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雍正登上皇位之初,为何要罚同母兄弟胤禵去守皇陵?

雍正登上皇位之初,为何要罚同母兄弟胤禵去守皇陵?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98 更新时间:2023/12/21 7:51:17

兄弟关系是一种常见的家庭关系,有的情比金坚,有的却势同水火。《雍正朝》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部描绘兄弟之间恩怨情仇的电视剧。康熙的那些皇子,为了皇位,或 抱团取暖,或单兵作战,尔我诈、合纵连横轮番上演。这些兄弟中,以雍正与胤禵的关系颇为耐人寻味。兄弟俩同为德妃所生,但雍正却罚胤禵去守皇陵,这是为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胤禛刚出生时,德妃的地位比较低,按照清廷规则,她还没有抚养孩子的资格。因此,小时候的胤禛,并非由德妃抚养,而是由皇贵妃佟佳氏抚养。胤禵出生时,德妃的地位已经比较高,有亲自抚养孩子的资格,因此,胤禵从小就在母亲身边。这就导致了兄弟俩从小就很少在一起,关系也就相对疏远。

等到两人长大后,关系不仅没有走近,反而越走越远。胤禛走政务路线,每天为大清百姓的柴米油盐操心,为社稷出力;胤禵走军务路线,不顾他人安危,仅为个人权力奋斗。

更让人无奈的是,兄弟俩选择了不同阵营,胤禛在台面上跟着胤礽效力,胤禵加入了八爷党。在太子被废之前,胤礽集团与八爷集团的矛盾是整个朝堂的主要矛盾,双方没有任何和解的可能,要不你吃了我,要不我吞了你。兄弟俩各为其主,立场上的差异导致两人成为政敌。

再到后来,随着胤禛与胤禵的羽翼相继丰满,两人又成了皇位竞争对手。在大将军王的人选问题上,两人虽暂有合作,但心里都明白,只是相互利用罢了。皇位的竞争,具有强烈的排他属性,只要两人都有夺嫡之心,势必不能和睦相处。

经过几轮的争斗,胤禛登上皇位。当时的胤禵还在西北,等到他得知大位已定时,既不敢相信,也不甘心失败。因为当初争夺大将军王时,康熙玩了一出障眼法,他放出风声,暗示大将军王就是大清未来的继位人。起初连胤禛都差点信了,好在邬思道是明白人,但八爷党对此就深信不疑。因此,胤禵从取得大将军王的那一刻起,就以为自己是准太子了。事与愿违后,尤其是他当时不在场,他只会觉得是雍正通过非法手段抢走了他的皇位。

在回京奔丧的路上,胤禵就对雍正愤愤不平,先是不奉诏,强行闯关回京;接着大闹灵堂。这一切,都是在抵制雍正,表示他不认可雍正得位的正当性。雍正堂堂一国之君,脸被打肿了,威信扫地了,但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强行忍住了。

新旧交替之际,是雍正最需要帮手的时候,如果胤禵肯配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下场。但他对雍正的反抗,也让自己离权利中心越来越遥远。罗布藏丹增叛乱,胤禵出马本该是理所应当之事,但雍正防胤禵像防贼一样,玩了一招明升暗降,明面上封其为郡王,暗地里解除其兵权。

胤禵也不是省油的灯,先是跑到太后那里告状,没能如愿就拉着老九、老十跑到外面抹黑雍正,甚至写信去西北,变着法子给雍正制造麻烦。

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胤禵敢猖狂,多少沾了太后的光。清朝以孝治天下,雍正也不敢在太后活着的时候拿胤禵开刀。太后一死,胤禵的保护伞也没了。雍正要处理他,也没什么好顾忌的,罚他去守皇陵,既能表现自己孝顺,也是对他往日不合作行为的清算。

雍正上位后,最大的对手是老八,两人之间迟早要摊牌,偏偏胤禵又跟老八若即若离。胤禵长期负责军务,在军营有比较大的影响力,胤禩在政务上的影响力不用多言,一文一武,假如联手,那对雍正的威胁可太大了。所以,雍正要千方百计地防止胤禵与老八结盟。

当时,年羹不争气,在西北捅出篓子,让雍正下不来台,也让胤禵看到了希望。雍正罚胤禵去守皇陵,就是为了彻底断绝他大将军王的执念,也能进一步消除他在军事上的影响力。

同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宣布让胤禵守灵,还能起到杀鸡给猴看的效果,这是在告诉八爷党以及其他官员,你们给我老实点,只要触怒龙颜,哪怕是亲兄弟,我也不会手软。

