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新的王朝建立后,是如何处理前朝太庙的?

新的王朝建立后,是如何处理前朝太庙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714 更新时间:2024/1/14 10:42:27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那么新的朝建立后,统治者是如何处理前朝太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古代新朝建立后,是如何处理前朝太庙的?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也可以说是皇帝的“家庙”,最初里面只供奉皇帝的先祖,后来皇后和功臣也获得了被供奉于太庙的荣誉,即“配享太庙”。

庙制度早在夏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祭祀先祖的地方还不叫“太庙”,太庙这个名称是西汉时期才正式确定下来的。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太庙”更是一个王朝兴衰的见证,太庙在则江山在,太庙亡则江山失。所以基于此种祭祀观念,当新王朝取代旧王朝时,新王朝的统治者就往往面临一个非常尴尬棘手的问题,即“该如何处理前朝的太庙”。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既然是前朝太庙,那就直接毁掉好了,可是如果直接毁掉,那新朝统治者将会面临其他一系列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该如何收取天下人之心?

要知道新朝初立,所面对的都是前朝遗民,只要前朝不是特别的残暴,总会有大批遗民对前朝念念不忘,所以,如果随意毁掉前朝太庙,则天下人心不服,新朝刚建立起来的统治威信也会荡然无存。

所以,前朝太庙不能毁,而纵观我国历代王朝,也会发现,如果和前朝没有血海深仇的,新朝大多没有损毁太庙,假如前朝太庙不幸在战火中损坏了,新朝还会对其进行修缮重建或选址另建。

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新朝建立后,前朝的太庙规模一定会有所缩减,毕竟前朝已经覆灭,若再以皇帝之礼祭祀,也说不过去,而这个问题就要牵扯到古代礼法制度之“二王三恪”制了。

“二王三恪”制的大体意思就是,新朝取代前朝后,新朝君王为了彰显新朝之正统地位,会给予前朝皇族后裔一定的爵位,一般情况下都会是王爵或者公爵,对应不同的爵位还有相应的封邑。如果封前两代王朝的皇族后裔,则称之为“二王后”,若封前三代王朝的皇族后裔在,则称之为“三恪”。

例如,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封隋恭帝杨侑为酅(xī)国公,封北周后裔为介国公,此即为二王后。而后梁立国后,则封唐宗室李嵸(zǒng)为莱国公,与隋朝后裔酅国公杨仁矩为二王后,而加上后周宇文氏子孙介国公则为三恪。

那么在了解了“二王三恪”后,我们就要解决最主要的问题了,即新朝如何具体处理前朝太庙。

前面说过,新朝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毁掉前朝太庙的,但是基于“二王三恪”之礼,前朝太庙的规模一定会缩减,《周礼》对宗庙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限定,即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

不过实际上各朝代对于太庙庙数也有不同的规定,因此,《周礼》的规定只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即古代上至皇族下至地方士族,祭祀先祖的庙数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可逾制,否则就是杀头,诛族的大罪。

因此,如果新朝按照“二王三恪”的礼法,对前朝皇族后裔进行了重新册封给予不同爵位的话,那前朝的太庙也会根据相应的爵位进行缩减。通常情况下是保留三庙,由所册封的前朝皇族后裔进行祭拜,而这实际上也就是将前朝太庙正式变为所册封之前朝皇族后裔的“家庙”,如后梁册封李唐后裔的情况便是这样:

“莱国公李嵸合留三庙,于西都选地位建立庙宇,以备四仲祀祭,命度支供给,以遵彝典。”

当然了,如果遇到胸怀特别大度的新朝如宋朝,宋朝就规定了后周的太庙要按照原先的规模继续祭祀。

其周朝嵩、庆二陵及六庙,宜令有司以时差官朝拜祭飨,永为定式。仍命周宗正卿郭玘(王巳)行礼。

当然了,除了以上两种处理方式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即

兴建于明朝的“历代帝王庙”。

大概是经过了大礼仪之争的洗礼,嘉靖皇帝突发奇想的修建了一座“历代帝王庙”,他将历代一些贤明君主全都供奉于此。而清承明制,到了清朝,这个“历代帝王庙”里供奉的君王越来越多,最终只要生前不是特别的暴虐荒淫,都能进去。

而目前北京的太庙,本是明朝的太庙,后来清朝入关,本着清承明制的原则,将原本老朱家的“家庙”给占去了,然后以明朝皇帝发明的方式,将明朝的皇帝们“请”进了“历代帝王庙”中进行供奉。

