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皇帝每天都要早朝吗?不早朝行不行?

清朝皇帝每天都要早朝吗?不早朝行不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92 更新时间:2023/12/9 0:06:53

“皇上驾到,众臣早朝”、“有本奏,无本退朝”,这是清宫影视作品中十分常见的两句台词。所以很多人觉得清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皇帝上朝是天经地义的,历朝历代的皇帝莫不如此,清代自然也不例外。但这并不说明清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而且都是在天不亮就起床,在太监的引导下款款地在龙椅上坐下,接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大礼。

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读者,官方史料中从没有记载清代有“早朝”制度,这与清代政体的运作不无关系。凡军国重事,向来注重保密,绝不会在朝会上公然提出,并给出处理意见。

清代并没有固定专设的早朝,更不会在太和殿举行。如果说有,那御门听政多少有些类似,但地点却不在太和殿。太和殿作为国家最高的建筑等级,只有在皇帝登基、亲政、大婚、万寿、元旦等重要节日才会在太和殿入座,接受群臣的朝贺。注意,这里所说的是朝贺。

那么,清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地点在哪里呢?其实也不固定,如顺治初年,紫禁城三大殿被烧毁,多尔衮摄政,其办公听政的场所就设在武英殿。顺治亲政后,修复了三大殿,就住在乾清宫,国事大多在那里处理。

清代没有天不亮就召集群臣站班的制度,清初时期,都是六部将要办的事务,汇总到内阁,然后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比如康熙帝刚继位时,年仅8岁,当时的主要工作还是上学,政务由四辅臣负责,即便康熙帝听政,也是在他放学以后、午饭之前。

康熙帝亲政后,实行了“御门听政”,一般情况下,冬夏早上六点,春秋早上五点,起先是在乾清门,后来改在了太和门。康熙帝很勤政,他在位期间,凡是在京,都不会缺席御门听政,比如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等重大决策,都是在御门听政中决策的。

不过,康熙之后的帝能坚持御门听政的已经不多,雍正乾隆尚且能勉强维持,而到了道光以后,御门听政基本就废止了。

再从百官的角度来看,清代其实也没有实行早朝制度的必要。至于文武百官齐集一堂的时候并不多,无非就是些重大典礼之类的,一年算下来也不会超过20次。因此百官上朝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能够直接向皇帝启奏政务、一起办公的,决不是百官,而是极少数的几个人。

雍正时期,由于西北军务繁杂,外廷与内廷之间的沟通不便,且不利于保密,于是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处负责的都是军国重务,因此军机大臣每天早上必须向皇帝奏事,地点都在养心殿西暖阁。

如果遇到突发事件,皇帝也不会召集满朝文武百官,而是传旨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的官员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至于京堂以下各官,是没有资格参与这种高级会议的。

此外,还有一点也必须说明,清代起于关外,似乎与生俱来就对关内的气候不大适应。因此自康熙帝开始,就在京师周围营建了许多皇家园林。一来是他们认为紫禁城确实不适合居住,尤其是夏天。二来是紫禁城的气氛庄严肃穆,很难有一个放松的心情,于是在各处皇家园林中办公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康熙帝晚年,大多在畅春园,而雍正帝、乾隆帝等后继之君,大多又在圆明园办公。不难想象,如此远的距离,让百官前去上朝,岂非天方夜谭?

事实上,自雍正以后,皇帝已经不再大早上朝了,这里所谓的上朝,也就是在养心殿召见军机大臣。而百官基本就在宫外的六部办事,有重大事件,先报给军机处,再由军机处根据轻重缓急选择在什么时间请求皇帝定夺。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事情军机处都能解决,所以皇帝真正要处理的大事,并不是很多。

清代皇帝既然没有上早朝的制度,那么为何又说是历朝历代中最勤政的呢?其实,清代皇帝的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处理奏折上面。奏折是清代特有的一种制度,其本质说白了就是皇帝与大臣私人之间的沟通。

奏折的内容可以是请安、谢恩,也可以是汇报工作,甚至是民间风俗人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各位臣工打小报告,就是让内外臣工互相监督,互相揭发。

奏折制度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既没有明代锦衣卫、东厂那样的阴森恐怖,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清代皇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批阅奏折上,比如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几乎天天批阅奏折到深夜,乾隆帝也是如此。

所以说,早朝这种看起来十分合情合理的现象,在清代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至于那些天不亮就要起床,坐着马车或轿子上朝的官员,大多都是朝廷重臣,一般的官员,还真没有这个资格。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司马光为何会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西汉王朝的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而且在他的统治期间,西汉的领土疆域扩大了将近一倍,完全不输于唐朝时期万国来朝的气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司马光为何会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司马光曾在自己的《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他认为汉武

  • 古代人生四大喜事分别是什么?详解人生四大喜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人生四大喜事分别是什么?四大喜事的说法出自于哪里?其实四大喜事的说法出自于南宋的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八·得意失意诗》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久旱逢甘霖在我国古代主要是以农田耕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农田灌溉的水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为了更好的顺应天时,古人总结出无数

  •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其在清朝有着怎样的发展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朝看重花翎,如同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

  • 潼关作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它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潼关是中华十大名关中,排名第二位的关卡,因其地理位置险要,历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潼关这个地方,也有人去游玩过,那么潼关在古代,究竟有多大的意义,你知道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函谷关失去自己的功能之后,潼关就做了代替,就有了潼关,历史上第一次记载潼关这

  • 樊梨花一家究竟犯了什么错,竟让武则天下旨杀她一家?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薛猛听了家丁之言,跌倒在地。夫人大惊,快扶起来,半晌方醒。夫人说:“好了,相公为何如此?”薛猛说:“三爷闯祸,连累父兄,如今来云南拿我,我去是不去?”夫人说:“公公一家俱下天牢,只有相公,若到京中,性命难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依妻之言,尽起云南兵马,杀上长安,救了公婆叔叔

  • 春天到了,但中国民间为何一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天气由冷转暖的季节。我国民间一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着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渐冷就穿的太多。那么,“春捂秋冻”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捂秋冻”为什么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春天的气温变化很大,乍冷乍热,所以倒春

  • 刘彻在位时共有四位皇后,这四位皇后为何都没有好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刘彻在位时共有四位皇后,这四位皇后最后都没有好下场,结局悲惨的让人惋惜。她们身处皇后之位,一国之母,受人尊敬,风光无限。可是为何结局很悲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位皇后,陈阿娇她是长公主刘嫖的女儿,童话故事“金屋藏娇”的女主人公。陈阿娇一家对于刘彻登上皇位有着很大的功劳,

  • 中国“男左女右”的习俗是怎么来的?揭秘“男左女右”习俗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在平时生活里,大家都习惯了男左女右,好像约定俗成地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默认都是男左女右呢?今天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还有照结婚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如果颠倒了位置,就

  •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在中国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方白鹳,中国,文史百科

    东方白鹳(学名:Ciconia boyciana)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在东北中

  • “大人”是指古代的官职吗?在唐宋以前又都有哪些别称?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在写古装剧和历史剧中,对于官员之间的来往称呼基本都称之为“大人”,那么“大人”都是指古代官职吗?为什么古代官员要称为“大人”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人”一词之见于经书者不少,例如《周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陆德明释文引王肃云:“圣人在位之目”,《孟子》:“大人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