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帝王与史官的关系又如何?

历史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帝王与史官的关系又如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00 更新时间:2024/1/13 21:28:05

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早已经是不可触摸到的过去了,我们所能知道的,都是被写进史书里保留下来的事件。然而,历史虽然真实发生过,史书却是人为写下来的,其中的真真假假,或许我们仍旧难以辨别。那么,古时候的那些史官们,他们是如何写史的呢?古代的历史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帝王与史官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史官与帝王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历代帝王对于史官们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至于"君举必书",却是有选择、有条件的。有了功绩,做了好事,当然要大书特书。就是没有功绩,没干好事,也要虚构一些载入史册;或者“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者颠倒黑白,把坏事说成好事。总之,“自称我长,相谓彼短”,“略外别内,掩恶扬善”(刘知几:《史通》),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必书"无疑;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事,万万不可见诸史册。

帝王们或多或少都会干一些坏事,那些贼臣逆子、淫君乱主,干的坏事就更多,但是干归干,举归举,要载入史册,传之后代,是绝对不允许的。"秽迹彰于一朝,恶名披于千载",有哪一个帝王愿意把自己的"秽迹"载入史册呢?所谓"君举必书",不过是一句假话。只有在古代史书作为宫廷秘籍,由太史负责的时候,史官有记载特权,皇帝是不能察看史官记载。

史官们对于“君举必书”的态度颇为认真。中国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好传统,尤其是司马迁这样一个特殊的史官,成为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品操和史德。他们都知道"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刘知几:《史通》)。因此,对帝王们的言行,随时都要记录下来,不管你"举"得对不对,都要"直书其事"。那怕把屠刀架在脖子上,也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宁为兰摧玉折,不为萧敷艾荣",绝对不能"兰艾相杂,朱紫不分"。

帝王和史官,一个要"自称我长"、"掩恶扬善",一个要"直书其事,不掩其瑕";一个要文过饰非,一个要"君举必书";一个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一个要对后人"申以劝诫"。两种目的,两个标准,南辕北辙,形成两种力量的尖锐矛盾和较量。较量的结果,常常是权力压倒亢直者,屠刀强过笔杆子。在封建君主专制下,史官们屡遭厄难,原因就在这里。

2、史官怎样记载历史?

如何记载历史是史官的工作,而根本不是皇帝可能干预的了的,史官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要对皇帝负责,他只需要对事实负责,而皇帝更没有权力对史书进行修改。

正是为了保证这一点,古代史官并不是由皇帝任命,而是采取世袭制度的,就比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的史官职务并不是由汉武帝封给他的,而是他由其父亲太史公那里世袭下来的。古代史官的世袭制保证了史官的人事权力不受执政者干预,史官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系统处于王权控制范围之外,所以古代史官的地位是很高的。

据说当年曾经有一个人去投奔赵鞅子,赵鞅子因为有事就让那个人等了很久,后来赵鞅子见到那个人,问那个人会做什么?来人说,我没有什么本事,我只会每天跟着你,把你每天所做的丑事都记录下来。赵鞅子连忙为自己的失礼向这个人道歉,西洋楼怀疑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史官之类的人。

史官独立,当权者不能干涉史官的工作,但这并不表示当权者不会对秉笔直书的史官进行打击报复,事实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史官文化独立恰恰是由无数史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加以捍卫的,除了我们刚才所提到的王允杀蔡邑之外,最为有名的则是“崔杼弑君”的故事。

齐国的权臣崔杼弑杀了自己的君主齐庄公,齐太史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死了齐太史,齐太史的儿子复书“崔杼弑其君”,崔杼又杀之,齐太史的弟弟又写“崔杼弑其君”,崔杼又杀了他,最后齐太史的小弟弟接着写“崔杼弑其君”,崔杼终于无奈,只得放弃了。每每读到此处时,西洋楼都不觉的会泪流满面,以崔杼当时的势力连国君都能够杀死,但却不能迫使史官为其隐埋罪行,中国古代史官文化的可歌可泣由此可见一斑了。

3、李世民

但令人痛心的是这种情况最终没有能够保持下去,而破坏这一制度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个曾经被无数人称赞的一代贤君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因是在玄武门靠搞兵变上的台,所以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在他通过科举制度成功的使“天下英雄入吾扣中”以后,就对延续了几千年的史官独立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摧残。

