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到了南宋时期,绘画出现了怎样明显的画风变化?

到了南宋时期,绘画出现了怎样明显的画风变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3 更新时间:2024/1/4 16:20:46

(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南宋绘画出现了明显的画风变化,重视章法的剪裁,巧妙地利用画面大片空白突出鲜明的形象,画面效果含蓄凝练,简洁而富有诗意,具有优美的意境,这就是侘寂。

南宋时期,画家们对于日常之美多有关注,大多与他们游历山川创作的写实作品有关,然而在多数作品中,我们竟可发现南宋画家作画的相同特点,诸如作品中大量的留白效果,画家擅于使用“马一角、夏半边”的边角构图技巧,这些极度空灵的作画状态,显现了当时画家们主张自然,崇尚简约的生活态度,更体现出他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观。画家喜欢在作画时体现侘寂的美学观,侘寂包含了世界,画家通过了解自我的世界,进而找到世界的全部,甚至整个宇宙天地。

侘寂(wabi-sabi)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美学意识,为战国时期日本茶道家“千利休”所提出的概念。14世纪日本茶道家“千利休”开始将侘寂与茶道结合,并使用极简朴素来代替奢华贵重的茶具,使人感受侘寂之美,这是侘寂美学的缘起。

一般而言,侘寂是指空虚寂寞的枯淡美感,是以极简作为美学的核心宗旨,体现了粗糙、不完美、不圆满、不恒久、低调的状态,在今天也泛指朴质、空寂、自然等意涵,这种美学形式应用在茶道上便有不追求修饰,崇尚简单,保有本质精神的意涵。

禅宗里也谈侘寂之美,该意涵源于小乘佛教中的三法印,亦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这是禅宗里探讨人生无常、无奈的哲学思想,因此侘寂也可作“禅寂”解释。

禅宗里的侘寂是一种不重视装饰的美学形式,其也被称作“事物的禅”,这是日本人面对事物所保有的极简态度,是他们的思想状态,也是他们的世界观。近代,侘寂的美学意识不仅体现在日本的禅宗、茶道,更在日本庭院中得到充分的实践,特别是枯山水庭院的风格表现,将其理念发挥到极致。从禅宗衍生出来的侘寂美学,有一种“去掉所有不必要的”理念意涵,由此显现出侘寂美学与禅宗密不可分的关联。

南宋画家牧溪,其作品在中国遗留较少,多流传至日本,江户时代日本的收藏家甚至将牧溪的作品视为珍宝,而后,牧溪的作品更在日本绘画史中获得崇高的地位。日本《松斋梅谱》评价牧溪的画作为:“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这种侘寂的美学意识大大显现在牧溪的画作中,例如《松猿图》、《潇湘八景图》、《远浦归帆图》、《六柿图》等等都表现了侘寂之美,特别是《松猿图》对日本的禅画影响最深。

又如另一南宋画家梁楷,其画作也具备禅画的特质,例如《六祖斫竹图》、《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疏柳寒鸦图》、《释迦出山图轴》等等。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曾评价梁楷的作品,他说道:“梁楷,东平相羲之后。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间画院侍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而去。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伏,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

除此之外,其他的南宋画家,虽无画禅之意,但画作中同样显现了这种侘寂的美学观,与禅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画作中大量的留白,突显出多种的象征意涵,诸如马远的《山径春行图》,马麟的《荷香消夏图》,夏圭的《溪山清远图》,萧照的《山腰楼观图》等等。

由此可知,侘寂美学之所以受到南宋画家们的喜爱,大多是与顺应心灵,再现自然、不矫情做作的残缺美感有关。画家通过观其外界,体悟生命之美,并感知看尽势态繁华的人生态度,既画禅,也修佛,这种充满岁月感的侘寂画作,通过南宋画家笔下的这种苍凉、极简的笔墨氛围,将侘寂的美感发挥的淋漓尽致。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宋朝以前,古人为何基本上都是一天只有两顿饭?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一日三餐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标配,每天都要吃早中晚三顿饭,这是最基础的,有些人加班或者熬夜的时候,还会再有一顿宵夜,吃饭其实也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有力气去做事。只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日三餐其实是从宋朝时期才开始的,而在此之前基本上都是一天只有两顿饭,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古代酒的度数和现代有什么不一样?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还不知道:古代酒的度数和现代有什么不一样?古代的酒度数到底高不高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

  • 唐玄宗为何独独喜欢杨贵妃?杨贵妃身上有特殊的味道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杨贵妃,文史百科

    说起杨贵妃杨玉环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咱们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在历史上说因为长得太美,连盛开的鲜花见到杨贵妃都会羞涩的低下头,因此杨贵妃有着绣花之美一说。杨玉环原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后来被唐玄宗看上喜欢的不得了。为避免坊间闲话、掩人耳目,就先敕书让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下

  • 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那么作为皇帝的他有后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汉哀帝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因为他不喜欢女人,偏喜欢男宠~加上他纵情声色掏空身体,年仅25岁就死了,他和董贤断袖之癖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最终也如他前任皇后没有子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皇后傅氏(傅皇后),堂弟孔乡侯傅晏之女。(?-公元前1年),傅氏,野史载其名为傅黛君,河

  • 斝在古代除了用于温酒的酒器之外,也被用作于哪个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形状形态斝,中国古代先民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基

  •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古代哪些传奇小说及戏曲?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等许多传奇、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很多人不一定信鬼神,但是鬼神故事一直很有市场。人们对另一个世界的同行者都颇为好奇,在现实中看不见的、得不到的,不妨把他们安排在另一个世界实现,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 于谦的人生以悲剧收场,那么迫害他的奸臣是什么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明朝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骑兵长驱直入,直抵北京城下。面对危局,兵部尚书于谦挺身而出,指挥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救了大明王朝。可是八年后,于谦却被五花大绑,推上了西市,最终落得抄家斩首的下场。于谦的人生结局堪称悲惨,那么迫害他的奸臣们是什么下场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蜗牛都是与世无争的存在,但为何说非洲大蜗牛不能触碰?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蜗牛都是小小的,与世无争的存在。但是,有一种蜗牛,它不但有巴掌大小,而且已经成功地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入侵物种”,它就是非洲大蜗牛。非洲大蜗牛叫做褐云玛瑙螺,玛瑙螺属,玛瑙螺科。喜栖息于植被丰富的阴暗潮湿环境及腐殖质多的地方。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能够导致肺结核,所以不能碰。下面小

  • 哈雷彗星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它因哪位科学家而得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哈雷,彗星,文史百科

    哈雷彗星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

  •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烫发与脱发之间有存在一定联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烫发是我们自身外在形象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喜欢去烫发,但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脱发的现象,尤其对一些爱美的爱烫发的女孩子而言,脱发现象更是十分严重。烫发与脱发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脱发是什么呢脱发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