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伊斯兰教故事:安拉造人

伊斯兰教故事:安拉造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798 更新时间:2024/1/19 21:52:06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

万能的造物主——安拉,凭自己的意志,以最精巧微妙的设计,创造了宇宙万物。《古兰经》中对宇宙的起源,对万类的创造,曾经有简炼、概括的描述。但凭安拉的旨意,安拉的全能,对宇宙万物的创造,说“有”就有,轻而易举。于是,有了浩茫寥廓的苍天;有了宽广无垠的大地;有了洋大海、江河湖沼;有了崇山峻岭、丘陵漠野;有了运转自如的日月星辰;有了充满生机的鸟兽虫鱼;有了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昼夜的轮换循序渐进,呈现了光明与黑暗的衔接过渡,相互交替;季节的变化井然有序,形成了暖与寒暑的发展规

律,使春夏秋冬依次循环,周而复始。甚至风云雷电,雨雾雪霜,也都各自有其独特的异彩。

在这被创造的大千世界,百花吐艳,姹紫嫣红,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把大地点缀得格外美好妖娆。宇宙之大,气象万千;造化之奇,奥妙无穷。众天使在赞美,在颂扬,在感叹,在高歌,为安拉的每一项创造而欢欣鼓舞。

这是人类被创造以前的状况.安拉准备“在大地上设置代治者”,决定创造人——超越一切生灵的人。第一个形体优美的人被塑造而成了!这是安拉用泥土创造的。万能的安拉把灵气吹送进这人的躯体,立即呈现了神妙莫测的奇迹:血脉通了,脉搏跳动了,呼吸起伏了。这个本来用士制作的泥人,顿时赋有蓬勃的生机。这第一个男人,被命名为阿丹。安拉不仅赋予他完美的形体,注入他生命的活力,也赐给他丰富的智慧,开拓他渊博的知识,使他优越于其它生灵。

安拉又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名叫哈娃,让她与阿丹结为夫妇。于是,人有了男女相爱,有了夫妻相亲。阿丹妻子哈娃,住在天园中,绿树成荫,花果满园,下临诸河,清流见底,风光无限美好。有甘泉解渴,香果充饥,生活安适,心旷神恰。他俩也跟众天使一样,感激安拉,赞颂安拉,日子过得宁静而甜美。

起初,阿丹夫妇牢记并严守规定,总是离一棵禁树远远的,走路时也不朝那个方看一眼。但那受冷遇而被剥夺天园享受的易卜劣厮,却始终在搜肠刮肚地想着怎样破坏捣乱,窥伺缝隙,打鬼算盘。阴险狠毒的他,越来越感到要陷害阿丹夫妇,只有蛊惑他们靠近禁树,偷食禁果,这是必须攻破的一个缺口。于是,他偷偷摸摸地潜入天园,来到他们夫妇身边,施展他勾引教唆的伎俩。阿丹夫妇并没有完全丧失警惕。当易卜劣厮悄然出现之际,他俩只是冷漠地向他报以轻蔑的目光,并不搭理他。

“恭喜啦——阿丹和夫人,天园中环境这么幽美,小日子过得不错吧!”易卜劣厮搭讪着,没话找话地套近乎,尴尬地偷看夫妇俩的脸色。“日子过得好,碍你什么事?”阿丹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说,“过得好,这是安拉的特恩。”易卜劣厮尽管劈头盖脸吃了一闷棍,但是他想,怕就怕人家不吭声,不理不搭,既然开口,就肯定有戏。于是他连忙皮笑肉不笑地说:“当然啦!是安拉的特恩,谁说不是呢?安拉对你们可真够优待的;要不,当初为什么让天使们对你俯首致敬?我一时糊涂,才激怒了安拉,被逐出天园,也是运气不好该倒霉。你们承受主恩,安居天园,不瞒你说,我好羡慕,也好嫉妒,只怪自己没福,追悔莫及啊..但愿你不念旧恶,不记前仇..”