当然了,礼法不能乱,起先顺治康熙因为刚入关不久,很多礼法不是很懂,所以对于前明皇族后裔一直没有进行册封,一直到了雍正在位期间,才封明皇室后裔朱之琏为延恩侯,不过这个人究竟是不是真的前明皇族后裔就很难说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赵合德为何成了汉成帝的宠妃,而赵飞燕却被抛掷在脑后?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赵飞燕与赵合德两姐妹可谓是一代红颜。这二人本是公主家养的舞女,先是赵飞燕因为出众的美貌被成帝带回了皇宫,后来赵合德也在赵飞燕的引荐之下得了成帝的宠爱。历史上,称赵飞燕是红颜祸水,成语环肥燕瘦中的"燕"字指的正是赵飞燕。如此说来,这姐妹二人的容貌都是十分出众的,那么为何后来,赵合德成了成帝的宠妃,赵飞

  • 在明清交替之际,董小宛如何从一代名妓到贤妾的转变?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董小宛,明清,文史百科

    董小宛是明末清初,明清交替之际,闻名金陵的名妓,与顾横波、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等七人并称为“秦淮八艳”亦有“金陵八艳”之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末清初,国家动乱,英雄美人层出不穷。“秦淮八艳”在那一段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她们每一个都才情无双,才艳

  • 东京留守司军有什么作用?详解东京留守司军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东京留守司军有什么作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东京留守司军,给大家一个参考。东京留守司军,存在于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0),南宋军主力之一,东京留守宗泽创建。高宗登基后,宗泽任东京留守司留守,联络王彦八字军、五马山寨义军等,收编溃兵游勇及农民起义军组成留

  • 乾隆一共有17个皇子,仅排在第15位的嘉庆为何成了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乾隆六十年(1795年),永琰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乾隆禅位于永琰,后者就是清朝历史上的“嘉庆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的中国,一直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清军入关之后,一直没有实行这个政策,传位给谁主要看皇帝自身考虑,比如康熙是皇三子,雍正是皇四子

  • 古代的镖局是如何出现的?镖师是个怎样的职业?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镖师,文史百科

    我们经常在各种古装的影视和武侠小说中,听到过镖师这个职业,一般人认为这是像保镖一样的存在,历史上的镖局到底是怎样的存在,镖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行业。首先镖局存在的历史并不是很久,大多数关于镖局的记载都是明清时期的,由此可见押镖这个行业应该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大家知道中国古

  • 良妃与令妃的出身都差不多,为何只有嘉庆最终成了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1795年农历九月初三,正是乾隆登基六十周年的日子,也就是在这一天,乾隆将公布皇储究竟是谁。话说,自雍正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后,储君是谁,就成了天下最大的秘密。早在1773年,乾隆就将立储诏书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随后的这22年,匾额后的名字就成为天下臣民最热衷猜测、却又始终没有确切答案的谜题。直

  • 朱元璋与臭豆腐有什么故事?探索臭豆腐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你知道臭豆腐的故事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说起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小吃,可必然少不了这样一份美食———臭豆腐,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传统小吃,可以说是名声大震,不仅我们爱吃,就连国外也被它深深吸引。你可不要以为臭豆腐除了它又臭又香为特色外,就没有其他对我们有利的地方了。其实啊,臭豆腐可不仅仅只

  • 宦官在汉朝的权势如此之大?只因帝王为了遏制外戚势力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逝,他的长子刘辩继位登基,是为汉少帝。由于少帝年幼,其生母何太后开始临朝听政,在这样的情况下,外戚与宦官之争开始严重起来。要知道当时宦官的权力非常大,在汉灵帝时期,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和宋典这十二个宦官将汉灵帝玩弄于鼓掌之间,以至于灵

  • 从唐玄宗与杨玉环的反应来看,李白写的诗有问题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唐玄宗,杨玉环,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那么令唐玄宗“落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杨玉环是不是很胖呢?小编认为,杨玉环的胖应该不是那种特别的胖,应该是那种微胖型的,而且皮肤很好的那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过往数千年的历史中,大唐盛世始终都是很多人心中的向往,那一个时代有着唐太宗

  • 古代玉玦有什么用途吗?详解古代玉玦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称圆环形有缺口的玉器为“玦”。那么古代玉玦有什么用途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白虎通》说:“玦,环之不周也。”《广雅》说:“玦如环,缺而不连。”这是古人对玉玦的形象描述。玉玦是出现比较早的玉器品种。在内蒙、辽宁一代的新石器查海文化和兴隆洼文化的出土文物中都有发现,长江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