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韩"姓起源于哪个朝代?有哪些韩姓名人

"韩"姓起源于哪个朝代?有哪些韩姓名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574 更新时间:2024/1/25 5:46:30

韩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位。韩姓,晋国六卿之一,为后宋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韩虔为得姓始祖。

至2006年,韩姓人口约有人口88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68%(排名第26位)。

韩姓最早活动于春秋时的晋国,后经过韩国几次迁都,从而得以迅速繁衍。当代,韩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为主。韩姓的起源于哪里呢?大家都知道说过韩姓名人韩信,那除了韩信还有哪些韩姓名人呢?

韩姓的起源,姓氏源流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黄帝传承

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沿渭河黄河向东发展势力,与炎帝族合二为一,消灭东夷族首领蚩尤,建立了以黄帝族为首的部落联盟,黄帝因此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也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木棍自下而上,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在古代写作“韦”,韦字形状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结构十分相似。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以国为姓

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于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亡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

三、韩武子之后

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出了一位韩武子,其名万,字武子,他因侍奉晋献公立下大功,被晋献公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

四、曲沃桓叔之后

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势力。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于韩,因以韩为姓,代为晋卿。

五、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

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帮助韩姓在晋国逐渐扩大了势力。春秋晚期,晋国由韩氏、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灭于赵。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国瓜分。前403年,韩厥的七世孙韩虔(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颍川郡(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六、出大汗氏改姓为韩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还有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汗氏、潘奚氏、破六韩氏、破六汗氏、破落汗氏、破落韩氏等多种译法。北魏末年,有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韩拨陵领导的农民起义。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萧"姓起源:四百大姓里有“萧”无“肖”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是辽朝的后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名义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 1977年12月2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字表(草案)》,将“萧”简化成“肖”,但

  • "程"姓起源于史上哪个朝代?有哪些程姓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程姓,中国姓氏,得姓于西周时期。 程氏是重、黎的后裔。关于重、黎的身世,古人有两种说法。一说重和黎都是颛顼的曾孙。颛顼有个儿子名叫称,称有个儿子名叫老童。老童有两个儿子,就是重和黎;另一说黎是颛顼的曾孙,重是少昊的儿子。 程姓在《百家姓》中排名193。据2015年的统计,程姓的人口总数在大陆排

  • "茅"(Máo)姓的起源,历史上的茅姓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茅(Máo)姓的起源 茅是百家姓中的一个姓氏,出自姬姓。 以国为氏. 出自「姬姓」. 西周时期,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第三个儿子茅叔受封于茅(今山东金乡县西南),建立茅国,后来茅国为邹国 攻灭,茅国公族后代子孙就以“茅”为姓,以纪念故国。 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公羊传·宣

  • 中国第一大姓是哪个?“王”还是“李”?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第一大姓到底是什么?王?李?张?公安部日前的统计是王姓,然而去年由相关专家组织的统计结果却是李姓。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日前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其次是李姓,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

  • "梅"姓起源于哪个朝代?历史上的梅姓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梅姓主要源自子姓、姒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商朝末年的梅伯为得姓始祖。 梅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5位。2010年,中国大陆姓氏排名第136位,人口约105万,以安徽、云南、浙江、江西、江苏、河南等地较多,六省梅姓约占中国大陆汉族梅姓人口的74%。关于梅姓的起源,与历史上的梅姓

  • "章"姓起源于哪个朝代?历代的章姓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章(Zhāng)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0位。章姓一般出自于姜姓、妊姓,也因他姓而改姓、因他族而改姓。章还有一个含义,大家都说是立早章,严格来说应该是音十章,古代十音为一章。章姓起源于哪个朝代呢?历史上的章姓名人又有哪些? 一、章姓氏源流 章(Zhā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

  • "邵"姓起源于哪个朝代?历史上的邵氏名人的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邵姓主要源自黄帝后裔召康公,在周朝初期,姬姓召康公受封于召陈之地,等到周武王推翻商朝之后,召国就迁徙到了河南济源,掌管商朝的遗民,直到春秋时期召国灭亡了,于是遗民便以召为姓,在三国时期之后就多用邵姓。邵姓起源和来历1. 源自姬姓邵姓氏族最主要且最正宗的一脉就是召康公的后裔,根据《通志·氏族略》来看,

  • 盘点中国最容易读错的十大姓氏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虽说有一本《百家姓》,实际上何止百家。所谓百家姓,是虚指,其实,民间的姓氏五花八门,很难统计。没人给中国姓氏一个准确的数目,只能描述个“大概其”。有的模糊其词,说8000多个;也有言之凿凿,说有4100个。这些林林总总的姓氏中,有一些是常人稍不注意就会读错的。 一、华 「

  • "张"姓的起源,历史上的张姓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王朝。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

  • "明"姓起源于哪个朝代?历史上的明姓名人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明氏的起源来源什么呢?明姓起源追溯到春秋时期秦国丞相百里奚之子百里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明氏的起源,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明,姬姓,虞仲之后也。有百里溪者,为虞国之公族大夫。晋献公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百里溪,以媵秦穆姬,自此遂为秦大夫。”春秋时期,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子名叫百里视,字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