夫妇俩听了易卜劣厮的花言巧语,特别是连恭维带道歉的口吻,戒备的心理稍有松弛,强硬的心肠也略微回软。说:“你既有悔改之心,就该向安拉求恕,减轻你的罪过。”“说得对!说得对!我连做梦都在忏悔啊!不仅要求安拉宽恕,还要将功折罪,得到安拉暂时的特恩还不够,还要力争得到长期的、永久的、无限的特恩。”易卜劣厮趁机而入。

“什么?安拉的特恩还分什么长期的、永久的、无限的?要具备这样的特恩需要什么条件?”哈娃问。眼看有点眉目,易卜劣厮故意掩饰了内心的喜悦,唉声叹气地说:“我自己作为罪者,希望渺茫得很,你夫妇俩虽然满有条件,但如果没有大胆的魄力,充分的自信,冒风险的勇气,恐怕也争取不到这长期、永久、无限的特恩,凡事自有天意,不可强求..”

“那么,你不防说说看,究竟该怎样做?”

“到此为止吧!怪我多嘴,天机不可泄露!”

易卜劣厮越是阴阳怪气,卖弄玄虚,以退为进,夫妇俩越是兴致勃发,急于打破砂锅问到底:“哎!要口直心快,为话到嘴边留半句?”

“实在抱歉,我只是怕泄露天机,激怒安拉,罪上加罪,再说——”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才吞吞吐吐地说,“我要实话实说,你们也肯定不会相信,又何苦自惹麻烦?”

“相信不相信是另一回事,但绝不会怪罪你,快说啊?”哈娃迫不及待地催促着。“你们看见那棵树了吗”易卜劣厮手指禁树,又察言观色地扫视夫妇俩好几眼,见时机渐趋成熟才说,“是不是告诉过你们,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就是不能靠近这棵禁树?因此你俩从来也没谁敢靠近它、攀登它、采摘它?”

“对啊,对啊!”阿丹说,这是安拉的禁令,我们都一直严格遵守,不敢走近半步..”

“你知道为什么禁止靠近它吗?”

“不知道,但既是安拉禁令,就必须严守,不可触犯。我想,肯定是靠近它就凶多吉少,祸事临头吧,阿丹说。

“哈!哈!哈!”易卜劣厮不觉大笑起来,“这样的结果,是安拉对你的嘱咐吗?”

“不!这是我自己猜测理解的。我想,既然是安拉的禁令,就绝对不该明知故犯。”阿丹说,“你凭什么傻笑?”

“就笑你俩厚道老实,你们也许不会相信,甚至根本想不到,那棵禁树长得别致出格,果实丰硕,芳香四溢,谁要能品尝它,就会高贵荣耀,幸福长驻,永葆青春,受用无穷。一般平庸之辈不仅没福分享受它,而且对此中的奥秘毫无认识,只是被禁止靠近的警告所吓倒,以为一接近它便会惹祸招灾,自讨没趣。其实,这道禁令正是要考验谁有魄力,有勇气,有胆量闯入禁区,获得喜出望外的成果。我笑的是你们的胆小、怯懦和误解。真正长期、永久、无限的特恩,关键就在这棵树,有识者敢于摘取品尝;懦弱者总是裹足不前..”

阿丹夫妇对易卜劣厮摇唇鼓舌的游说,半信半疑,犹豫难决。狡诈阴险的易卜劣厮拍拍胸脯,装出愤然告退的样子说:“就怪我多管闲事白操心,我本来就不该饶舌废话,我知道你们对我成见很深很深,根本不可能相信我。我并不埋怨你们,只责怪我自己当初违抗安拉之命而对阿丹失礼,口出狂言,责任完全在我。也正因为这样,我总是受良心的谴责,坐卧

不安,深感到欠下你们的债应该偿还,即便得不到谅解、宽恕,自己也心里好受一点,精神负担轻松一点。..既然如此,该说的我已经说了,该不该听取由你们决定,再见吧!也许后会有期,愿你们前途远大,不要总是犯糊涂..”

阿丹和哈娃困惑地望着易卜劣厮勃然变色,扬长远去,头也不回。半晌,两人默默无言,陷入沉思,感到进退维谷,不知何去何从。按说,像易卜劣厮这样的家伙,岂能贸然轻信?特别是一开始他就公然站在对立面敌视自己,触怒安拉。但转念一想,犯了错误总得容许改正,看他那愧悔自疚的神态,那抱歉赎过的模样,听他那良心谴责的表白,那巴望将功折罪

的语调,似乎也合情近理、更何况他并非死死纠缠,强迫就范,而是点到为止,说完就走,似乎看不出有什么险恶用心。于是,两人的警惕放松了,思绪紊乱了,意念模糊了。凝眸遥望那棵枝叶茂密的禁树,成熟的果实仿佛蕴含着醉人心脾的芳香,一股难以抵制的诱惑力,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们,情不自禁地向那棵树走去..

