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伊斯兰教故事:阿丹的两个儿子

伊斯兰教故事:阿丹的两个儿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65 更新时间:2023/12/12 20:53:14

丹的妻子好娃准备分娩时,人类生活的规律便慢慢健全起来了。

阿丹夫妇生的孩子是人类花园里绽开的第一朵鲜花,散发的第一缕馨香。夫妇俩从孩子身上得到了快慰幸福。他俩看到亲生骨肉出现在大地上,后来在大地的各个角落来回奔跑,吮吸真主赐的给养,心里异高兴

他们热爱孩子,视孩子为心肝。阿丹疼爱他们,好娃关心他们。尽管好娃在分娩时遭受了苦痛这是作母亲生育时无法摆脱的,但她还是欣喜若狂,对孩子满怀慈爱和怜悯。好娃生了两对孪生子:卡毕勒和他的孪生妹妹,海毕勒和他的孪生妹妹。

这四兄妹在双亲的关怀下慢慢成长起来,转眼成了青年人,充满活力,朝气勃勃。两个女儿出落得活象含苞欲放的花朵,两个儿子则在大地上奔波谋生,卡毕勒种地,弟弟海毕勒放牧。兄弟俩和睦地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家庭里。

随着时光的流逝,兄弟俩男性的本能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了。每个人都想早日娶亲成家,在妻子的陪伴下生活。这甜蜜的希望白天黑夜在他们脑海中回荡,他俩每时每刻都在想方设法,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真主的旨意显示了他的智慧。他决定考验居住在大地上的阿丹的子孙们,让钱财和子女繁衍增殖,为大地生辉添彩。

命运决定人们不是一个民族,而必须增加。他们的观点、习性、种类、容貌、幸福和苦难都各不相同。至高的真主人类之父默示:让卡毕勒娶海毕勒的孪生妹妹为妻。阿丹把真主的旨意告诉了孩子们,并希望他们顺从。如果没有人类那种心灵上的刚愎自用、挺而走险等弊病,他们就会遵照父命去做了。

人类的本能是贪得无厌。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并驾驭它,谁能使理智战胜感情,谁就会在今生和来世得到真主的保佑和赏赐;谁要是对自己的欲望恣意放纵,谁就会走入歧途而自找倒霉。这是人类的一块试金石,地球上每个人都要受到这块试金石的考验。

阿丹把真主的旨意告诉两个儿子以后,卡毕勒生气了,拒绝服从。因为这样弟弟海毕勒的配偶就比自己的漂亮。哥哥对弟弟满怀妒意,不满意自己应得到的,而希望娶自己的孪生妹妹为妻。漂亮的容貌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吸引人类灵魂的诱饵,它同时也可能招致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和仇杀。

正是为了娶一个漂亮的妻子,兄弟俩由不和而互相怨恨。卡毕勒刚愎自用,不服从父亲的意愿,想推翻他的决定。风波出乎父亲的意料而突然降临了。他多么愿意满足两个儿子的愿望,以求他俩之间的和睦呀!

这时真主给他指出平息这场风波的办法。于是他要求两个儿子都向真主献祭,谁的祭品能被真主接受,谁就能得到自己心目中的妻子。海毕勒献了一峰骆驼,卡毕勒献了小麦。每个人都满怀自己能够获胜的希望。

海毕勒的命运好,他的祭品被接受了。而哥哥卡毕勒的祭品未被接受。因为他不服从父亲的意愿,献祭品并非处于真心。卡毕勒失败了,希望破灭了。于是他被私欲和仇恨迷住了心窍,顿生歹意。

他对弟弟说:“我不能看着你过幸福日子而我却受折磨,我一定要杀死你!”海毕勒痛苦地对哥哥说:“你应该知道你的病根,应该斩断它去遵循正路,真主是不喜欢不敬畏他的人的。”海毕勒头脑简单,心地善良。他知道噶嫩,懂得满足,敬畏真主,孝敬父母,把人世红尘视为过眼烟云。他很同情哥哥,经常劝说和关心他。同时也确认真主会保护自己,因此对哥哥的威胁毫不在意。

海毕勒规劝哥哥回心转意走上正路,希望自己这番好意回消除他心中的怨恨。他对哥哥说:“哥哥呀!你是不对的,你已背离了正路,走近了犯罪的边缘。你应该改邪归正,恳求真主的饶恕。假如你定要一意孤行,我也毫无办法,只求助于真主。但你要自负罪责,将来必下火狱。这是一切不义者的报应。”海毕勒没能消除卡毕勒心中的怨恨,也没有平息他心中的怒火。

卡毕勒一不敬畏真主,而不服从父命,于是成了地球上人类中的第一个犯罪者。由于哪个卑贱的欲望,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海毕勒被哥哥杀害,成为愚蠢、无知和爱情的牺牲品。一朵鲜花枯萎了,一盏明灯熄灭了。海毕勒离开了大地,父亲再也看不到他了。阿丹非常痛苦寂寞。

他到处寻找儿子,心情如干渴的人寻找水源,饥饿的人寻找面包一样。他问卡毕勒见没见到弟弟,卡毕勒粗野地回答说:“我不是他的保护人,我不知道!”当阿丹知道海毕勒被害后,抑制住内心的怒火,沉痛而默默地悼念死者。他想:“我对内心述说这悲哀和悼念,我的一只手永远地失去了。”

海毕勒是这个大地上第一个被害的人,因此卡毕勒当时不知道如处理弟弟的尸体。他把尸体装在一个口袋里背着到处乱走,心情焦急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尸体腐烂散发出的臭味使卡毕勒无法忍受,他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这时真主的怜悯降临了,他关心这无辜人的尸体的权利,决定保持阿丹及海毕勒的尊严,同时一定要给愚蠢的卡毕勒一个教训。卡毕勒并不配真主指教,但真主准备让他成为乌鸦的学生,以表明他连懦弱的乌鸦都不如。

