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唐玄宗与杨玉环在一起后,寿王李瑁闹出了什么幺蛾子?

在唐玄宗与杨玉环在一起后,寿王李瑁闹出了什么幺蛾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72 更新时间:2023/12/15 7:05:42

你们知道寿王李瑁是怎么反击唐玄宗的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在唐朝289年的历史中,提起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多多少少也算是个名人。不过悲催的是,他的名气并非源于他有过什么赫赫战功,或者在文学方面有什么过人的造诣。事实上,李瑁之所以出名,仅仅是因为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生母,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还有一个是他的爱妻,后来也变成了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

前半生子凭母贵,后半生……

李瑁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故事里,自己却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他出生时武惠妃正受恩宠,在他之前武惠妃已经给唐玄宗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却都不幸夭折了。

唐玄宗爱屋及乌,很珍视他和武惠妃的第四个孩子,为了防止再次发生不幸,他决定把孩子送出宫外,交给最信任的人抚养。

这人就是宁王李宪,那个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的人。

宁王当然知道孩子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分量,在他和宁王妃的精心呵护下,李瑁终于活下来,没有像他的哥哥姐姐一样夭折。

为了让李瑁能够健康成长,唐玄宗特意封他为“寿王”,寓意健康成长,寿比南山。足见唐玄宗对李瑁的喜爱。

曾经距太子之位仅一步之遥

王皇后倒台后,武惠妃并没有如愿当上皇后,于是她将全部希望转嫁到李瑁身上,希望能立他为太子,这样等李瑁登基的那一天,她仍然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

她骨子里有武氏家族的血脉,也有武则天渴望权力的基因,只是没有武则天的命。

为了把李瑁扶上太子之位,武惠妃勾结李林甫和杨洄,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成功干掉了对李瑁当上太子威胁最大的三个人。

但她自己却也由于做了亏心事,总能梦见三人找她索命,没多久就惊吓过度病死了。

失去了武惠妃的庇佑,李瑁的地位也迅速下降,非但没能当上太子,反而迅速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直到有一天,大家突然发现一件怪事,李瑁的老婆不知何时竟出现在皇帝的后宫中,还和唐玄宗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夺妻之恨不共戴天,但如果对方是皇帝,你就只能忍着了

按照这个说法,唐玄宗在召见杨玉环之前,她就已经当道士了。但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一段《旧唐书》里的内容篡改痕迹明显,极大可能是唐玄宗指使史官做了手脚。试想李瑁和杨贵妃结婚五年,恩爱异常,她当哪门子道士?

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相信《新唐书》的记载。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

可见时间顺序的重要性。如果玄宗先召见杨玉环,那就是“扒灰”;如果杨玉环先出了家,后被唐玄宗宣召,那便是两情相悦了。

寿王李瑁的恶趣味

说回李瑁,其实在我看来,他的生活就是个悲剧。

媳妇被父王看上,直接被“宣”走了,他毫无反抗能力,只能认命。父王为了遮羞,导演了一出暗度陈仓的出家大戏,而他作为当事人,还必须堆着笑脸配合,亲自参演。

当然,李瑁的友情出演也不是完全没有片酬的,作为补偿,唐玄宗决定再给李瑁找一个年轻貌美的寿王妃。至于李瑁想不想要这个“片酬”,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其实这也是唐玄宗计划的一部分。杨玉环出家,李瑁又娶了新媳妇,这样他再把杨玉环弄进后宫才不那么扎眼。否则寿王妃的位子空着,原来的寿王妃却跟了皇上,让天下人怎么看?

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把寿王妃的缺补上,这样唐玄宗和杨玉环才能心安理得地在一起,这也算是唐玄宗给自己找的一块可笑的遮羞布。

偏偏李瑁在这个时候出了幺蛾子,而且一出就是三年。

开元二十九年,宁王李宪病死了。

前面说过,唐玄宗和武惠妃怕李瑁养不活,曾经把他送到宁王那里养过一段时间,因此宁王可以算是李瑁的养父。因此李瑁向唐玄宗上奏,申请作为养子为宁王守孝三年。

唐玄宗同意了,但也非常恼火。

守孝是礼法和儿子的义务,但李瑁只是养子,按道理是没有这个义务的。但他偏偏提出了,而且是守孝三年,这是仁孝的表现,唐玄宗没法拒绝。

但他恼火的是,明明杨玉环已经出家快满一年了,现在他只需要实施第二步计划,给李瑁找个女人,填上寿王妃的缺,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杨玉环还俗,将美人实实在在地拥进怀中了。

