直接导致45万赵军命丧长平,使得赵国丢掉了半条命。

第二年,由于赵国不履行割地给秦国的约定,引得秦军再次直逼赵都邯郸,而这次一方面有廉颇率众誓死抵抗,另一方面有魏、楚两国联军的帮助,才击退了秦军,解了邯郸被围之困。

但9年之后,燕国不老实了,先是派了栗腹来赵国打探虚实,看赵国长平和邯郸之战中损失惨重,于是想趁火打劫。岂料赵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还有名将廉颇坐镇,在廉颇率领的赵军连番反击下,一路打到了燕都,甚至差点灭了燕国。

但5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45年,廉颇侍奉的第二任赵王(赵孝成王)去世了,继任的赵悼襄王由于听信了谗臣郭开误导,让廉颇受尽排挤,甚至还让乐乘来替代他的职位,借此解除他的兵权。廉颇征战沙场几十年,岂能受这等窝囊气,于是率兵攻打乐乘。但此举也等同于叛赵,无奈之下只好投奔了魏国大梁。

但毕竟为赵国奉献了几十年青春,廉颇依然身在魏国,心在赵,心心念念盼望赵王召他回去。终于在秦国连续多年的攻击之下,赵幽缪王顶不住压力,派人来请廉颇回国。但有个叫郭开的小人却从中作梗,向赵王汇报说廉颇老矣,难当大用。所以这也是辛弃疾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来源。

至此,廉颇就再也没有机会为赵国效力了,最终被请进了楚国任将也没建立什么功劳。郁郁寡欢下,死于楚国寿春。

廉颇的一生大致就是这样,我们这里在来捋顺一下他的生平事迹,公元前283年,威震四海;第二年,负荆请罪;公元前245年,负气出走;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赵幽缪王继位,而想请廉颇回国的就是这位赵幽缪王;公元前229年,邯郸被秦军攻陷,赵国名存实亡。

以上来分析廉颇死于公元前236年至229年之间,假如廉颇236年已经70岁了,那么公元前305年出生的他,威震华夏的时候才是个23岁青壮小伙子,负荆请罪的时候也才24岁,长平之战时44岁,被郭开陷害逼走的时候,已经61岁了。所以廉颇并非晚年得志,而是少年成名。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对比一下明清的实力,吴三桂真的能将清朝一举覆灭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吴三桂,清朝,文史百科

    如果吴三桂不病死,会不会将清朝一举覆灭,这个问题一定有不少喜欢历史的朋友思考过。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就算有,我想吴三桂死或不死的下场都一样,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覆灭当时的大清王朝的。只不过自己病死还好一点,若是最后兵败被俘而死,老吴的一生又要多一笔屈辱史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董小宛成为“秦淮八艳”之后,她是怎么结识冒辟疆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古代廷尉是什么官职?权利很大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廷尉是什么官职?权利大不大?这个官职是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列位九卿,权利很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官有正和左、右二监。汉宣帝时初置左右平。王莽改廷尉曰作士。东汉时复名廷尉,仍掌审

  • 如果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实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时期,蜀汉第一次北伐,最不能忽视的一个人物,就是魏延。提起魏延,就不能不提,那条足以让魏延扬名千古,甚至可以说让三国历史重写的子午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蜀汉建国初期,一流良将屈指可数,有关、张、马、黄、赵,后期则靠姜维独立支撑 ,以致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

  • 如果诸葛亮和关羽一起守荆州,关羽会听诸葛亮的建议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如果诸葛亮和关羽一起守荆州,不可能是诸葛亮为主帅,只能是诸葛亮协助关羽守荆州。既然是诸葛亮协助关羽守荆州,诸葛亮提出的建议,关羽不会采纳。关羽不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诸葛亮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才智。久而久之,诸葛亮与关羽掰手腕,形成分裂,这比关羽独自守荆州更危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开府仪同三司这个高级官位,在古代究竟是怎样的规格?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开府仪同三司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而在隋唐以后的最高官阶则为从一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开府仪同三司这个高级官位,在古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规格?所谓的“开府”是指在已经指定好的地方建立办公场所,而这个办公场所的负责人在整个国家具体用什么级别的仪仗,自然与三司是一样的。这里的“三司”意为三

  • 对于赶考的举人如此重视,山贼会冒大不韪抢劫他们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科举考试为国选才,那可是朝廷关注的头等大事之一。进京赶考的举人距离成为进士,甚至高中状元只有一步之遥。中国历朝历代对这一群体十分重视,将其视为统治阶层之中的中坚力量,即便不再应考,也给予相应的特权,如司法豁免权、免税权等,并令其协助朝廷去管理地方。而举人进京赶考,朝廷也会资助其盘缠,甚至派出专车护送

  • 汉景帝为何要听从袁盎的建议,斩杀了建议削藩的晁错?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汉朝自刘邦开国以来,大封诸侯王,各诸侯国政治、军事、经济相对独立,形成事实上的国中之国,特别是吴、楚、齐等国,势力越来越大,对西汉政权的稳定带来很大隐患。因此,从汉文帝开始,就不断有朝臣提出削藩,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最有代表性的是贾谊,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削藩策略,但没有引起文帝的足够重视。下

  • 鳌拜究竟还有着多大的权利?竟能直接威胁到康熙的统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在清朝的时候,说到知名度最大的皇帝,自然是康熙皇帝了,甚至有人认为他是能够称得上是千古一帝的,而且康熙的一生,也是大家比较熟悉了的,比如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还有亲征葛尔丹,还有就是收复了台湾,而且还和沙俄干了一仗,最后签订了一个“中饿尼布楚条约”,晚年还有着大家非常熟悉的九子夺嫡了,而在康熙成为

  • 明朝为防止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就设立了哪九个军事重镇?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九边重镇是明朝时期在边境防线立了九个军事重镇,也是古代长城又一次伟大的防御工程。公元1368年明朝建国,其后百余年间,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代的严重边患。明朝统治者不得不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