此后,他便成为一个人格卑贱,受良心折磨的小人。真主派了两只黑乌鸦,让它们互相残杀,结果其中一只把另一只杀死了。活着的那一只用嘴在地上挖了一个土坑道,把死去那只埋进去。看到这里,卡毕勒感到悔恨和痛苦,他说道:“唉,大灾大难啊!我连这个乌鸦都不如,我为什么不用土去掩埋我的兄弟呢?”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伊斯兰教故事:易卜拉欣捣毁偶像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易卜拉欣的父亲拒绝了规劝,这使易卜拉欣颇感失望。儿子要父亲走正路,父亲执迷不悟,儿子叫父亲改邪归正,父亲不加理睬。为此,易卜拉欣十分痛苦。但父亲的粗暴和冷淡并未使易卜拉欣气馁,他决心继续宣传真理,继续规劝人们不再崇拜偶像。 他怀着为使人们归信真主、杜绝堕落,不惜遭受横祸的信念。易卜拉欣非常聪明,思

  • 伊斯兰教故事:努哈圣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人类的历史在向前发展,阿丹的子孙在不断延续。到了先知努哈被委派为使者劝化族人的时代,阿丹的后裔已经形成支系庞杂、人丁兴旺的大部族。人们的生活状况不尽相同,思维方式互有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与结论大相悬殊。 努哈的族人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崇奉偶像,安拉便启示努哈在族人中进行劝化。 当他开始向族人宣传

  • 真主造化出的第一个男人阿丹(上)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真主安拉两天之内造了大地。他在地上造了山岳,并在那里降下幸福吉利。接着又在四天内为需求者规定了生活所需。他遂前往满是烟雾的苍天。他对天地说:“你俩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都前来听令吧!”天地说:“我们自愿前来。” 真主登上宝座。他役使日月各按一定的时辰运行。随后他又造了众天使,他们赞美他,崇拜他,虔诚地

  • 真主造化出的第一个男人阿丹(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阿丹住进了天园,里面应有尽有,美不胜收。他称心如意地享用着一切。他在天园的树林中徘徊散步,在树荫下歇息纳凉,摘取鲜花,品尝鲜果,吸饮甘泉。他妻子与他同享安乐,幸福地过了一段时间。 伊卜里斯心如刀割。它既不能住进天园,又被真主剥夺了恩惠。当它见到阿丹夫妇在天园里享乐,痛苦至极。它决心要破坏阿丹夫妇的

  • 伊斯兰教故事:易卜拉欣劝慰父亲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易卜拉欣的父亲阿泽尔祟拜偶像,并且亲自雕刻和出售偶像。他是易卜拉欣最亲近的人,因此易卜拉欣首先应该引导和规劝他。再说,把父亲引上正道也是作儿子的孝心。父亲雕刻偶像让人们去崇拜,实际上是一种犯罪。规劝父亲就是对真主的虔诚,就是根除邪恶,从而指引人们不要误入歧途。 为了使父亲接受自己的规劝并避免使他认

  • 穆萨圣人的故事(上)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昏庸腐败的埃及法老葛布斯,总是独断专横,暴虐无道,党同伐异。为彻底消灭不崇拜偶像的以色列人。他悍然宣布:即日起,凡以色列人生下的每一个男孩,都必须溺死,不得隐瞒、转移或私自哺育,违令者满门抄斩!——乌云立即笼罩在歌珊地区的上空。恐怖的气氛蔓延到以色列人居住的每一块土地。然而,由于安拉的护佑,按照安拉

  • 穆萨圣人的故事(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天晚上,他在偕眷夜行中迷失了方向。正在窘困之际,忽然见到前面的山上闪现出火光,穆萨高兴地对眷属说:“有办法了,我已经发现了火。你们在这里等着,说不定我会给你们带来好消息,弄清前进的道路,或者带回一把火来,用以取暖照明。”穆萨向山上爬去。这座山,名叫西奈山。当他走近火光时,听见有声音喊他:“穆萨啊!

  • 伊斯兰教故事:易卜拉欣与复活的证据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时候,巴比伦国目的人民过着富庶安逸的生活,但在信仰方面却陷入了歧途。他们亲手雕塑偶像,奉它为天神,向肉它顶礼膜拜,却把创造他们、赐与他们幸福的真主忘到了脑后。当时国王努姆鲁德·本·迦南。本。库什控制着巴比伦国的大权,独断专横。当他看到自己富甲天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且民们愚昧无知,便立自己为天神

  • 伊斯兰教故事:萨立哈与赛莫德人的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阿德人由于不信真主而毁灭后,真主让赛莫德人继承了他们的土地和家园。赛莫德人把这地方建设得比阿德人在时还要好:他们新挖了泉眼,种了果树,修了房屋,为防备灾难,还在山上开凿了窑洞,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但是他们并不感谢真主的恩德,一天比一天更加傲慢,堕落和陷入歧途,崇拜偶像而不信仰真主,还以为能永远过这

  • 伊斯兰教故事:麦尔彦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仪姆兰和妻子一直没有生过子女,他们感到十分孤独,每当看到别的妇女抱着天真可爱的小孩就很羡慕。仪姆兰的妻子更是盼子心切,她每天都祈祷造化天地的真主赐给她一个儿子。她愿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寺院,让他终生侍奉在寺院,以感激真主的恩赐。 不久,仪姆兰的妻子果真怀了孕。她高兴得流出了眼泪。她对丈夫说:“只要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