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面对荆州这个四战之地,诸葛亮与庞统各自有怎样的意见?

面对荆州这个四战之地,诸葛亮与庞统各自有怎样的意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3/12/9 10:14:55

事实上,庞统的本意并不是说荆州是累赘,这完全是断章取义了。关于庞统对荆州的评价,主要出现在《九州春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在这段文章的记载中,庞统说荆州地方残破,人口损失严重,北有曹操,东吴孙权,看起来似乎荆州当时的情况确实不乐观,那么庞统的这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事实上庞统还真说的是实话!当时的荆州确实是残破不堪,和当初诸葛亮所描述的荆州完全不同。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对刘备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用武之国,这话说得没错,但那个时候的荆州,在刘表苦心经营下,已经是非常的繁荣富足,人口众多了,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但刘表死后,曹操大军南下,先后发生了赤壁之战、南郡之战,经过数年的战争,荆州早已经没有原来那么繁华了,所以庞统说荆州残破不堪,并非夸张而言。

由于此时的荆州已经不像原来那样统一富足了,所以庞统认为光凭借荆州之地,不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益州这个地方国富民强,户口百万,是一个成大事的绝佳之地,所以庞统劝刘备一定要要趁机进兵益州,拿下益州,这样才有可能成就大业!可以看到,庞统说这番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劝刘备进兵益州,他可并没有说荆州是个累赘啊!这完全是后人臆测的。

事实上,庞统劝刘备进兵益州的思想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思想是非常相似的,当初尽管荆州太平繁荣,但诸葛亮仍然没有以荆州为大本营,而且劝刘备进占益州,把益州当作大本营,荆州只不过是进攻曹魏的跳板而已,这说明,在诸葛亮看来,荆州这个地方,属于四战之地,和当年的徐州很像,要以它为大本营,很难成事!所以综合来看庞统和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他俩其实在荆州、益州的问题上,看法差不多,他们都认为应该占据荆州,但并不能局限于荆州,而是应该进攻益州,把益州作为大本营。从这方面来看,其实很难看出他俩到底谁高谁低。不过这也并不是说,诸葛亮和庞统之间就分不出高低,通过其他方面的对比,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他俩的差距。

一、军事能力

庞统这个人,在能力对比上非常吃亏,没办法谁让他死得太早了呢,在进攻益州途中,他过早地去世,并没能充分地显示出他的能力,所以很多人没法直观的看到他出色的表现。不过从当时人的评价来看,庞统能和诸葛亮齐名,且受到周瑜鲁肃这种大才的看重,说明他本身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而且我们从刘备的反应可以看出,至少在刘备时期,庞统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是要强于诸葛亮的!

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自出山之后,经常作为刘备的谋主,帮助刘备出谋划策,行军打仗。实际上这种看法有点失真,在刘备时期,诸葛亮主要负责处理国政、后勤,给刘备作战提供充足的保障。就拿进攻益州之战来说,刘备带去攻打益州的其实是庞统而并非诸葛亮,益州对于刘备来说非常重要,他之所以选择带庞统,就是因为庞统的军事能力要强于诸葛亮。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终刘备一世,大多数作战其实都并没有带上诸葛亮,汉中之战是这样、夷陵之战也是这样。

在刘备看来,诸葛亮的才能更加适合处理国政,而并非是行军打仗。事实证明,刘备的看人眼光还是比较厉害的。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北伐时,就曾因这方面问题,没能取得大胜。当时的诸葛亮兵出陇右,三郡直接投降,只有两郡还在抵抗,而此时魏国的援军还没有及时的赶过来。可是从诸葛亮大军来进陇右,到最终撤退,中间经历的时间并不短,他却始终攻不下另外两郡,不得不说当时的诸葛亮,在军事表现上确实稍显笨拙,没有那么出色。

不过诸葛亮也确实是个人才,在第一次、第二次北伐受挫之后,他总结经验,快速学习,很快就在军事能力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第三次北伐开始,我们能够很明显的看到,诸葛亮用兵越来越炉火纯青了,以劣势兵力可以压着曹魏的优势兵力打,此时的诸葛亮已经完全算得上是一个军事大才了,本文认为此时的诸葛亮军事能力已经是超过了刘备和庞统了!