如今李瑁守孝,三年之内无法娶妻,寿王妃的位子便只能空着,他和杨玉环便只能眼巴巴地等,再等满三年。

我无力反抗,但你们也不要太顺利了。这就是李瑁的恶趣味,是没有办法之后的办法。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李瑁的反击简直只能算“聊胜于无”。但这已经是他所能做出的最有力的反击了,三年守孝期满,他还得乖乖地听命娶了个韦氏女为妻,然后眼看着杨玉环正式还俗、入宫、晋升贵妃、与自己的父亲满天下地秀恩爱。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反击的效果

这三年里,唐玄宗和杨玉环没有任何名分,只有见不得光的地下情。

这三年里,三个人都在煎熬。李瑁顶着个硕大的绿帽子煎熬;唐玄宗顶着个“扒灰”的污名煎熬;杨玉环则夹在这两个父子之间,更加煎熬。

在煎熬中,唐玄宗决定改年号,放弃已经使用了二十九年的“开元”,改用“天宝”。

至于为什么要改年号?为什么改成天宝?唐玄宗自己也没给出解释。也许是上一个年号用得太久了,也许是突然领悟了“物华天宝”的含义。

我倒更倾向于另一个解释,还记得那首风靡梨园的曲子《得宝子》吗?《乐府诗集》称:“《得宝歌》,一曰得宝子,又曰得鞛子。明皇初纳太真妃,喜谓后宫曰:‘朕得杨氏,如得至宝也。’遂制曲,名‘得宝子’”。

标签: 唐玄宗李瑁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唐朝的军队,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唐朝的骑兵可是非常的厉害啊,毕竟当时唐朝统一全国的时候,以及反击突厥的战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话说回来,唐朝的骑兵到底有多厉害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朝军马存栏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曾一度达到70万匹,几乎算是历朝历代中养马数

  • 明朝开国的起点是非常高,它在历史上完成了怎样的壮举?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汉唐是被公认的武功强盛的王朝,比起汉朝横扫匈奴的威武,大唐战无不胜的风光,而大明朝的军队,在史料的记载中,似乎是相对低调的。事实上,低调只是表面现象,低调的明军,是一支威武之师,光荣之师。对比明军的发展历程,这绝不是溢美之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军开国的

  • 讨好型人格一般以他人为中心,现代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讨好型人格一般都是对自己没什么自信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把握做好,做什么事情都要征求别人的意见,以他人的需要为需要,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以他人为中心。怎样改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要增强自己的自信,提升自己能力凡是只要自己有了自信,做什么事情也就不会去畏畏缩缩的,自己有能力

  • 据史书记载,中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于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尚书·益稷》中有一句话:“予乘四载,随山刊木。”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后人解释,这四载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史记·夏本纪》)这个“欙”(雷),就是最原始的轿子。下面小编就

  • 世界正处于一个低社交的时代,这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似乎正活在一个低社交的时代。不知道跟别人说些什么,也没什么动力去结识新朋友。觉得维持关系非常累、非常麻烦,交流或闲聊都特别费神,有那时间宁愿在家里刷刷剧、上上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以前,一个人待着会特别闷,就想跟朋友待在一起;现在,只想有些时间,能一个人静静发呆,不想

  • 在秦末至西汉时期,赵佗又是怎么建立起南越国的?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南越国亦称南粤国,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一共历经五任国王,享国九十三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高祖三年,赵佗正式建国称王。赵佗称王后,考虑到一旦中原归于一统,很可能会派人前来征伐;同时,也为了防备衡山国可能进行的突袭,再

  • 刘备在新野战败之后,为何很多百姓选择追随刘备而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征战不休,不过现如今看来,三国时期最终的赢家是司马家族。这样看来既不是曹操、孙权也不是刘备的后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了晋朝,这一点估计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不过魏蜀吴三国征战中,出现了很多事情。根据三国历史,罗贯中撰写了小说三国演义,也正是三国演义的流行,才让后人们对三国这一乱世有了

  • 古代青楼女子为什么要系红绳?红绳的寓意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的青楼女子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娼妓,一种是艺妓。那么古代青楼女子为什么要系红绳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古代多有男尊女卑现象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这些丰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彰显了时代的优越性,犹如大浪淘沙一样,一些封建的、迷信的糟粕则被筛

  • 齐王建带着军队投降秦国后,他为何最终被活活饿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王建,秦国,文史百科

    齐王建,妫姓,田氏,名建,齐襄王之子,母君王后。齐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田建继位,史称齐王建。齐王建继位后,由其母君王后摄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齐王建六年(公元前259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齐国与楚国援救赵国。秦国国君秦昭襄王计议说:“齐、楚援救赵国

  •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尝试穿怎样的衣服来度过夏天?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热风袭来,越吹越热。热到路面滚烫,躲到大树底下也不管用,热到没朋友……还好有空调、电扇!出门呢?能不能来一件自然、舒适、潇洒又不失庄重之感的衣服?你好!我叫半袖、T恤,我们专治酷暑。问题来了。古人是怎么熬过夏天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尝试着穿短袖(半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