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跟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有了哪些新的改革与发展?

跟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有了哪些新的改革与发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653 更新时间:2024/1/7 20:20:46

宋朝的科举在很多方面都继承了唐朝的制度,但有鉴于唐制中诸多积弊,又进行了广泛的改革。跟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制有了以下新的发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录取人数增加

宋朝科举,起初是一年举行一次。英宗治平三年(1065年),定为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到太宗时录取名额大增。

2、应试者的范围扩大

过去“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宋朝冲破了这种限制,不讲门第出身,工商杂类自可应试。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应试。只要有奇才异行便可录取。科举应试者范围的扩大,无疑对选才的质量是有好处的。

3、录取程序简化

唐朝科举考试及第后,还要经过吏部考试合格才能任官。宋朝时,则一经考试录取,立即授官,简化了录用程序。因此,更能吸引士人孜孜苦读,以求闻达。

4、殿试成为定制,考试制度变为三级

宋朝为了禁止谢恩于私门,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下令,禁止考生称考官为“师门”,自称“门生”,以防考官考生结成政治集团,互相标榜,有碍于中央集权。乾德六年(968年),殿试成为定式,沿袭不改。这样一来,宋朝的考试制度就由两级制增为三级制,即州试、省试、殿试。

5、限制主考官的权力

唐朝的主考官是吏部考功郎中、员外郎或礼部侍郎。宋朝的主考官则是临时差遣,年年不同,届届各异;还设有“权知贡举”即副主考官若干人,互相监督。这样,就限制了主考官的权力,以保证科举考试比较公正地录取人才。

6、考试内容的变化

北宋前期采用苏轼派的主张,大体上沿袭唐制。安石变法,反对以诗赋取士,主张务实,进士的考试项目取消了诗赋,专考经义和时策,增设明法科。哲宗元祐时兼顾诗赋和经义两科,有诗赋进士,也有经义进士。

7、考试规则日趋严密

宋朝考试规则比唐朝严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防止考生作弊的制度。宋规定考生不准带书本入考场,但考诗、赋的一场可以携带查检音韵的工具书,如《切韵》、《玉篇》等。为防考生作弊,废除了这个礼节,考生的坐具、茶具全部撤去。考试时,连喝水都不允许,可见防范之苛刻,以后也成为定制。

其二,官员子弟的复试制度、宋代惩前代之失,一方面规定官员子弟可以参加考试;另一方面又规定,凡官员子弟都必须复试。

其三,废除考官与考生之间的特殊关系。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下诏,“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此后也成为定制。

其四,糊名制度。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采纳了将作丞陈靖的建议,礼部复试后上奏合格进士名单,实行糊名,只报等级,不论姓名,等皇帝同意后再拆开宣布。咸平二年(999年),礼部会试时,朝廷另派官员在卷首封印,明道二年(1033年),各州考试也采用此法,从此形成了严格的糊名制度。

其五,誊录制度。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下诏设置誊录院,专门负责誊录试卷。封卷官员密封了考卷之后,送誊录院,抄录时,由内侍二人监视,再派朝廷官员校对考卷的原本和副本,以副本交礼部阅卷定等级。自此以后,也成为定制。

其六,锁院制度。宋代科举考试虽由礼部主持,但礼部仅为具体办事机构,皇帝在考试前临时任命朝廷大员主持考试,称“知贡举”。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任命翰林学士苏易简等人为知贡举,苏易简等人受命之后,为表明他们公正,也为了避嫌,不再回家,住宿于尚书省贡院,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从此形成制度。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刘表统治荆州长达近二十年之久,其麾下阵容有多豪华?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十三州中,荆州面积仅在益州之下是天下第二大州,而且荆州治下的南阳郡有三十七个县、两百多万人口是东汉最大的郡,荆州自古人杰地灵,加上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也是荆州南阳人,所以汉末三国时期荆州堪称是人才辈出。自初平元年(190年)刘表执掌荆州开始到208年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为止,刘表统治荆州长达近

  • 花翎是什么样的?为何它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向往?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清代“顶戴”分二种,像斗笠样的是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另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古人在大热天吃什么来降温解暑?古代冷饮有何大比拼?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冷饮,文史百科

    古人吃什么冷饮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炎炎夏日,冷饮成了我们的最爱。现代人可以吃冰淇淋、可乐、凉茶等各色花样冷饮,那么古人在大热天吃什么来降温解暑呢?答案是冷饮。以冰解暑,古已有之。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储存冰块,就品尝到了冷饮的美

  • 如果秦惠文王不杀商鞅,而与他共同经营秦国会发生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秦惠文王的发展史,大家都在争辩。赞颂他的人相信他是秦国的最有能力君主之一,甚至比秦昭襄王更强劲。而那些鄙视他的人则相信他是一个独裁者,一只白眼狼,杀掉了使秦朝强大起来的商鞅。这种争议在历史上甚至在当前都有过争议,随着时间段的流逝,还没有得出论点。不过,有网民提交了一种假设的观点。如果秦惠文王不杀

  • 白族过春节是什么样子的?详解白族春节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能一家团聚吃顿年饭就是我们永远的期望,那么白族是怎么过春节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大年三十早上写春联。白族很早就使用汉字,写对联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是我国着名的对联之乡。不仅村中的长者都能写出工整对仗、意境高雅的对联,家家户户的人

  • 清朝的顶戴花翎怎么区分?详解清朝的顶戴花翎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清朝的顶戴花翎怎么区分?清代“顶戴”分二种,像斗笠样的是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另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

  • 除了常规部队之外,刘备的蜀汉有着哪些特殊军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乱世之中军权为重,只有手握精锐的诸侯才能称雄一时,所以除了常规部队之外,各方诸侯手中或多或少都会握有一两支王牌部队,三国时期也是如此,比如三国前期的诸侯公孙瓒有白马义从、吕布有陷阵营、袁绍有大戟士等等。当然魏蜀吴三国也不例外,其中比较为人所知的是曹操有虎豹骑和虎卫军,孙权麾下有无难军、解烦军和车下虎

  • 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为何要继续沿用商朝的分封制?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牧野之战结束后,姬发率军攻入商朝国都,将商朝的畿内分为邶、鄘、卫三国,鄘、卫分别由周武王姬发之弟管叔鲜、蔡叔度管理,而邶则是纣子禄父(即武庚),三者合称三监(一说管叔监卫、蔡叔监鄘、霍叔监邶,以监视武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王四年(约前1046年),武王灭商后,还师西归

  • 关羽当时正处于三国乱世,《春秋》对他有很大的实用性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关羽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他明白由武入文的重要性,提升文学素养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当时正处乱世,关羽读《春秋》总感觉没那么大的实用性。所以有人提出一个想法,会不会关羽看的并不是《春秋》,而是另一本书呢?或者说是另外一部“春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荆州春秋阁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做了皇帝,那他对得起后周的柴荣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柴荣,文史百科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说与当时的君主柴荣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随着柴荣征战疆场,柴荣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对雄才大略的赵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与青睐,可以说柴荣在的时候让赵匡胤身居要职,公元959年柴荣病死,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基做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