二、战略能力

在战略方面,诸葛亮前期有隆中对三分天下的规划,后期有进占雍凉的举动,可以说,诸葛亮的战略能力在三国中是独一档的,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至于庞统,由于他死得太早,基本没有看到他的战略能力,不过他占荆州夺益州的想法倒是和诸葛亮挺像,再加上他还还有具体的执行方案,所以庞统的能力也是不能忽视的。其实本文认为庞统和法正是有点类似的,两人都是专研谋略的谋士,庞统活着时,他是刘备的谋主,庞统死后,法正就成为了刘备的谋主!总的看来,庞统的战略能力还是比不上诸葛亮的,庞统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专才,而诸葛亮是一个全才。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秦朝连坐制度有多残忍?秦朝连坐制度的内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秦朝连坐制度有多残忍?秦朝连坐制度是怎么执行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朝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建立了“连坐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

  • 对于南北朝宋明帝刘彧而言,阴兵助阵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剧烈变动的一个时期。伴随着政局动荡而来的,是统治者们为了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一场场残酷血腥的战争。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之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当属宋明帝刘彧借助地府阴兵来平定叛乱的事迹,这也是历史上记载的唯一一次借阴兵作战的事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篆刻在古代有着漫长的历史,出现了哪两个高度发展阶段?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篆刻,古代,文史百科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

  •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前两次为何却对其避而不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群雄争霸的年代,有才能者都想在乱世之中建功名,当然选择明主对重要,在当时的情况下,跟对主公,才能在乱世中立足,成就一番,当时为何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的都借口远游,避而不见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当时的刘备并没有雄霸天下的潜质,因为他老

  • 高琼是谁?他的经历与很多北宋武将有着怎样的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琼,北宋,文史百科

    高琼,字宝臣,亳州蒙城人氏,祖父高霸和父亲高乾都在契丹为官。后来高霸出使南唐遭到暗杀,高乾便投靠了北宋,被任命为中门使之职,并将整个家族搬到了京城汴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高琼的经历与很多北宋武将不同,他既没有早年从军,也没有在父母的管教下认真学习,而是为祸乡里,成为

  • 从东汉至唐初,人们为何将结婚用的婚房称之为“青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代,结婚用的婚房不叫“洞房”,而称“青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曹操与袁绍年轻的时候,非常要好,经常出去“侠游”,这样就免不了做一些恶作剧的事情,有时还会偷鸡摸狗。有一天他俩见一对新人结婚,便偷偷地溜进人家的院子,看到新娘貌美,就冒出了

  • 让刘备叹息痛恨的汉灵帝,究竟做了哪些荒唐事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汉灵帝,文史百科

    诸葛亮当年,在决定北上伐魏时,给后主刘禅写下了《出师表》,其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让刘备叹息痛恨的汉灵帝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呢?以旁支身份继承大统,却根本无心皇位汉灵帝刘宏,是东汉的第12位皇帝。

  • 澶渊之战的最大功臣是谁?如无此人北宋早就被迫迁都了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澶渊之战的最大功臣是寇准,如无此人北宋早就被迫迁都了。辽军10万只能围澶州三面不是因为人少,而是因为澶州分为北城和南城,中间被河隔开,以浮桥相连。宋真宗就是通过浮桥渡河来到北城,鼓舞士气后把寇准留在北城,自己回南城。北城南面是河,所以辽军只能围北东西三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在宋江积极推行招安计划时,反对招安的头领为何无法阻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梁山泊主宋江积极推行诏安计划,最终造成了整个梁山的悲剧。根据小说描写,梁山上是有头领反对诏安的。那反对诏安的头领为什么无法阻止宋江推行诏安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小编在前文《少数派很难当老大:梁山上真正反对招安的头领共有多少?》中提到,

  • 蜀汉地理位置这么优越,那么刘禅真是个昏庸之主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时期,动乱纷争。后来经过激烈拼杀,刘备建立了蜀汉,曹丕建立了魏国,孙权建立了吴国。三足鼎立,天下暂时安稳。当时蜀汉占尽地理优势,魏国占尽天时优势,吴国占尽人和优势。为什么这样说呢?魏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王权正统上居高临下,占尽天时,而吴国孙帐下人才济济,更难能可贵的是孙家经孙坚、孙策、孙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