首先是对初唐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篡改,随后是把史官纳入了皇帝的管理范畴,最后是规定官方修史,史书的记载与编修归官方负责,民间修史不在允许,自此以后中国所有的正史被强行纳入“国家主旋律”的指导之下。

从中国政治发展来看,史官独立制度被破坏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因为到了这个时期,封建君主的权力已经日益强大,他们已经不能在允许史官还如同司马迁一样对自己品头论足。但中国的历史也由此而变得沉重,因为我们已经很难在区分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就如同张正隆在《雪白血红》里面所写的那段:“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个婊子,谁有权有势谁就可以弄她一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明清时期的皇宫中,失去皇帝宠爱的妃子居住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代皇宫里,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之说。选到皇宫里的女人,一旦失宠,便会在宫中禁室里等死,十分悲惨。皇宫里的女人失宠后居住的宫中禁室,就是所谓的“冷宫”。那么,故宫里的“冷宫”究竟在哪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要说皇宫里的冷宫,需要先说说皇宫里的“三宫六院”。明、清时

  • 王希孟这么惊才绝艳,为何只遗留了一幅《千里江山图》?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当我们观看《千里江山图》时,画上有这样一篇跋文,其出自当时的宰相蔡京之手,内容如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王希孟

  • 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何荔枝的名声却是很差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作诗《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什么荔枝的名声却是很差的?在古代,最早关于荔枝这一水果的文献记载是见于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

  • 在嘉靖末年时期,到底是谁拖垮了大明王朝的财政?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靖,财政,文史百科

    我们知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的几个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唯一一个从南打向北而统一全国朝代。不仅如此,明朝的经济也非常繁荣,特别是工商业非常发达,晋商、徽商等著名商人团体都是在明朝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明朝是一个富庶繁荣的王朝,甚至于到明朝后期还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作为明朝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与东西厂有着怎样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凡事关于明朝的电视剧,几乎都会有东厂和西厂出现,东厂和西厂是纯粹的特务机构。只有他们的头目(提督)是太监,下面的番子也就是一般的衙役。锦衣卫是皇帝的护卫亲军(卫队),只有它的下属机构“镇抚司”可以侦查办案。他们并没有特定的隶属关系(相反可以互相牵制)。可是皇帝昏庸的时候,经常让东厂的提督太监权力膨胀

  • 宋高宗真的有那么昏庸吗?为何总想着议和而不是打回去?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高宗,昏庸,文史百科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南宋时期的宋高宗赵构是一个昏君,在岳飞对外抗敌的时候却把他急召回京,最后还冤死了岳飞,就这样损失了一员大将,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不过,评价一个人,单单只靠这一件事是远远不够的,宋高宗难道真的就有那么昏庸吗?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赵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雍正是合法继承皇位的,但为何却说他篡改了康熙遗诏?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热河和南苑行猎之后“偶感风寒”,住在畅春园休息,命皇四子胤往天坛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恶化,至夜间猝然逝世。据说康熙驾崩之前曾经将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允、皇八子允、皇九子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八人招至御前安排后事,并命隆科多草诏

  • 作为唐朝死后有谥号的公主,平阳昭公主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平阳昭公主,唐朝,文史百科

    平阳昭公主,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之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胞姐姐,据悉,平阳昭公主和花木兰穆桂英一样,是一位真正的女英雄,其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 在西晋时期,石崇究竟是怎么在美食上与王恺斗富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作诗《药转》:“长筹未必输孙皓,香枣何劳问石崇。忆事怀人兼得句,翠衾归卧绣帘中。”而诗中的“石崇”正是西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与富豪,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西晋时期,石崇究竟是怎么在美食上与王恺斗富的?豆粥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只是一道很简单、普通的食物,但

  • 即使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刘备为何还不能统一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诸葛亮,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一番血火拼杀之后,曹操、孙权、三个最强者得以胜出,割据一方三分天下。三国之中,曹操实力最强,又占据中原腹地。孙权次于曹操,但凭借长江天险和江东鱼米之乡,也足以笑傲群雄。只有刘备的蜀汉,僻处益州之地,远离中原,人口最少,地盘最小,实力最弱。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