秋媚说:雍正与胤禵的争斗,是皇位的既成事实需要的权威与希望落空之后不甘心的反抗之间的矛盾。相比于老八的治国理念之争,雍正与胤禵只能算内部矛盾。雍正罚胤禵守皇陵,是对其挑战皇权的处分,其实也间接地保护了他,让他避免了自绝列祖列宗。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对于诸葛亮三兄弟而言,为何要在魏国、蜀国、吴国任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诸葛亮算是三国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了,不过在诸葛亮家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诸葛亮还有两位兄弟,但是兄弟三人都分别效力了不同的国家。都说古代人最注重的就是家庭,兄弟如手足,大家效力不同的国家迟早有一天要兵刃相见,这难道不会太残忍了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诸

  • 在赵匡胤驾崩之际,为什么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宋太祖赵匡胤有几个儿子?赵匡胤为什么不出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赵匡胤有着四个儿子,宋太祖有四子,长子滕王赵德秀,二子燕王赵德昭,三子舒王赵德林,四子秦王赵德芳。滕王赵德秀,舒王赵德林皆早亡。燕王赵德昭被宋太宗赵匡义气死。秦王赵德芳(也就是戏剧小说中的八贤王)但是长子和三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在赵匡胤驾崩

  • 北极狐分布于北极地区,其中包括哪些靠近北极的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北极狐,体长50-60厘米,尾长20-25厘米,体重2.5-4千克。颜面窄,嘴尖,耳圆,尾毛蓬松,尖端白色。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具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可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足底毛特别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单独或结群

  • 廉颇能拿出手的战绩非常少,他有什么资格列入四大名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廉颇能够拿出手的胜仗其实非常少,而且当年他与白起的战争中表现得过于憋屈,似乎他没有资格列入四大名将,那么他凭什么成为四大名将之一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针对这个问题,小编进行了很多资料的查阅,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廉颇和当年的载其实有很多被我们给忽略了,而廉颇之所以能够被

  • 刘备借荆州根本不可能会还,鲁肃为何要坚持借给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演义中“借荆州”这一桥段,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耳闻,刘备和孙权,也因此事,结为更可靠的盟友关系。不过,稍微了解详细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地盘如此重要,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猜出,刘备借了荆州,根本不可能会还,可是,东吴那边为何还要坚持借荆州给刘备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

  • 曹操见到陈琳后十分愤怒,但为何依旧对陈琳委以重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很多人认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奸雄。但事实上,身为上位者,生性多疑是必然的,至于曹操本身的性格,则可以说是极其复杂的,在不同的时候,对于同样的事情,曹操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年陈宫曾背叛过曹操,最终曹操让陈宫随吕布一同身死,

  • 嘉庆不愿意放走刘墉,但乾隆又是怎么暗示嘉庆放人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其实我们都知道嘉庆不愿意放走刘墉,是希望可以借助刘墉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来辅助他的同时又可以制约和珅,毕竟和珅一人独大实在是太令他头痛了。而乾隆一句宫灯歪了,其实是在暗示嘉庆,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如果强行将刘墉留在身边,也未必就是对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提到刘墉,很多人印象

  • 笄礼是古代女子成年的礼仪,相对固定的流程又是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笄礼,古代,文史百科

    笄礼的古义,是女子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但更多的意思是女子成年礼。笄礼是象征古代女子成年的礼仪,流程都是相对固定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迎宾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有司托盘站在西面台阶下;客人立于场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后),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房(更衣间)

  • 刘文静与裴寂共事这么久,为何两人在后来却反目成仇?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在隋末唐初的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对十分奇怪的朋友。两人本是最好的朋友,又同时辅助李渊起兵,为唐朝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后来,这对好友却没能走到最后,因为觉得李渊的封赏不公,彻底分道扬镳。最后,其中一个,唆使李渊处斩了另一个,自己做了唐朝的第一位宰相。而这个坐上宰相之位的人,也没有得以善终。在李世民

  • 宗泽想要率军渡过黄河,宋高宗却为何对此事置若罔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宗泽,宋高宗,文史百科

    宗泽是北宋、南宋交替之际涌现出来的抗金名将。在他之前,宋军在战场上被金军打得落花流水;在他之后,宋军与金军南北对峙,旗鼓相当。后世称赞宗泽是宋朝抗金第一人,这确实是实至名归。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宗泽早年的经历与大部分宋朝文官差不多,通过科举考试得到进士功名,从此进入仕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