阿丹选准果实中光润鲜艳的一只,用右手采摘下来,抛掷给正在树下仰面望的哈娃。哈娃拾起禁果,闻到扑鼻而来的清香,禁不住放在嘴边,大口吞食,咀嚼品尝。阿丹坐在大树枝上,手里也捏着果实,开始往嘴里送。

“啊哟!哟,哟,哟..”突然,哈娃在树下发出令人心惊胆战的惨叫声,阿丹还没来得及吞咽下肚,便惊吓得纵身往下跳,想看看到底出了什么意外。但见妻子哈娃全身裸露,,惊惶失措地用双手遮掩着自己的羞体..他正想询问是怎么回事,暮然感觉自己也赤条条无所遮掩。夫妇俩羞愧得不忍相视,无地自容。“安拉啊!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究竟是为什么?这是违背你的旨意与禁令的必然结果吗?我们知罪了,我们向你忏悔、祈祷、呼告,请求你宽恕我们!”

痛楚、羞愧、悔恨、惊惧、慌乱,干愁万绪,交织在一起。他俩感到惶恐万状,惴惴不安,分明听到安拉的质问:“难道我没警告过你俩,要对此树远远回避?难道我没叮嘱你俩,魔鬼是你俩明显的仇敌?”阿丹和哈娃,诚惶诚恐,满脸愧色,向安拉痛悔自己的罪过,祈求宽恕。宽宏仁慈的主,允许阿丹夫妇悔过自新,但要对他们考验,要他们经受磨炼,离开天园,走向大地,在那里开拓、经营、奋斗。生息,在那里繁衍、生存、死亡、复苏。安拉还同时下令,让早被逐出天园的魔鬼易卜劣厮跟阿丹和哈娃一起,作为敌对者降落大地,以便在漫长的岁月中使真善美与假恶丑针锋相对,泾渭分明,以便检验人类面临魔鬼的教唆蛊惑是坚决抵制还是迁就投降?

于是,从大地上有人类活动的那一天起,就有万恶的魔鬼伴随而行。有了对立面的存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有真理,有谬误;有正义,有邪恶;有光明,有黑暗;有善良,有阴险;有精诚团结,有沆瀣一气;有和衷共济,有同流合污;有劝善止恶,有助肘为虐。人,在受到恶魔引诱挑拨的过程中,可能高度警惕,百炼成钢,久经考验;也可能疏忽麻痹,不堪一击。

易卜劣厮始而被逐出天园,终而被贬滴大地,总是愤愤怀恨,并不甘心,曾扬言一定要潜伏在安拉的正路旁,窥伺一切诱惑人类的可乘之机,并发誓要从前后

左右、四面八方对人类进攻袭击。

就这样,人类的始祖阿丹和他的妻子哈娃,奉安拉之命作为“代治者”来到大地,凭借安拉赋予的智慧和力量开拓人类生存之路,在大地上传宗接代,子孙繁衍,不断发展。但也从第一天起,伴随而来的易卜劣厮,从来没有停止过煽动蛊惑的勾当,它总是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地捣乱。破坏,腐蚀人的心灵,撩拨人的私欲,毒害意志薄弱、丧失警惕的人。对此,

《古兰经》不仅对阿丹,而且也对全人类特别提示:人类有形,恶魔无形;人类在明处,魔鬼在暗处,更必须加倍提防,从阿丹误食禁果的往事中吸取教训。

大意是:

阿丹的子孙啊!

