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新娘子出嫁为什么要蒙红盖头?

新娘子出嫁为什么要蒙红盖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86 更新时间:2024/1/26 1:32:31

在影视作品中常会看到,举行婚礼时,新娘头上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綢缎,我们称之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在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掀起盖头的刹那,新娘子千娇百媚,电视观众新郎一起感叹万千,热血沸腾呐!那么,新娘为什么要蒙“红盖头”呢?关于“红盖头”的来历还有这样两种说法。

据唐朝冗《独异志》载: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

兄妹结婚,自然感觉很不别扭啊,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

世界上许多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中,都有女娲兄妹结婚的情节,而且都有用树叶、兽皮或编织物遮面避羞的描述,红色又被认为吉祥、能避邪,新娘蒙“红盖头”便由其演变而来。

当然上面所述是神话传说。真正最早的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用的,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惟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

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看来,“红盖头”的前身是用以避风御寒的头巾,后逐渐转为遮羞的“帷帽”以及装饰物,最后演化成让人神往的新娘的“红盖头”。在现实生活中,新娘蒙“红盖头”已经很少能看到,但作为一种传统化,“红盖头”在艺术作品中的地位却不可替代。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古代女子五花八门的避孕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现代的避孕药具出现之前,过去的青楼女子她们是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的呢?史书上鲜有记载,野史上也不多见,影视剧里也是轻描淡写了之。巩俐出演的一部电影,就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妓女在接客之前,喝下一种汤药,说是喝了就不会怀孕了。当然,这种药究竟含有何种成分,无从考证,当关于古代的妓女避孕的方法也就众说纷纭

  • 古代女子常用的几种自慰工具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角先生先说角先生,一种类似男性阴茎的自慰器,有龟棱,刻有螺纹,中空,可注水加温。清朝性教育读本《肉蒲团》第十五回写到:“是个极大的角先生,灌了一肚滚水,塞将进去”。那时,角先生可以当街当巷公开售卖,就像现在的成人用品店,清朝《林兰香小说》写过:“&hellip

  • 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七夕,而是元宵节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知名民俗学家齐守成表示,将七夕节当成“中国情人节”是对七夕节的一种误读。事实上,“中国情人节”确实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即“上元节”。相传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所以

  • 古今国庆节的由来及举行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国庆节的由来每年国庆,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有的还要扩大庆祝。为庆祝国庆,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但也有的

  • 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

  • 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重阳节简介: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

  • 神笔马良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神笔马良的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名字叫马良。他的父亲母亲死的早,他就靠自己打柴、割草过日子。他从小喜欢学画,可是,他连一支笔也没有啊!一天,他走过一个学馆门口,看见学馆里的教师,拿着一支笔,正在画画。他不自觉地走了进去,对教师说:“我很想学画,借给我一支笔可以吗?” 教师瞪了他一

  • 战神蚩尤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关于他的身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轩辕丘、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

  • 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

  • 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传说之一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