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拔山扛鼎的典故

拔山扛鼎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4/2/19 12:31:17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写字,叔父项梁改教他击剑,他想学抵敌万人的本事,项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认真钻研,但力气很大,能举起几百斤重的鼎。同刘邦争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乌江边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是楚国下相人,他从小跟随叔父项梁生活。项家世代为楚将,项羽的祖父就是楚国名将项燕。项羽年少时曾读过书,但没什么进展,后又去学剑,仍然不行。叔父项梁生气了,问他到底要学什么。项羽说:

“读书只要能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学剑只能对付一个人,我要学能对付万人的本领。”项梁只好教他兵法。项羽这才高兴起来。后来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家报复,他带着项羽到吴中居住。

有一次,秦始皇到会稽巡游,很多百姓在路边观看,项梁带着项羽也在人群中。项羽指着秦始皇说:“这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诛灭九族的。”但心中暗暗称奇,觉得项羽不平常。

这时项羽已长得很高大,大约有八尺多点,力气大得能举起青铜鼎,当地的年轻人已没人是他的对手,对他非常敬畏。后来,陈胜吴广起义,随后各地义军蜂拥而起,项羽也随着叔父项梁率军起义。他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兵法在战争中逐步扩大势力,并成为重要的义军首领。他和刘邦率领的另一支强大的义军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随后又同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项羽在战争中失利,被刘邦包围在垓下。由于项羽部下大部分是楚国人,刘邦命人在四周唱起楚国歌谣,项羽以为自己的老家已被刘邦占领,心中惊慌。军士们也都无心恋战。项羽预感到自己大势已去。就作了一首《垓下歌》,歌中唱道:“我力能拔山英雄盖世,但天时不利连骏马也不肯走了。骏马不走我还有办法,姬我可拿你怎么办呢?”

不久之后,战败的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后来,“拔山扛鼎”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力大无穷;或用来借称项羽。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德高望重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北宋时期,有个名叫富弼的人,字彦国。他出身贫寒,从小读书勤奋,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概不凡。当时有位前辈见过他后,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贤才啊!”富弼二十六岁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对北宋王朝竭诚尽忠,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中,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不断加官

  • 瓮中捉鳖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北宋末年,梁山好汉在山东起义,拥戴宋江为首领。起义军纪律严明,杀富济贫,镇压土豪劣绅,屡屡挫败朝廷派来讨伐的军队,声威震天下,老百姓拍手叫好。在离梁山泊大寨不远的山下,有个杏花庄。庄上有个小酒店,开酒店的老汉叫王林,家中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名唤满堂娇。满堂娇出落得美丽动人尚未许配人家,与老汉相依为命

  • 掩耳盗铃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这口大钟是用上等青铜铸造而成的,造型和图案都非常的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挪动分毫。他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

  • 望梅止渴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 逐鹿中原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晋时期,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有一天,石勒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位君王?”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

  • 楚材晋用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名叫伍举。有一次,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谣说,伍举的岳丈畏罪潜逃,是伍举向他通风报信并送他逃走的。伍举怕楚王听信谣言治他的罪,便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临近的郑国去了。伍举在郑国住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安全,便准备再逃往晋国。正在伍举将要逃亡的时候,伍举的好友、蔡国大夫声子恰巧

  • 六尺巷故事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当时官拜安庆州知府,钦定五品)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

  • 回族的名称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里有小口”,取该字意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而且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口舌承认,心里诚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rd

  • 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彝族,中国四川西部一个崇拜火的民族。人口150多万,居住在6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有悠久历史、古老文化、神奇传说的土地上,到今天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火把节是凉山彝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孟德乐极生悲时候的一句感叹,道出了中国酒文化的渊源。曹操时代,中国的酒文化已传承了二千多年,虽然还没有造出后世的烈酒,但总也够曹阿瞒品的,为什么在这位才华横溢的枭雄眼中,只有同样传奇的杜康酒才能消除他内心的忧愁呢?这就要从杜康说起。因为杜康除了是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