不要让魔鬼使你们昏迷,

就像他让你们的始祖从园中远离,

剥落他俩的外衣,

裸露他俩的羞体。

他跟他的同伙随时能看见你们,

而你们却看不到他的形迹。

我确实已使这些魔鬼,

跟不肯信奉的人作伴。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伊斯兰教故事:司管死亡的阿兹拉伊勒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兰经》中记载的著名天使之一。阿拉伯语音译。亦称“麦莱库勒毛特”,意为“死神”、“司命天使”,中国通用汉语的穆斯林俗称“取命天仙”。基督教《圣经》称“乌列”(Urielo)与吉卜利勒、米卡勒和伊斯拉菲勒并称为安拉的四大天使。 阿兹拉伊勒其专职使命是奉安拉派遣,掌管死亡,负责索取人的性命。《古兰经

  • 伊斯兰教故事:以色列的祖先叶尔孤白(上)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叶尔孤白是《古兰经》中记载的古代先知之一。先知易卜拉欣之孙,伊斯哈格之子,被尊为以色列人的第一代祖先。相传他是孪生子之一,其母蕊芙格·宾特·奈胡尔双生贵子,他与其兄伊素同日诞生。 先知叶尔孤白虽说跟伊素是孪生弟兄,但哥俩的性格、脾气、兴趣却大不一样。在品德修养方面,更是相距十万八千里。他俩出生的时

  • 伊斯兰教故事:以色列的祖先叶尔孤白(中)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路上,亲身经历、目睹耳闻的一切,使叶尔孤白大开眼界,也使他的意志更坚强。 最难熬的还是前面这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叶尔孤白所要投奔的目的地就在沙漠那边,必须走到这茫茫漠野的尽头才能跟舅舅相见。他凝眸遥望,除了与天际相连的遍地黄沙外,一无所见;转脸回顾家乡,远隔多少山山水水,老父老母此时此刻正在怀

  • 伊斯兰教故事:以色列的祖先叶尔孤白(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光阴流逝,日月如梭。寒来暑往,秋尽冬残。整整七个年头过去了。 叶尔孤白心花怒放,专候佳期。 拉西丽喜形于色,春风满面。 即将举行热烈隆重的盛典,表兄妹俩都迫不及待地渴望早登新郎新娘的席位,可他俩彼此心照不宣.碰见时只交换一下深情的眼色。 按说,老族长拉巴尼也应该同样兴高采烈,因为总算了却一桩

  • 伊斯兰教故事:吹响号角的伊斯拉菲勒天使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伊斯拉菲勒又称伊拉斯非来,是《古兰经》多处经文中涉及的著名天使之一,名字为阿拉伯语音译,等同于基督教《圣经》称“拉斐尔”,与吉卜利勒、米卡勒、阿兹拉伊勒并称为安拉的四大天使。 伊斯拉菲勒专职使命是奉安拉派遣,平时掌管风雨,世界末日到来时担任发出警报的司号员,在宇宙即将毁灭之际和万物复生之时两次吹响

  • 伊斯兰教故事: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文化交流、广泛传播的结果。 13世纪中期随着异族的入侵,帝国境内东、西部诸多地方割据王朝的独立,阿拉伯帝国解体。中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并立着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其中奥斯曼帝国版图和影响最大

  • 伊斯兰教故事:严肃的天使长米卡勒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兰经》中记载的著名天使之一。又译“米卡里”、“米克来”、“米卡伊来”等。阿拉伯语音译。亦称“米卡伊勒”(Mika’i1)。 《旧约全书》称“米迦勒”(Michael)。与吉卜利勒、伊斯拉菲勒和阿兹拉伊勒并称为安拉的四大天使。因其在众天使中的品位仅次于吉卜利勒,居第二位,故亦享有“天使长”之称。

  • 伊斯兰教故事:伊斯兰教的兴起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 伊斯兰系阿拉伯语音译,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原意为“顺从”、“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

  • 其他宗教:犹太教的千年大迫害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公元前六十三年,罗马统帅庞培攻陷耶路撒冷,毁坏圣殿,犹太人进行了长期反抗斗争。公元七○年和一三五年,犹太人最后两次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失败之后,犹太人不仅失去主权,而且失去家园,成为一个浪迹天涯的民族。幸存下来的犹太人被迫逃离巴勒斯坦,向世界各地流散,开始了长达一千八百多年的民族流散历史。 其中欧洲

  • 其他宗教:诋毁和迫害犹太教的开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事实上,基督教从非法走向合法的过程中,与「母亲宗教」犹太教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为了争取更多的犹太人脱离犹太教,改奉基督教,同时也为了讨好罗马统治者,便竭力诋毁和攻击犹太教,为大肆迫害犹太教制造舆论。 基督教创始人为了淡化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首先就把犹太人的《圣经》称为《旧约》,而将基督教添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