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细说中国古代历朝中秋节习俗

细说中国古代历朝中秋节习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85 更新时间:2024/1/16 11:21:25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此节,在两汉时即已初具雏形,其时在立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已出现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咏月等俗。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国人对中秋节的重视,不亚于春节。没有人逢中秋还不思亲的,中秋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不仅仅是吃两个月饼那么简单,中秋节在中国有著很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一书中,便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到魏晋时,有“论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时,成为中国仅次於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另外,“中秋”又称“八月节”、“八月半”、“月节”、“月夕”、“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历朝历代都有着不少习俗。比如宋朝时,有拜月和赏灯等习俗,《新编醉翁谈录》卷四记载:“京师赏月之会,异於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除了拜月,还有赏灯的风俗。《武林旧事》卷三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

明朝人们则在中秋举行赏月的盛会,张岱在《陶庵梦忆》卷五中记载《虎邱中秋夜》: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挛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閒、童、走空之辈,无不麟集。自生公臺、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鐃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徵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字句,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清绵,与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為之。三鼓,月孤气肃,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芥,心血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此等热闹,让人心向往之,现代是很难寻见的了。

中秋尽管有赏月、吃月饼、观潮、燃灯、玩兔儿爷等等习俗,但最主要的活动也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几乎家家户户在中秋都会沿袭这两个习俗。古代有一个叫袁景澜的诗人,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咏月饼诗》:“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跡。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从如何制作月饼以及亲友们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娓娓道来,甚是详尽。

现代人们对月饼热情及追捧,可以说是比古人要高千百倍,几十万的月饼年年有,今年还出了个买月饼送房子的消息,月饼究竟是什么时候成为中秋节的专有食物的呢?

月饼始於古代面食,又叫“宫饼”、“月团”、“胡饼”、“小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為其製作增添了辅料,於是这时出现了以胡桃仁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到唐代时,民间已有专门从事饼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只是那是还不叫“月饼”,据说,“月饼”之所以叫“月饼”是源于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民间传说仅是传说而已,“月饼”这一名称有正式记载的是明代的《宛署杂记•民风》一书,书中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為‘月饼。”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週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但那时月饼都没有成为中秋特定的食品。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於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諭,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资讯的“月饼”,作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特别在东北地区,“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也流传起来。

当然,其可信度并不高,上文说了“月饼”的名称明代时才有明确记载,即使中秋节吃月饼始於元代,那么元代的那种饼肯定也不叫“月饼”,而另有别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从元明代之后,月饼开始盛行起来,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时,月饼的製作工艺越来越趋于完善,品种也不断增加,已很常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又是一年中秋,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已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不论如何,但愿人和美、家兴旺。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曾国藩家书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除却政治上功过是非的争议不谈,曾国藩有一点却是不论“誉之者”还是“谳之者”都极为推崇的,这就是他

  • 中国国服发展及现代文化复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汉服、唐

  • 楚才晋用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楚才晋用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最有条件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这和其占据的地理优势有关,北方强国的晋占据山西及河北一部分,向南发展被中原各国和周王室阻挡,向北是苦寒地带。齐国在山东半岛,同样空间有限。秦国的自然条件最差,偏处西北一隅,向东扩张首先遭遇的是晋国。而楚国地处汉江、长江流域,往南有几乎有无

  • 神话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八仙过海 所谓“八仙”,乃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锺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从今天的状况来看,“八仙”在蓬莱确实算得上一大景观。但是,“八仙”又是怎么来的呢?虽然与秦皇汉武寻仙访

  • 宁要叫街的娘,不要当官的爹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这一年,京城里突然来了许多乞丐。本来,京城里多几个乞丐也没什么,可这次是一下子来了上万乞丐,大街小巷都挤满了叫花子。京城闹起乞丐灾来了。这一天,一个女乞丐在街上突然发起疯来,喊着叫着,见谁都说她的儿子柱子丢了。原来,这个乞丐叫秀姑,她来京城乞讨,的确是带着个八九岁的孩子,孩子还很听娘的话,从不乱

  •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富人。”10月0月间到中国讲犹太商法的这个日本学者的观点很有意思。这个学者名叫手岛佑郎。讲坛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搭建。他讲的题目是《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先后在以色列和美国专研犹太

  • 元旦的由来及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喜迎元旦1、元旦的来历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

  • 盘点世界各国过元旦的风俗习惯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元旦风俗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在这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1、英国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

  •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79个传统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1、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2、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3、四大名花 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4、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

  • 印度几千年的性文化传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印度80%以上的人信奉印度教。印度教认为性爱是神圣的,要用全身心去追逐。印度教中有一个性力派,他们的一种享乐就是男女性交,在极致的欢乐中融为一体,借此体验个人灵魂与宇宙合一的状态,以此为其修行之方法。《卡玛苏塔》,也被称为《爱经》,是古印度一本专门讲性爱的经典书籍。这部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性爱技巧,